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之关键,
也必须经上师以象征性方式揭示才可。
如芝麻油般,
此本性在任何一处均无变异,
本性恒一!”
“克(唉欠)(口火)!
此义甚深难解,
当下却鲜明清晰,
真是妙不可喻!”
[补述说明]
就根本而言,连非常笨的人都知道芝麻油始终潜存于芝麻籽中,这是众所皆知的常识,然而,若不明白缘起法的根本(此处是指所有将芝麻制成油的实际步骤),看不出制油的价值何在或需求点在那儿,便完全不可能获此精要。虽然芝麻油是芝麻的基本要素,但光由外观观察,却未必什么时候谁能知道这点,唯有透过了解将其显露的种种方法及应用,才是真正能令人明白的决定因素。同样,佛性本具之根本智-这本有、自然的状态,是同时存在于有情及其不曾变异过的真实本性中,纯然无瑕是其特性,这也是一切有情的真正面目。无庸置疑地,“心性”一辞是个较有韵味的直喻,这和生理上负责输送血液循环的“肉团心”并不同,尽管如此,很多东方人在想表达自己或自己的想法时,仍会指着“肉团心”的部位,为何如此,是件蛮有趣的事。我们的心脏部位靠近中脉心轮中心点左右,此处是身上复杂气及能量精微连系的主要网点,一切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人的精神活动。因此,心脏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如果没有经过具格上师关于法义心髓的揭示,任谁也无法契入领会。师父并无法赐给那个弟子觉证。
更确切地说,只对那些本身根器已趋成熟的弟子,任何一个口耳教授,才能令他们生起完全的受用。
这并非指师父拥有些什么礼物般的东西可以高兴送谁,却因某些像偏心、缺乏慈悲心等因素,就不给哪个人,不是的!上师的慈悲非常清净而无私,除了引领每位弟子趋向更深智境的愿望外,他们别无所求。纯如瞎子无法看见东西一样,尚未成熟的弟子纵使上师再怎样费心指导,也无法令其生起遍知的洞察力。
没有准备好的弟子无法具此遍存一切的清净见,不管他们的上师做了什么,都如此。弟子要成熟到能具此清净见的地步,就必须一步步接受上师所给的教导。透过净障碍、集资粮这些修行,弟子就能见到由佛性所现契合自身状况的化身佛相,不经引导及没将引导拿来实修,那不论这个人多想成就,也于事无补。
一个人希望的际遇和真正遇到的状况,两者间是有差异的,这可由我们每天对快乐的追求上看得到,当然人都喜欢快乐不想要痛苦,但却对因果律如此无知,不能分别造成未来快乐与痛苦的原因何在,以致于常盲目地追求一些眼前短暂的快乐,而造下未来受苦的种种初因。
例如,钓鱼的人,为了垂钓之乐及尝一口美味的鱼类烹调,伤害许多鱼的生命而造下未来诸多痛苦的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四无量心的修法中,不只是祈祷每个人都能快乐,并且还希望能种下未来快乐的善因,一切众生不只能远离痛苦,还能远离停止造下种种苦因。上师将佛陀的教法传下,让我们了解因果的道理,有系统地将自己的生活型态转成和佛法一致,就能获得心中所想要的快乐。这是筑基于见地上所带的巨大、永恒之乐。
人们将芝麻去壳、挤压,而得到芝麻的精华---芝麻油。磨芝麻的工人也必须要组织他的工作,利用正确工具,才能得到芝麻油。同理,上师能开显心的本质,透过其种种善巧方便而达到此结果,这本质有许多名称,像“如是”、“法界”、“空性”等等。
目前大多数人都像是乍看之下的芝麻一样干干的!但很幸运地,这种干燥的状态,能透过积集资粮及净化染污而除去,并能使潜在真正的特质(好比油的流动性及光泽性)渐渐开展出来。
但实际上是如何达到的呢?集资净障能让心灵造作主客二元对立的串习逐渐消失,主观的“我”、“他”、“自己”、“别人”等对立心会逐渐浅释,当这些很僵硬的立足点消失时,所有随后发生的僵化模式也都会跟着不见。了悟主客体不可分割的一致性,就开显了事物的本质,“大结合”是鲜活而不受拘束的。
帝洛巴讲最后两句的时候,点醒了在场人们的“开显心性的体验”,揭示精邃难懂的妙意,这种无所限制、无量无边的意义,非常深奥,但却几乎不可能以概念化的智能去触及,因为这是无法去思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般若经典、大手印、及许多较高深的教法,都在介绍这种无法描述的,非常真实的意旨,如何及为何超越了智力的范畴,教法中很清楚地表示出,究竟义谛必须直接体会,任何概念化的模式都无法述及,因为所有模式,都仅是种种不同经验残留的纪念品而已。
第三世Gmb让炯多杰在所著的大手印祈愿文中曾描述:
“即此云者谁亦难描绘,
非此云者谁亦难遮除
此离意识法性之无为
愿穷究竟正义得决定。”
众生虽无法认知这项真理,但此仍永远是众生的本性,不因犯错染污便受到影响;它就在此处、此时,非常鲜明灵活,闪耀清晰。如此的内在本质,有具器弟子能够究竟了悟,的确是非常不可思议。
以上是帝洛巴对他们所开示的一切真理中最重要的一项,佛性在双重清净中的存在:
本性的完全清净:佛性是种普遍的本质,无论哪个人其究竟本性,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中都完全清净无染,无论对不成熟的众生、道上修行者或圆满佛陀,本性都一样地清净无染,这层面的清净性法尔存在,不变不异。
移除诸垢染后所显的清净:修持解脱法门时,由于有系统地去除了障碍及暂时蒙蔽清净本性的惑业,而使清净本性显现出来。
帝洛巴将自己的体验以寥寥数语道出,就使那些人很快地改变原先的见地,因为他们已具备成熟的条件来了解心的究竟本质。这一席话,是圆熟他们了悟的最后一件要素。有些人成就了和帝洛巴无别的见地,有的证得特别的知境,而努力在一生中,成就金刚持的果位,另外不少人得到长寿灌顶。
他们所证得的见地犹如虚空,没有中心也没有边际,证悟的本质,所谓的如来藏,是遍一切处的,因此,经由其内在的明知力,就能知悉一切,没有远近,既无法远离能知的主体,也无法向能知的饿主体接近。觉心并不像一极聪明而快速的中心点,必须快速移动才能明白处于周围的知识。因为每件事物都已经是觉心的一部分,范围的广大对于立即、俱生智慧展现,并无丝毫障碍。
帝洛巴更进一步给予完整的开示,来补充前面特殊见地的教法,这更进一步的开示带来另一层面的成果,像是增进受法者对过去及未来的了解力等。后来的佛学大师以一首简明的偈颂,总结帝洛巴的教法:
“此`芝麻油`是众生的最极心性,
自然的精要智慧,俱生而自然存在,
这是众生的精髓,
但只有在成就上师揭示之后,
才可能真正了悟到。”
在此结束瑜伽者之师----帝洛巴尊者传记,内容中记述他如何依循其上师的指导,进行精神修持的故事。
第二部分 帝洛巴由空行处接受甚深教授并展现其了悟之境
【空行境域】
老空行又建议帝洛巴:
“不经由文字写下的传承法要,
由无谬的空行所持有,
幸运的上师能在邬金国的冈多拉地方,
接受到这些教法。”
[补述说明]
在指示真正了悟之路的传承中,某些特别的教法,因为义理精微深妙,故从不被允许以文字的形式书写下来,并留在某些人的身上,时机成熟时传给其弟子,这种教法由西方邬金国度中的无谬空行(智慧空行)所持有。在以下的记述中,我们将发现空行有许多种类,从非常不净的世间空行到智慧空行证悟的化身都有。邬金国的地理位置何在,至今仍有争议。有种可能就是指今日印度西北阿富汉境内的邬地雅那。在冈多拉的地方,幸运的有情(那些已成熟的上师)能完整地 获得教法,并成为殊胜智慧所应化的传承者、延续者。
(补述毕)
帝洛巴已经由自己的上师那儿得到教法的内涵,所以就其本身而言并不需要到邬金去,到那里,直接由教法之源冈多拉空行处重得教法,其价值在于能将清净直接的法流,透过其弟子传给将来的法众。帝洛巴怀着这样的意念,出发到远处的冈多拉,去接受空行教授与护法坛城有关的教授。
冈多拉是非常神圣的空行净地。在此处,有金刚瑜伽母身口意庄严的种种示现,是个加持力量很强大的地方,一般凡夫根本无法到达此处,但对有能力到达的人而言,却是极为奇妙之境。这里是属于一位主要空行的国度,她身旁随时都有无量的五部空行(指金刚部、佛部、莲花部、宝生部和事业部),五部又各有众多世间空行围绕。
世间空行的精神进展要比出世间的五部空行姐妹低。世间空行所进行的事业模式,可能会让人感到难以想像地激烈。但他们却具有觉醒的菩提心,坚贞虔诚地守护着誓约,行种种事业,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果。
帝洛巴到达冈多拉时,首先遇到的便是这类世间空行。这些世间空行制造种种幻相来吓他,像是地球似乎要爆炸了、虚空满盛种种物体等,来展现她们对影像及声音的控制力,一般说来世间空行用此特别能力及忿怒相,来帮助具器弟子去除心灵上的一些问题,有时则可帮助邪见者去除谬见。
帝洛巴不需要经历这些,于是他说:
“各类空行,不论你们做任何事,
都无法使我身上任一毫发稍加颤抖的!”
他以智慧火的金刚凝视姿态看着她们,此特别的姿态有三种特质:身是完全的静止,语显现不受影响的静默,无畏之心则充满二金刚自信。一刹那间便降伏一切幻变,这些空行的力量是未超脱的、有染污的,所以根本无法影响到帝洛巴,不仅如此,还另她们深感形秽。他无所不知的的凝视中,炽然真理之光所显现的非凡功德,令她们纵使刹那也无法忍受而晕了过去,当醒来时,就发誓要将身口意三门献供给帝洛巴差遣,并一齐唱到:
“我们试图调伏您。却反被您所调伏,
所作所为犹如飞蛾扑火。
现在一切全听您的差遣!”
[补述说明]
守护坛城的世间空…
《帝洛巴尊者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