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形就像当黑暗降于彩绳上时,绳的颜色和蜷曲之状与真蛇相同,对境若未明现,就会以为此是蛇。
此时的彩绳颜色、诸其他部分和此等部分聚合等任何一项,都不能安立为蛇的真正事相,所以,于彼所见的蛇,唯是依据彩绳,仅由分别而假立。因此,对蛇与彩绳若寻求蛇的假立义①,虽然全无能得与否的差别,但是,有无此等之上的蛇,却有为名言正量破除与否的差别,所以,蛇上有蛇,彩绳上无蛇的建立是合理的一样,认为我的命名处之五蕴②上就是“我”的知觉如果生起了的话,由
① 义:就是实义或事实。亦可译为外境。
② 五蕴:1、色蕴、2、受蕴、3、想蕴、4、行蕴、5、识蕴。佛书说五蕴为人的身心之五种组合成分。
于那个五蕴的每一分支、聚合、相续①和部分等任何一项都不能安立为那个“我”的事相,而且由于除了此等以外,其他性质不同的法(事物)也不能安立为彼的事相,所以,彼仅仅是以分别心,依据蕴而安立的,非自性有。《宝鬘论》中讲道:
“士夫若非地与水、
非火非风非虚空、
非识以及悉皆非,
除此岂有何士夫。”
此种“非识”以上诸句展示了非由每一个假设事。“悉皆无”展示了也不是假设事聚合。所以是讲了诸事物无自性。但是,对于此等唯由分别假设和由分别安立,各自的所作能作则是合理的。
这又在《宝鬘论》中讲道:
“色性唯名故,
虚空亦唯名,
无大②色见无,
是故名亦无。”
又讲道:
“除名言假设,
凡成有或无——
世间实何有。”
《密意极明》中讲道:“胜义中仅名亦无。名言中除去唯依赖名词而安立的以外,无所有③。”如此所讲,所谓假立为名,是指将实
① 相续:流。自体前前后后众多刹那所成的事物。如年、月、日、时等。
② 大:即大种,有地、水、火、风空等五类。
③ 无所有;空的异名。一切事物,空无所有。
词说成唯假有的实词。所以,实有即破除了常边和由于称做唯假有,所以破除了根本无——断边,即承许为唯名言中有。又如该论中所讲:“此等若善了知,就能了知一切法皆应观待而立、没有不依赖他名言而安立的自在性、纵安立何法为有也能不求假立义而安立等。”又将那个寻求假立义的正理,自续派承许为能做观察世俗者,而应成派则承许其为能做观察胜义者。
所以,虽然破除了细分所破无尘许自身有,但对于唯由名称和仅由分别去假立,那个了知安立生死轮回的一切所作能作者便不住于自性有等的有边和常”边,而且由于在名言中一切皆可安立为唯名称,所以是不住于断边和无边的中道。《迦叶品》中讲道:“所谓有,即谓一概无解,就是二边。诸凡此二边之正中,彼则无所观察、无所展示、非所依、无显现、无知觉和不存在。
迦叶,此即中观道,谓于诸法审慎分别。”复次,自续派所谓的将非由内心安立的实相作为所破的那种知觉,如前面所讲,应当承认其为一种未受损害心的无误识。而此宗规则主张这样的无损害不可能,将那个承认由分别心而安立的分别,主张为错觉。因此,也将俱生萨迦耶见①的所缘。
安立为唯我和唯补特伽罗,而不安立为蕴等,这如《密意极明》中明确所讲:“这个执我所的俱生萨迦耶见的所缘,即是我所有,而不将己之眼等取为所缘。”又讲道:“彼即是由将诸眼等见为我所有后,而贪著我所有之义,而不是由缘我的事相眼等后而展示。若非如此,萨迦耶见和法我执二者就成为不相违了。
法我执俱生的所缘,就是自他之相续的色蕴等、眼鼻等和不为相续所摄的器世间等。”又对于正理的所破,虽然计取实执,但主要是耽著境。《胜观广论》中讲道:“总之,执着所破的分别心虽有无边,但主要是善辨何者是成为一切罪过
① 萨迦耶见:梵语,译为坏聚见或身见。即于无我之处执为有我,是一种我执无明。
② 所缘:就是意识活动的境界或对象。
之本的邪分别后,连根拔除其耽著境。因为彼若退舍,一切罪过皆成回遮。”这些都应当凭依学习中观大经论,特别详细研习宗喀巴师徒的诸经论、长久依止通达的善知识、勤修积净等诸多因聚而了知,而非愚修偏信的丑表功师和唯图咬文嚼字、枯燥对辩的推理者之类的行境。
又关于这样的所破如何破除的情况,总之,中观论典中讲了无量的抉择二种无我的道理类种,此等皆归纳为抉择法无我与补特伽罗无我的二种道理。因为能系缚生死的主要者那个将我贪著为二的依处,就是补特伽罗和法。所以,抉择无我的主要所依也就是此二者。
二种无我,自续派不以空处①之门来分辨,而以所破之门来分辨,而且以感受之门来分辨二种我执。应成派则以空处之门来分辨二种无我,并以所缘之门来分辨二种我执,二派有如此的差别。抉择法无我的主要道理,就是《中观根本智论》所
讲的这个:
“非自非从他,
非俱非无因,
诸法任于何,
其生终非有。”
的四边生灭的道理。《了不了义经》中讲道:“证成法无我的主要道理,即是四边生灭之道理。”如此所讲,以四种道理②或以金刚屑理等来破除法我,抉择法无我。抉择补特伽罗无我的主要道理是《经藏》和《中观根本智论》中所讲的“于五相寻求的道理。”和《入中论》中所讲的“于彼之上再加上破除靠将唯聚合的我说为命
① 空处:空性所依。据以论证抉择空性之处,即事物。
② 四种道理:世界一切事物所有的四种如实情况;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和法尔道理。
名处而承认唯聚合与唯形状为我等是七相道理①。”《入中论》中讲道:
“七相所无如说有,
此有观行师不得,
此于真实亦易入,
此中如是许彼有。”
《善说藏》中讲道:“此亦唯以依蕴假设而于彼七相中不得补特伽罗。因为是补特伽罗无我之义,所以达到了缘起的道理。”如此所讲,是根据七相道理来破除人我而抉择补特伽罗无我的。抉择二种无我,也是以离一异和正理王这个缘起因②来破除一切边而抉择二种无我的。
这在《海慧问经》中讲道:“诸凡缘起生,彼由自性息。”即是讲了以缘起的理由来破除一切法自性实有。由于此宗规不承认非缘起的法,所以,主张若有定是观待有和无自性二者。
《中观心要论》中讲道:
“为因非缘起,
非有任何法,
是故非空法,
定是悉皆无。”
《中论》中讲道:
“诸凡缘起生,
说彼为空性,
① 七相道理:以车喻我,由七种道理进行分析:车与零件,是一
是异
是零件依车
是车依零件
是车中有零件
是零件累积为车
是其总形为车
如是确定车无自性,人无我性亦复如是。
② 缘起因:五大因之一。证成诸法无实之正理王,大缘起因,即对立相违中之相违可得因。如云:“诸实有法,谛实不成,以是缘起故。”
彼由依假立,
此即中观道。”
此中所谓缘起之义亦如月称的《显句论》中所讲:“是故,诸事物之产生,观待于因和缘。此即缘起之义。”即是将由观待于自身之因缘而生和由观待于自身之部分或施设处或分支聚合而有,说成了观待生和缘起之义。
此复,那个所谓相对有的观待法①,不能只比作如种子与水肥,而应该当作能假设的分别,《胜观广论》中讲道:“此中,苗芽无自相实有之性,因为是由观待于自身因缘而生。比如所谓影像脸,是称做他许的比量。就像脸的影像若显现,诸小孩见为眼耳等,它于如是的觉知前是那样的,而不认为如所见之义不是自身的状况,却将彼对境执为自身的本性或实相一样,诸有情对于能受和能见的诸法,也不是以如是能见的内心来安立。
对于彼义,是以如所见之门而执为于外境上有其本性。此即增益为有自性的情形。”此外如(胜观广论)中所讲:“诸智者既然是凭依彼理由来破除有自性,并对无自性引生了定解而断除边执见②之束缚,所以,这种以缘起因来成立无自性,就是对殊胜方便的最大善巧。”即是以正理王这个缘起的因(理由)将现分作为因相,证成了不由施设处本身而有和将自性空作为因相,证成了任何现分都堪显现,所以将同时破除二边的功能,赞美得较别的道理更为殊胜。
复次,由于没有别的理由能安立空分为因,唯有凭依缘起之因而假设的理由力量极大,所以,若能凭依此,获得诸事物无自性的定解,就会容易获得将一切法通达为自性空的见解。这在《入中论》中讲道:
“为因缘起正理剑,
能断一切恶见网。”
① 观待法:对着父亲,自己才是儿子,才成立父亲。即相待论。
② 边执见:于五蕴我,执计常断。把我或五种取蕴,看成是恒常的或断灭的事物,能妨碍生起中观正见。
《劝戒亲友书》中讲道:
“佛语藏深宝,
即是此缘起,
凡能正见此,
知佛见胜相。”
2.对能诠的经典分别了不了义破除常断二边的情况
《楞伽经》中讲道:
“能灭有无品,
吾乘于世界,
谓无上大乘。”
如此所讲,首先应当破除有无二边,以及复又需要观待于对经典分辨出了不了义。如初转*轮之义,将补特伽我讲说为有等的,就作为不了义,将我执分别的耽著事讲说为自相实有的,是作为了义。如三转*轮之义,诸将三相。
讲说为谛实中同有同无的,是作为不了义,诸将依地起和圆成二者讲说为实有,将遍计所执之诸法讲说为实无的,是作为了义。这种安立了不了义之理的立论,也只是所化的见识,以此义不能破除常断二边。所以,诸将现象讲说成与显现为种种缘起的世俗道理符合者,是为不了义,诸将实相的自性空讲说成等味者,是为了义。
这种安立了不了义之理的立论,是中转*轮的究竟密意。所以,以此能无余破除常断之边,阐明三乘②的解脱道。这样的安立了不了义之理亦如《胜…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