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P5

  ..续本文上一页误而被砍下的头堆起来,比须弥山还要高得多,这是过去的事情。如果我们再不好好修行的话,生死不断的流转下去,烊铜将喝的还要多,铁丸子等受的苦还要多,无边无际的苦在等待我们去受。我们想一想,害不害怕?如果说,我们对这样的苦,感到害怕的话,那就赶快的要出离。往生西方,念佛法门就是出离的一种具体方式。总的原则都是出离三界,这是什么宗派都一样的,没有矛盾的。

  那么,要出离三界,要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我们首先要发出离的心,有这个心要出去,才会想办法出去。假使连想都不想,根本认识不到,就像《法华经》里说的小孩子一样,在一幢古旧的房屋里,四面都起火了,他却正在玩得很高兴呢,那样怎么能免脱火灾呢。至少,要认得到这是个火宅,火已经在四面烧起来了,再不逃的话,必定会烧死在里边了。有这个紧迫性,才想出去,再加上一定的善巧办法,就能引出去了。如果说不想出去的话,拉起走还不肯走,那就完了,这就得受苦了。所以说,我们要出三界去的话,先要发心,那就先要认得三界是苦,三界苦认识到之后,没有一个人说,我要受苦,我情愿在这里受苦,没有的!他所以在三界里不肯走的话,就是认为三界里还是有快乐的。你说穷困是苦了,但发了财就是快乐了;你说老病死是苦,年轻力壮,享受五欲就是快乐了。反正,总还有个快乐的想头在里边。我们如果要彻底的能够认得三界是苦的话,那么,我们对娑婆世界再也不会留恋了,也不会象那位寡妇一样,看到她过去的丈夫来了,就动念头了。

  我们谈行苦,最根本的苦就是行苦了。行苦就是说,我们造业起烦恼,我们凡夫心里,烦恼是具足的,有六个根本烦恼,六个又可化成十个,还有大随烦恼,小随烦恼共二十个,《百法明门论》去看一看,很多!这些烦恼,推动我们去造恶业,造了恶业,就要去受报了。所以说,这一世造了这个业,下一世牵到那里受,下一世又造了业,又牵到另一地方去受。一点也没有自在。就像一个犯人一样的,一会拉到这个地方去受苦,那会儿又拉到别处受折磨去了。一天到晚自己毫无主宰,就是被牵着跑,不是那里受,就是这里受,自己要想自由一点,却一点也没有办法,偶尔起了些善心,做了点好事,就像苦受够了,给休息一下,好象感到一下快乐,但略略休息好了,又拉去受苦了。受的苦苦,坏苦,而大部分是苦苦,根子都是从行苦上来的。这样的循环不息,就是轮回的真相。我们因为起了烦恼,造了业,感到这个五蕴身,「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广论》)

  这样子受苦,我们如果不愿意受的话,那就要赶快出离三界了,这就是出离心。这个要求出离的心,在净土宗里,就是厌离娑婆,求生西方净土的心。这个心,能够踏实地看到三界的苦,确确实实是一点快乐也没有,而西方却是极乐世界,一点苦也没有,那么你这样求生西方,谁也挡你不住。这就是印光法师说的「万牛难挽」。牛的力量很大,但一万条牛也把你拉不住,但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知苦的心,出离的心,那么,我们想一想,有多危险!就像那位寡妇,大半辈子的修行,二三十岁修到七十多岁,时间可以说长了,经过文革那样的变动也没有停下来,还是照样诵经,念佛,可以说是坚定了。但是临终前,乐(坏苦)境界一现,掌握不住了。我们再彻底地说一下,这个她所见到的,是不是她真的丈夫,还成问题。因为我们在三界里边,积了很多怨,有不少怨家,你要出三界了,等于说我们要出国了,出国之后,他要你的债,要不到了,他就会设法把你扣住,他可以变成你丈夫的相来骗你,把你勾住,这叫倒引鬼,倒引鬼就是会骗你,不给你往生去,这不是上当么!如果我们对乐的真相认识不到,就很会上当受骗。上了当之后,一辈子的修行,就会因最后一念错失,失去往生的机会,生不了西方!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临终最后的念头掌握住,不动不摇,这就是平时要锻炼。怎么锻炼?一切苦苦,坏苦,行苦,都认得出是苦性,一点也不贪着,那么可以保证决定往生;再加上菩提心,与佛的心相应,如磁引铁,一吸就去了。所以说,在宗喀巴大师的教里边,这个核心:「出离心、菩提心「对净土宗说起来,绝对需要!如果没有这两个重要条件,怎么往生呢?

  有的说,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出离心,菩提心,对!但是若还没有理解到出离心,菩提心的涵义,纵使佛号里包含的有,可是认不到出离心,菩提心是什么?怎么修?还没有理解到嘛!那些上根利智的,大彻大悟的,他可以!噢,一句阿弥陀佛里面,什么都有,都会起作用。但是我们现在一句阿弥陀佛交给你了,还只是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知道,那么,出离心在哪里,怎么修起作用来,在一句佛号里,怎么个出离?如果找不出来,那还得要加进去。把这个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加到这句佛号里,也就是说把他们从佛号里阐发出来,那就是一切即一,把佛号内本具的功德,一一阐发,理解,实践,一切功德会归到阿弥陀佛一句名号,我们应该做这个功夫。

  上了路的,开了悟的,一即一切,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包了。这对他们来说是对的。我们才起步的,你说一即一切,一句阿弥陀佛号够了,什么都不要了,那就糟糕了,所拿到的就是六个字。一切功德,都是从多闻而来,有多少闻慧,才能产生多少思慧,有多少思慧,才能产生多少修证功德。所以念佛的,也必须学习教理,我们要做的是一切即一,把学修的一切功德,都会归到阿弥陀佛名号上去。我们记得《佛说阿弥陀经》里边,有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要生阿弥陀佛净土,还要有很多善根福德因缘,并不是说一句佛号,六个字,其他什么都不要了,没有这么说嘛!在《无量寿经》里,说三品往生,都要发无上正等菩提之心,还有要培很多功德,什么功德?持戒功德,布施功德,供养功德等等,讲了很多。那就是说,我们该要做到的是:要把一切功德都会归到阿弥陀佛名号上面去。这才能够把这句阿弥陀佛充实而有效地念好。

  我们这里说的,正好说明,我们宗大师的教,佛说一切经典都不相违背的这个道理,因此使我们可以避免谤法的罪。同时也说明,佛说的一切法门,我们都是要用的。在某个时间用什么法,某个时间又用什么法。象现在我们大家念佛的,最需要的就是出离心、菩提心,这两个须要用,空性正见,有了更好,暂时没有到西方再修亦可以。如果这两个心没有的话,那么口说往生,实际想不想去还成问题,生西方是没有把握的。我这里向大家介绍,宗大师的教对净土宗是有好处的。这个,我们就这样略略地提一下。

  另外,我们还要讲一些其它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都是从因果来的。有的人,他对因果不明白,就像看到一些人造恶,却是享受很大的福报,富贵荣华,地位也高。这个,大家都能看到一些。有的人做大官发大财,而品德并不好;也有的人很讲道德,或很有修行,但是他却很穷,地位也没有,这看起来很矛盾,怎么讲呢?我们说,这个也不离因果,因果不局限于现今一世,是通三世的,过去由于他造了善因,这一辈子,果报成熟,他就享受福报了。那个道德好,或修行好的人,过去没有造培福的因,那么,他这一辈子贫穷了,也是宿业所感。因果,从三世来看,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不懂的人就单看到了现世,这个人做了那么多好事,却那么穷,那么倒霉;相反,那个人做了那么多坏事,却那么富贵,势力又大。就得了一个结论,说因果是没有的,是骗骗人的,圣人设教,目的就是叫人不要做坏事,所以编了一套因果报应之类骗骗人的话。这种见解,叫做邪知邪见。我们说的正知正见,就是说一切法都不离因果,哪怕是在极热的天气,我们能够遇到一阵凉风吹过来,舒畅一下,也不离因果。就是说,在过去造不善业的时候,偶尔起了一念善心,就感受到在现世中炎热难忍的气候时,吹来这股凉风了。

  离开因果的事情是没有的,这是讲世俗的正见。出世的,胜义的正见呢,要知道一切法自性空,离开断常二边:既不住断边,又不住常边。假使住于常边,执着一切法都是实在有的,那就不能出离三界,有情与器间都是实在有的,怎么能出离呢?要「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嘛!一切法本来都是如幻如化,没有自性的,既没有能流转的有情,也没有所流转的器间,自然出生死,断轮回了。反过来,如果说一切法都是空的,什么都是没有的,则又错了,堕入断边,成了断见,断见的人,拨无因果,要下恶道。很多人看起来也很用功,观察空性的道理,观一切法无自性,而对缘生因果的道理,事先没有好好地思惟抉择去修,最后观察空性,认为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他得到的,是这么一个「空性」,造善也是空,造恶也是空,那么马马虎虎随缘度日就算了,一切不要执着,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只要不执着就对了。

  本人以前在上海认得一位居士,他是我以前在范老居士办的法相学社里的同学。他当时很用功,持五戒,茹素,精念诵。后来范老圆寂了,我到五台山去了,他自己在闭户研究,阅藏,自己研究就有一个毛病,师心自用。佛教里边,是要有传承的,靠自己看书,如心有偏执或等起心有过失,往往会走错路。他凭自己有点法相基础,也有点文化、声明知识,在藏经里面,东翻西翻的。最后,他说得到了一个结论,什么呢?说他找到了一条成佛的捷径,是成佛最为快速的一种修法——一切法空!做善的是空,造恶的也是空。出家受持二百五…

《上海居士林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主要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