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帝洛巴尊者傳▪P3

  ..續本文上一頁二之關鍵,

  也必須經上師以象征性方式揭示才可。

  如芝麻油般,

  此本性在任何一處均無變異,

  本性恒一!”

  “克(唉欠)(口火)!

  此義甚深難解,

  當下卻鮮明清晰,

  真是妙不可喻!”

  [補述說明]

  就根本而言,連非常笨的人都知道芝麻油始終潛存于芝麻籽中,這是衆所皆知的常識,然而,若不明白緣起法的根本(此處是指所有將芝麻製成油的實際步驟),看不出製油的價值何在或需求點在那兒,便完全不可能獲此精要。雖然芝麻油是芝麻的基本要素,但光由外觀觀察,卻未必什麼時候誰能知道這點,唯有透過了解將其顯露的種種方法及應用,才是真正能令人明白的決定因素。同樣,佛性本具之根本智-這本有、自然的狀態,是同時存在于有情及其不曾變異過的真實本性中,純然無瑕是其特性,這也是一切有情的真正面目。無庸置疑地,“心性”一辭是個較有韻味的直喻,這和生理上負責輸送血液循環的“肉團心”並不同,盡管如此,很多東方人在想表達自己或自己的想法時,仍會指著“肉團心”的部位,爲何如此,是件蠻有趣的事。我們的心髒部位靠近中脈心輪中心點左右,此處是身上複雜氣及能量精微連系的主要網點,一切作用將直接關系到人的精神活動。因此,心髒是人體中的一個重要樞紐。

  如果沒有經過具格上師關于法義心髓的揭示,任誰也無法契入領會。師父並無法賜給那個弟子覺證。

  更確切地說,只對那些本身根器已趨成熟的弟子,任何一個口耳教授,才能令他們生起完全的受用。

  這並非指師父擁有些什麼禮物般的東西可以高興送誰,卻因某些像偏心、缺乏慈悲心等因素,就不給哪個人,不是的!上師的慈悲非常清淨而無私,除了引領每位弟子趨向更深智境的願望外,他們別無所求。純如瞎子無法看見東西一樣,尚未成熟的弟子縱使上師再怎樣費心指導,也無法令其生起遍知的洞察力。

  沒有准備好的弟子無法具此遍存一切的清淨見,不管他們的上師做了什麼,都如此。弟子要成熟到能具此清淨見的地步,就必須一步步接受上師所給的教導。透過淨障礙、集資糧這些修行,弟子就能見到由佛性所現契合自身狀況的化身佛相,不經引導及沒將引導拿來實修,那不論這個人多想成就,也于事無補。

  一個人希望的際遇和真正遇到的狀況,兩者間是有差異的,這可由我們每天對快樂的追求上看得到,當然人都喜歡快樂不想要痛苦,但卻對因果律如此無知,不能分別造成未來快樂與痛苦的原因何在,以致于常盲目地追求一些眼前短暫的快樂,而造下未來受苦的種種初因。

  例如,釣魚的人,爲了垂釣之樂及嘗一口美味的魚類烹調,傷害許多魚的生命而造下未來諸多痛苦的因。這也就是爲什麼在四無量心的修法中,不只是祈禱每個人都能快樂,並且還希望能種下未來快樂的善因,一切衆生不只能遠離痛苦,還能遠離停止造下種種苦因。上師將佛陀的教法傳下,讓我們了解因果的道理,有系統地將自己的生活型態轉成和佛法一致,就能獲得心中所想要的快樂。這是築基于見地上所帶的巨大、永恒之樂。

  人們將芝麻去殼、擠壓,而得到芝麻的精華---芝麻油。磨芝麻的工人也必須要組織他的工作,利用正確工具,才能得到芝麻油。同理,上師能開顯心的本質,透過其種種善巧方便而達到此結果,這本質有許多名稱,像“如是”、“法界”、“空性”等等。

  目前大多數人都像是乍看之下的芝麻一樣幹幹的!但很幸運地,這種幹燥的狀態,能透過積集資糧及淨化染汙而除去,並能使潛在真正的特質(好比油的流動性及光澤性)漸漸開展出來。

  但實際上是如何達到的呢?集資淨障能讓心靈造作主客二元對立的串習逐漸消失,主觀的“我”、“他”、“自己”、“別人”等對立心會逐漸淺釋,當這些很僵硬的立足點消失時,所有隨後發生的僵化模式也都會跟著不見。了悟主客體不可分割的一致性,就開顯了事物的本質,“大結合”是鮮活而不受拘束的。

  帝洛巴講最後兩句的時候,點醒了在場人們的“開顯心性的體驗”,揭示精邃難懂的妙意,這種無所限製、無量無邊的意義,非常深奧,但卻幾乎不可能以概念化的智能去觸及,因爲這是無法去思考、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般若經典、大手印、及許多較高深的教法,都在介紹這種無法描述的,非常真實的意旨,如何及爲何超越了智力的範疇,教法中很清楚地表示出,究竟義谛必須直接體會,任何概念化的模式都無法述及,因爲所有模式,都僅是種種不同經驗殘留的紀念品而已。

  第叁世Gmb讓炯多傑在所著的大手印祈願文中曾描述:

  “即此雲者誰亦難描繪,

  非此雲者誰亦難遮除

  此離意識法性之無爲

  願窮究竟正義得決定。”

  衆生雖無法認知這項真理,但此仍永遠是衆生的本性,不因犯錯染汙便受到影響;它就在此處、此時,非常鮮明靈活,閃耀清晰。如此的內在本質,有具器弟子能夠究竟了悟,的確是非常不可思議。

  以上是帝洛巴對他們所開示的一切真理中最重要的一項,佛性在雙重清淨中的存在:

  本性的完全清淨:佛性是種普遍的本質,無論哪個人其究竟本性,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中都完全清淨無染,無論對不成熟的衆生、道上修行者或圓滿佛陀,本性都一樣地清淨無染,這層面的清淨性法爾存在,不變不異。

  移除諸垢染後所顯的清淨:修持解脫法門時,由于有系統地去除了障礙及暫時蒙蔽清淨本性的惑業,而使清淨本性顯現出來。

  帝洛巴將自己的體驗以寥寥數語道出,就使那些人很快地改變原先的見地,因爲他們已具備成熟的條件來了解心的究竟本質。這一席話,是圓熟他們了悟的最後一件要素。有些人成就了和帝洛巴無別的見地,有的證得特別的知境,而努力在一生中,成就金剛持的果位,另外不少人得到長壽灌頂。

  他們所證得的見地猶如虛空,沒有中心也沒有邊際,證悟的本質,所謂的如來藏,是遍一切處的,因此,經由其內在的明知力,就能知悉一切,沒有遠近,既無法遠離能知的主體,也無法向能知的餓主體接近。覺心並不像一極聰明而快速的中心點,必須快速移動才能明白處于周圍的知識。因爲每件事物都已經是覺心的一部分,範圍的廣大對于立即、俱生智慧展現,並無絲毫障礙。

  帝洛巴更進一步給予完整的開示,來補充前面特殊見地的教法,這更進一步的開示帶來另一層面的成果,像是增進受法者對過去及未來的了解力等。後來的佛學大師以一首簡明的偈頌,總結帝洛巴的教法:

  “此`芝麻油`是衆生的最極心性,

  自然的精要智慧,俱生而自然存在,

  這是衆生的精髓,

  但只有在成就上師揭示之後,

  才可能真正了悟到。”

  在此結束瑜伽者之師----帝洛巴尊者傳記,內容中記述他如何依循其上師的指導,進行精神修持的故事。

  第二部分 帝洛巴由空行處接受甚深教授並展現其了悟之境

  【空行境域】

  老空行又建議帝洛巴:

  “不經由文字寫下的傳承法要,

  由無謬的空行所持有,

  幸運的上師能在邬金國的岡多拉地方,

  接受到這些教法。”

  [補述說明]

  在指示真正了悟之路的傳承中,某些特別的教法,因爲義理精微深妙,故從不被允許以文字的形式書寫下來,並留在某些人的身上,時機成熟時傳給其弟子,這種教法由西方邬金國度中的無謬空行(智慧空行)所持有。在以下的記述中,我們將發現空行有許多種類,從非常不淨的世間空行到智慧空行證悟的化身都有。邬金國的地理位置何在,至今仍有爭議。有種可能就是指今日印度西北阿富漢境內的邬地雅那。在岡多拉的地方,幸運的有情(那些已成熟的上師)能完整地 獲得教法,並成爲殊勝智慧所應化的傳承者、延續者。

  (補述畢)

  帝洛巴已經由自己的上師那兒得到教法的內涵,所以就其本身而言並不需要到邬金去,到那裏,直接由教法之源岡多拉空行處重得教法,其價值在于能將清淨直接的法流,透過其弟子傳給將來的法衆。帝洛巴懷著這樣的意念,出發到遠處的岡多拉,去接受空行教授與護法壇城有關的教授。

  岡多拉是非常神聖的空行淨地。在此處,有金剛瑜伽母身口意莊嚴的種種示現,是個加持力量很強大的地方,一般凡夫根本無法到達此處,但對有能力到達的人而言,卻是極爲奇妙之境。這裏是屬于一位主要空行的國度,她身旁隨時都有無量的五部空行(指金剛部、佛部、蓮花部、寶生部和事業部),五部又各有衆多世間空行圍繞。

  世間空行的精神進展要比出世間的五部空行姐妹低。世間空行所進行的事業模式,可能會讓人感到難以想像地激烈。但他們卻具有覺醒的菩提心,堅貞虔誠地守護著誓約,行種種事業,爲利益一切衆生而成佛果。

  帝洛巴到達岡多拉時,首先遇到的便是這類世間空行。這些世間空行製造種種幻相來嚇他,像是地球似乎要爆炸了、虛空滿盛種種物體等,來展現她們對影像及聲音的控製力,一般說來世間空行用此特別能力及忿怒相,來幫助具器弟子去除心靈上的一些問題,有時則可幫助邪見者去除謬見。

  帝洛巴不需要經曆這些,于是他說:

  “各類空行,不論你們做任何事,

  都無法使我身上任一毫發稍加顫抖的!”

  他以智慧火的金剛凝視姿態看著她們,此特別的姿態有叁種特質:身是完全的靜止,語顯現不受影響的靜默,無畏之心則充滿二金剛自信。一刹那間便降伏一切幻變,這些空行的力量是未超脫的、有染汙的,所以根本無法影響到帝洛巴,不僅如此,還另她們深感形穢。他無所不知的的凝視中,熾然真理之光所顯現的非凡功德,令她們縱使刹那也無法忍受而暈了過去,當醒來時,就發誓要將身口意叁門獻供給帝洛巴差遣,並一齊唱到:

  “我們試圖調伏您。卻反被您所調伏,

  所作所爲猶如飛蛾撲火。

  現在一切全聽您的差遣!”

  [補述說明]

  守護壇城的世間空…

《帝洛巴尊者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