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复活的人为库素鲁巴。“库素鲁”实际上是指放弃了一切工作,经常到山中闭关的人。
(2) 开显满愿宝
透过对象征之物的了解,开显以满愿宝为解脱道,这包括两种方法:
A、 在见到象征物的当下即明白其意,此法适用于堪能顿悟之人B、 领悟象征物暗指的四种确定、其义理,并令真实修谛昭然显现,此法适用于
渐修成佛之人
A、 在见到象征物的当下即明白其意
一回,帝洛巴坐着开示毗卢遮那比三菩提密续时,阿哈雅吉帝就上前去,双手合十、绕礼上师、献曼达,跪在地上而祈请:“上师!慈悲教导我吧!”帝洛巴应他之请,连续十三天给他看了十三件象征物。
首先,帝洛巴说:“要接受教法就要先具备确信心,所以呢!去拿一些仍在发亮的余灰以及一匹棉布过来。”那洛巴依言而行,帝洛巴就把布平摊在地面上,四角用钉子钉好。他叫那洛巴拉着一端,自己则在另一端点火。整块布都烧光了,但余灰中仍保留经线纱与纬线纱的痕迹。尽管图样还在,却已失去布料的作用了。
帝洛巴问那洛巴:“你了解这意思吗?”
那洛巴回答:“我了解到,上师明利的解悟与教法就如同火一样,烧去了棉布一般徒弟情绪的波澜。因此,执着实存外物的信仰就被摧毁了,既然这种执实谬见已无作用,也就不会再落入世俗之中了。”他并作了这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悟解:
“我受灌顶具意及目的,
此火吞噬我之串习所成思维棉布匹,
尽管灰中存图案,
棉布不复堪使用,
幻影之身亦如是,
显现之时难摸取。”
帝洛巴不置一词。
那洛巴再度绕礼帝洛巴,双手合十,请求教法。
这次,帝洛巴给他看一颗透明的水晶。
那洛巴说,他了解这是指弟子的心灵必须住于纯净的誓约中,而能不受错谬与欺骗所影响。
帝洛巴又叫那洛巴拿一个纠缠的线球来,将它解开。那洛巴依言而行,帝洛巴就只是把线球丢开,走了出去。
那洛巴大声说道:“我领悟到将心束缚的轮回之网、八风之结,必须加以抛弃,令它安住在真实本性中。”
帝洛巴将一块稀有的宝石放在他头上。
“我领悟到创造轮回与涅磐的珍宝就是上师,我们必须恒观上师已与己顶髻不可分离。”
接着帝洛巴看着珍宝。
“我领悟到要即生亲见实相,就要成就最高的大手印悟境,以不动摇的虔诚为眼,上师一切行为,都是至高无上的美德。”
帝洛巴又将一个容器中装满纯净的冷水,要那洛巴喝下去。
“我领悟到自他烦恼的起伏热浪,因为教法冰凉的甘露而得舒解。”
帝洛巴将水倒满了几个容器,又将这几个容器中的水倒在另一个容器中,然后由这个容器中倒水装满许多其他的容器。
“我领悟到装满和再充满的过程,是指同一个价值显现于许多形相中,诸多形相只有一个价值(一味)。”
帝洛巴展示一个代表万物起源的三角形。
“我领悟到这象征着作为三解脱门(空观、无偏、无相)的全部实相,从来就没有起源。”
帝洛巴绘出由点组合而成的图画(明点)。
“我领悟到这象征着一切事物,都源于法身创造性的潜能。”
帝洛巴手摸胸膛,点了点头。
“我领悟到这象征着法身创造性的潜能,就只是潜能而已。”
帝洛巴指着一条自己解开缠绕身躯的蛇。
“我领悟到这象征着轮回自我解脱。”
帝洛巴佯装哑巴。
“我领悟到直观的明晰悟境体验,是无法诉诸言语的。”
最后,帝洛巴给他看一个水果。
“我领悟到当自身丰沛的果实成熟时,利他之行就能成就。以上是我对各象征的了解。”
当十三件象征物都指示出来,他请示帝洛巴,自己的解悟如何?帝洛巴就唱了这首关于直观明晰体悟的伟大之歌,其中也包含如何以象征物为道,趋向成熟解脱之道:
“我帝洛巴微笑而说道,
谛听汝此无暇妙法器,
教法炽然烧灼如红炭,
烦恼起伏即同棉布匹。
真实自性纯净似水晶,
解脱八重恶结之纠缠,
以不变异信心慈爱眼,
谛观上师真实如意宝,
饮取教法纯净妙甘露,
各器所盛水性无分别,
生起同于无生理归一,
法身本为变化境所依,
手指所指乃对其本性,
如蛇自解、轮回自解脱。
无言乃因体验不可说,
果实象征自他实相明。
汝已知悉诸等暗喻理,
具此确信成熟所当熟,
空行密邦、密集真言中,
谛观心境直至圆熟境。”
B、 领悟象征物暗指的四种确定、其义理,并令真实修谛昭然显现
对渐修成佛之人而言,透过对象征物的了解而产生的真正心灵进境,能够根据一般的密集真言密续过程,而给予成熟确定的力量。
因此帝洛巴说:
“透过“瓶灌顶”,了解一切显现都是心和本尊,你就已了解到显现即同魔咒。
透过“秘密灌顶”,了解心只不过是意识活动,其本身空无一物。
透过“妙观察智慧灌顶”,了解空即是乐。
透过“第四灌顶”,了解乐是无法驱散的。然后探寻这些的合一性。”
那洛巴问:“透过自己黑暗无明之眼,我如何能看见呢?”
尊贵的帝洛巴答:
“看而无意去看,
从不可见的心中谛观无法捕捉为实之物,
视而不见,即是遍汝身中之自在解脱。”
于是那洛巴不作意地作观,视而无所见,于一刹那间顿住于无须解脱之境,而获解脱自在。
他祈祷着:
“我依止上师之船、珍贵的心意宝,
必定能自轮回苦海中解脱。
此法教导趋向解脱之道,即是大乐。”
而帝洛巴却说道:
“你似乎仍受了解实相即大乐的上师所传之法所吸引,
对于大乐境中明了实相奥义即大乐的上师所传之法,
因追求、爱慕、烦恼未能顿息,
既勿追求于此,
亦勿追求其反面。”
(3) 历经苦行而达解脱
本章描述那洛巴解脱道上的经验,他献身于刻苦的精神修持而产生这些成果。这里分四部分:
A、为获完全教法、令自心调柔于师教,所行的十二大苦行
B、依帝洛巴指示,修持离言绝虑之道
C、领悟同时俱起之义,亦即发展出究竟认识衍生轮回涅磐二者之觉的教法
D、由定力彻达慈悲,以超越一切企图之大悲行持利益众生,完成受嘱之使命
A、 为获完全教法、令自心调柔于师教,所行的十二大苦行
1、 一般满愿宝
帝洛巴坐着不动一年,僵如木块,好比已失去了运动的力量。他静默不语,犹如失去说话能力,并且安住无串习造作思虑之境,犹如心已失去敏锐之性。
那洛巴以恰当的姿势,合掌绕行并祈祷*4。
有一次帝洛巴转过头去,盯着他看。那洛巴就上前请求教法。
于是他说:“想要教法的话,就跟我来!”
帝洛巴爬到了一座三层中国式屋顶的庙宇上最高的位置,跨坐于一只鸟像的翅膀上,然后说:“要是我有弟子的话,他一定会从这里跳下去!”
那洛巴想,上师现在必然是对他而讲的,所以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跳,跳下去后,重重摔在地上,全身疼痛难以忍受,兀直地横瘫在那儿,有如死尸。
帝洛巴问:“你怎么啦?”
那洛巴说:“这个由前世业力造化而成的肉体,像芦苇一样地碎裂了,已濒临死亡之境。”
帝洛巴遂说道:
“那洛巴!
汝此泥土所成身,
信“我”之故应破碎,
思维满愿宝法义,
佛陀空行秘密邦。”
他以手抚摸那洛巴,那洛巴就恢复了完好如初的身体。
然后帝洛巴便开示一般满愿宝之教法,这是帝洛巴从邬金净界智慧金刚处亲受的法要,内容则是关于了悟金刚瑜伽母的修持法,包括以象征性语言所表达的程序,“国王”代表不变、常在的实相,“三位宰相”代表实行的部分,“臣众”代表修行的场合。
此教法中,前行法是以“三位宰相”为实践,三位宰相分别是指:
·净化恶业的染污或修金刚萨(土垂)禅定及持咒。
·圆满必备要件并和上师结合。
·修持成熟堪能静虑。
正行法是以“国王”为不变实相,此乃名为“一般如意宝”的生起次第教法。
生起次第透过四种生起的行为,净化三有投生的四种门路(卵、胎、湿、化)。净化的方式包括了:
·以五直观了悟净化胎生
·以特定的持诵净化卵生
·以三重善巧净化湿化生
·以瞬间完整的审视净化化生
生起次第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便清净生有、死有及中有的现象。娴于此法的人,自能生起佛慢,自视为六十二位勇父空行之主、现黑鲁嘎相的三昧耶萨(土垂)。其身呈深蓝色,具四面十六臂,与明妃交抱。右脚伸直,左脚微屈,面现九种心态,穿着寒林八饰,庄严受用齐备。他站于日轮莲花座上,脚踏大梵天王与王后。
此莲花日轮宝座位于方形宫殿的大乐中心点,宫殿有四个拱门,具种种庄严;殿内为真实自性之焦点,殿外火焰与尸陀林围绕。
当父母尊身上庄严齐备时,就能净化“生有”,熟于此道之人会感受到本尊真实的加持。
召请智慧尊降临,封印、礼敬、赞叹与持诵本尊咒,即可净化“中有”。
当行者心中放光,情器世界消融入己身,直到最后“那打”亦化为明光,长时安住此境,即得净化“死有”。
观想本尊由灿烂光中显现,本身并无实体。于此具足坚固佛慢,就视为生起次第觉受的真正征相。
修行圆满次第以净化生有、死有、中有的要点在于将脉、气、明点化为光明。
行者生起拙火,高度觉性得以开展,气成为金刚诵(嗡阿轰)的震动,心智于种种意识活动领域自发地开显,即可净化“生有”。
由禅定力之故,任何消散均无实体,气进入、停留及消融于中脉,化成空性明光,四境现前。此法即净化“死有”。
心气不二,为灿烂明光,别于凡俗身心五蕴,于是即净化“中有”。此时生起本尊,居越量宫中,具足明光珍饰庄严。
立即而清晰地体验拙火生起与高度觉性的展现,就是圆满次第真正的精华。
透过净化生有、死有、中有的生起、圆…
《那洛巴尊者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