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你们修的时候是要见法,坐的不是我,不是自我。我们修行的方式是观照坐的色身,如果你只是观照坐姿而不知道是什么在坐的话,这表示你没有见法也不懂法。当你明白法的时候就表示你见到了什么是身,什么是心。世间有这么多法,而这些法总归于色心二法。如果你不是以身心为所缘的话,那就表示你不是在修毗婆奢那了。
学 生:我修的时候要怎样避免与贪欲相应呢?
阿姜念:身心并不是可以由我们的欲求而显现的,他们是自然而生的,不是我们可以刻意去创造而使身心显现的。例如听的作用生起时,并不是我们想要如此才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听的作用,来启发智慧。这种智慧即是知道是心在听(而非我们)。如果身心可以由你的欲求而显现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身心了。因此当你变换姿势的时候必须清楚原因。即使是你不想换姿势,你还是不得不换,这样可以防范贪欲生起,如果行持当中不与烦恼想应的话,自然就会引发智慧了。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上次我们谈过话之后你修得如何?
学 生:这两三天以来,我每天发烧又胃痛,使我无法继续修行。
阿姜念:你有更多苦苦-胃痛、发烧。胃痛是法吗?
学 生:胃痛是苦苦。
阿姜念:虽然你知道什么是法,但却未曾如理作意来提醒你是色身受苦(而非你),所以你不能见法。法一直在起现行-法一直在显示无我、无法控制的特性,因为法不是「我」。如果法是「我」的话,我们便可以主宰(身心),就不会生病了。五蕴会生病-但是如果你有正见,你就知道每个人都会生病,佛陀也不例外。佛陀知道五蕴是生老病死的法,这个法启发他的智慧而使他知苦,因此而能灭苦。
(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我修得比较好了。
阿姜念:你说比较好,你怕偏离当下吗?
学 生:我不想偏离当下。
阿姜念:这样不对,怕偏离当下是不对的;或者你想更能观照得住身心,那都是错的。你必须像看一出戏一样-不要导演这出戏。如果你怕偏离当下,那个认为「我」的烦恼就会生起,因为你认为你在控制。
中道法在修的时候是不容易懂的,如果你修得不对便会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觉受,因此你会偏离当下,而且你的心会老是与烦恼相应。吃的时候要用智慧观照-即观照吃东西是为了治苦-苦就是饥饿-为了让色身继续生存,因此你可以利用色身修行来灭苦。即使是不想吃还是得吃(因为他是比丘,必须在12点以前吃完饭)。
实相般若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如理作意,如果你能正确地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就是智慧。你修行只是为了灭苦。如果你吃东西与烦恼相应,那你还是在生死轮回,所以你务必要:吃为了灭苦,走为了灭苦,坐为了灭苦,卧为了灭苦-全部都是为了灭苦。我们执持烦恼已经非常非常久的时间了。烦恼指使你做这个做那个。做任何事都与烦恼相应-「我」在看、「我」在听、「我」觉得饿,因此甚至于你修毗婆奢那的时候都没有摆脱烦恼。烦恼处处与你相随。唯有你能如理作意的时候才可以免除烦恼。因此只要我们能如理作意,烦恼就会减弱。烦恼减弱,般若就强,般若智慧能够断除烦恼。因此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甚至于在变换姿势的时候,你必须知道正确的因即是要治苦。如果你能常常知道正确的因,就能启发实相般若了。
(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修得如何?
学 生:这次我觉得不快乐。
阿姜念:正念正知好一点的时候,只与微细的烦恼相应,会使心变得不快乐,就像鱼活在水中的时候会觉得快乐,一旦他们被捉到地上的时候就觉得苦了。心就像这样,心不与烦恼相应时会觉得苦,不快乐。
说你修得更好了。关于苦呢?你还觉得苦吗?
学 生:是的,我能见到每一种姿势的苦,但这种感受还不是很清楚。
阿姜念:你总是不得不变换姿势,但你却没有见到苦,因为你没有注意观照就不能体会到苦。每个人都知道苦的存在,却老是见不到苦。微细(过渡的)动作-你注意观照过吗?
学 生:是的,偶尔。
阿姜念:你必须注意你举臂曲伸,或走到浴室。你必须知道为什么做这些动作,这些动作不是为了对治长久保持一种姿势所产生的苦,而是治另一种苦-诸如饥饿、上厕所等等的苦。
(第二位比丘)
阿姜念:而关于你呢?你修得如何?
学 生:我修得比较好了。
阿姜念:你说的比较好是指什么?
学 生:我是指比以前更能观照得住身心,而且身心也比较清楚。
阿姜念:你是指你掌握到当下,你更能掌握到当下了,因此你能体会到修毗婆奢那是非常困难的。而你必须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好几天,活在当下,直到心能行于中道-没有喜欢或不喜欢为止。如果你修奢摩他的话,你必须观照一个所缘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个所缘是你身外之物,是假法(非身或心),使心达到很强的专注力。但修毗婆奢那必须保持在真正的当下,不与烦恼相应,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长久以来被烦恼所控制,就像泡菜浸泡在盐水中一样,早已经酸透了。所以要将烦恼屏除于觉受之外是很不容易的。你必须了解这点并且保持如理作意。我要你注意到你为什么会有这种(保持在当下的)觉受的原因以及如何能使心不起烦恼,如果你知道这些,你就可以防范烦恼并保持在当下很长一段时间-你就即将要灭苦了。
佛陀当时说法的时候,比丘专注地听并了解佛陀为什么说法的原因。他们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心,在佛陀结束说法之前,他们都悟道了。因为他们了解佛陀所说的法。
修学毗婆奢那是非常难的,佛陀悟道之初,对于要教导众生他所知的法感到心灰意冷,因为这个法是如此困难,比其他事情都还困难,因为我们都紧紧地被无明包藏着,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被认为「自我」的邪见所控制着。这种错觉就是妄执身心为「我们」或「自我」的邪见。
你已经修了将近三个月了,你对修法比较了解了,这是指你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你的心了,但有时你还是会误入歧途。
学 生:有时我的心还是会误入歧途。
阿姜念:你要注意,不要让你的心攀缘烦恼而削弱了智慧,你的正念正知(觉照力)还不是很强,你修的时侯觉照力还很弱,觉照力弱,就会造成偏定而使觉照力更弱。当烦恼生起时,你能见到烦恼、注意到烦恼吗?
学 生:是的。
阿姜念:烦恼不起现行,般若智慧就能照见实相,但不要去注意般若智慧,你只要注意不让烦恼进来。你只要了解修法并保持如理作意防范烦恼,般若智慧是否现前就不关你的事了,而你必须一直觉照到你目前所观照的是什么样的身心。
(另一天,第一位比丘)
阿姜念:你见到法了吗?
学 生:是的,我见到法了。
阿姜念:你见到什么法。
学 生:我见到了苦苦。
阿姜念:妄想来的时候,你知道妄想是法吗?
学 生:是的,妄想是法。
阿姜念:法是终日现前的,如果你知道法,你就会终日见法,但如果你想要觅法,你就不能见法,因为想要见法的贪念早就遮蔽了你的智慧,如果你不存见法的心,你就会见到法,想要见到法你就必须保持在当下,法存在于每一刻每一个呼吸之间。你说你见到了苦苦,你说苦苦是法是什么意思?
学 生:因为苦苦是心法。〔注一〕
阿姜念:你所见到的身心是否比较清楚了呢?
学 生:有时比较清楚。
阿姜念:身比较清楚还是心比较清楚?
学 生:心打妄想很清楚,四种姿势(身)有时也很清楚。
阿姜念:你所见到的那一种色身比较清楚?
学 生:坐和走路的色身。
阿姜念:你是否观照心在看和心在听呢?
学 生:没有。
阿姜念:你为什么不观照心在听呢?有噪音的时候会惊扰到你吗?
学 生:不会,但以前觉得非常困扰。
阿姜念:你听的时侯心会攀缘假法吗?也就是你是听到声音还是听与声音有关的内容呢?
学 生:有时是心攀缘假法。
阿姜念:听到假法的时候你知不知道呢?
学 生:有时我知道音声的内容(知道关于音声的内容,而非知道心在听)。
阿姜念:你知道心攀缘假法的时候,明白为什么心会攀缘假法吗?这是因为你没有观照是心在听,如果心-攀缘假法,你就偏离了当下。假法是法但却不能启发对三法印的认知。你觉得你修得如何?修得比较好了吗?
学 生:是的,比较好了。
阿姜念:你还有喜欢和不喜欢吗?
学 生:是的,有时候有。
阿姜念:你不喜欢那一根?
学 生:耳根。
阿姜念:你不喜欢噪音呢?或者是你无法观照它呢?
学 生:我可以观照它,但却把握不住,我只是知道声音内容,心会攀缘假法。
阿姜念:你要尽量多观照,尽量提升你的正念正知,因为你想要观照别的所缘(而非观照心在听),所以噪音产生时你就受干扰了。
学 生:观照四种姿势时,有时我感到很困扰。例如,观照卧姿时会不知不觉翻了身,忘记如理作意去观照,这种情形令我感到很困扰。
阿姜念:你会困扰,是因为你躺的时候要经常翻身。因此苦苦成为瞋念的助缘,如果你用正见观照的话,就不会再感到困恼了。
学 生:有时我觉得很沮丧却不晓得为什么?
阿姜念:有两种情形会造成沮丧:一种是由于瞋恨,一种是由于智慧。瞋恨会引起沮丧是因为你修了很久却还不能见到色身并不是你。智慧所引起的沮丧是因为你见到了身心是不实的-无常、苦、无我的。有时你观照妄想,而不知道是心打妄想,妄想来了,你再重复「心在妄想」-然后又会再起妄想。就像告诉一个小孩子,而他不听你的话,妄想也是如此,非你所能控制,而知道这个观念可以启发你的般若智慧。
(第二位比丘)
学 生:在了解修法而开始要修的时候,我有很多理想和抱负-但现在有些失望了。
阿姜念:什么…
《阿姜念与学生的会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