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洛巴说:“想要教法的话,就备置一个曼达。”
因为找不到水,他只好用沙来做曼达,又因为找不到可供洒用的水,
他只好告诉帝洛巴自己的困难所在。
帝洛巴问他:“你的身体里难道没有血吗?”那洛巴就切开自己的动脉,让血汩汩流出。
可是他东看西看,发现仍缺少他所需要的花朵。帝洛巴遂责备他:“你难道没有四肢吗?把头切下来放在曼达中间,将四肢放在头的周围。”
那洛巴依言完成了曼达,献给上师,然后,因失血过多就昏死过去。当他醒过来时,帝洛巴问:“那洛巴,你快乐吗?”那洛巴回答:“快乐就是将自身的血肉坛城献给上师。”
帝洛巴遂道:
“垢乐相随无实身,
应成恒喜甘露泉,
谛观自心中阴镜,
空行秘密之家园。”
接着他以手治好那洛巴,并给予他中阴的教法。
此教法分五个层面:
·所须净化之物,亦即认识此生的中阴。
·净化过程所移之根,亦即介绍具究竟义之中摇 指出明光“母亲”的实相。
·究竟面的中阴以及其不净的展现。
·道上修持“子”明光之法。
·证果。
(1) 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期的中阴,是由宿昔业力所造成的血肉之身来渡过的;睡和醒之间的梦中阴,是由心气结合所成的微细身来渡过的;从死亡到转世之间的大中阴,则是由称为“干(外门里达)巴”的意生身来渡过的。
(2) 人们死亡的时候,四大一一消融,在柔和之光、强烈广大之光以及完全黑暗之境散去后,代表完全空性的明光,将如同秋日早晨的无云晴空般地,遍照一切众生。这个明光就是“母亲”。
(3) 究竟面的中阴,可分为沉滞及移动的展现情况。具有痴烦恼的沉滞状态,乃是投生畜生道之因,具有贪烦恼及嗔烦恼的移动状态,乃是投生鬼道与地狱道之因。三毒烦恼,即为净化的对象。
(4) 修行道上的瑜伽士,经历了气入、住、消融于中脉的过程,三空四相现前,最后会见到完全空性的明光显现,此光即所谓的“子光”。修行时须致力由此认识生、死及大中阴的情况。
(5) 修行圆满次第的瑜伽士,要能分别两种根器的情况,一是锐根,一是钝根。
锐根者经历了三空四相之后,于明光中气动的那一刹那,不二心气即具足了如来自庄严、佛土、听法众、妙法教以及说法时刻的五种圆满相,而于报身中阴证得佛果。
钝根者在光明中产生气动之后,将会进入具有六定、六不定性质的中阴身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七种特征,行者可一再地回到光明里,于死后的二七中,证虹光成就。若行者无法如此解脱,而将投生为人,则他会见到未来世的父母交欢之相,视此为合宜居所,于是进入母亲子宫之中,由此证果。
那洛巴完整领受了这些教法后,就到了师利卡马拉寺去。在当地,他打败了所有传布教法的班智达。
帝洛巴内心不悦地说:“那洛巴,书中所说的都只是字而已,那些就和小店里卖的渗水牛奶一样差劲。”
那洛巴遂请示心灵修持之力所成就的无染利益,以及自己是否应到东方卡马鲁巴寒林修行禅定。
帝洛巴就拿出一个天灵盖,里面盛满了不净秽臭之物,说:“吃掉!”那洛巴只好照办,结果看似难以下咽的秽物,竟然十分美味。
他心里就想:“有心灵支持力的时候,这堆秽物也具有涅磐八法味,没有心灵支持力的时候,它就似乎秽恶不堪。同样地,不修禅定的话,烦恼就是轮回之根,但若能禅修的话,它又成为涅磐妙乐。因此上师的意思,就是要我为自利利他之故,修习禅定。”
此时帝洛巴说:“你想的没错!”
然后就给予那洛巴一般除障法以及转诸行为道的教法。帝洛巴与那洛巴师徒心意乃成无二无别。
B、 依帝洛巴指示修持离言绝虑之道
一日,帝洛巴对那洛巴说:
“盲人空等不见物,
聋人茫然不闻声,
愚人难明众事理,
双脚残疾难步行,
一树不长诸根须,
大手印谛不分明。”
那洛巴忖道,这些话意味着他应该有所行动,才能产生实益。于是他换上棉布裤,手持天灵盖,出发作一个托钵僧,口中念道:“伐依杜拉。”这句的意思,是表示他能消化所有吃下去的东西。
他遇到了一些孩童,其中有一人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就拿一把刮胡刀给他吃。那洛巴接过把手来,将刀片放到口中。当刀片犹如奶油般地溶于口中时,在场之人尽皆惊鄂。这个消息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甚为惊恐,不知如何才好,竟派遣军中大象来攻击那洛巴,象匹的象牙上都绑着利剑,向那洛巴冲来。那洛巴定视那头象,那头象就倒地而亡。
附近居民害怕象尸腐烂会造成瘟疫,大家人心惶惶,国王对于心爱之象暴死也很忧伤,遂责怪大臣:“这是你们的错,你们必须再替我找一头象来。”他们一个一个推卸责任,最后,把过失都归在给那洛巴刀片吃的那小孩父母身上。
他们无助地流出眼泪之际,有位老女人出现,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去找那位瑜伽士!”他们依言而行,合掌恭敬。那洛巴以定力将象尸移除,驱走了居民的忧虑,又以心灵支持之力,使象复活,国王与小孩的父母都不再难过了。
国王对那洛巴生起很大的信心,请他到王宫去,备加礼遇,并将公主札那帝比许配给他,公主并接受灌顶及教法。那洛巴上师却被人看见以双身相的型态带着一群猎犬捕捉一头鹿。那些人非常震惊。国王的祭司大臣们将这件事禀告国王,并且提议:“将这个恶徒赶走!若您不能纳受忠言,他会毁了皇家。”由于国王自己也亲眼看到,于是就劝上师不要再做这样的举动。那洛巴依旧我行我素,大臣就上奏:“陛下,你若不将此恶棍赶走,我们就将弃官离职。”
国王想着:“要是这些大臣离开的话,人们就会闲言闲语,说我背离祖先传统。当他还在这里的时候将他杀死,有什么不好呢?”国王和祭司们商议之后,就把那洛巴请来;又派人把那洛巴及公主押走,所有在场的王臣们都高声责骂二人:“你们做了不该做的坏事,破坏了佛的教诫。”大家用力槌打他,剑棍齐下,最后砌了一堆檀香木,打算用熊熊烈火将他烧死。
第二天,一位大臣及一名国王的侍从来到执刑现场,想将灰烬抛入河中,结果竟看到上师父母在一片灿烂的火光中央跳着舞。他们目瞪口呆,急忙冲回宫去将所见所闻回禀国王,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纷纷前去一探究竟。结果事实印证了两人的话。
国王问:“上师受刑,竟然没死吗?”
那洛巴就答道:
“恶言、虐待与利剑,
虽微亦助忍辱行,
滋生苦恼业力镣,
助我离于三毒攻,
檀香之木更增益,
燃尽我执信仰躯,
利剑切断轮回结,
棍棒粉碎执我魔,
无所预谋杀众生,(众生是指相信事物实存的这种见解)
不犯三戒不下堕,
助我行者那洛巴,
一切任运皆合宜。”
他又继续道:
“为应超臣嫉妒意,
纵火欲断二人命,
未曾明察吾动机,
因果不慎纵业行,
堕于恶道万劫苦,
若起胜解本当避。”
当场王臣众等皆深感难过,他们都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地裂开,自己在地狱中受千万劫的苦难。
大家醒来之后,全都起了忏悔心,异口同声地祈祷:“那洛巴,我们没有询问您的动机,就在贪嗔中造下恶业。我们已亲眼看到投生地狱的恶果了。我们诚心忏悔,请尊贵的您容忍我们所造下的滔天大罪。从八风的弓弦上,箭犹如上师所预示般地射中了标的物,我们梦见自己投生到下三道受苦。请尊贵的您饶恕我们的过错啊!烧去错谬的教法,烧去我们的迷信,请原谅我们无心犯下的阿鼻地狱罪业。”
那洛巴说:“陛下,若您和其他人真心想忏悔的话,光说一些话是不够的,请注意这席话:
“谛听!国王施主众,
八风之结以松散,
轮回三毒以枯竭,
无明暗器以驱除,
无上正觉大火炬,
悔过火苗已燃起,
无生境中行忏法。””
王臣众等尽皆清净恶业,再度回到上师门下,大家并由小乘道转向大乘道行持,均证得解脱之果。
接着,那洛巴又到了另一个国家去。他像个小孩子般地和其他小孩们玩耍、大笑及哭闹。
C、 那洛巴领悟同时俱起之义
他对于同时俱起的一味性生起直观的了解,这种方式分为无重:
1声明“受到心创造的一切所欺骗”
2求教上师,不再对惑乱之心障道感到怖畏
3声明“放弃对轮回涅磐取舍的执着”
4要求以断弃执着之法根除一切垢染
5声明“解脱自显自明”
1声明“受到心创造的一切所欺骗”
有一天,帝洛巴和围绕于身旁的勇父空行众等在空中显现,并且唱道:
“啊!那洛巴!
未得上师勇父诺,
体验直观亦阙如,
自发执着仍系缚,
切莫行动,那洛巴!”
那洛巴心想:“这是否意味着我应该依从佛法的教导呢?”
空中又传了话过来:
“听从佛法言语相,
犹如解渴饮海水,
渴求难断,那洛巴!”
那洛巴想:“我是个博学之士,这是否意味着我应该要传法了呢?”
声音再度响起:
“演绎文字戏中戏,
其义难彰,那洛巴!”
“那么,我是否该禅修呢?”
“渴求自起自解脱,
勿禅修之,那洛巴!”
“或者,我该有所行动?”
“超越主客对立境,
何来行动,那洛巴!”
“我该谛观法身吗?”
“超越智非心意物,
无从观之,那洛巴!”
“那么果德将自发成就吗?”
“希、拒之念皆荡然,
无果可成,那洛巴!”
“既然没有事情可做,那么想去做什么的欲望一定是惑障了,我应该请教上师以去除疑惑。”
2求教上师,不再对惑乱之心障道感到怖畏
那洛巴问道:“若是万千形相都存在于无生法身之中,行动就是可能的,若否,那么这个想要行动之愿又是什么呢?若是生起念头的光明、自觉之性能于空性中成就,那么渴望就有可能产生,若否,为何我们产生渴求之心?…
《那洛巴尊者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