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者不外是以广行「六波罗蜜多」来成熟自己,以广行「四摄事」来成熟其他一切有情。心胸广大而行事细腻是菩萨行者的特性。
三、菩萨道中的重要阶段
走在菩萨道上的修行者,要先知道途中有那些要站,无著菩萨于〈菩萨地〉中,编集不同的资料,以不同的名相、不同的角度来解说这些要站,以下即依〈菩萨地〉中所编集的十三住、十一清净、十地、七种地、进阶的菩萨、所断的障等,来掌握菩萨道中重要的阶段。
(一)十三住
〈菩萨地〉住品指出,一切菩萨的菩萨住、菩萨行,共有十二种住,加上如来的无上住,合计十三住。这十三住是:
谓(1)菩萨种性住,(2)胜解行住,(3)极欢喜住,(4)增上戒住,(5)增上心住。(6-8)增上慧住,复有三种:一、觉分相应增上慧住;二、诸谛相应增上慧住,三、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谓诸菩萨如实了知能观真实、所观真实及于真实诸有情类,由无智故众苦流转,由有智故众苦止息。如是菩萨由于三门以慧观察故,有三种增上慧住。及(9)有加行、有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10)无加行、无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11)无碍解住,(12)最上成满菩萨住,是名菩萨十二种住。(13)如来住者,谓过一切诸菩萨住,现前等觉大菩提住。
此中的(1)菩萨种性住,强调菩萨行者必须先具有菩萨种性。(2)胜解行住,是从初发心算起,一直到未得清净意乐之间,所有一切菩萨行。(3)极欢喜住,是菩萨净胜意乐住。(4)增上戒住,是以净胜意乐为缘,所得性戒相应住。(5)增上心住,是以增上戒住清净为缘,所得世间静虑、等持、等至住。(6)觉分相应增上慧住,是以世间净智所依等持为所依止,为觉诸谛于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简择住。(7)诸谛相应增上慧住,是以觉分简择为所依止,于诸谛中如实觉住。(8)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是以菩萨于谛能觉增上力,简择显示由无智故苦及因起,简择显示由有智故苦及因灭住。(9)有加行、有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是以上述三种增上慧住增上力,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于一切法真如无分别慧修俱行住。(10)无加行、无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是多修习上述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后,任运自然,无缺无间运转道随行住。(11)无碍解住,是以善清净无动慧等持,为所依止,得广大慧为他说法,无上为依,能于诸法异门义趣,释词差别,妙简择住。(12)最上成满菩萨住,是于菩萨道已到究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大法灌顶,或一生所系,或居最后有。从此住无间,即于尔时,证觉无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佛所作事。
以上共有十二种菩萨住,对应出十二种菩萨,第十三种则是无上住的如来。在十三住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1)菩萨种性住,因为「菩萨种性」是菩萨的种子,是成佛的基础;和(2)胜解行住,因为「胜解行」是菩萨由凡入圣的阶段,是慈悲和智慧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的孕育时期。以(1)的基础和(2)的孕育,才有后续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的增上圆满。
(二)十一清净
上述分别处于十三住的菩萨和如来,有不同层次的清净,〈菩萨地〉说:
即于如是十三住中,当知略有十一清净。谓于第一种性住中,种性清净。于其第二胜解行住,信胜解净。于其第三极欢喜住,胜意乐净。于其第四增上戒住,增上戒净。于其第五增上心住,增上心净。于其第六、第七、第八增上慧住,无颠倒智发起清净。于其第九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有加行行圆满清净。于其第十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真智神通引发清净。于第十一无碍解住,能正为他宣说法义,无碍解净。于第十二最上成满菩萨住中,入一切种一切所知妙智清净。于第十三如来住中,一切烦恼及所知障并诸习气究竟清净。
十二种菩萨和如来中,第六、第七、第八等三种「增上慧住」的菩萨,同属于「无颠倒智发起清净」,所以合计有十一种清净。第十三住的如来,已将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并诸习气都完全断除,所以是究竟清净。
(三)十地、七种地
〈菩萨地〉说:
彼《十地经》广所宣说菩萨十地,即是此中,菩萨藏摄摩怛理迦,略所宣说菩萨十住,如其次第,从极欢喜住乃至最上成满菩萨住。
又说有七种地:
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地;第七一种,菩萨、如来杂立为地。何等为七?一种性地,二胜解行地,三净胜意乐地,四行正行地,五决定地,六决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种菩萨地中,最后一种,名为杂地。
前种性住,名种性地。胜解行住,名胜解行地。极欢喜住,名净胜意乐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名行正行地。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此地菩萨堕在第三决定中故。无碍解住,名决定行地。最上成满菩萨住及如来住,名到究竟地。
由此可知,菩萨十地与菩萨十二住中的十住相当;十三住也可归属七种地,列出如下:
1菩萨种性住─属一种性地
2胜解行住─属二胜解行地
3极欢喜住:(1)欢喜地─属三净胜意乐地
4增上戒住:(2)离垢地─属四行正行地
5增上心住:(3)发光地─属四行正行地
6觉分相应增上慧住:(4)焰慧地─属四行正行地
7诸谛相应增上慧住:(5)极难胜地─属四行正行地
8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6)现前地─属四行正行地
9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7)远行地─属四行正行地
10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8)不动地─属五决定地
11无碍解住:(9)善慧地─属六决定行地
12最上成满菩萨住:(10)法云地─属七到究竟地
13如来住─属七到究竟地
以上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的说法,不同于一般以十波罗蜜来配菩萨十地。上述『住』与『地』有何不同?〈菩萨地〉说:
应知此中,由能摄持菩萨义故,说名为『地』。能为受用居处义故,说名为『住』。
所以,『地』指能摄持菩萨义,『住』指能为受用居处义,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菩萨所行之道。
(四)不同阶段的菩萨
前述有十二种菩萨住,对应出十二种菩萨,第十三种则是无上住的如来。此十二住的菩萨又可以分为数种菩萨,〈菩萨地〉说:
云何能成熟补特伽罗?谓略有六种菩萨,住菩萨六地能成熟有情:一切胜解行菩萨住胜解行地;二者净胜意乐菩萨住净胜意乐地;三者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四者堕决定菩萨住堕决定地;五者决定行正行菩萨住决定行正行地;六者到究竟菩萨住到究竟地。
又说:
当知菩萨略有十种:一住种性;二已趣入;三未净意乐;四已净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堕决定;八已堕决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后有。此中,即住种性菩萨,发心修学,名已趣入。即已趣入,乃至未入净意乐地,名未净意乐。若已得入,名已净意乐。即净意乐,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已得入,名已成熟。未成熟中,乃至未得入决定地、决定行地,名未决定。若已得入,名已决定。已成熟中,复有二种:一者、一生所系,谓此生无间,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二、住最后有,谓即住此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此处指出,「住种性菩萨」发心修学而成「已趣入菩萨」,而后由「未净意乐菩萨」成为「已净意乐菩萨」,再经由「未堕决定菩萨」成为「已堕决定菩萨」;最后成为「一生所系」和「住最后有」的「已成熟菩萨」。相对之下,「未堕决定菩萨」和「已堕决定菩萨」被称为「未成熟菩萨」。任何一位走在菩萨道上的修行者,当然要知道自己是处在何种阶段,今将不同层次的菩萨,比对列出如下:
1菩萨种性住菩萨:住种性菩萨(住种性地)
2胜解行住菩萨:胜解行菩萨(住胜解行地)
3极欢喜住菩萨:净胜意乐菩萨(住净胜意乐地─欢喜地)
4增上戒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离垢地)
5增上心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发光地)
6觉分相应增上慧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焰慧地)
7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极难胜地)
8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慧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现前地)
9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菩萨: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远行地)
10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菩萨:堕决定菩萨(住堕决定地─不动地)
11无碍解住菩萨:决定行正行菩萨(住决定行正行地─善慧地)
12最上成满菩萨住菩萨:到究竟菩萨(住到究竟地─法云地)。
(五)不同阶段的断障
从断障的角度来看,菩萨道不外是要断除烦恼、所知二障,〈菩萨地〉说:
又由如是所说十二诸菩萨住,经三无数大劫时量,能断一切烦恼障品所有粗重,及断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
1于三住中,当知能断烦恼障品所有粗重。谓(a)于极欢喜住中,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上、中诸烦恼品皆不现行。(b)于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一切能障一向清净无生法忍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断,一切烦恼皆不现前。(c)于最上成满菩萨住中,当知一切烦恼习气、随眠障碍皆悉永断,入如来住。
2当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亦有三种:一者在皮麤重;二者在肤粗重;三者在肉粗重。当知此中,在皮粗重,极欢喜住皆悉已断;在…
《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