..續本文上一頁書來,我們早就講完了。所以說要趕到現在馬上去用呢,我感到,只把這一卷書,去複印一下,下一次我們就可以有書。今天當然還沒有書,只好就念得慢一點,就這樣子。那麼我們裏邊有很好的資料,念一下,給大家介紹一下也好。
于食正觀——引《瑜伽師地論》
雲何名爲于食知量?謂如有一由正思擇食于所食。不爲倡蕩,不爲憍逸,不爲飾好,不爲端嚴,乃至廣說。
“雲何名爲于食知量”,這是總題目。什麼叫于食知量呢?“謂如有一”,有這個修行的人,“由正思擇”,以妙的智慧來觀察,“食于所食”,他吃的時候,“所食”就是吃的東西,“食”就是他能夠取這個飲食。吃東西的時候,由智慧來觀察,就是要避免一些不好的過失。“不爲倡蕩”,什麼叫倡蕩呢?我們書上也講過,下邊要廣講。“不爲憍逸,不爲飾好”,不爲身體壯實,就是身體這個棒棒的,這個肌肉豐富的那個樣子。“不爲端嚴”,不爲自己身體長的端正莊嚴。“乃至廣說”。就是吃東西的時候不是要存那一些世俗的有漏的一些想法。僅僅是爲了支持身體修梵行,這個前面那個讀頌的都說過了。
由正思擇食于所食
雲何名爲由正思擇食于所食?正思擇者,如以妙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見過患已,深生厭惡,然後吞咽。
“雲何名爲由正思擇食于所食”,這個《瑜伽師地論》的論文,凡是論,都是一樣的,《俱舍論》也是這樣的:先來一個總綱,然後,一句一句的解釋。它說什麼叫“由正思擇食于所食”。那麼正思擇什麼意思呢?“如以妙慧”,以這個殊妙的智慧,“等隨觀察段食過患”。“等”,普遍地觀察,“隨”,一個一個地觀。段食有很多的壞處,他這裏說主要叁個壞處,一個是受用的時候,一個是吃下去變異的時候,一種是追求的時候的那些過患。“見過患已”,看到這個過失,它的過患以後,過失以後,“深生厭惡”,那麼既然它是這麼多的過患,不好的東西,那麼也就生起厭離心了。生起厭離心,而且深深地生起厭離心,“然後吞咽”,然後吃。
所以說吃的時候要觀察,觀它的過患,然後,厭離心生起的時候再吃。不要看到東西,心裏歡喜得不得了,來不及往嘴裏塞進去,以這樣子歡喜的心、貪著的心,或者吃了之後要做什麼壞事的心,這樣地吃,那就不好。
觀諸過患
雲何名爲觀見過患?謂即于此所食段食,或觀受用種類過患,或觀變異種類過患,或觀追求種類過患。
下邊是一個一個講。什麼叫“觀見過患”呢?“謂即于此所食段食”,就在吃的段食裏邊,觀察它受用的時候,就是吃的時候,有多少的壞處。“變異”,吃下去以後他要消化,有各式各樣的壞處。再一個追求這個飲食,有多少的壞處。
雲何受用種類過患?謂如有一將欲食時,所受段食,色香味觸皆悉圓滿,甚爲精妙。從此無間進至口中,牙齒咀嚼,津唾浸爛,涎液纏裹,轉入咽喉。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舍;次後轉成可惡穢相。當轉異時,狀如變吐。
能食士夫補特伽羅,若正思念此位穢相,于余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初尚不能住食欣樂,況于此位。由如是等非一相貌,漸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飲食淨妙相沒,過患相生,不淨所攝。是名于食受用種類所有過患。
那麼下邊又分開講,“雲何受用種類過患”。我們圖書館有兩套《瑜伽師地論》,一套男衆的,一套就借給女衆,你們去借好,這個話早就說,好象對你們女衆還沒有說,可能沒有去拿。下了課就可以去拿去,可以做參考。“雲何受用種類過患”,吃的時候有什麼壞處呢?
“謂如有一”,一個人,假使說修行的人,“將欲食時”,快吃的時候,就要吃的時候,假使觀堂裏還沒有吃,就要吃了。“所受段食”,他盛過來的飯,“色香味觸皆悉圓滿”,這個飯菜,顔色也好,香味也好,它的味道也好,燒得很軟,這個色香味觸都好,“甚爲精妙”,非常之精妙的,非常之好的。
“從此無間”,你盛到碗裏之後要吃下去,“從此無間進至口中”,吃到口裏邊之後,“牙齒咀嚼”,牙齒把它嚼。“津唾浸爛”,口水把它拌起來。“涎液纏裹”,口水把它裹起來,“轉入咽喉”,然後吞到喉嚨裏邊去。“爾時此食,先曾所有悅意妙相,一切皆舍”,當你進了口之後,牙齒一嚼,口水一拌,然後給消化的那些口液裹起來之後送到喉嚨裏去的時候,這時候在外邊的那個色香味觸的那個好的樣子全部失掉,就變了樣了。“次後轉成可惡穢相”,它的樣子,轉成一個很可討厭的髒的樣子。“當轉異時”,在消化的時候,“狀如變吐”。它就是講,我們嘔吐出來的東西一樣的,嘔吐就是裏邊沒有消化完的東西,在胃裏邊,你嘔吐,吐出來的就是那些髒東西,一股臭味道。
“能食士夫補特加羅,若正思念此位穢相,于余未變一切精妙所受飲食,初尚不能住食欣樂,況于此位”。這個能吃飯的補特加羅,(14A)假使能夠正念地來思惟,這個吞到喉嚨下邊,那個髒的樣子,那麼對于還有一些還沒有吃的東西,不管你表面上色香味觸怎麼好,也感到不感興趣,不會感到很歡喜了,因爲吃下去就是那麼髒。你雖然現在是色香味觸都很好,但是吃下去以後就變髒,那麼從髒的東西聯想到就是那個東西,那這個東西對它的興趣也不高了。不會再看到一個飲食,就歡喜得拼命往嘴裏塞的那個心情就不會生出來了。對那個還沒吃的尚且沒有這個忻樂心,何況已經吞下去變了樣的,當然更不感興趣了。“由如是等非一相貌”,這樣子各式各樣的相狀。“漸次受用增上力故,令其飲食淨妙相沒”,因爲你這個吃了嚼,口水拌等等這些增上的力量,使我們的吃的飲食所有淨妙的相貌全部都沒有,而過患的相卻是不斷的生出來,“不淨所攝”,它屬于不淨的東西,本來是淨妙的飲食,現在成了不淨的東西。
“是名于食受用種類所有過患”。這就是正在吃的時候觀它的過患,所以說不要貪著表面上的色香味觸,一進了口之後,就不成色香味觸,口味。
雲何轉變種類過患?謂此飲食既啖食已,一分銷變,至中夜分,或後夜分,于其身中,便能生起養育增長,血肉筋脈,骨髓皮等,非一衆多種種品類諸不淨物。次後一分,變成便穢;變已趣下,輾轉流出。由是日日數應洗淨。或手或足,或余支節,誤觸著時,若自若他,皆生厭惡。又由此緣,發生身中多種疾病。所謂癰痤,幹癬濕癬,疥癞疽疔,上氣疨瘶,疱漿哕噎,幹銷癫痫,寒熱黃病,熱血陰[病-丙+追]。如是等類無量疾病,由飲食故身中生起。或由所食不平和故,于其身中不銷而住。是名飲食變異種類所有過患。
第二個“雲何轉變種類過患”,吞到口裏之後,喉嚨吞下去之後,要消化,那個變的樣子更可怕。
“謂此飲食既噉食已”,這個飲食既然吞下去之後,“一分銷變”,一部分就消化,“至中夜分,或後夜分,于其身中”,我們佛教很講醫學,很講究。它說白天還沒有消化,到中夜分、後夜分的時候,飲食慢慢消化,就變成各式各樣的增長血、肌肉、筋脈、骨髓、皮膚等等的養料,各式各樣的種類的不幹淨的東西,我們所有的養料到了裏邊實際上都是不幹淨的東西。最後一分,那麼把這些好的東西成了養料之後,(養料本身就是不幹淨的東西),還有一部分留下的,“變成便穢”,就是大小便了。“變已趣下”,吸取營養之後的渣子,它變熟以後就往下走,慢慢地從大小便流出來了。
“由是日日”,晝夜,這樣子你每天,哪怕你天天洗,每天髒東西都出來,洗也洗不幹淨,總是髒的。“或手或足,或余支節,誤觸著時,若自若他,皆生厭惡”,這些髒的東西,你手腳,或者隨便你哪個身體部分,誤觸就是不注意碰的時候,感到討厭得很,很髒,不管自己的或者是他的,都感到討厭,自己的大便也並不幹淨,不要說自己就是好的了。
“又由此緣,發生身中多種疾病”,這個還不算,變成髒東西還不算,因爲飲食的緣故,因爲飲食吃得不合適,假使燥火的就要生這個皮膚病,假使吃的涼性的,易生腸胃病等等,人的身要産生很多的疾病,所謂癰,疽,幹癬,這是屬于皮膚的,濕癬,疥癞,疽疔,疔瘡是很重的病,各式各樣的癞,癬等等,那麼屬于皮膚方面的。下面內髒的呢?“上氣疨瘶,疱漿哕噎,幹銷癫痫”,瘋狂的癫痫病,“寒熱黃病”,這個是黃疸病,“熱血陰[病-丙+追]”,等等各式各樣的反正是五髒六腑的病,“如是等類無量疾病,由飲食故,身中生起”。這個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嘛。這些很多的病,都是從飲食裏産生的。“或由所食不平和故”。那麼吃得不平和,就是不合適,過量,生起不消化的病,腸胃病生起來。
那麼就是飲食在消化的時候,變異的各式各樣的過患,一個是不淨,一個是要害病,這是第二種。
雲何追求種類過患?謂于飲食追求種類有多過患。或有積集所作過患,或有防護所作過患,或壞親愛所作過患,或無厭足所作過患,或不自在所作過患,或有惡行所作過患。
第叁種,追求的時候的過患,我們說飲食,就是大家所追求的東西。飲食擴大以後就是財産,在注解裏邊說飲食的源,能夠得到飲食的就是田、地、金、銀、牛馬、珍珠寶貝、女仆、家裏用的人等等,是享受的各式各樣的東西,人所歡喜的,都屬于飲食這一類裏邊包含的,那麼追求的時候有什麼壞處呢?“謂于飲食追求種類有多過患”,裏邊又分了好幾類,所以《瑜伽師地論》是把它第叁類分成好幾種,海公上師,又使大家容易看得懂,就把它平鋪的分了一、二、叁、四、五、六、七、八,分下去。它這個總的是叁類。第叁類嘛又分了很多,追求裏邊有積集的過患;有防護的過患;有壞親愛——本來是親戚,好的親人,因爲飲食的關系,大家變冤家,壞親愛的過患;還有,是沒有厭足的過患,再多也不會滿足;還有不自在,因爲要吃飯,這個飯碗給人家…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