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16

  ..續本文上一頁

  那這些東西都是要經過修的。你沒有定的話,雖然你說看了很多的書,也是思惟了很多道理,想起來決定是錯,決定是不淨。我也跟你說是不淨就是不淨,但是你碰到境界來的時候,如果沒有定的話,這個不淨是假的,到那個時候成了淨,也要糊塗了。一般說醫生,尤其西醫搞解剖的,什麼屍體,那個骨頭,都看得熟熟的,應當說不淨觀很熟。以前醫學院的學生都有一副骨頭,但這個骨頭也好,解剖也好,對他說,僅僅是技術上的一些鍛煉而已,他的淫心並沒有斷除。做醫生的人,淫欲心特別重的還是不少,有實例,我們真正的實例是有的,他是醫生,但是做不軌的事情。不要說太遠了,世間上那些解剖也好,什麼也好,對除這個煩惱心並不起作用的。

  那一定要以厭離心出發,去修不淨觀,才能夠産生這個力用,而且一定要得到定之後。沒有得定之前,這個力用也是極微弱的,就是說泥菩薩過河。你這個泥塑的菩薩,沒有經過陶瓷的窯裏燒過的,泡到水裏之後,都化掉,自身難保。那麼你一定要經過這個定火一燒,那你就什麼水也不怕。所以定的重要性,在第一篇是充分的介紹了。

  

  這裏我要補充一下,震旦我們上次不是說中國嘛,這個話有毛病,我想了一下,只能說漢地,藏地也是中國嘛,不能說中國跟藏地分兩家。所以震旦只能說是漢地。漢地的佛教,分兩派,次第禅,非次第禅。藏地跟南傳的不分這些,所以說這是震旦的,大前提是震旦的禅分兩派。

  先是講一心禅,一心禅就是《楞伽經》的修證,他是已經超言說的。專門搞修證的事情,這是證,教證二法的證法,他是超言說的。那麼次第禅是從超言說的修證當中得到的那些正念,然後以語言來對人說法,這個是次第禅。那麼因爲衆生的機不同,你要按照次第給他說,高層次的說高的法,初機嘛說低的法。那就是說的法層次不同的很多。宗通,說通也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通就是很低,說通可以對低的,宗通只能對高的,因爲他們離言說的修證,初機是達不到這個高度的,而說通,就是高低都通的。那麼這裏“說者授童蒙”,也就是從低的那邊說,高的,就與宗通來對。這是一心禅。

  下面是次第禅,次第禅又分兩種,一種世間的,一種出世間的。

  世間禅還是一個染汙心,感到上邊好,下邊不好,那麼修法,就觀上面靜妙離,下面的粗苦障,就是說下面不好,上面怎麼好。你這樣的,把下面的心放松,然後就才生到上地去,得上地定,這是欣上厭下。

  出世定兩種,一種是根本乘的,一種是大乘的,這個我們筆記上都有。

  禅的功德,修了禅有什麼好處呢?那就是下邊分的禅科也好,禅用也好,總的來說,實際上都是功德。在《俱舍》裏邊,都屬于定慧的功德的範圍裏邊。共菩提、叁十七道品沒有禅定是不行的,四無量當然是有禅定,八背舍、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都有禅定的事情。四禅,四空,滅盡定也是禅定。他的作用可以除惑,可以願智,可以圓滿,可以起六神通,這些都是智慧的事情。前面是定,那個共菩提也是有智慧的事情,四無量也是有智慧的事情。八背舍也不能說沒有智慧。那麼六神通,叁明等等都是從禅定而來的,“百千叁昧”,首楞嚴叁昧,念佛叁昧等等,哪一個不是從禅定而來呢?證到叁昧就非禅不可,乃至最高的不共法,只佛才有的十力四無畏、大悲、叁念住等等,都是從禅定而生,這是特別強調禅定的重要性,這是開場介紹。

  二 發心資糧

  “發心不正,果招纡曲”,這個話大家都知道的。那麼禅法,修禅定,怎麼樣子發心才是正規的,怎麼樣子發心不正規的,這裏就是要明辨這一些。

  甲一 總標

  發心遵智者 揀邪明正義

  

  發心就是修禅定的時候,我們要發什麼心,哪些是邪的,要揀掉,除掉,哪些是正的,我們要采取。我們這裏以智者大師的主張來說。智者大師也不是他個人的主張,他是經文裏面摘下來的。另外海公上師他就智者大師的文集裏面收攏來的,就依智者大師的說法來說。

  但總一點說,大家知道,海公上師雖然是學的是藏地密法,他實際上顯密圓通的,而且他禅宗的功夫也很深。他雖然出家是不早,叁十九歲出家的,但是在沒有出家之前,他學佛是學了很多,已經是法師——居士法師。在沒有出家之前,他在成都一個少城公園經常請一些大德們,包括在家出家的在公園裏邊講經,他自己也在講。所以說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就是一個大善知識,教、禅都有一定的經驗、學識。

  甲二 揀邪

  乙一 九種不正發心

  爲利養修禅 多屬地獄心 名稱墮鬼神 眷屬墮畜生

  勝他修羅心 若怖畏惡道 息諸不善業 多屬人類心

  若善心安樂 多屬欲天心 得勢力自在 多屬魔羅心

  欲利智捷疾 多屬外道心 希清淨梵處 屬色無色心

  

  這裏依智者大師的“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這個很厲害,假使修禅定,爲了利養而修的,這個心,地獄心,那就是果將來墮地獄的。不要看修禅是好的,你以這個心去修的話,就是地獄的心。那麼我們想爲了名聞利養,怎麼那麼嚴重呢?“地獄五條根”嘛,“財食名色睡”,利養的後頭什麼呢?有了錢的人,他要發展到哪裏去?那就是以前地主,小老婆要娶多少,什麼東西、什麼東西都要來,只要有錢,什麼享受都要去追求。那麼爲利養而修,是地獄的心,不好的。

  那麼我們自己要檢查自己。這些法,都是修法,不是對人的。你這個修行不好,你是爲利養,你要下地獄等等罵人很厲害。你自己呢?這些都是對自己看的,不是對人家說的,人家修行幹什麼?他發什麼心,當然,你也可以勸導他,要發什麼心好,但是不能去呵斥他。對自己,你發什麼心你自己檢查一下,你心的深處到底爲什麼?那麼,這個很容易摸出來的。利養的心一點也沒有嗎?我看初學的人,不敢說這個話。我們看到溫州有一次開會,就是有一個居士就在出入口拿一個凳子坐在那裏。你幹什麼,這是人家進出的門口,又不是修定的地方,你爲什麼這樣做出來呢?這個裝模作樣的,後頭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可想而知。

  “名稱墮鬼神”,假使你爲名稱而修禅定的,鬼神的心,將來要墮鬼神道的。現在很多的氣功,外道,巫婆,神漢,都是鬼神教,他都是鬼神附在身上,不能說沒有神通,是有,也是能起作用,做醫生也會做。但是到此爲止,再高的他也沒有什麼能耐。你說要出離叁界,他根本就沒有知道,這並沒有什麼好處,鬼神道還不如人道。人道人天是善道,鬼神還不屬于善道裏面的。當然鬼神也很多,餓鬼是最苦的鬼,大力鬼神是比較有福報的鬼。

  “眷屬墮畜生”,假使你修禅定爲了眷屬,什麼眷屬,你沒有功夫,沒有徒弟,沒有人跟你學,我有禅定,修好,跟我學的人也多,這就是眷屬心。眷屬心的話,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修禅定的話,將來的果報畜生道。你說是禅定是這麼好的一個功德的東西,怎麼墮叁惡道去?這是發心的問題了!我們經常打比喻是這樣說的,禅定這是一個機器的馬力,馬力開得很足,固然是你要到前面的正路上走的很好,但是你方向盤不正,你開的是懸崖,那你馬力足嘛,你丟得快,丟得重,那你畜生道,餓鬼道,就會去了。你這個方向盤就是發心。方向盤不正的話,爲利養就會墮地獄,爲“名稱墮鬼神”,爲“眷屬墮畜生”,這個是智者大師的判的。但是智者大師不是憑自己的,也是根據經文來的。

  “勝他修羅心”假使你發心要超勝人家,這個人,這個善知識他是名氣很大,但是,他是會說會講,沒有定叁念住,我現在雖然我講不來,我說不來,我有修定,我會超過你,這個心,修羅,阿修羅的心。

  那麼第五個,“若怖畏惡道,息諸不善業,多屬人類心。”假使你修定的目的,就是怕墮叁惡道,那麼,因爲怕墮惡道,這些不善的事情,就不敢做。不做,持五戒,那麼這樣的人,修了禅定,也不能出世,僅僅是人類心呀。這是世間的福報,這是海公上師講的。不管你用哪一個禅定修,你說我修的出世禅,假使你發的心假使是人天福報的話,爲了要養生,身體健康,或者麼除病等等,都不是正軌的。什麼外道就是要修個什麼金剛不壞身,他不知道我們的《金剛經》的金剛不壞是什麼,空性才不能壞的,凡是有爲法都是要壞的,他偏偏有爲法要煉個金剛不壞的身體,這個你哪裏來呢?這個是他們心裏想的,金剛,就是那個護法神,四大金剛,金剛是最牢固的,不壞的,以這個心來想,哪知道金剛是空呢?所以外道往往是依文解義,搞到一邊去了。

  “若善心安樂,多屬欲天心。”假使你要起一個善心,使自己能夠得到安樂的宿所,這個,欲界的天。人是怕惡道,不作壞事,這個,他超過惡道了。惡道的壞事不會做,但是爲了要得到更好的安樂,那麼,屬于欲界心,比人類高一層。但是還執著于這個世間的安樂,也不能出世間,還是有漏的。今天時間到,就講到這裏。

  

  第四講

  

  《定道資糧頌》。昨天我們寫了一些筆記,補充“門類大別”的後面幾個功德。這些都是《俱舍》裏面錄下來的。

  

  初 門類大別(續)

  甲四 禅用

  我們先看“十力四無畏”,四無畏講過了。

  

  十力

  一、處非處智力——處,謂合道理義也。如說善因能感愛果(樂果),造不善業能招惡果(苦果),斯有是處。非處,謂不合道理義也。如說善因感惡果,造不善因感愛果,必無是處。佛智能知處、非處,故名處非處智力。(以十智爲體)

  “處”是合道理的,“非處”就是不合理的。“處”就是說,善的因感可愛的果,不善的業感不好的果,這是對的,這是合理的。“非處”就是說,善的因感苦果,這個是不合理的。因果的法則,決定是善業感可愛的果,惡業感苦果。這個樣子的是“處”。“非處”就是反過來,善業感苦果,惡業感愛果,那就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佛都知道。這是“處…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