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灯论》中讲道:“总之,修满粗细生次,是能成熟生起一切圆次的善根,故能使圆满次第的身远离成熟。
特别于私处摩尼内修学标帜或明点,是收摄左右脉之风息于中脉的方便。是故,若能依此来引生前面所说的大乐,就是修习圆满次第的身远离,故与细微生次有如此相关系。”《生次广论》中也讲道:“于此由生起次第修习四喜之时,会有诸多不劳而引生的圆次四喜。能使生次圆次成熟,亦主要是由此门。
生起次第能以妙欲为道和能以杂染为道用,主要亦唯是此。是故,于此若不获得善解,即如遣失生起次第道之所依。”此外,该论中又讲道:“生起次第未使乐空成为和合,圆满次第便不能生发性相完具的乐空和合;生起次第之天瑜伽若不坚稳,于圆满次第之身远离时见为百种至一种的任何天身显现和在心远离以下之四空最后,随顺幻身而于心境刹那立起,以及此以下依止智印的一切行,便无所依。
而若无彼,高过于彼的圆满次第更不会有。是故,圆满次第,若欲如本续所讲来引生,当光将生起次第学到究竟。”如此所讲,总之,修蕴等为天的身远离,有生次分与圆次分二种。因此,前者又有了悟空性的诸所取行相现不现为天的二种;而已现者,又有是否以不共的喜乐来证悟空性的二种;以彼喜乐了悟空性,又有是不是将左右脉之二风息投入了中脉后,由融合所生的喜乐二种。
所以,是以所修力令二风息融入了中脉,故而引生了有境俱生的胜乐,由以如是胜乐,证得对境空性而达到圆满次第的。《五次第明灯论》中明确讲道:“若尔,于身远离分为二次第之理为何
此修蕴等为天的身远离,有了悟空性之所取行相现不现为天的二种修法;已显现,又有是否以不共乐了悟空性二种;以喜乐了悟空性,又有是否将左右脉之二风息投入中脉后,由此所生的喜乐二种。”
此后接着讲道:“唯将以后两种的前者之门,修蕴等为天的身远离安立为圆满次第。”又讲道:“又能安立为俱生圆次的大乐,必须是一种由于风息融入而有者。”如此所讲,生起次第的细瑜伽与圆满次第的界限,亦是以俱生乐而分。显密道的急缓,也主要从此上而生。而以彼由波罗密多乘和下续部道,现证了空性的智慧来作无边福德资粮的助伴,凭依如此,虽然能断除诸粗分所知障,但不能断除细分;所以,对于成佛会延时长久。
然而由无上瑜伽道能于浊世的一个短寿中无余断尽所知障的快速之别,即若能以彼有境俱生的胜乐,获得现证对境空性的义光明,细风息便全部融入,故能断除细而又细的所知障,证得无学双运,也是在于这个关键。此外在细分生起次第之时,止观二者如何能成的方法,总的来讲,于密乘位时止观二者有同时证得和逐次证得二种方法。
所以,前者,在显宗传规中,寂止未先行,胜观不可能成。但是,生起次第凭依对细微所缘和收放的观察与安住的二种实修皆具的密乘别法,从如第八、第九住心的分际,也有止观二者同时能成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讲道:“故于尔时,以妙观察慧,数数收放,如余经中缘尽所有性而修胜观。由如是修,能得止观双运的殊胜三摩地。”
《生次广论》中讲道:“彼时,缘天身与收放等中,于所有的胜观与空性,生发有力的胜解后,在将主尊纳入胜义等之时,能生起缘如所有性的性相圆满之胜观。故从此时便是获得性相圆满的殊胜止观双运。”关于逐次证得的方法,亦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讲道:“细相坚固,应修两月,收放应修一月。
此约缘细微相,修止而说。”《生次广论》中也许道:“大阿阇聚释迦协宁(释迦友)说:“若于细微标帜获得心坚固之相,便证得身心轻安。”(瑜伽师地论)与诸大经论中将此说成了性相圆满的寂止已善成之量。故是于此时已成性相圆满之止。是故,此等续部中未说离开修天瑜伽,能另外修成止。”即是将止观二者逐次证得的方法也讲成了如此。但是,晚近的诸智者却有种种主张。这里不拟讲述,详情当从别的经论中了知。
这个如是密咒乘刚宗道的根本,又在于见清净。这在《文殊根本续》中讲道:“能正思一法,菩提萨锤之咒则能成就。何为一法
即随见一切法皆无戏论之相。”《恶趣净治法》和《明炬论》等中也讲道:“一切咒悉地能成,亦皆取决于正见。”《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也讲道:“许我执见为生死根本,是大小显密诸乘之规。故许证悟无我之慧能断生死束缚之根本,亦极明显。”
《生次广论》中讲道:“经中说:波罗密多乘之利根化机由首先善解诸法之真实性,了悟彼后而发菩提心。所以,能从未发心前就善解空性,并较波罗密多大乘之利根化机,专修密咒的化机,其根最利。”如此所讲,专修咒的化机,需是一个较波罗密多乘之利根化机,根更利者。
所以,由那个如这样大宝的化机和合乐空的空,就应当唯是全如中观师所抉择的细微空性。《善说藏》中讲道:“抉择真实性之二大车规,虽在波罗密多乘之品中有所广说,但是,诸解释密咒经典的班智达和得成就者亦皆随顺二大车规任一而抉择真实义理,此外更无第三者。
所以,应当将此规了知为抉择一切显密佛经实真性之枢要。”其余在下续部道的立论、灌顶与三味耶、承事法等,以及曼陀罗绘制等任何品中,亦均有宗喀巴师徒的不共主张——无匹日噶派宗规殊胜的无边之情可讲。然恐于此文繁,故不拟述。当从长期研习宗喀巴师徒的妙典中了知。
《二》父续道之心要世俗幻身的立论
此复,成为如三十三千父续之根本者,即此一切续之王经《吉祥密集续》。此中复有广续二万五千颂和略续一千八百颂,即《十八品》之本体二类。所以,对此后者又称做《密集根本续》。此之第十品者,就是《密集续》和《注释续》二者。《四天女问经》、《预示密意》、《金刚鬘》和《智金刚集》等四典,是《注释续》,是摄《金刚庄严续》和《幻网经》二典的同品续经。这是《五次第明灯论》中所讲。
注释此等续经宗旨的论典,亦有盖班多吉《菩金刚》的弟子益希夏《智足》大师①所著的宣说生起次第的《成就法普贤集》、宣说圆满
① 益希夏:义为智足。是印度的一位大师。
次第的《至尊言教》和《解脱精要》等,以及龙树论师所传密集,有龙树菩萨所著的宣说生起次第的《总要》与《总会》二典和宣说圆满次第的《五次第论》;圣天论师所著的《摄行灯论》;龙智大师所著的 《建立次第》与《曼陀罗二十仪轨》;月称论师所著的《密集明灯论》、 《六支加行》和《金刚萨捶修法》等多种。然而,总的由于密集道,特,别是由于五次第之教授的诸究竟枢要,皆为极隐匿之理,所以,不结合本注,不能理解。而本注的道理,又若无上师的教授,也理解不了。这如《五次第论》中所讲:
“吉祥密集中,
诸真实隐秘,
应随注释续,
从师授求解。”
为了不使一切绝密的精要显露,以六边四规加以封禁。这些需要根据上师的要门,方能明了。一般来讲,要门一语的代名词,名为教诲,是谓能普遍理解或容易理解。所以,过去的诸续经的注释中皆有明显的解说。
但是,由于时运之故,化机智慧日渐衰退,因此,后代化机大都不能轻易理解本注的道理等续经及其注释之义。是宗喀巴大师凭依往昔发愿与祈祷的法力,尤其仰仗文殊菩萨亲任善知识,无误圆满地通晓了本续及其注释的一切经论之义,著作了阐明密集道的难解要点——诸极隐密且细而又细之密义的经典《五次第明灯论》、《五次第明论释》、《辨析苗论》、《五次第满座》的引导文和《建立次第疏》等,充分解释了全部续经正文的密义,无颠倒地抉择了圣师徒们所解释的意趣,故而于此雪域之境,光显了密宗教法大宝如丽日中天。
是故,总的来讲,从以所修力使风息入住融于中脉所生的那种有学密乘瑜伽,虽然是圆满次的共性,但是,对时轮规则不可以安立此。因为此派有安立收摄和禅定二者为纳风息于中脉的先行;安立运气为使风息进入;安立持风为风息安住等与别的续部说法不同的诸多不共差别。但是,此派的立论,不拟于此讲述,当从别的续经中了知。
不过,在现起细微的基位死有的近得①时和在生起次第时,又有唯以手印力使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的,然而此等非由修行力而得。而圆满次第的别法,是以对金刚身正视的方便,解开脉结,使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的,所以,有与生起次第之彼法不同的重大差别。总之,对圆满次第,所以称做非假设瑜伽和真瑜伽,是因为不观待于由心假设,是由正视唯天生而有的身中之脉、风和明点而所修的次第,所以诠说成那样。
《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讲道:“圆满次第,则由于以元音辅音字母和日月所表的法义——赤白菩提②以及风息调柔之力,现证明(相)、增(长)、(近)得等三相之智,故是唯从风心起为幻身。如此完具天身,非由心施设假造。”对于一切父续道之核心——五次第的品类,亦有讲道作为五次第和六次第二种。前者是圣者龙树随从注释续《金刚鬘》之最后一品而讲的。该品中讲道:
“由学金刚诵,
了知风性后,
能断诸疑风,
能得缘自心,
由自加持次,
亦得八悉地①,
能知辨诸相,
得现证菩提,
① 近得:近得相,隐没次第中,唯有深夜一片漆黑别无所见的微细意识景象。
② 赤白菩提:男精女血的异名。
③ 八悉地:八种共通悉地或八种共通成就。有宝创、丸药、眼药、神行、金丹、飞游、隐身和上行。
住双运次第,
总摄诸悉地,
此生即能成,
瑜伽师勿疑。”
即圆满次第的身远离与语远离是金刚念诵次第、心远离是缘自心或无上密意次第、幻身是自加持次第、光明是现证菩提次第和双运次第等共五次第。作为六次第,这在巴察所译《密集根本续》的《第六品》中讲道:
“于咒定思身…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