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P27

  ..续本文上一页,故大手印。

  ② 明空无执:见第45页注⑤。

  ③ 大印盒:是修空性与大乐二无分别,如盒函盖相合,从而现证光明的教授。这与达布噶举派所传的“大手印”同一旨趣。

  ④ 俱生和合:“俱生”指一切相对事物如有与无,染与净,空与乐等都是同时一齐生起的。“和合”就是使对应的双方结合为一,即达到矛盾统一。

  ⑤ 五俱:1.应当先修菩提心;2.应当观自身为本尊;3.应当对上师修敬信或谓修上师为本尊;6.应修分别正见;5.应以发愿回向作印持。

  ⑥ 唯一白法:白法,梵语名阿边陀药,是一种能治百病的万应灵丹。这用来比喻乐空双运的大印,它能息一切生死苦恼。

  ⑦ 他空:即他空见。主要说胜义谛不空,空的唯是胜义谛中其它的世俗性。因为世俗谛是假有不实的,是自空,非胜义谛自体可空。可是,胜义谛若不空,则胜义谛成为有自性了,这与中观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皆是性空,就发生了矛盾。

  ⑧ 香塘萨巴:香塘是寺名。他系巴曹四弟子之一,建香塘寺,广传《中观》。著有《四百论疏》、《中论疏宝鬘论疏》等。

  文殊菩萨,主要多做了见地方面的请问。文殊菩萨详细地向大师讲说了应成与自续的差别、如以俱生和遍计的二种我执,如何所取的我、因之所破的细量粗量、通达正见的量(标准)和建立应成派规之世俗的道理等。后来,大师遵照文殊菩萨的教诲,前往避世住修,勤修了积净之后,于寂静处拉顶安住时,又视上师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猛励祈祷并在详细观察见要中,一夜梦见了龙树菩萨、圣天、佛护、月称和清辨论师等正在就见要进行谈论,其中佛护论师手持一部梵文的<中论)来为大师加持。

  翌日便得到一部《根本智论佛陀波黎多释》,随即阅读,故对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见要与粗细所破界限的掌握方法等彻底生起了非同以前的定解,执相的一切对境悉皆自灭,无余拔除了疑真实义理为他边的一切增益,如实亲见了真实义,故而著作了甚深妙道中观的论典《根本智论释•正理海》、《入中论释•密意极明》和广略《辨了不了义经•善说藏论》等。

  这个圣师徒的无上意趣、解脱的唯一根本、一切正见的极顶、吉祥应成派的离边正见——中观妙道,犹如地下的宝藏,昔往于此雪域之境谁都不能使其显现,是此一切智•宗喀巴大师仰仗怙主文殊菩萨之恩德,以数百经教和正理,做了极其详明的解释,授为全体有缘欲脱者的公共财富,这就是较他宗派尤为殊胜的日沃噶丹派的无上别法。

  所以,《入行论》中讲道:“未触假立事,不执其无实。”如此所讲,首先识别决定所破之要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此藏地,过去一些学习浩瀚的经论,欲求甚深中观正见的智者不了解所破之要,是以观察生等于真实性中有无的正理来破除从色到遍智的一切。若对如是所承认的某一者也以正理来观察的话,能经得起观察的尘许亦无。若破除有无等所有四边①的话,便主张没有不摄于彼中的法,因而所破就太泛,所以堕入了断边。又有一部

  ① 四边:谛实实有为常边、名言亦无为断边、谛实实有名言亦无二者俱有为有边、谛实实无名言当有二者俱无为无边。即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和非有非无边四种。

  分人主张所破应当是一种具足因缘、不从他生、自性不异转、建立也不需要观待于他等三种差别者,因此所破就太狭,所以堕入了常边等。即由于懂得以粗细所破之门,区分差别的道理者还未出现,所以,班旦达瓦讲道:“虽然对自续派做了彻底批判和讲了应成自续二派有优劣。

  但是,能区分差别的根本要害,在宗喀巴大师未仰仗文殊菩萨的恩德,明确做出解释期间,他人谁都不了解。”所以,在区分所破的粗细界限差别,首先辨认所破上,应成自续派二者的规中,总的都不承认谛实有,主张一切法皆为无实,二派是相同的,故称做中观派。自续派主张一切法虽然无实,但为自体有、自相有和自性有。应成派则主张非谛实有、非自体有、非自相有和非自性有,但承认一切法皆为仅由分别假设、仅由名词安立和仅以名假立。

  比如瓶,它虽然实无,但根据堪能假立分的聚合,就能将假立的假有法那个真实无诤的缘起所作能作的唯名者安立为瓶。所以,这个所谓“仅由名词安立和仅以名假立。”的“仅”字就能断除实有。对于如是安立所破实有或实执的规理,自续派除了自体有、自性有和自相有等以外,则将其余的谛实有和胜义有,主张为真正的所破。《善说藏》中讲道:“此论师的有关典籍中,讲得不甚清楚。

  而论师益希宁布的二谛法类与《中观庄严论》及其自释等中亦未真正明示。”《密意极明》中讲道:“自续派之其他可信赖的典籍中未能清楚辩认所破。而《中观光明论》中所说的那个世俗中有的道理之。反面的有,则了知为胜义或实有。”如此所讲,由那种将胜义中无自性,增益为胜义中有或由错乱所起的实执而直接展示的似胜义中有——诸现见事,即经中所讲的世俗中有的道理之反面的有,则承认为因的所破的实量。此时的所见,则是寻伺而不是根识①。《密意极明》中讲道:“因为《中观二谛释》中所讲的“真实所破不于根识显现。”在这里亦同。”若尔,此宗规将由内心为诸事物所安立的自

  ① 根识:依存于有形诸根之识,如五门识。

  

  相承认为名言,而将不观待于由内心安立的实质有主张为因之所破的实量的话,那么所谓不由内心安立的外境,是怎样的呢

  这就像当幻术师将石子木棍变为马牛时,对于幻术师,那个变幻物除了仅由被药咒影响了的内心而安立为马牛外,不观待于那个如此之心的石子和木棍非由自身实相显现为马牛,而由被药咒影响了的内心所安立的石子和木棍亦有一种由其本身也能显现为马牛的实相。

  又对于被药咒影响了眼的观众,那个现成的马牛则不显现为由内心所安立的实相,而是将那个能现马牛之物执为原来就有一个标准的马牛存在于自位一样,诸凡人是将那种诸事物不观待于由内心安立而由外境本身实相有者称做实有。如是执者,就是实执俱生的执法。

  《密意极明》中讲道:“非于心显现或非由内心安立,而于外境实相本有者就是谛实有、胜义有和真实有。执为彼者就是俱生的实执。”如此所讲,那种非由在未受损害心①前显现来安立,而从外境自身上不共的实相本已有者,就是此宗规之空性的所破外境,并主张那个所破由离一异因①就能破除,而由未受损害心所安立的法唯由本身实相就已存在,不承认它亦为正理所能破除。

  因此,自续派的宗规虽然承认诸事物皆由内心所安立,但不承认凡由内心所安立的一切皆于名言中有,所以,必须是一种由正量而使被未受损害心所安立能坏灭者。总之,诸中观大乘师的自著中都说:“由于自续派承认诸事物为自相有的言词未表达清楚,所以使藏地许多先辈贤哲说法超群者迷惑不解,说什么“应成自续二派对于名言中有自相,无有承认与否的差别,因此也无见地优劣之分。””对此,至尊法王,宗喀巴大师根据《般若灯论》和《入中论自释》,明确揭示了自续派承认自相有,而应成派不承认它的关键,将应成自续二派有见地优劣之理引申为佛所喜欢的教理之最胜光

  ① 未受损害心: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正常心理,就是不颠倒错乱的正确认识。

  ② 离一异:非一非异。抉择诸法实性,一异皆不存在之理。

  

  明。此宗规安立粗细无我的道理也承认补特伽罗常一自在空①为粗分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独立实有空为细分补特伽罗无我。

  若按照瑜伽行中观派②,则将色和取色③之量——他物实空承许为粗分法无我和将一切法实有空承许为细分法无我。

  应成派之宗规,如《入中论》中所讲:“此无我,为了众生解脱之故,以区分法与补特伽罗而讲了二类。”即是将在依处蕴等之上破除所破实有承许为细分法无我和将在依处补特伽罗之上破除所破实有承许为细分补特伽罗无我。所以,依处法与补特伽罗任何一者都不仅仅是分别假立,外境自身有才是真正的所破。又那个成为我执俱生感受的外境之我,是此虚拟④时的所破,所以是无。

  如是即如《密意极明》中所讲:“那种执为非仅由前面所说的名词而安立的有,是执为谛实和胜义中真实有以及自体有、自相有和自性有的俱生,而从彼所取的耽著境则是虚拟的实量。”又讲道:“如是诸法(事物)之自性——有境不观待于他名言的分别,即将那个非由彼安立的自性称做所破的我。”

  若尔,非仅由分别假立或非依赖分别心而安立的实相有,若是此宗规之要破的我,那么所谓的依赖分别心而安立的那个分别,是指什么呢

  依赖彼而安立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这同自续派主张没有不是由内心安立的实相有何差别?此中关于依赖分别心而安立的情形,在《优婆离请问经》中讲

  “悦意诸花开,

  金室生辉美,

  此中无作者,

  ① 常一自在空:古印度一教派所说,不灭故常,无方分故一,独立存在故是自在。

  ② 瑜伽行中观派:佛教中观自续派的一个派系名。

  ③ 取色:即视物、看东西。视觉接触外境,以辨别物体形象。亦译眼识取色。

   ④ 虚拟:就所论事物的两面,假定一面作为定论。

  

   皆由分别立,

  分别心择世。”

  《六十正理论》中讲道:

  “因佛将世间,

  说为无明过,

  故谓此世间,

  是疑何不理。”

  《四百颂》中讲道:

  “若无分别心,

  贪等既非有,

  真义与寻思,

  智者有谁取。”

  以及如其注释所讲:“唯从有分别才有,无有分别有唯无。此等无疑犹如于盘绳所假设的蛇,肯定自相不实。”所谓分别,就是这种从无始以来就再再串习说这是色,这是受等而假立为色等的随已所欲的俱生心。由此内心而安立的情…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萨迦世系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