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際表現之氣”。
“分別之氣”,是指延著不同脈道震動的氣,可分爲五種:下行氣、平住氣、命氣、上行氣及遍行氣。
下行氣——是不空成就佛,爲風大的震動,綠色,集于密輪,此氣與大小便
排放有關。
平住氣——是寶生佛,爲地大的震動,黃色,集于臍輪,此氣與消化有關。
命氣 ——是不動佛,爲水大的震動,藍色,集于心輪,此氣與呼吸有關。
上行氣——是阿彌陀佛,爲火大的震動,紅色,集于喉輪,此氣與唾液及其
他體液的流動有關。
遍行氣——是毗盧遮那佛,爲空大的震動,白色,集于頭部和四肢,此氣與
身體的移動和姿勢有關。
根據以上五氣,又可再細分下去。
平住氣中有一股稱爲“移動氣”,位于眼內,形狀如一朵盛開的芝麻花,此氣負責視覺。
命氣中有一股稱爲“真動氣”,位于耳內,形成如溝,此氣負責聽覺。
上行氣中有一股稱爲“顯動氣”,位于鼻內,形如銅針,此氣負責嗅覺。
下行氣中有一股稱爲“速動氣”,位于舌內,形如半月,此氣負責味覺。
遍行氣中有一股稱爲“極速動氣”,位于全身,好比鳥身上的羽毛一般,但主要集中于體表和性器,負責觸覺。
另一種分別法是以功能來分的,可分爲業劫氣與智慧氣。
還有一種分法是根據禅定覺受來分的,包括男性、女性和中性;每一種又可再細分爲叁類(男男、男女、男中;女男、女女、女中;中男、中女、中中)。
最後一種分法,是依震動速率不同而分的:一個處于健康、休息狀態的成年人,將其吸氣、吐氣及二者之間這全部的過程,當成一個單位,那麼一晝夜(二十四小時)就有二萬一千六百個單位,這個速率是對中脈而言的。若將一天分爲晝和夜兩部分,則各分到一萬零八百個單位,這個速率是左右二脈內的速率。若將一天分爲四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五千四百個單位,這是密輪內速率。若將一天分爲八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二千七百個單位,這就是心輪內的速率。若將一天分爲十六等分,每個等分就分到一千叁百五十個單位,這就是喉輪內的速率。若分爲叁十二等分,就有六百七十五個單位的速率,這是頂輪內的速率。最後分爲六十四等分,就有叁百叁十七又二分之一個單位的速率,此速率屬于臍輪。
關于黃道天相,每一星象震動速率爲一千八百次,這速度也屬于四輪。密輪有十二瓣蓮花,每瓣震動速率一千八百次。每瓣又分五枝出去,所以共分成六十四枝,每枝速率即是叁百六十次。子、午時分,有個從中脈而起的智慧氣,震動速率爲十一又四分之一。十二瓣蓮花之邦的震動速率爲五十六又四分之一。一晝夜中,起自中脈智慧氣的震動速率總共是六百七十五個單位。這樣的震動是難以察覺的。
作爲五官動力的氣,屬粗氣。
作爲八十種自起的煩惱模式,是屬于微細氣。
作爲行于叁毒習性的智慧氣,則屬于極微細氣。
明點亦爲叁種:
·粗明點以“阿罕”(即“我”坐代表)。
·細明點乃是以始覺覺本覺。
·極細明點則是于無始本覺中生起萬物之力,而以紅、白二色爲象征。
視根爲心境,可分叁層:
·視根爲五官感受——粗層。
·視根爲八十種自起的煩惱模式——微細層。
·視根爲叁毒宿習——極微細層。
視根爲脈、氣、明點與心境共通之處,此是指八十種煩惱模式的微細氣,以及具叁毒習性的心境,兩者無始以來就不可分割,如水入水一般,因而造作出輪回與涅磐。這點在多傑潤巴密續中曾提到。
修持拙火之道,其相關的特質將一一介紹如下。
拙火又稱“度摩”。“度”本指凶猛,意味著直接降伏所有不能通達證悟的因素,所有應舍棄的事物。
“摩”本指母親,意味著自發生起一切善行、一切應保留的事物。
實修拙火,就是籍由自燃之熱傳布全身,覺悟空樂之性。
拙火可分爲外、內、密和究竟四種:外拙火如火,內拙火如藥,密拙火如獅,究竟拙火如鏡。
·外拙火降伏八萬障礙,于行者體內生起暖熱。
·內拙火平息八十四種疾病,生起樂受。
·密拙火摧伏八萬四千煩惱,生起樂空不二之覺。
·究竟拙火,則是“度摩”真正的意義,因爲它驅散了無明黑暗,所以是“度”,因爲它開顯了妙覺,所以是“摩”。
在效能方面,外拙火使中、左、右叁脈發出明亮的紅光;內拙火使五色光芒直如拉緊之弦;密拙火使智慧氣大力增長,猶如神射手所發之箭;究竟拙火使行者精勤保任心性,猶如守護強風中的的燭火。
拙火向上燒入自存之覺,照亮“上門”之脈;向下燒入難名大樂,照亮“下門”之脈;于中間,照亮輪回不停的連續性,顯示脈和氣的限製。
外拙火征驗——即使控製氣的技巧有時弱了下來,身體的暖熱也不會失去。
內拙火的征驗——疾病永不侵犯。
密拙火的征驗——業劫氣的的作用停止。
究竟拙火的征驗—散漫念頭與自我分裂的情況,轉爲般若、一體的妙覺。
拙火成就有十相,一般五相乃對五大略具控製力時所産生的,另五相爲對五大具完全控製力時所顯現的。
一般五相如下:
·對地大氣能控製時,見到煙相。
·對水大氣能控製時,見到閃光相。
·對火大氣能控製時,見到熒光相。
·對風大氣能控製時,見到焰相。
·對空大氣能控製時,見到無雲晴空相。
因此,帝洛巴說:“能控製五大之氣時,就會見到煙、眼前閃亮之光、螢火蟲、火焰以及無雲晴空。”
能完全調伏地大之氣時,維持穩定時,行者會感到甯靜,見到日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水大之氣時,行者會感到冷,見到月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火大時,行者會感到很熱,見到閃電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風大時,行者會感到身體很有力量,移動非常快速,見到虹光相。
完全調伏並穩定空大時,行者會感到身體寬廣。
樂受熾然,但卻又沒有樂的概念,此時見到日月融合相。
上根成就者,于清醒時可親見這些征相。
中根成就者于某些境界中,才有上述覺受。
下根成就者則在夢中見到。
因此帝洛巴說:“已達穩定之五相,行者可直接親見日光、月光、閃電、虹光以及日月交融相”
拙火的八功德,分爲四共、四殊勝。
四共功德:
·透過脈,獲得財富。
·透過氣,獲得人望。
·透過明點,獲得真實性。
·此叁者同等兼備,獲得叁界中的美麗與圓滿的生活。
四殊勝功德:
·由于控製了下行氣與上行氣,行者能于末劫通天徹地的大火中毫發無傷。
·由于控製了命氣,行者能使巨川倒流。
·由于控製了遍行氣,行者能于虛空中行走、坐臥以及飛行。
·(原著中缺少平住氣的部分)
5、幻身
帝洛巴又繼續無言靜坐一年。那洛巴以合宜的姿勢,合掌繞行,當帝洛巴瞥向他時,他遂上前請求教法。帝洛巴說:“若你想要教法的話,就帶著火、蘆葦和油塊過來。”
那洛巴把東西帶了過去,帝洛巴就用刀切開蘆葦,並將其削得尖尖的,然後把蘆葦尖端浸入火上滾燙的油中,再拿起蘆葦把尖端插到那洛巴的身上。當痛苦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時,帝洛巴淡淡地問:“那洛巴,你怎麼啦?”那洛巴答:“這個內有佛境本質的繩結折磨著我,痛苦萬分。”
帝洛巴遂道:
“信“我”汝身之繩結,
實應切斷,那洛巴!
觀生幻身汝心鏡,
空行秘密之家園。”
他用手碰觸那洛巴,那洛巴即回複完好如初。接著他就開示本質離于世間八風的幻身法門。
此教法分爲兩部分:
·由各種思維認出幻相。
·金剛乘所教導及修持的,對于幻身即同魔咒的體驗。
一個幻術師對一堆石頭、木頭念咒,造出許多男人、女人、牛、馬、驢、騾、房間、家宅等,一切看似真實、卻不存在之物。受幻術師把戲迷惑的人,將變化的幻像都當成真的,並且追逐這些東西;然而幻術師本人,絲毫不受那些看來像是房舍和牛群的假相所吸引;不被幻術蒙騙的人,根本就看不到牛和馬,只是看到一堆石頭和木頭而已。同理,對凡人來說,一切現象看起來都是真實的,在追逐事物的過程中,就累積了業,而將在未來遭受苦果。
已獲直觀體悟空性的辟支佛和菩薩,見到同一個現象的真實面,但不會去追逐;只有對佛而言,才完全沒有迷亂的現象和追逐之心,唯有純淨的顯現。
那洛巴用十二譬喻說明現象的性質:
“如魔咒、如夢、如眼前微光,如倒影、如電、如回音、如彩虹,如水中月、如雲爲地、如眼前晦暗,如霧、如幻影,此乃現象之性十二喻。”
簡言之,了解到輪回充滿了沖突,就能覺察死亡不定,而讓一切事物如是顯現。行者不斷提醒自己,一切都是夢、都是魔咒,念頭上調整成昨晚夢境一般半透明的情況。因此,行者透過谛觀、透過嚴守身、口、意叁門,不斷努力了解魔咒這個開示。
特別是關于秘密幻身的教法,這包括短暫與真實兩部分。
·“短暫”這部分是關于五大之力所成、含有種種體驗可能、投生于六道的
生命而言。
·“真實”則是指心與氣。“真實”幻身並沒有和“短暫”幻身分離過。
即使已舍棄了肉體,也不表示沒有了短暫幻身。中陰期間具足五官能力的微妙身,就是短暫身,但這階段的微妙身仍非真實身,而是像水和水溫的性質。真實身純由心和氣組成,其本性與水及濕性相似。五大所成的粗糙肉身若仍存在,短暫身就可視爲客舍,真實身猶如裏面的客人。因此,心、氣所成微妙而真實之身,即爲成就幻身的基礎。
實修法門上,首先要透過深呼吸(觀想氣在動)向上、向下、到身體脈絡中央,或者是透過拙火法,提高感知能力。接著進行另一種呼吸,嗡、阿、轟叁種子字震動,經由“融入”與“蒸發”的禅觀過程,達到專注之境。
當行者感覺體內各敏感部位都受到影響,中脈也因明妃氣光而亮了起來,此時專注心力,即能令諸業劫氣流停止,所有…
《那洛巴尊者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