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律持得好的,“好比丘”,那就是把二百五十戒好好持的,那也可以保险。“虽逢而无害”,虽然碰上了,不会害到。
那么“持律好比丘”就包得很细致了,跟女人不能一起跑路,不能跟女人两个眼睛相看,不能跟女人怎么怎么,把女人隔得远得很,自然你不会受她害。一个接近之后,时间久了,就会生感情,感情一生之后,那就没办法了,那拆也拆不开、劝也劝不进了,那就非死不可,就等死了。所以说,我们对这么厉害的毒树,你要不受它害的话呢,有几个方法,一个是得定,一个是得道,一个是修不净观、九想观,一个是持戒。这个得定呢,一般人马上得定也不容易;要见道以上,那更困难;要修个不净观修成就,也不是一说就成就的。那么“持律”,这个你可以做得到的。你说“我持律做不到”,你为什么做不到啊?你是一个人怎么做不到呢?女人不要去跟她说话做不到了?这个要做得到的,这样做得到之后也可以保险。那么我们现在下手,从持律下手。持律下手,当然持律是最下层的方法了,再往上去就是要修护命法,就在持律的中间赶快把护命法修起来,其后能得定,最后能够无漏慧起来,把根子断掉,那么一层一层地上去。最基础的,你在最下面、前面都没有的这个时间,只有持戒这一个方法,那么就是要鼓励大家好好持戒。如果不持戒的话,这个毒树很厉害,你碰到了、听到了、看到了,看到样子、照片、画图的了,或者人家谈说,一听说的话,都会死。那么这么厉害的话、你要保住自己不死的话,只有现在马上把戒持好。这二百五十条戒,把这些事情一层一层、一层一层给你隔得远远的,那你可以保证;如果没有二百五十条那么多的层次来保护的话,那迟早会中毒身死。
(10A)“日六次观熟,遭敌保不败”,这些事情,前面讲的修行的方法,一天观六次。我们这个密法,我们这个传承的修行就是每天四座仪轨六次定,这是一个老规矩。修定修六次,仪轨念四座,这是不动摇的。四次瑜伽,“胜义瑜伽四次不动摇”嘛。那么你如果六次不修的话,敌人来了,遭敌保险败!这是必然的,你保命的法、这些护身的法没有,碰到敌人来了你不败哪个败?敌人就是要把你害死的,那么你自己没有方法对治,那你当然要败了。如果要不败的话呢,那赶快,这个很重要。这是对淫戒我们要起的观想,这个每天要熏习,每天要观想,一天要观六次,不是每天一次,要观六次。观得怎么样?“观熟”,熟得很,等到你跟她说话的时候,马上“毒箭”,马上心里就起来;碰到写信来了,马上是死刑判决书。这些,你心中不要动念头,马上警觉心起起来了,——真的警觉心啊!不要说“哎呀,毒箭”,心里说“看看还是可以看的”;“这是判决书”,还是高兴的。这个你没有用的了,真正害怕,真正是死刑的书来了,那你害怕,心里想想是活不成了,只有两天了,或者只有三天就要枪毙了,你还有什么高兴呢?那真的这个心起来了,就不会受害了。如果你假心假意的呢,那你是自己骗自己了,根本就没有把利害观成功,没有把这个利害观起来。
这些呢,我们是说要把佛的一些经里边的公案要多看一些。那么自己呢,也在世间上,我们说看报,可不可以看?可以看的是可以看,你看报上那些东西,你看看,那个那个,因果报应。记得我们小时侯有一个什么地方,一个女人她是淫妇,专门搞下流事情的,后来她丈夫气起来了,把她绑在树上烧死的。这些都是搞那些坏事的果报,你看看就可怕。你说你要搞坏事,她那个丈夫也厉害,就把她女根里塞一个木头棍子,浇满了火油,把她烧死,把她女根烧烂了,这样子搞。这个是你要做坏事嘛,将来把你烧死,地狱里去烧得更厉害。这些你观,多观观、多看看,这样子看也可以。如果你是专门看那个男女色情的镜头、那些恋爱的故事的话,那你搞错了,那你看了是受害了。像这些东西呢,要很严峻地对待。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们受了比丘戒,法身慧命已经有了,这个慧命在你手里的话,你自己怎么保护?最容易受害的就是这个阎浮提的“毒树”,这个“毒树”就是无时无刻不来侵犯你的慧命。你要把这个慧命要保持不损坏、不中毒身死的话,这个东西是保命法,你如果不去每天六次观的话,你迟早哪一天会死掉,死在她手里,没有话说了。
乙二 盗戒摄修
依诸教所云 执掌三宝物 罗汉须陀洹 无则持凈戒
识因果业报 畏后世惭愧 克我执知悔 分物心等平
若侵损僧物 随爱憎取与 不护惜浪用 愚痴波罗夷
望十方圣凡 各各成盗罪 胜五逆四重 无法能除悔
于他正士所 闻法义修行 转于异地方 为利而宣说
言我自会悟 如是深妙理 盗法大妄语(妄传法等) 得财根本罪
说法巧媚世 谄笑以趋时 不识诈言识 不知诈言知
若法谓非法 非法说为法 若律谓非律 非律说为律
或饷馈请谒 奔趋无倦意 多方邪命求 得则皆盗罪
财利大毒蛇 钩蜜鹿角井 受用图安享 是众苦之门
毁戒地狱苦 悭贪饿鬼沦 多求世轻鄙 坏灭安乐因
佛制四依住 十二头陀行 少欲知止足 是不贫之因
第二是“盗戒摄修”,就是盗戒你要怎么观想呢?
“依诸教所云”,我们上一次念盗戒的内容,弘一法师里边也引了一些经文,这里就要用上了。根据佛的经教里边,各式各样的教里边说(他这里是集中起来说了),“执掌三宝物,罗汉须陀洹”,这个经上有,“无则持净戒,识因果业报,畏后世惭愧,克我执知悔,分物心等平”。
这是根据经上说的,要“执掌三宝物”,就是管理三宝财物的人,就是管库房、当库头、当监院……,反正是来管理三宝物的那些人呢,要求是什么人才能管呢?“罗汉”,阿罗汉,最好的是阿罗汉,阿罗汉没有烦恼了,他就不会搞错,因果不会错;不是阿罗汉的话,那这些至少也得一个“须陀洹”,证了初果的,证了初果他四谛是搞清楚的,三宝的功德、业果他都搞清楚的,不会错因果的。那么这两个都是圣者,不好找。哪个的庙里边我们选个监院要圣者阿罗汉的?你去选吧,我们这里到底阿罗汉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假使你说要选个阿罗汉来做监院,你怎么办呢?哪个知道哪个是阿罗汉?选不出来了。这个须陀洹也不好选。
那么怎么办呢?这些没有的话,“持净戒”,能够持戒的。持戒的人他是不会犯戒了。你如果库房的东西管得不好要犯戒的。你说“库房里我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自己好,要享受啦,好的东西我就拿来用了”,那你就犯戒不晓得犯到哪里了,盗戒,自己要驱摈了,假使满了五钱要驱摈的。那么要持净戒也可以,持了净戒,要识因果业报的,就是懂因果的,你侵损了常住该得什么罪、感什么果报,这个都能知道。
“畏后世惭愧”,有的人,他因果懂,“后世还远得很,哪知道哪一辈子受报呢,不管它,先用了再说”,——这些人也不行,要“畏后世”,后世的果报要害怕。我们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果来了害怕,造因的时候不在乎。菩萨就是造因的时候害怕,果来了,你造都造了因了,不受果也逃不了的,把过去的因还掉、这笔账还了就算了,这没什么可怕。造因,你造了之后,后面的果报会不断地来,那这个才是可怕的。所以说,因上要恐惧,果上,后头的果也要恐怕。我们说,犯了罪,要堕什么地方、受什么苦你看到没有?如果你看到了你就不敢犯了。所以说在后世要受那些苦报的话,地狱下去一次,那要出来,不晓得哪一年了。我们在《俱舍》里边好象是讲过的,地狱里边的一天一夜相当于人间的多少多少年,这个是天文数字,你去算去。我记得好象《俱舍略释》里边给你写了,多少数,多少多少劫,亿万年,多少多少亿万年,什么地狱多少年,什么地狱又多少年,都给你写的,一笔账你去看,让你看看这笔账。如果你一个小罪,下去了,要过那么多年才出来。出来之后,其他造一点点小罪,又得下去。我们就说吃饭的话,晚上一口饭咽下去,一个小罪,下边多少亿年,受好了,第二口饭,也得要那么多年,第三口饭,又得那么多年。吃一顿饭,你说要受多少地狱苦?那么你说一辈子吃晚饭,不得了!这个持午是一个问题,其他的戒同样。要“畏后世”,识“惭愧”,做了坏事,自己对不起自己,给人家看了也不好意思。
以这样的人,还要“克我执”。克我执就是说不要为自己。克我执包括的固然不为自己,也不为自己要好的人。“我自己不拿,我要好的给他多拿一点”,这个也不对头,“我执”就包括大我小我了。“知悔”,错了能够知道改悔的。还要“分物心平等”,分的时候要平等心,不要有“爱恚怖痴”。我们在戒律里边经常说的“爱恚怖痴”,“爱”,跟我欢喜的多给一点;“恚”,我讨厌的,少给一点;“怖”,这个人势力大,得罪了他要吃苦的,多给一点;“痴”,该怎么分不知道,乱分。这个都是做执事要避免的。这个里边随便占一个就搞错了,堕因果。
那么如果没有阿罗汉、没有须陀洹的话呢,要怎么样?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也可以管常住的财物。这个我们想想看,也不简单了。要“持净戒”,要“识因果”,识因果那就把因果搞清楚了,你至少把《俱舍》业品要学好,因果才算是大概地能知道一些。业报,造什么罪得什么报要知道。我现在就问你一个,假使说你犯一条什么戒,轻轻的戒,你将来要堕什么地狱,要感多少时间的报,你恐怕也说不出来。这个我们说在《比丘日诵》里边,就画一个表给你看的,哪一品的罪犯了之后,在什么地狱,受多少年的报,都给你看得清清楚楚,这个要知道。“畏后世”,那么后世要受报,要害怕;有“惭愧”心,“克我执”,错了“知悔”,分物的时候能平等心的。这样的人,也可以执掌三宝财物。
那么自己,假使我已经在执掌三宝财物了,就要…
《律海十门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