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P26

  ..续本文上一页者名连续,

  彼者为三种,

  基与如实性,

  不夺之细分,

  基与性是因,

  如实不夺果。”

  如此所讲,由于在因道果的三续中连续,故名续。

   所谓金刚乘,由于咒与波罗密多乘中开示以果与因为道之理的成就义——究竟一味是不坏不灭,故是金刚,而且彼中既然由此因果任运生起之理而行,所以作如是说。因为《时轮大疏》中讲了“金刚者,最不可坏及不可断。彼是运载,即是金刚乘。咒理与波罗密多理,果性与因性融合为一。”

   所谓持明藏,《妙臂经疏》中讲道:“所谓持明藏,是诸持明咒者所学之处和由此见河之宗所开示的义。”所谓果乘,是由于将这个名为不变大乐的果身与智理,于今生现前为道而修故。这在《入无上瑜伽续义论》中讲道:“此既然以肉身、受用、处所和作事遍净之理而入,故名为果,因为一切道的果皆是大手印的成就。由于此无损害且能无阻证得清净义,故是金刚。

   此亦是乘,因为以此道能无难而疾速作意。”这样的话,诸所讲的彼等性相之义,是根据所诠和能诠何者而讲的呢?答:持明藏之义,亦可是主要根据能诠而讲的,余者是主要根据所诠。所以,所诠中定有彼名称与彼等之义,并由于能宣说彼所诠者,就是诠解的语,所以,诸续正文亦是与彼(所诠)相关的门类和诠解为彼的语,因此,唯诠解为彼,并不相违。

   此品金刚,不能离开大乘而独自另立,因为彼等是一般与特殊,因为与因大乘除有迟速的差别外,果无差别,因为《金刚心释经》中所讲的:

  “于声闻独觉,

  大乘是第三,

  佛教有四宗,

  五非能仁旨。”

  是说没有四乘和五宗。纵然当作契经,也属于三藏。即如计美、琼乃和班巴(即无畏金刚、莲花生和吉祥隐)的主张,是为善妙。

   但是,除了随顺三藏外,更以最极甚深且多差别而殊胜之门,将此分为持明藏亦不相违,因为室达哈迦热讲过“承许如是密咒果不属于三藏。称彼谓持明藏,是别的菩萨藏。”以及因为佛密讲过:

  “佛祖所说法,

  住于律经论,

  持明等四藏。”

  纵然由于是十二分教的缘故,但是,凡大乘契经中通摄的,彼中亦完全包容。

   乙、广说其区别。

  (甲)讲说密咒金刚乘较波罗密多乘殊胜之理。此当以四种差别来了知,即如《三理炬论》中所讲:

  “义同然无愚,

  多方便无难,

  依利根增上,

  故密乘超胜。”

  所以,显密二乘的真正差别,是在方便与行二者之上,而见是相同的。此复,因为所谓“义同”,也是说果理相同,而如实通达实相的见,就是果,以及从通达空性离戏之分上来讲,与波罗密多乘的见无有差别。

   又在心想此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说仅以彼方便与行之理,不能区分显密二乘的差别,因为彼波罗密多乘也宣说了修施等为三轮[49]无得之理等无愚慧,所以,凡对彼方便无愚,就宣有二谛[50]、三性[51]、六度、和三十七道品[52]等通达真实性的许多方法,所以,方便也多相同,而且就像经中所讲的:

  “如市不净粪,

  彼益甘蔗田,

  菩萨烦恼粪,

  如是益佛法。”

  等一样,由于也讲有受欲[53]的善巧方便,所以“无难”也成立;诸所大量宣说的修习远离戏论八边[54]等的甚深见和凭依此见的无相,诸显乘经中明确写了是依据最极利根的补特伽罗,既然此与(密乘经)中也有的若欲愿,以七日亦能成佛等疾速道之理等相同的话,所谓“义同然无愚”等此密乘就不堪为较显乘殊胜之法等,云云。

   这样讲并无过失,只是“无愚”和“多方便”的名称相同而已。而且彼经(《三理炬论》)所讲之义,是以二次第[55]、殊胜的双运瑜伽[56]、不转的律仪和无变俱生乐等波罗密多乘中连名称也不承许的一种大量殊胜的甚深密要于此(密乘)中存在的理由来安立“无愚”等的,因为该论中所讲的:

  “智者具大慧,

  择取胜方便,

  呵弃寻常便,

  证得不转位。”

  是呵弃了不能铙益众多有情的舍头等寻常方便后,将修习同时能维护一切有情希望的最胜方便一二次第和双运三摩地的殊胜果,速疾证得不变不转位后,由此生起任运的功业,说成于方便无愚的;因为经中所讲的:

  “为办有情利,

  圣人一切法,

  区分为四类,

  佛说为圣理。”

   是说仅以难行和部分律仪,不能摄受一切化机,所以,按照此中有彼六度的方便后,于其上还有随从一切有情的方便,比如由于将经中多讲的初业自类胜解增上见后,贪大的种姓者修贪欲、金刚天咒;手印和三摩地等,宣说成四续部之理,所以是“多方便”;经中所讲的:

  “凡于何处欲,

  彼定于彼行,

  佛说所欲义,

  即所得圣义。”

   即也开示了诸烦恼较大者无需长久串习先以别的方便来低头渐修空性等,而另有从一开始就随顺诸有情各自所欲的方便,比如利根中的纯根(上下根)因贪而极苦恼的士夫就有业印[57],较寡于彼贪者(上中根)就有三昧耶印,唯欲习气之寻思未断者(中上根)就有智印,利根中的利根(上上根)诸胜解无二之真实性者就有大手印等各自所愿的随行方便和瑜伽,所以说成“无难”,即因为如己之胜解而行,就成为无难。

   《三理炬论》中讲道:“此中四谛瑜伽师不知真实性的方便,故当了知是纯根。波罗密多瑜伽师唯于方便错乱,故是中根。诸于密咒门类行妙行[58]者,既然全无愚蒙,故是利根。因是之故,诸利根者,设以他人行之,则堕恶趣。然因善巧即彼的无颠倒方便,所以,现行的密乘持戒者便证得清净位。”

   由于具足了前面所讲的那些道理,故说:依据利根亦成立,而且由于对彼波罗密多乘的利根不开示此密乘禁戒,所以,观待于此而成立为中根;因为若愿波罗密多乘,以七日能成就,也是在证得第八地[59]以后,所以,在此以内虽然速疾,亦经二大阿僧祗,所以进道久远,而此中 (密乘)则无如彼的耽延故。此外,关于续,在诸大圣所造的诸释论中现见讲有许多殊胜法,但这里只录此许普遍流传者。

   (乙)讲说区分。对此,阿阇黎阿底峡讲道:“所谓事行等续,即事部、行部、思维部、两俱部、瑜伽部、大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等。”即分为七部。此外,阿阇黎班亲婆尼室达尼巴等则分成了五续部,阿阇黎阿哈雅分为内外二续[60]等有多种分法。但是,目下以此为主,即如当前普遍有名的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等四续部。

   《欢喜金刚略义疏》中讲道:“于诸修习真实性之能力微劣、遍喜有相行者,多说彼等外行,名为事续。”即由于主要宣说外事,所以是事续。此复,《最极明灯论》中讲道:“能诠沐浴、衣相三时更换、斋戒的续是事续,即能生度母等。”阿哈雅讲道:“圣法外业,即事续等。彼中事续,就是《三誓庄严王密续》和《调伏众生续》等。于何处沐浴与禁语等的诸事,就是缘外境铸像和画像等为天。”行续,由于《最极明灯论》中讲了“以禁戒、悉地、神通为主等者是行续。”

   所以,因为是主要宣说禁戒行或者因为是《欢喜金刚略义疏》中讲了“诸凡于事差别亦信解,并于方便与智慧之广大行亦不弃舍而欢喜和合的内证自性理者,彼即是事续与瑜伽续二分业随顺的二俱续。”由于外事与内定等行,故是行续。阿哈耶讲道:“行续者,就是《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等。”瑜伽续,《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一品疏》中讲道:“彼中所谓瑜伽者,就是心住定。

   为了以其力,由密乘之门来修行菩提萨埵之欲求而联合咒语、手印、曼陀罗和灌施等种种,故名瑜伽续。”《大日经释》中讲道:“《最胜摄真实经》等虽是以内心加行为主,但是,并非无诸外行。”即是说由于主要宣说修习内心瑜伽,所以是瑜伽续。阿哈雅讲道:“密者,就是瑜伽续等。瑜伽续者,就是《摄真实续》等。”无上瑜伽续,这在《密集后续》中讲道:

  “便与慧等至,

  是说名瑜如,

  无性即智慧,

  方便即事相。”

   又如《金刚幕)中所讲:“咄哉,空行续,胜于一切续。”即由于宣说方更、智慧无二的殊胜瑜伽理,所以,成为一切续的无上者,故是无上瑜伽续。复次,阿哈雅讲道:“无上瑜伽续,就是《密集》等。”如是区分四种差别的理由,亦在《三补止》中讲道:

  “笑视及执手,

  两相抱为四,

  如虫住四续。”

  是为了调伏具有四欲[61]的诸化根,故将彼等欲说为有所为的四续部。又以化机的种类与根的差别,讲为四续部和以所断四杂染之门,讲为四续部等虽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这里暂录此许。

   从决定为如是四续部的数目中,若将彼等分成不同的细目,事续便成六门类,因为有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庄严部和凡间部等的六续。彼每一续又以每一部首、部主和部母等为主要所诠而有区分。若将彼等归结,则归纳为佛部、莲花部和金刚部等三部。

  行续,由于和事续的区分大体相同,所以,一切义理成立,但是,分为五部也不相违。

   瑜伽续,若按部佛,就因根本五部佛之区分,续亦是五。若加细分,又或百种。这在《金刚顶续》中讲道:

  “谓种姓几种,

  说为百种姓,

  总摄是五种,

  佛、金刚、大宝,

  法与羯磨五。”

  即由于将此等分为细目,故成百种。若再归摄此,就归纳为主要宣说菩提心的方便续和主要宣说般若波罗密多的智慧续等两类。

   无上瑜伽续,主尊为十二位。其中父续,因为《密集后续》中所讲的:“部佛由诸金刚持,彼之六轮王增长。”是讲了不动如来、大日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来、不空成就如来和第六佛金刚持等六种姓;母续亦如是,因为如《无上定义》中是以所谓:

  “抑或金刚萨埵印:

  毗卢遮那、金刚日,

  莲花舞王、自在天,

  宝马以及呬噜迦。”

  的名称差别所讲而分为六种,所以,总计续的区分就成为十二种。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