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P19

  ..續本文上一頁成爲譯師。

  他先後迎請班欽佛陀室利和大成就彌紮•佐格[11]二師入藏,向他們學習了許多教授,智者的名望甚廣。後來又迎請迦濕彌羅班欽釋迦室利[12]入藏後,薩迦班智達[13]等從此師受了諸多出家比丘戒,弘傳了名爲“迦濕彌羅律統”的根本說一切有部的無垢“班欽傳承”[14]。此後藏地的許多持律賢哲都接受這個戒律傳統,故使袈裟幢持者(比丘,僧伽)遍布了整個雪域大地,至今其戒律傳統仍未間斷。

  應當了知這是此二位班智達與成就者的恩德。超浦譯師修建了超浦噶丹寺的大經堂,在止貢巴座前聽受了瑪爾巴噶舉傳規的一切灌頂、指導和教授,于止貢塘建造了一尊彌勒大像,其跏跌坐之寬大直接山石,尊者止貢巴爲其作了祈禱和協助。衮丹熱巴曾授記說:“若去康區,利生事業會有發展。”但未成行。現在念起康區住有教化後,便去了康區類烏齊寺等處說法,廣收門徒。

  後又去了德格南部遊牧區,傳播了許多灌頂、指導和教授。將彼處所獻的牛羊集中後,建立了牧民部落,安立爲超浦寺彌勒大像造成後的供燈本源。此部落起名叫超浦卓汝(超浦寺牧民部落),後來簡稱超汝。其首領由拉欽•索南旺秋(大喇嘛•福自在)之侄、超浦譯師的弟子,那個本性正直、品德賢善、具足證德的強巴•楚居丹增(仁慈•道統掌教)永久擔任。

  念起過去衮丹熱巴的若去康區,利生事業會有發展的授記,班欽•釋迦室利和尊者譯師便作了當于此處修建住地寺院的指令。據此,班欽•釋迦室利爲建寺奠基,由聖尊大譯師、拉欽•索朗旺秋和堪欽•強秋班(菩提祥)等來指揮、定方案、管理和保佑,從最初一個支帳蓬的小廟,逐步建成了永久的寺廟超浦茹貢寺,起名爲臺喬塔傑林(妙乘昌盛洲),後來簡稱超茹寺,即形成了這個上下超浦寺。

  譯師超浦于年33歲藏曆木鼠年(公元1204年)塑造80肘高的彌勒大像,以及殿堂和神像等的淨地[15]、防護障礙和迎神降福等事全由班欽•釋迦室利親自進行。據說在僧迦羅[16]真的住有一位阿羅漢,是班欽。釋迦室利的同胞,桑傑達瓦(佛月)聞得後,曾拜見過他。他以通慧得知藏地有譯師降巴班將要塑造慈氏成佛身量的彌勒大像後,捐來了一座奉安著佛舍利的寶塔和五朵白花。

  超浦譯師塑造了奉安有以彼等聖物爲主的許多殊勝內所依的身量80肘高的金銅彌勒大像。降欽噶丹頗章(彌勒兜率宮)竣工後,以班欽•釋迦利室爲首的諸大班智達和許多譯師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對此稱做後藏超浦寺彌勒大像,十分有名。在超浦寺,譯師的弟子與再傳弟子出現了許多,發展了教法傳承。

  堪欽•降秋白瓦(菩提祥)和堪欽•索朗森格(福獅子)等所出現的諸多學問通達、德行高妙的大德弘揚了《中論》、《慈氏諸論》、上下《對法論》、《量論》、《勝樂》、《歡喜》和《密集》等大論的講聞。出現了遍智•布敦仁布齊等許多善巧成就的大德。後來遍智•布敦仁欽竹被迎至夏魯寺[17]後,繼任了夏魯寺第十一代堪布而永住夏魯寺。

  他畢生以講經、辯論和著作之門,無上效忠于佛教大寶。後期開創了自宗從超浦噶舉突起的教敕與傳規,形成了這個夏魯派。

  這位超浦譯師在超浦以建立大論的講聞、塑造彌勒大像和培育徒衆而弘揚了教法傳承,並興建了其他支寺等。當這些偉大的事業達到究竟後,便于年48歲上在超浦的年喀岩山森格宗淨修而住。

  他有徒衆極多,成爲上首者是拉孜•索朗旺秋(福自在)、堪欽•降秋班(菩提祥)和桑傑希欽(佛寂)等叁位大喇嘛,以及降巴•楚居丹增、羊孜哇,仁欽森格[18]、額擦•紮巴白、內譯師孜瓦、喇嘛多吉旺、熱瑪•森傑和絨巴•瓜譯師等。這些弟子,譯師皆以《勝樂》、《歡喜》和《密集》等的灌頂、指導和教授使其成熟。

  此期間譯師著作了彙集叁位班智達與得成就者,以及噶舉派諸先師的許多要門的《百種要門》(《超浦百法》),此外還造了適應各個所化心智的許多道情,著作了《勝樂等金剛修行壇城》、《生圓要集》和贊頌誓願等方面的一些著作。他由著作《九字要門》、《叁四一十二心言》和《大手印九義》等發展了修持融合噶當教法與米拉《大手印》二法流的教授——無比達布噶舉派的見《大手印》和修《那若六法》教授的繼持。

  注釋:

  [1] 二別:二分別心,即事物分別心和名言分別心。

  [2] 慈像:是指降巴班所建80肘高的彌勒大像。

  [3] 傑擦仁布齊:(1118—1195),帕木竹巴的弟子,他于1171年修建超浦寺,後來形成超浦噶舉一派。

  [4] 溫•衮丹熱巴:(1148—1217),是傑擦之弟。他和其兄同爲超浦噶舉的創始人。

  [5] 夏蔔麥:夏蔔在後藏日喀則西南夏蔔河谷。夏蔔麥意爲下夏蔔。

  [6] 宿群:本名協饒劄巴(1011—1074),甯瑪派大師叁宿(素爾)之一,系大宿(素爾)之養子。曾在嘉臥地方岩洞中修法十叁年,證得大圓滿,辯才無礙,故又稱善逝嘉臥巴。

  [7] 卓普巴:全名卓普巴•釋迦森格(1074—1134),甯瑪派大師叁宿(素爾)之一,系小宿之子,遍學《幻化》、《集論》、《心品》等叁部密法佛典,擴建卓普寺,弟子上千人。

  [8] 超浦寺:在後藏超普地方,公元1171年爲帕木竹巴的弟子傑擦仁布齊興建,並以此爲道場,才有了超浦的傳承。寺內有超浦譯師降巴班修建的高大80肘的彌勒佛像。

  [9] 超浦譯師:本名楚程協鏡(1173—1225)。他是衮丹弟兄的侄子,繼承超浦寺法座,並迎請印度大德釋迦室利傳戒譯經,超浦一派遂大光顯。

  [10] 佛陀室利:印度高僧。1169年超浦譯師迎其來藏傳戒譯經。

  [11] 彌紮•佐格:尼泊爾僧。1198年超浦澤師迎其來藏傳法。

  [12] 釋迦室利:1204年超浦譯師迎其來藏傳戒,是上路律統的創始人,藏傳佛教後宏期傳播律學最爲著名的佛學家。他所傳的律學被西藏佛學家稱爲“班欽律統”,所授的顯密經論極多,影響頗廣。他所傳的律學屬根本說一切有部,爲西藏所有持律者遵循的叁個來源之一。

  [13] 薩迦班智達:薩迦五祖第四人,取名貝丹頓珠(1182—1251),受近事戒後,改名貢噶堅贊。1244年應蒙古汗窩闊臺之子闊端的邀請,到涼州會見闊端,議妥了衛藏地區歸順蒙古的條件後,由薩班寫了一封公開信,勸說衛藏各地僧俗勢力接受條件,歸順蒙古。衛藏從此歸入祖國版圖。薩班同時也爲薩迦派取得了它在衛藏地區的政教領袖地位。他死于涼州。著有《叁律儀論》、《正理藏》和《薩迦格言》等傳世。

  [14] 班欽傳承:薩迦班欽二十叁歲時從釋迦室利學法,受比丘戒,由此傳出的律戒傳承,稱做“班欽傳承”。

  [15] 淨地:修建寺宇等建築物之前舉行的一種密宗淨地儀式。

  [16] 僧迦羅:即今斯裏蘭卡。

  [17] 夏魯寺:在後藏日喀則境內,初建于十一世紀。十四世紀初,布敦仁欽竹久住此寺傳法,僧徒甚多,遂形成夏魯派。

  [18] 羊孜哇•仁欽森格:羊孜是寺名。仁欽森格是超浦森巴欽布之子。羊孜哇的弟子即布敦大師。

  五、瑪倉噶舉

  瑪倉噶舉始創于多康瑪巴•朱妥益希森格(得成就者智獅子)。他的法嗣出現了傑瓦漾貢巴•益希堅贊(智幢)[1]、仁欽林巴、邦堪欽•維賽喇嘛(光師)和卓貢•辛廓熱巴(世怙•車首布衣行者)。後來被達隆寺諸師繼承了法統,這一支系就全和康區白玉地的甯瑪派合流傳承了。

  注釋:

  [1] 傑互漾責巴•益希堅贊:傑互是尊號(1213—1250),漾貢是地名。他是敦倉巴的大弟子。

  六、葉巴噶舉

  康葉巴•朱妥益希孜瓦(得成就者智積)[1]首建了洛(南)葉普寺和強(北)達那寺[2]。諸嶺氏[3]主人奉他爲上師,敬獻了先父的聖物牛像和兵器等甚多,奉立爲達那寺的內所依。其自宗的教法傳承過去很興旺;但是現在已改成強達那岡倉派。

  注釋:

  [1] 康葉巴•朱妥益希孜瓦:是帕木竹巴的弟子。

  [2] 達那寺:達那是地名,在後藏日喀則北面和南木林西面達那河谷,現屬謝通門縣。

  [3] 嶺氏:指嶺•格薩爾王氏族。

  七、雅桑噶舉

  雅桑[1]噶舉開始于薩巴•格丹益希森格(具喜智獅子)[2]。他的法嗣得成就者與名爲雅桑第司[3]的勢力強大者曾于雅堆[4]地方相繼出現。但現在此支系已不廣泛。

  注釋:

  [1] 雅桑:雅桑是地名,在山南乃東縣西南。

  [2] 薩巴•格丹益希森格:(

  —1207),他拜帕木竹巴爲師學法。他與其子卻悶朗•共創了雅桑噶舉。

  [3] 雅桑第司:這裏的雅桑是八思巴建立的十叁萬戶之一,第司是地方行政長官,第司代理法王管理政務。

  [4] 雅堆:指雅魯藏布江流至山南乃東縣境雅砻一帶地方。

  八、修賽噶舉

  吉貢•楚臣森格(戒獅子)[1]建尼普[2]修賽寺,其法嗣昔往雖出現過許多,但是現在此寺已成甯瑪派尼姑庵。

  

  以上噶舉教派內部出現了“四大”支派及其附屬的“八小”支系。此等的差別法,即如達隆•阿旺郎傑(語自在尊…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