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实际表现之气”。
“分别之气”,是指延着不同脉道震动的气,可分为五种:下行气、平住气、命气、上行气及遍行气。
下行气——是不空成就佛,为风大的震动,绿色,集于密轮,此气与大小便
排放有关。
平住气——是宝生佛,为地大的震动,黄色,集于脐轮,此气与消化有关。
命气 ——是不动佛,为水大的震动,蓝色,集于心轮,此气与呼吸有关。
上行气——是阿弥陀佛,为火大的震动,红色,集于喉轮,此气与唾液及其
他体液的流动有关。
遍行气——是毗卢遮那佛,为空大的震动,白色,集于头部和四肢,此气与
身体的移动和姿势有关。
根据以上五气,又可再细分下去。
平住气中有一股称为“移动气”,位于眼内,形状如一朵盛开的芝麻花,此气负责视觉。
命气中有一股称为“真动气”,位于耳内,形成如沟,此气负责听觉。
上行气中有一股称为“显动气”,位于鼻内,形如铜针,此气负责嗅觉。
下行气中有一股称为“速动气”,位于舌内,形如半月,此气负责味觉。
遍行气中有一股称为“极速动气”,位于全身,好比鸟身上的羽毛一般,但主要集中于体表和性器,负责触觉。
另一种分别法是以功能来分的,可分为业劫气与智慧气。
还有一种分法是根据禅定觉受来分的,包括男性、女性和中性;每一种又可再细分为三类(男男、男女、男中;女男、女女、女中;中男、中女、中中)。
最后一种分法,是依震动速率不同而分的:一个处于健康、休息状态的成年人,将其吸气、吐气及二者之间这全部的过程,当成一个单位,那么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就有二万一千六百个单位,这个速率是对中脉而言的。若将一天分为昼和夜两部分,则各分到一万零八百个单位,这个速率是左右二脉内的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四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五千四百个单位,这是密轮内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八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二千七百个单位,这就是心轮内的速率。若将一天分为十六等分,每个等分就分到一千三百五十个单位,这就是喉轮内的速率。若分为三十二等分,就有六百七十五个单位的速率,这是顶轮内的速率。最后分为六十四等分,就有三百三十七又二分之一个单位的速率,此速率属于脐轮。
关于黄道天相,每一星象震动速率为一千八百次,这速度也属于四轮。密轮有十二瓣莲花,每瓣震动速率一千八百次。每瓣又分五枝出去,所以共分成六十四枝,每枝速率即是三百六十次。子、午时分,有个从中脉而起的智慧气,震动速率为十一又四分之一。十二瓣莲花之邦的震动速率为五十六又四分之一。一昼夜中,起自中脉智慧气的震动速率总共是六百七十五个单位。这样的震动是难以察觉的。
作为五官动力的气,属粗气。
作为八十种自起的烦恼模式,是属于微细气。
作为行于三毒习性的智慧气,则属于极微细气。
明点亦为三种:
·粗明点以“阿罕”(即“我”坐代表)。
·细明点乃是以始觉觉本觉。
·极细明点则是于无始本觉中生起万物之力,而以红、白二色为象征。
视根为心境,可分三层:
·视根为五官感受——粗层。
·视根为八十种自起的烦恼模式——微细层。
·视根为三毒宿习——极微细层。
视根为脉、气、明点与心境共通之处,此是指八十种烦恼模式的微细气,以及具三毒习性的心境,两者无始以来就不可分割,如水入水一般,因而造作出轮回与涅磐。这点在多杰润巴密续中曾提到。
修持拙火之道,其相关的特质将一一介绍如下。
拙火又称“度摩”。“度”本指凶猛,意味着直接降伏所有不能通达证悟的因素,所有应舍弃的事物。
“摩”本指母亲,意味着自发生起一切善行、一切应保留的事物。
实修拙火,就是籍由自燃之热传布全身,觉悟空乐之性。
拙火可分为外、内、密和究竟四种:外拙火如火,内拙火如药,密拙火如狮,究竟拙火如镜。
·外拙火降伏八万障碍,于行者体内生起暖热。
·内拙火平息八十四种疾病,生起乐受。
·密拙火摧伏八万四千烦恼,生起乐空不二之觉。
·究竟拙火,则是“度摩”真正的意义,因为它驱散了无明黑暗,所以是“度”,因为它开显了妙觉,所以是“摩”。
在效能方面,外拙火使中、左、右三脉发出明亮的红光;内拙火使五色光芒直如拉紧之弦;密拙火使智慧气大力增长,犹如神射手所发之箭;究竟拙火使行者精勤保任心性,犹如守护强风中的的烛火。
拙火向上烧入自存之觉,照亮“上门”之脉;向下烧入难名大乐,照亮“下门”之脉;于中间,照亮轮回不停的连续性,显示脉和气的限制。
外拙火征验——即使控制气的技巧有时弱了下来,身体的暖热也不会失去。
内拙火的征验——疾病永不侵犯。
密拙火的征验——业劫气的的作用停止。
究竟拙火的征验—散漫念头与自我分裂的情况,转为般若、一体的妙觉。
拙火成就有十相,一般五相乃对五大略具控制力时所产生的,另五相为对五大具完全控制力时所显现的。
一般五相如下:
·对地大气能控制时,见到烟相。
·对水大气能控制时,见到闪光相。
·对火大气能控制时,见到荧光相。
·对风大气能控制时,见到焰相。
·对空大气能控制时,见到无云晴空相。
因此,帝洛巴说:“能控制五大之气时,就会见到烟、眼前闪亮之光、萤火虫、火焰以及无云晴空。”
能完全调伏地大之气时,维持稳定时,行者会感到宁静,见到日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水大之气时,行者会感到冷,见到月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火大时,行者会感到很热,见到闪电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风大时,行者会感到身体很有力量,移动非常快速,见到虹光相。
完全调伏并稳定空大时,行者会感到身体宽广。
乐受炽然,但却又没有乐的概念,此时见到日月融合相。
上根成就者,于清醒时可亲见这些征相。
中根成就者于某些境界中,才有上述觉受。
下根成就者则在梦中见到。
因此帝洛巴说:“已达稳定之五相,行者可直接亲见日光、月光、闪电、虹光以及日月交融相”
拙火的八功德,分为四共、四殊胜。
四共功德:
·透过脉,获得财富。
·透过气,获得人望。
·透过明点,获得真实性。
·此三者同等兼备,获得三界中的美丽与圆满的生活。
四殊胜功德:
·由于控制了下行气与上行气,行者能于末劫通天彻地的大火中毫发无伤。
·由于控制了命气,行者能使巨川倒流。
·由于控制了遍行气,行者能于虚空中行走、坐卧以及飞行。
·(原著中缺少平住气的部分)
5、幻身
帝洛巴又继续无言静坐一年。那洛巴以合宜的姿势,合掌绕行,当帝洛巴瞥向他时,他遂上前请求教法。帝洛巴说:“若你想要教法的话,就带着火、芦苇和油块过来。”
那洛巴把东西带了过去,帝洛巴就用刀切开芦苇,并将其削得尖尖的,然后把芦苇尖端浸入火上滚烫的油中,再拿起芦苇把尖端插到那洛巴的身上。当痛苦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时,帝洛巴淡淡地问:“那洛巴,你怎么啦?”那洛巴答:“这个内有佛境本质的绳结折磨着我,痛苦万分。”
帝洛巴遂道:
“信“我”汝身之绳结,
实应切断,那洛巴!
观生幻身汝心镜,
空行秘密之家园。”
他用手碰触那洛巴,那洛巴即回复完好如初。接着他就开示本质离于世间八风的幻身法门。
此教法分为两部分:
·由各种思维认出幻相。
·金刚乘所教导及修持的,对于幻身即同魔咒的体验。
一个幻术师对一堆石头、木头念咒,造出许多男人、女人、牛、马、驴、骡、房间、家宅等,一切看似真实、却不存在之物。受幻术师把戏迷惑的人,将变化的幻像都当成真的,并且追逐这些东西;然而幻术师本人,丝毫不受那些看来像是房舍和牛群的假相所吸引;不被幻术蒙骗的人,根本就看不到牛和马,只是看到一堆石头和木头而已。同理,对凡人来说,一切现象看起来都是真实的,在追逐事物的过程中,就累积了业,而将在未来遭受苦果。
已获直观体悟空性的辟支佛和菩萨,见到同一个现象的真实面,但不会去追逐;只有对佛而言,才完全没有迷乱的现象和追逐之心,唯有纯净的显现。
那洛巴用十二譬喻说明现象的性质:
“如魔咒、如梦、如眼前微光,如倒影、如电、如回音、如彩虹,如水中月、如云为地、如眼前晦暗,如雾、如幻影,此乃现象之性十二喻。”
简言之,了解到轮回充满了冲突,就能觉察死亡不定,而让一切事物如是显现。行者不断提醒自己,一切都是梦、都是魔咒,念头上调整成昨晚梦境一般半透明的情况。因此,行者透过谛观、透过严守身、口、意三门,不断努力了解魔咒这个开示。
特别是关于秘密幻身的教法,这包括短暂与真实两部分。
·“短暂”这部分是关于五大之力所成、含有种种体验可能、投生于六道的
生命而言。
·“真实”则是指心与气。“真实”幻身并没有和“短暂”幻身分离过。
即使已舍弃了肉体,也不表示没有了短暂幻身。中阴期间具足五官能力的微妙身,就是短暂身,但这阶段的微妙身仍非真实身,而是像水和水温的性质。真实身纯由心和气组成,其本性与水及湿性相似。五大所成的粗糙肉身若仍存在,短暂身就可视为客舍,真实身犹如里面的客人。因此,心、气所成微妙而真实之身,即为成就幻身的基础。
实修法门上,首先要透过深呼吸(观想气在动)向上、向下、到身体脉络中央,或者是透过拙火法,提高感知能力。接着进行另一种呼吸,嗡、阿、轰三种子字震动,经由“融入”与“蒸发”的禅观过程,达到专注之境。
当行者感觉体内各敏感部位都受到影响,中脉也因明妃气光而亮了起来,此时专注心力,即能令诸业劫气流停止,所有…
《那洛巴尊者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