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者不外是以廣行「六波羅蜜多」來成熟自己,以廣行「四攝事」來成熟其他一切有情。心胸廣大而行事細膩是菩薩行者的特性。
叁、菩薩道中的重要階段
走在菩薩道上的修行者,要先知道途中有那些要站,無著菩薩于〈菩薩地〉中,編集不同的資料,以不同的名相、不同的角度來解說這些要站,以下即依〈菩薩地〉中所編集的十叁住、十一清淨、十地、七種地、進階的菩薩、所斷的障等,來掌握菩薩道中重要的階段。
(一)十叁住
〈菩薩地〉住品指出,一切菩薩的菩薩住、菩薩行,共有十二種住,加上如來的無上住,合計十叁住。這十叁住是:
謂(1)菩薩種性住,(2)勝解行住,(3)極歡喜住,(4)增上戒住,(5)增上心住。(6-8)增上慧住,複有叁種:一、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二、諸谛相應增上慧住,叁、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如實了知能觀真實、所觀真實及于真實諸有情類,由無智故衆苦流轉,由有智故衆苦止息。如是菩薩由于叁門以慧觀察故,有叁種增上慧住。及(9)有加行、有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10)無加行、無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11)無礙解住,(12)最上成滿菩薩住,是名菩薩十二種住。(13)如來住者,謂過一切諸菩薩住,現前等覺大菩提住。
此中的(1)菩薩種性住,強調菩薩行者必須先具有菩薩種性。(2)勝解行住,是從初發心算起,一直到未得清淨意樂之間,所有一切菩薩行。(3)極歡喜住,是菩薩淨勝意樂住。(4)增上戒住,是以淨勝意樂爲緣,所得性戒相應住。(5)增上心住,是以增上戒住清淨爲緣,所得世間靜慮、等持、等至住。(6)覺分相應增上慧住,是以世間淨智所依等持爲所依止,爲覺諸谛于正念住等叁十七菩提分法,妙簡擇住。(7)諸谛相應增上慧住,是以覺分簡擇爲所依止,于諸谛中如實覺住。(8)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是以菩薩于谛能覺增上力,簡擇顯示由無智故苦及因起,簡擇顯示由有智故苦及因滅住。(9)有加行、有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是以上述叁種增上慧住增上力,有加行、有功用,無缺無間,于一切法真如無分別慧修俱行住。(10)無加行、無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是多修習上述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後,任運自然,無缺無間運轉道隨行住。(11)無礙解住,是以善清淨無動慧等持,爲所依止,得廣大慧爲他說法,無上爲依,能于諸法異門義趣,釋詞差別,妙簡擇住。(12)最上成滿菩薩住,是于菩薩道已到究竟,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得大法灌頂,或一生所系,或居最後有。從此住無間,即于爾時,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佛所作事。
以上共有十二種菩薩住,對應出十二種菩薩,第十叁種則是無上住的如來。在十叁住中,值得特別重視的是(1)菩薩種性住,因爲「菩薩種性」是菩薩的種子,是成佛的基礎;和(2)勝解行住,因爲「勝解行」是菩薩由凡入聖的階段,是慈悲和智慧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的孕育時期。以(1)的基礎和(2)的孕育,才有後續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的增上圓滿。
(二)十一清淨
上述分別處于十叁住的菩薩和如來,有不同層次的清淨,〈菩薩地〉說:
即于如是十叁住中,當知略有十一清淨。謂于第一種性住中,種性清淨。于其第二勝解行住,信勝解淨。于其第叁極歡喜住,勝意樂淨。于其第四增上戒住,增上戒淨。于其第五增上心住,增上心淨。于其第六、第七、第八增上慧住,無顛倒智發起清淨。于其第九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有加行行圓滿清淨。于其第十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真智神通引發清淨。于第十一無礙解住,能正爲他宣說法義,無礙解淨。于第十二最上成滿菩薩住中,入一切種一切所知妙智清淨。于第十叁如來住中,一切煩惱及所知障並諸習氣究竟清淨。
十二種菩薩和如來中,第六、第七、第八等叁種「增上慧住」的菩薩,同屬于「無顛倒智發起清淨」,所以合計有十一種清淨。第十叁住的如來,已將二障(煩惱障及所知障)並諸習氣都完全斷除,所以是究竟清淨。
(叁)十地、七種地
〈菩薩地〉說:
彼《十地經》廣所宣說菩薩十地,即是此中,菩薩藏攝摩怛理迦,略所宣說菩薩十住,如其次第,從極歡喜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
又說有七種地:
如前所說十叁住中,應知隨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種,唯菩薩地;第七一種,菩薩、如來雜立爲地。何等爲七?一種性地,二勝解行地,叁淨勝意樂地,四行正行地,五決定地,六決定行地,七到究竟地。如是七種菩薩地中,最後一種,名爲雜地。
前種性住,名種性地。勝解行住,名勝解行地。極歡喜住,名淨勝意樂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叁種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名行正行地。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名決定地,此地菩薩墮在第叁決定中故。無礙解住,名決定行地。最上成滿菩薩住及如來住,名到究竟地。
由此可知,菩薩十地與菩薩十二住中的十住相當;十叁住也可歸屬七種地,列出如下:
1菩薩種性住─屬一種性地
2勝解行住─屬二勝解行地
3極歡喜住:(1)歡喜地─屬叁淨勝意樂地
4增上戒住:(2)離垢地─屬四行正行地
5增上心住:(3)發光地─屬四行正行地
6覺分相應增上慧住:(4)焰慧地─屬四行正行地
7諸谛相應增上慧住:(5)極難勝地─屬四行正行地
8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6)現前地─屬四行正行地
9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7)遠行地─屬四行正行地
10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8)不動地─屬五決定地
11無礙解住:(9)善慧地─屬六決定行地
12最上成滿菩薩住:(10)法雲地─屬七到究竟地
13如來住─屬七到究竟地
以上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的說法,不同于一般以十波羅蜜來配菩薩十地。上述『住』與『地』有何不同?〈菩薩地〉說:
應知此中,由能攝持菩薩義故,說名爲『地』。能爲受用居處義故,說名爲『住』。
所以,『地』指能攝持菩薩義,『住』指能爲受用居處義,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菩薩所行之道。
(四)不同階段的菩薩
前述有十二種菩薩住,對應出十二種菩薩,第十叁種則是無上住的如來。此十二住的菩薩又可以分爲數種菩薩,〈菩薩地〉說:
雲何能成熟補特伽羅?謂略有六種菩薩,住菩薩六地能成熟有情:一切勝解行菩薩住勝解行地;二者淨勝意樂菩薩住淨勝意樂地;叁者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四者墮決定菩薩住墮決定地;五者決定行正行菩薩住決定行正行地;六者到究竟菩薩住到究竟地。
又說:
當知菩薩略有十種:一住種性;二已趣入;叁未淨意樂;四已淨意樂;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墮決定;八已墮決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後有。此中,即住種性菩薩,發心修學,名已趣入。即已趣入,乃至未入淨意樂地,名未淨意樂。若已得入,名已淨意樂。即淨意樂,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已得入,名已成熟。未成熟中,乃至未得入決定地、決定行地,名未決定。若已得入,名已決定。已成熟中,複有二種:一者、一生所系,謂此生無間,當證無上正等菩提。二、住最後有,謂即住此生,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此處指出,「住種性菩薩」發心修學而成「已趣入菩薩」,而後由「未淨意樂菩薩」成爲「已淨意樂菩薩」,再經由「未墮決定菩薩」成爲「已墮決定菩薩」;最後成爲「一生所系」和「住最後有」的「已成熟菩薩」。相對之下,「未墮決定菩薩」和「已墮決定菩薩」被稱爲「未成熟菩薩」。任何一位走在菩薩道上的修行者,當然要知道自己是處在何種階段,今將不同層次的菩薩,比對列出如下:
1菩薩種性住菩薩:住種性菩薩(住種性地)
2勝解行住菩薩:勝解行菩薩(住勝解行地)
3極歡喜住菩薩:淨勝意樂菩薩(住淨勝意樂地─歡喜地)
4增上戒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離垢地)
5增上心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發光地)
6覺分相應增上慧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焰慧地)
7諸谛相應增上慧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極難勝地)
8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現前地)
9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菩薩:行正行菩薩(住行正行地─遠行地)
10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菩薩:墮決定菩薩(住墮決定地─不動地)
11無礙解住菩薩:決定行正行菩薩(住決定行正行地─善慧地)
12最上成滿菩薩住菩薩:到究竟菩薩(住到究竟地─法雲地)。
(五)不同階段的斷障
從斷障的角度來看,菩薩道不外是要斷除煩惱、所知二障,〈菩薩地〉說:
又由如是所說十二諸菩薩住,經叁無數大劫時量,能斷一切煩惱障品所有粗重,及斷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
1于叁住中,當知能斷煩惱障品所有粗重。謂(a)于極歡喜住中,一切惡趣諸煩惱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斷,一切上、中諸煩惱品皆不現行。(b)于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中,一切能障一向清淨無生法忍諸煩惱品所有粗重皆悉永斷,一切煩惱皆不現前。(c)于最上成滿菩薩住中,當知一切煩惱習氣、隨眠障礙皆悉永斷,入如來住。
2當知一切所知障品所有粗重,亦有叁種:一者在皮麤重;二者在膚粗重;叁者在肉粗重。當知此中,在皮粗重,極歡喜住皆悉已斷;在…
《從〈菩薩地〉來看菩薩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