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P19

  ..续本文上一页成为译师。

  他先后迎请班钦佛陀室利和大成就弥扎•佐格[11]二师入藏,向他们学习了许多教授,智者的名望甚广。后来又迎请迦湿弥罗班钦释迦室利[12]入藏后,萨迦班智达[13]等从此师受了诸多出家比丘戒,弘传了名为“迦湿弥罗律统”的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无垢“班钦传承”[14]。此后藏地的许多持律贤哲都接受这个戒律传统,故使袈裟幢持者(比丘,僧伽)遍布了整个雪域大地,至今其戒律传统仍未间断。

  应当了知这是此二位班智达与成就者的恩德。超浦译师修建了超浦噶丹寺的大经堂,在止贡巴座前听受了玛尔巴噶举传规的一切灌顶、指导和教授,于止贡塘建造了一尊弥勒大像,其跏跌坐之宽大直接山石,尊者止贡巴为其作了祈祷和协助。衮丹热巴曾授记说:“若去康区,利生事业会有发展。”但未成行。现在念起康区住有教化后,便去了康区类乌齐寺等处说法,广收门徒。

  后又去了德格南部游牧区,传播了许多灌顶、指导和教授。将彼处所献的牛羊集中后,建立了牧民部落,安立为超浦寺弥勒大像造成后的供灯本源。此部落起名叫超浦卓汝(超浦寺牧民部落),后来简称超汝。其首领由拉钦•索南旺秋(大喇嘛•福自在)之侄、超浦译师的弟子,那个本性正直、品德贤善、具足证德的强巴•楚居丹增(仁慈•道统掌教)永久担任。

  念起过去衮丹热巴的若去康区,利生事业会有发展的授记,班钦•释迦室利和尊者译师便作了当于此处修建住地寺院的指令。据此,班钦•释迦室利为建寺奠基,由圣尊大译师、拉钦•索朗旺秋和堪钦•强秋班(菩提祥)等来指挥、定方案、管理和保佑,从最初一个支帐蓬的小庙,逐步建成了永久的寺庙超浦茹贡寺,起名为台乔塔杰林(妙乘昌盛洲),后来简称超茹寺,即形成了这个上下超浦寺。

  译师超浦于年33岁藏历木鼠年(公元1204年)塑造80肘高的弥勒大像,以及殿堂和神像等的净地[15]、防护障碍和迎神降福等事全由班钦•释迦室利亲自进行。据说在僧迦罗[16]真的住有一位阿罗汉,是班钦。释迦室利的同胞,桑杰达瓦(佛月)闻得后,曾拜见过他。他以通慧得知藏地有译师降巴班将要塑造慈氏成佛身量的弥勒大像后,捐来了一座奉安着佛舍利的宝塔和五朵白花。

  超浦译师塑造了奉安有以彼等圣物为主的许多殊胜内所依的身量80肘高的金铜弥勒大像。降钦噶丹颇章(弥勒兜率宫)竣工后,以班钦•释迦利室为首的诸大班智达和许多译师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对此称做后藏超浦寺弥勒大像,十分有名。在超浦寺,译师的弟子与再传弟子出现了许多,发展了教法传承。

  堪钦•降秋白瓦(菩提祥)和堪钦•索朗森格(福狮子)等所出现的诸多学问通达、德行高妙的大德弘扬了《中论》、《慈氏诸论》、上下《对法论》、《量论》、《胜乐》、《欢喜》和《密集》等大论的讲闻。出现了遍智•布敦仁布齐等许多善巧成就的大德。后来遍智•布敦仁钦竹被迎至夏鲁寺[17]后,继任了夏鲁寺第十一代堪布而永住夏鲁寺。

  他毕生以讲经、辩论和著作之门,无上效忠于佛教大宝。后期开创了自宗从超浦噶举突起的教敕与传规,形成了这个夏鲁派。

  这位超浦译师在超浦以建立大论的讲闻、塑造弥勒大像和培育徒众而弘扬了教法传承,并兴建了其他支寺等。当这些伟大的事业达到究竟后,便于年48岁上在超浦的年喀岩山森格宗净修而住。

  他有徒众极多,成为上首者是拉孜•索朗旺秋(福自在)、堪钦•降秋班(菩提祥)和桑杰希钦(佛寂)等三位大喇嘛,以及降巴•楚居丹增、羊孜哇,仁钦森格[18]、额擦•扎巴白、内译师孜瓦、喇嘛多吉旺、热玛•森杰和绒巴•瓜译师等。这些弟子,译师皆以《胜乐》、《欢喜》和《密集》等的灌顶、指导和教授使其成熟。

  此期间译师著作了汇集三位班智达与得成就者,以及噶举派诸先师的许多要门的《百种要门》(《超浦百法》),此外还造了适应各个所化心智的许多道情,著作了《胜乐等金刚修行坛城》、《生圆要集》和赞颂誓愿等方面的一些著作。他由著作《九字要门》、《三四一十二心言》和《大手印九义》等发展了修持融合噶当教法与米拉《大手印》二法流的教授——无比达布噶举派的见《大手印》和修《那若六法》教授的继持。

  注释:

  [1] 二别:二分别心,即事物分别心和名言分别心。

  [2] 慈像:是指降巴班所建80肘高的弥勒大像。

  [3] 杰擦仁布齐:(1118—1195),帕木竹巴的弟子,他于1171年修建超浦寺,后来形成超浦噶举一派。

  [4] 温•衮丹热巴:(1148—1217),是杰擦之弟。他和其兄同为超浦噶举的创始人。

  [5] 夏卜麦:夏卜在后藏日喀则西南夏卜河谷。夏卜麦意为下夏卜。

  [6] 宿群:本名协饶札巴(1011—1074),宁玛派大师三宿(素尔)之一,系大宿(素尔)之养子。曾在嘉卧地方岩洞中修法十三年,证得大圆满,辩才无碍,故又称善逝嘉卧巴。

  [7] 卓普巴:全名卓普巴•释迦森格(1074—1134),宁玛派大师三宿(素尔)之一,系小宿之子,遍学《幻化》、《集论》、《心品》等三部密法佛典,扩建卓普寺,弟子上千人。

  [8] 超浦寺:在后藏超普地方,公元1171年为帕木竹巴的弟子杰擦仁布齐兴建,并以此为道场,才有了超浦的传承。寺内有超浦译师降巴班修建的高大80肘的弥勒佛像。

  [9] 超浦译师:本名楚程协镜(1173—1225)。他是衮丹弟兄的侄子,继承超浦寺法座,并迎请印度大德释迦室利传戒译经,超浦一派遂大光显。

  [10] 佛陀室利:印度高僧。1169年超浦译师迎其来藏传戒译经。

  [11] 弥扎•佐格:尼泊尔僧。1198年超浦泽师迎其来藏传法。

  [12] 释迦室利:1204年超浦译师迎其来藏传戒,是上路律统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后宏期传播律学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所传的律学被西藏佛学家称为“班钦律统”,所授的显密经论极多,影响颇广。他所传的律学属根本说一切有部,为西藏所有持律者遵循的三个来源之一。

  [13] 萨迦班智达:萨迦五祖第四人,取名贝丹顿珠(1182—1251),受近事戒后,改名贡噶坚赞。1244年应蒙古汗窝阔台之子阔端的邀请,到凉州会见阔端,议妥了卫藏地区归顺蒙古的条件后,由萨班写了一封公开信,劝说卫藏各地僧俗势力接受条件,归顺蒙古。卫藏从此归入祖国版图。萨班同时也为萨迦派取得了它在卫藏地区的政教领袖地位。他死于凉州。著有《三律仪论》、《正理藏》和《萨迦格言》等传世。

  [14] 班钦传承:萨迦班钦二十三岁时从释迦室利学法,受比丘戒,由此传出的律戒传承,称做“班钦传承”。

  [15] 净地:修建寺宇等建筑物之前举行的一种密宗净地仪式。

  [16] 僧迦罗:即今斯里兰卡。

  [17] 夏鲁寺:在后藏日喀则境内,初建于十一世纪。十四世纪初,布敦仁钦竹久住此寺传法,僧徒甚多,遂形成夏鲁派。

  [18] 羊孜哇•仁钦森格:羊孜是寺名。仁钦森格是超浦森巴钦布之子。羊孜哇的弟子即布敦大师。

  五、玛仓噶举

  玛仓噶举始创于多康玛巴•朱妥益希森格(得成就者智狮子)。他的法嗣出现了杰瓦漾贡巴•益希坚赞(智幢)[1]、仁钦林巴、邦堪钦•维赛喇嘛(光师)和卓贡•辛廓热巴(世怙•车首布衣行者)。后来被达隆寺诸师继承了法统,这一支系就全和康区白玉地的宁玛派合流传承了。

  注释:

  [1] 杰互漾责巴•益希坚赞:杰互是尊号(1213—1250),漾贡是地名。他是敦仓巴的大弟子。

  六、叶巴噶举

  康叶巴•朱妥益希孜瓦(得成就者智积)[1]首建了洛(南)叶普寺和强(北)达那寺[2]。诸岭氏[3]主人奉他为上师,敬献了先父的圣物牛像和兵器等甚多,奉立为达那寺的内所依。其自宗的教法传承过去很兴旺;但是现在已改成强达那冈仓派。

  注释:

  [1] 康叶巴•朱妥益希孜瓦:是帕木竹巴的弟子。

  [2] 达那寺:达那是地名,在后藏日喀则北面和南木林西面达那河谷,现属谢通门县。

  [3] 岭氏:指岭•格萨尔王氏族。

  七、雅桑噶举

  雅桑[1]噶举开始于萨巴•格丹益希森格(具喜智狮子)[2]。他的法嗣得成就者与名为雅桑第司[3]的势力强大者曾于雅堆[4]地方相继出现。但现在此支系已不广泛。

  注释:

  [1] 雅桑:雅桑是地名,在山南乃东县西南。

  [2] 萨巴•格丹益希森格:(

  —1207),他拜帕木竹巴为师学法。他与其子却闷朗•共创了雅桑噶举。

  [3] 雅桑第司:这里的雅桑是八思巴建立的十三万户之一,第司是地方行政长官,第司代理法王管理政务。

  [4] 雅堆:指雅鲁藏布江流至山南乃东县境雅砻一带地方。

  八、修赛噶举

  吉贡•楚臣森格(戒狮子)[1]建尼普[2]修赛寺,其法嗣昔往虽出现过许多,但是现在此寺已成宁玛派尼姑庵。

  

  以上噶举教派内部出现了“四大”支派及其附属的“八小”支系。此等的差别法,即如达隆•阿旺郎杰(语自在尊…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