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林崇安(2004)

  一、总说众生的心灵世界

  在三界中轮回的众生,从心灵世界这一面来看,每一众生犹如一「精神质点」。以一太阳系内的众生为例,地球上的几十亿人类便是几十亿个独立的「精神质点」,另有更多的昆虫、蚂蚁等等,加上肉眼看不到的天神、饿鬼、地狱的众生,每一众生也都各是一「精神质点」。这些「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众生投生到不同层次的三界中,有时处在欲界,有时处在色界,有时处在无色界。三界内的众生都受到各自「业烦恼力」的束缚。什么是「业烦恼力」呢?众生遇到喜欢的就生起贪心,遇到不喜欢的就生起瞋心,这种习性的力量就是「业烦恼力」,所构成的「心灵位能」便是凹槽型,精神质点因而被拘束在凹槽内,除非经由修行破除贪瞋的执着,否则就一直陷在凹槽内。所以,任何众生只要有「业烦恼力」的存在,就会被拘束在三界内。佛经上所说的「业力」,包括物质质点间的重力等四种力以及精神的「业烦恼力」。投生到欲界、色界时,此时「精神质点」与「色身」结合,因而又受到物质质点的重力等四种力的束缚。投生到无色界时,此时「精神质点」不与色身结合,因而只有「业烦恼力」的束缚。

  三界内众生的感性、理性和觉性有所不同。此处精神质点的感性犹如物质质点的动量,理性犹如座标上的位置,觉性犹如能量。三界内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觉性是量子化的,因而开悟是一种觉性的跃迁。物质质点具有波粒双象性,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确定,同样的,在心灵世界上,众生内心的感性与理性是遵守「测不准原理」,也就是说,感性与理性二者不能同时精确,依此可知众生的心是自性空,是不能从自方独存,是无我的。在心灵世界上,同样有心理行为方程式(犹如薛丁格方程式),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作用下,依据此心理方程式而有种种行为的呈现(得出心理波函数),因而众生的未来不是遵循「定命论」的模式。

  三界内众生的「理性的变化率」即是心灵速率,此值有其上限。在心灵世界上,同样有心灵的相对论,三界内时间的相对不同(如,天上一日=人间五百年),便是来自心灵相对速率的不同,而不是来自物质相对速率的不同;禅修时坐了很久,感觉只是一下子,也是由于心灵相对速率的提升,所以心灵速率与禅定、觉性相关。众生都有佛性,此处佛性就是精神质点的「心灵质量」。在心灵世界上,「质能互变」就是「佛性、觉性互变」。

  二、以譬得解

  佛经上常说:「智者以譬得解」,这意思是说,有些甚深的道理要透过譬喻来了解。佛法所说的三界、轮回和解脱等等,就隐含着甚深的道理。以下先引经来解说这些佛法的术语,而后举出科学的譬喻,最后将法与譬喻结合来说明其道理。

  (一)三界

  A经文所说

  首先,佛经上所说的三界是什么呢?《杂阿含经》中记载着:

  瞿师罗长者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于一面坐,白尊者阿难:「所说种种界,云何为种种界?」尊者阿难告瞿师罗长者:「有三界,云何三?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大四六一)

  在《起世经》中,佛说:

  诸比丘!于三界中,有三十八种众生种类。何等名为三十八种?诸比丘!欲界中有十二种。色界中有二十二种。无色界中复有四种。诸比丘!何者欲界十二种类?谓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者色界二十二种?谓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咤天等,此等名为二十二种。无色界中,有四种者,谓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名四种。

  此中欲界的众生有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以及欲界六天(1四天王天、2三十三天、3夜摩天、4兜率陀天、5化乐天、6a他化自在天、6b魔身天)。色界则分别处在初禅(1a梵身天、1b梵辅天、2梵众天、3大梵天)、二禅(1a光天、1b少光天、2无量光天、3光音天)、三禅(1a净天、1b少净天、2无量净天、3遍净天)以及四禅(异生所住之1a广天、1b少广天、2无量广天、3a广果天、3b无想天;诸圣所住之1无烦天、2无恼天、3善见天、4善现天、5阿迦腻咤天)。以上所引用的经文,只静态地描写众生生存的地方,为何有这些不同层次的存在?这些地方真的存在吗?以下透过科学的譬喻来解说。

  B科学譬喻

  依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不是任意值,而是量子化的。电子是处在不同的能阶中,有时处在第一能阶,有时处在第二能阶,有时处在第三能阶,有时处在更高的能阶。

  当电子处在第一能阶时,主量子数是1,轨道量子数只能是0。当轨道量子数是0,则磁量子数只能是0。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一能阶的波函数有二种。

  当电子处在第二能阶时,主量子数是2,轨道量子数可以是0,1二种。当轨道量子数是1,则磁量子数可以是-1,0,+1三种。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二能阶的波函数共有八种。

  当电子处在第三能阶时,主量子数是3,轨道量子数可以是0,1,2三种。当轨道量子数是2,则磁量子数可以是-2,-1,0,+1,+2五种。再考虑自旋后,处在第三能阶的波函数共有十八种。

  利由波函数,可以求得电子存在于空间的或然率,所以电子处在第一能阶、第二能阶、第三能阶时,分别各有二种、八种、十八种的存在状态。

  C法喻配合

  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只能处在不同的能阶中。以此为譬喻来看三界:在三界中轮回的众生也是如此,每一众生犹如一「精神质点」,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众生只能处在不同层次的三界中,有时处在欲界,有时处在色界,有时处在无色界。处在欲界时,又分别处在地狱、畜生、饿鬼、人、欲界天之一。有的经典又将地狱分成八大地狱(1等活,2黑绳,3众合,4号叫,5大号叫,6烧热,7极烧热,8无间)以及八寒地狱(1疱那落迦,2疱裂那落迦,3喝哳詀那落迦,4郝郝凡那落迦,5虎虎凡那落迦,6青莲那落迦,7红莲那落迦,8大红莲那落迦),基本上,这些地狱是属于冷、热的两种状态。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宗教上所说的地狱与天堂,不出上述这些存在的范围。佛经上又将地狱、畜生、饿鬼、人和天,合称「五趣」或「五道」,加上阿修罗(非天),就称「六趣」或「六道」。所以三界内的众生不出「五趣」或「六趣」。这些不同层次的出现,代表众生所处的不同精神境界,三界内的众生都受到各自「业烦恼力」的束缚。

  最后总结一下上述的看法:为何氢原子中的电子有不同的能阶?为何氢原子中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因为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

  以此为譬喻来看三界:为何有三界?为何有五趣、六趣?因为众生在「业烦恼力」的束缚下,众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所以众生处在不同层次的三界中。

  (二)轮回

  A经文所说

  首先,佛经上所说的生死轮回是什么意思呢?释尊对弟子们说: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转五节轮,常转不息。如是众生转五趣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息。(大九五五)

  释尊指出,每个个体处在生命的长流中,不停地生死于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等五趣之中,这种动态的过程就是轮回。为什么会一直生死轮回呢?为什么三界内一直有众生存在着?释尊对弟子们又说:

  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系其颈,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大九三九)

  无始以来,众生一直生死轮回着,这是由于心中存在着「无明」,看不清身心无我的事实,反而执着身心为我,生起了贪爱与瞋恨而有「业烦恼力」的束缚,一直造作出无知的行为而在三界内一直轮回受苦。所以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来自「无明」,然而什么是无明呢?《杂阿含经》中记载着: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如。」

  此处指出,无明就是错误的认识,就是不如实知到自己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也就是看不清自己的身心是无常、是磨灭法、是生灭法、是无我的,反而执着身心为「我」,生起无明与贪爱、瞋恨,因而受缚于「业烦恼力」而不断生死轮回。贪爱世间种种的妙欲,就会生到欲界;贪爱于禅定的安静,就会生到色界、无色界。只要受缚于「业烦恼力」,每一众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会由一界生到另一界,形成生死轮回。

  B科学譬喻

  例如,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伦作用力」的束缚下,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能阶中,有时处在第一能阶,有时处在第二能阶,有时处在第三能阶,有时处在更高的能阶。低能阶的电子吸收光量子后上升到高的能阶;高能阶的电子释放光量子而下降到低的能阶。众多氢原子中的电子不断上升、下降,所释放出的光量子可以呈现在光谱中。只要所吸收的能量没有超过束缚能,这一电子就永远受到束缚而不能「自由」。

  C法喻配合

  氢原子中…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宇宙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