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P5

  ..续本文上一页

  如果你修得正确,身心会显现,而且你会见到身心的本来面目。如果你一直以这种方式观照身心的话,另一个所缘(如妄想等)就不会跑进来。如果你只观照身心(而不知道是什么的身心)觉照力就弱而不能防止贪欲生起。你走路的时候如何观照呢?

  学 生:我走路的时候观照色身并观照脚触地的感觉。

  阿姜念:你观照走的色身并且观照触的色法,那就错了。你用了两种所缘。走的色身是身念住而触尘是法念住。这样做的话,你无法观照走的色身,你会分心或是偏定。你只要观照走的色身即可。

  你如何观照走的色身呢?你说你观照脚步,那是错的。修毗婆奢那的目的是要断除认为「你」在走的邪见。你必须观照整个走的色身-才能断除认为「你」在走的邪见。

  学 生:有时,我想要多一点定,因此常偏定-但有时却做不到。定能让我更专注。

  阿姜念:为什么你想要定?

  学 生:我只是想试试看。

  阿姜念:你修四念住每一剎那都注意观照时就是定。妄想来的时候你观照什么?

  学 生:我观照心打妄想。

  阿姜念:对,没错。察觉到妄想时,你再回到观照坐的色身或其他你正在观照的色身。不要等到妄想消失了再回来观照色身,不要去注意妄想的内容。你只要把它当作心打妄想。妄想的内容是假法而非实相。

  妄想本身是实相,妄想很容易察觉到。如果你知道这点可以增进智慧,因为妄想是心,妄想不能控制,是无我的。

  你修过业处,所以你能在不同的方式体会到身心的特质。三藏不在别的地方,就在你自己身上。修毗婆奢那,其他的事与你无关,你只要修到从身心见到三法印,不要管是否能发慧。但要见到三法印,你所用的方法就必须要能如理作意,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要你们知道由定和由慧所能认知的差别。如果不能认知到实相本身的,这只是定的认知。当你观照「看」的时候,要知道正在看的是定,而认知心在看的才是正知-慧。如果你体会到存在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真理,也就是智慧。

  你们二位已经更了解修法,也修得更好,而且也经常能保持在当下了。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行上有什么困难吗?

  学 生:不很多,只有一点。

  阿姜念:是什么困难?

  学 生:偏定的时候,我感到空空洞洞的,没有东西。

  阿姜念:是修什么姿势的时候,产生这种现象的。

  学 生:某些姿势。

  阿姜念:如果你知道那一种姿势之下会偏定,就不要观照那种姿势。例如,观照坐的色身时,如果你偏离了坐的色身,只知道坐着不知道是谁在坐,你必须追踪你的心在那里?你的心偏定,而定即是心-或者你的心空空洞洞的(没有身或心)或者心跑到另一个所缘上。当你知道心在那里的时候,这种空空洞洞的现象就会消失了。

  当你修行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要修行吗?

  学 生:我要见到身心。

  阿姜念:是的,但你不需要做其他的事,只要观照身心即可,就好象有人给你一个银币要你好好看着它,看它是否完好无缺。这个银币跟身心是一样的。你观照身心是否是「我们」或一个动物,或是自我,或只是身心。修毗婆奢那是要去观照身心-那个你妄执为自我的东西,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你为什么要修行了。

  (另一天,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当你妄想的时候,你是怎么观照的?

  学 生:我感到不自在。

  阿姜念:你感到不自在是因为你不希望你的心打妄想。事实上,心打妄想比其他的「心在听」、「心在看」等情况更足以显示三法印,妄想是实相〔注一〕,但是你不想见到它,对不对?

  学 生:是的。

  阿姜念:你不喜欢那些属于实相的东西吗?这是不对的。你喜欢平静。但那种平静就如同妄想一样,也是生灭的。那么为什么你喜欢平静的心而不喜欢妄想呢?

  妄想与定虽然是相反的,但是当作所缘的效果是一样的。观照它们的好处是可以启发实相般若。你不喜欢妄想是因为它使你不自在,而且因为你喜欢平静。

  妄想是四谛法吗?

  学 生:是的,妄想是四谛法。

  阿姜念:你知道是四谛法,但四谛法现前的时候,你却不喜欢见到它。你修行毗婆奢那的业处是为了见四谛法,但你却又觉得不喜欢妄想。

  吃的时候,你要知道吃东西的正确的动机和不正确的动机。正确的动机是为了治苦-而非享乐。要教毗婆奢那的人必须知道学生修对、修错。例如当学生太偏定的时候,心绷得太紧,老师要叫学生停止一段时间,做点工作,使心回到世俗的世间。

  修行者的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心没有保持平衡就容易脱离现实而落入幻觉之中。因此老师必须问学生在他还没修毗婆奢那之前,他曾经在那里修过业处和他是否有过什么心结。

  会造成偏定的所缘,就不要去观照它。如果坐姿会导致偏定,就变换其他姿势一段时间。你应该找一个你比较不熟悉的所缘来观照,因为太熟悉的所缘(如坐姿)会很容易造成偏定的现象。

  (另一天,中国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天气热的时候,我很容易打妄想,但如果天气凉快一点我的妄想就比较少。

  阿姜念:天气会成为烦恼的助缘,但天气是四谛法,你是因为有了什么而使你受苦的呢?是因为你有了五蕴,那才是苦的因,而非热天气。如果你能如理作意,你就知道热是色法,热也是实相(热是色法,而色法是实相)。如果你想让热消失而你做不到,你就会感到急躁。这是因为你有邪见-你认为「你」在热,而非色法在热。佛陀说五蕴是苦、无我而且也没有一种主宰任何事物的力量存在。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急躁也不会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念头,也就不会与烦恼相应了。

  通常,如果你没有保持在当下,就会打妄想,但是如果你发觉心在打妄想的时候,那一剎那即是当下。但如果你观照是为了使妄想消失的话,那又错了。保持在当下也是一种定,这就是为什么不会起妄想。如果你活在当下的时间很短,你就会有很多妄想。

  我要你注意保持在当下的心和没有保持在当下的心的差别-而他们又是怎么个不同的。这样如果你知道心偏离了当下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再回到当下了。

  最重要的,妄想来的时候,要记得妄想是心。每一种姿势都会产生妄想。走的时候打妄想,就把觉照力拉回到走的色身。现在你还没有足够的修行经验,你要修到生处转熟为止。即使你了解修法,也是要修到熟练为止。关于幻像呢?你还会产生幻像吗?

  学 生:没有幻像了,但我的妄想很多。

  阿姜念:你有很多妄想是因为你很少活在当下,如果你时常保持在当下,妄想就少。如果你有妄想就不会产生幻像,如果你见到幻像就没有妄想。妄想在四念住修法是一个很好的所缘,因为妄想属于法念住,但妄想不是身念住。幻像却不可以当做修毗婆奢那的所缘,幻像只能当做修奢摩他(深静禅定)的所缘,所以妄想和幻像各有不同的益处。

  学 生:妄想来的时候,我想要把心拉回来观照坐的色身,但拉不回来,有时我打妄想的时间很长。

  阿姜念:不要和妄想对立-因为妄想也是实相,这是自然的,你无法控制妄想。你误认为妄想不是法,所以你不喜欢妄想。你真正了解妄想的时候,表示你已经见到法了。因为你体会到妄想是心而非你。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学 生:这两三天,我觉得对身心能观照得更好了。

  阿姜念:你说你对身心观照得更好,那一种所缘可以让你保持在当下?

  学 生:妄想减少了,而我观身多于观心,不只是用想的而已,我感觉它是坐的色身、躺的色身,每一种姿势时我知道它是某种色身,这种感觉跟以前的感觉不同。

  阿姜念:这是生处转熟,你应该尽量保任。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二要目,这是可以帮助你成就道心和果心,体证四圣谛的法〔注一〕,如果你观照坐的色身和卧的色身时,然后一下子它们变得不清楚,你要停止下来一小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开始观照。

  学 生:有时我正在观照的时候,总觉得有某种东西令我感到害怕,因此而无法清楚地观照身心。

  阿姜念:你感到惊恐或害怕而不能清楚观照身心是因为你缺乏觉照力,因此想办法提升觉照力你就比较不会感到害怕了。如果你清楚地对身心保持良好观照的话你是不可能会感到害怕的。

  (第一、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以前我妄想较多,但是现在我比较懂修法了-因此我想对我堂弟或大众讲解毗婆奢那。

  阿姜念:你有妄想是因为你偏离了当下,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偏离当下吗?因为你想做功德,如:对人讲解毗婆奢那或教导别人。而你是如何使妄想消失的呢?

  学 生:那时我正在观照卧的色身,而妄想只是自己消失了。

  阿姜念:如果你观身较长的时间,你就可以清楚地见到色身的真相,如果你观身一点点时间,你也会发现一点点真相。你观照得越多就看得越清楚,但如果观照的时间太长了,可能会降低你的觉照力。这时候你必须停一下子,然后,再重新开始观照的时候,就能提升觉照力了。

  学 生:有时观照色身的时候我觉得很想哭。

  阿姜念:你会有那种感觉,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必须知道为什么你会有那种感觉。譬如,看到尸体的时候你会有某种感受,或者看到美女的时候你会有某种感受,你要尝试去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受。解决的办法是要保持清楚的觉照力,观照你在做什么,这种种现象(想哭)什么时候产生和它为什么会产生。譬如说,这种想哭的现象是从坐的色身变换姿势的时候产生的,这是因为心偏离了当下的缘故。如果你知道原因,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想哭,这个原因就是心偏离了当下。你们二位(第一、第二位比丘)都有相似的问题,但原因相同(觉照力弱),你们必须了解身心是不实的。你们其中一位是害怕,另一位是想哭,但二位的修行都有进步了。

  一切法除了色心二法之外就…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