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说什么上帝造世界了,这些无中生有的东西,我们说空,它这些都是自性空,它是没有的,以空来除有,以有来除无,这个佛的宗派都有这个,应成派也有的。但是,应成派特殊的,就是说除了现相以外都不是实有的,那么就是说一切都是缘起法,除了它表面显现的那个现相之外,就是缘起的法之外,它自性是没有的。知道这是现相的意思就能够除有边,就在缘起里边除有边。这个也很好理解嘛,缘起自性空,缘起的现相是有,但是你就在缘起的现相里边会知道它自性空,为什么?如果它不是自性空,它就不能缘起,正因为它自性空,才能缘起。
这里,我记得有一段很好的我没有讲,这里我们就补充一下。真正了解缘起的道理之后,会对因果会得到更强烈的定解,越是你对缘起的道理懂得多,你对因果的信心就越殷重,就是说越是对缘起空性的法懂得多的话,越是讲因果,对因果非常承认,不象那些得了空性之后,因果就不要了,这个是错的,越是知道缘起,对因果越会尊重。从善因生乐果,这是法相的话,我们一般外行的话,善因得善报,得善的果,果没有善恶的,只能是乐苦,善的因生乐的果,恶的因生苦的果,这是一点也不乱的,这就是根据缘起规律来的。
那么我们知道缘起的自性就是自性空,因缘和合虽然在名言里边是有的,就是世俗谛里是有的,是不欺诳的,是合理的,这样子就在自性空缘起里边也可以知道轮回也好,生死流转和还灭涅槃的一切因果都是不会错的。那就是证得空性的人对因果越来越有信心的。为什么这样子?这里有一段我们要补充一下的,就说是假使有自性的话,一切缘起就破坏掉了。假设一个麦,我们种的麦的种子,它是有自性的,什么叫自性呢?它是不会变的,它自己不要靠因缘的,不会变的,可以自己独立存在的,那么如果麦的种子有自性的,它能够独立存在,那把它丢在地下去,它还是麦,不会长苗的,芽不会长出来的。如果小孩子是有自性的,那他永远是小孩子了,他不会长大了,不会成人了。
过去也有一些外道,他认为人总是人,天总是天,也是执着这个有自性了,人就是天上的人,他死了之后还是人,天上的人死了之后还是天,地狱的人永远是地狱。印度的四个种姓就是这样的,下贱种你生生世世都是下贱种,婆罗门种、刹帝利种你生生世世都是上品了,这就是从这些不正之见来的。把因果的体系全部都破坏掉了,如果自性有一点的话,那么整个的因果的体系也是受了干扰了,正因为自性一点也没有的,那么整个的缘起因果一点也不错,所以越是知道自性空的人越知道因果缘起不谬。所以说,我们前面所说的野狐禅,这个禅师搞错了,以为证了空性之后因果就不要了。凡是真正证了空性的人,对因果的心是极殷重的。我们就看大德好了,印光法师修证很高,但是他对讲因果非常严谨,过去那些大善知识都是这样子的,凡是有修证的人都不会忽略因果的,一丝不苟的,宗喀巴大师整顿佛教,他自己是证了空性的人,但是他对别解脱戒,一丝一毫,哪怕是滤水囊这些东西都一丝不苟地去做的,并不是说证了空性,这些不要紧的,都是无所谓的,不是那样子的,越是证了空性的人,越是对因果信心越坚定,这个是决定是如此的。我们前面也讲过的,如果你碰到的人,他说他证到空性了,他对因果是不在乎的,不注意的,对善的事情不肯做,对坏的事情随便做的,这个人劝你们不要去亲近他。也是说,我们选择善知识的时候就是要注意的事情。
因果缘起和一切法自性空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就是两个不但是没有矛盾,而且是互相依靠才能够成功的,这就是应成派的中观见,也是佛所欢喜的道,也是真正能够出离生死的正见,这个很重要。现在回过来,在缘起当中能够知道它没有自性,就是说,胜义有的跟自性有我们把它排除了,以有来除有边,自性空,就是说它自性是空的,但是还不排斥除了自性之外还有其他东西,缘起,那就是说,以空来除断边,这是应成派的特色。其他的以有、以缘起来除断边,以空来除有边,而应成派可以用缘起来除常边,以空来除断边,这个是应成派所特有的,也是值得我们自己要知道的。一切法都是缘起和合而生的,它自己一刹那也不能自己独立存在的,没有其他的缘起条件呢,它这个法就不能存在的,所以叫自性空。
应成派就是说,这个是因明的问题,有些讲起来太高了一点了,但是我们因为要介绍应成派的殊胜之处呢,也得稍微提一下。在97页,应成派以“无实有,是缘起故”就是芽,就是一切法,用芽来作个比喻,是没有自性的,没有实在有的,是缘起故,是因,“芽无实有”是宗,那么这个缘起,是缘起故,因为是缘起可以除断边,断就是一切都没有了,它是缘起,是有的,它芽的自性是没有的,是因缘和合而起的,是缘起的,那么除断边就除掉了,但是就在缘起的因里边也能够除常边的,因为它是缘起嘛,缘起就是因缘和合才有嘛,自性不存在嘛,所以它没有自性,既然没有自性就没有常,自性就是常,不动不摇的,自己独立存在的,不会变的,它是缘起的固然断边除掉了,但是它也能除常边,因为它是缘起,正因为它是缘起,它没有自性,没有自性的东西是就不是常的,有自性的东西才是常的,这正是应成派的特殊处。它一句话双关的,既能破有又能破无,这个就高出佛教的其他宗派。有的人就不高兴了,你们黄教总说你们黄教高,我们的教派不够,其他我们教派什么东西比你们高得多。对于这些我们说,并不是争一个输赢的问题,这是个严谨的问题,是出生死的问题,你如果开玩笑搞错了,你证都证了,你打口头官司你打赢了,但是你不能叫人家出生死,这个事情你怎么办?这个我们不能从争人物是非方面看问题,就是要看这个法是不是佛所说的最高的道,是佛说的最高的道,不管是什么派都要尊重它,不是佛说的道那么我们就要顺从佛所说的最高的道,用服从真理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要从宗派见,自他是非方面来看问题,这个我们希望大家要知道。
那么什么叫断边和常边呢?在佛教里边,中观宗,当然这是标准的说法,在世俗谛都没有的叫断,胜义谛没有不叫断,自性没有,但是缘起还是有的。但是世俗谛的缘起都没有,这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叫断边,所以说所谓断边就是世俗谛里边什么都没有了——断边。那什么叫常边呢?有自性,胜义谛里还有它,这就是常边,不但是胜义谛有它,世俗谛里也不能有自性,应成派和自续派的差异,两者都是中观宗,就在一点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自续派里边世俗谛里边一切法有自性,而应成派就是世俗谛也没有自性。这是高它一层的地方。这是我们讲到应成派的特殊处就介绍了这一些。
下边,就是说,既然缘起和性空的关系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回归到龙树菩萨的《中观论》里边,它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因为空性的道理,一切法得成,那就是说,正因为一切法自性空,它才能变化,如果一切法自性不空的,那它就僵化了,不能变化了。一个舞台上堆满了东西,你怎么去演戏呢?正因为舞台是空的,你什么戏都能演出了,这是比喻,不能把它执得太厉害了。因为一切法自性空,什么缘起变化都可以一丝不谬地体现出来,如果说一切法有自性的,有一点点自性的话,一些缘起法的因果就会受到阻扰,如果全部是有自性的,僵化不动的,那什么缘起都起不来了。所以说,正因为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心经》里边大家天天念,讲的时候也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我们可以知道了。色是缘起,缘起就是空性,“空即是色”,这个空就是是色的自性,色是缘起法,它的法性就是空性,这个空性就是色,色本身就是空。这些道理如果不通过中观的注解呢,你讲得恐怕似是而非吧。我记得我们以前在温州住了两年,在妙果寺,后边有个中台山,很多人,耶稣教也在传道,佛教的居士也在讲经。有一次,有人告诉我,有个人在讲佛教的《心经》——这个是不是居士我也不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怎么说呢?他说你看这锅水,水是色法,是物质,你把它一烧,它化成水蒸汽了,锅就空了,“色不异空”,这个对不对啊?恐怕我们听了三主要道,你自己会解答了吧。水化成水蒸汽,水还存在的,它仅仅是液体变成气体,并不是说它消灭了,而且我们说“色即是空”,当下即是空,并不要把火烧了才空,你把一棵柴烧成灰了,你说柴即是空,那哪是空,你火加上去,因缘和合,它变成灰了,并不是这样子讲的。
如是三主道诸要,子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速疾成办究竟愿。
此是多闻比丘洛桑札巴贝(善慧名称吉祥)为亲侄擦廓阿旺札巴(语自在称)所作的教诫。
这里我们讲最后一科,就是劝大家修行。“如是三主道诸要,子能如实通达时,当依静处起精进,速疾成办究竟愿”,这是宗大师对他的弟子写的,要他这样子三个主要的道的那些要点,你如果能够真正如实地通达、不是假的通达之后,应当怎么样呢?不是我通达了,我到处乱说去了,做法师去了,讲经去了,拿红包去了,这不对。应该依静处起精进,那就是去阿兰若,要去闭关去了,好好地修行,速疾成办究竟愿,赶快成办究竟的愿,成佛度众生的大愿,这个东西拿到了,你成佛度众生才行。有的人说,我来不及了,要去坐山闭关去了,你这三个还没有拿到,你去闭关,不出魔障是不大可能的。我们真正把三主要道拿到了,那修什么法有保证了,没有问题,生圆次第、大圆满、大手印你去修好了,可以很顺利速疾成办究竟道。如果你这个还没有,请你慢慢地,把这个弄懂再说。
此颂是宗喀巴大师出于悲愍爱护对我们后学所作的教诫。他说,如果把前面三主要道重要的意思先由闻所成慧,闻慧,就是闻所成的慧,听闻正法得到的智慧,假使一个正确的认识,得到通达了,其次闭关斩断现世的藤绊,少欲知足,那么你得到这个法之后要好好地住茅蓬了,把世间的事情放下,少欲知足,生活要极简单,少事少业,不要去做那些事情,尽量地减少,好好地修,怎么修呢?闻下边就是思,经过甚深的思惟,我们不是说依止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经过思惟之后,把我们学到的闻慧深刻进去,渗透到我们内心里边去,得到定解,经过思惟才能得到定解,单是听了法,定解是不一定能够生得起的。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思惟,然后决定不动摇的见解才能生出来,那么这个见解产生之后,要在寂静的地方,就是人少的地方,山林等阿兰若,好好地精进,不能退懈,就是要精进,好好地去成办一生的成佛的大愿。这个就是说,我们听了法之后,并不是到此为止,就完了,下边还要修。你先把眼睛睁开了,你再走路嘛,闻了法之后,眼睛睁开了,不会错了,然后你好好地做,按着正确的道路好好地去走。那么怎么走呢?就是要远离那些杂染的地方。住在大城市里你怎么修行呢?住在电影院里修行,除非是修行修到极高度的人可以去考验,一般初学绝对不能去。寂静的地方不但是把外境的杂染要除掉,而且内心的杂念也要除掉,要内外寂静,精进就是要起极大的努力,最后才成办这个愿。前面说过,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得到之后,最高的是修所成慧,就是说要起正确作用断烦恼的话,决定要从定中来的,如果不是定中的,单是从闻思来的力量,它是会退的。定中来的,就像一个瓷器,经过窑烧了之后,它是坚固了,再开水泡下去,它也化不了,如果没有经过窑烧(定火)的话,这个坯基摆在水里就化掉了。
真正要起作用,要定中得到,要定中得到这个修所成慧。那才能断无义,才能断生死。那么,定从何来?从戒而来,所以说《菩提道次第》告诉我们,真正的一切戒是解脱的根本,是了生死的根本。这里怎么说戒是了生死的根本呢?我们不是说无自性空性慧是了生死的根本嘛,我们讲得很清楚,怎么又是戒,戒能够生定,定才能够生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大家都知道,你没有戒,你慧从何而来?不是从定中出来的慧,会退,会改变,会变色,所以说我们真正要得到这个无漏的空性慧,起真实的作用,断烦恼,出生死,那非得要从戒下手不可。由戒而生定,由闻思的慧在定中的观察,修,然后得到修所成慧,这修成的慧,因为有佛的无漏的法的等流,产生无漏的智慧,就是般若的智慧,这个智慧可以使我们出生死脱轮回的,成佛度众生也在这里。
所以说,我们真正下手还要补充一个东西,把戒好好地持好。不论是在家出家的,都有戒嘛,在家的有五戒八戒,尤其是受了菩萨戒的。出家的一下子三坛大戒都有了,比丘戒、菩萨戒全部有了。这个戒如果不学好的话,你想得定,那是梦想,恐怕下地狱还有份,所以说真正要修行还得从戒下手,从戒下手,从闻思下手,这是双管齐下,不能偏一方面,闻思是重要,但是持戒也重要,持戒和闻思到最后就结合了,闻思最后是修,修就是定产生出来的,所以说,戒定开始的时候好象和闻思是不相干的,但是戒定在把闻思加上去之后,最后在定中把闻思的智慧经过观察、推求的话,就产生修所成慧,才真正断烦恼的智慧出来,所以说我们要得到无漏的、了生死的、无我的慧,固然闻思是要紧,戒也不能缺,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好不容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最高深、最究竟的佛法我们也沾了边了,不说懂了吧,至少也听到一点了,种子也下去了,那么我们要努力了,当依静处起精进。大家要跑到山里去,不可能,就是说尽量把那些不相干的事情就不要做了,那些看电视,跳舞了不要去了,好好地在家里,多修一点,不是很好嘛。这样子我们可以把菩提道越走越进,菩提大愿也总有一天会完成。如果说,不精进的话,那就白白地浪费这个暇满的人身,以后什么时候再得到就没有包票了。
今天,因为本人经过昭觉寺,承监院师的邀请,我就给大家结一个法缘,希望靠这一个缘,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快快地成佛,最后达到度众生的这个大愿!好,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吉祥圆满)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徳 回向遍一切
吾与诸众生 罪障尽除灭
根支三昧耶 诸戒有缺犯
仗法真实力 雪除还清净
上师胜金刚 诸佛体性主
愿一切时处 以悲心覆护
启迪除愚蒙 速圆无上觉
持教拔沉迷 安住于佛心
《三主要道》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