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P33

  ..续本文上一页方法的区别而讲说。由于注释诸大乘契经宗旨的方法或风规稍有不同,所以类定为无自性论中观派和瑜伽行中观派二类。有的人对此二派又安立了主次中观二类之名,而清辩论师等则对前者命名叫粗略中观,对后者命名叫细微中观。在藏地则形成了所谓自空见[45]和他空见[46]的名称。无自性论中观派亦追随清辩论师,将名言中一切法无生和空性等承许为自宗后,主要将因三相,即由事势[47]有的自续因[48]列举为能立[49],所以称做自续派。

  由于吉祥月的追随者将无生和空性等承认为唯是破除对方邪分别的他方面,而且既然无有三支比量即由事势有的自续因、所以主要对实事师列举了指出其相违的唯应成,所以称做应成派,即有两个根本宗派。丑略说彼等的立论。此中分三:

  ①讲说应成自续二派共通的宗规;

  ②讲说此二派的差别;

  ③讲说此二派各自的宗规。

  ①讲说应成自续二派共通的宗规。是指这个中观应成自续二派共以诸多不同的经教和道理来破除一切见地和染污之源我见——人我和贪著一切内外诸法为我一法我二者后,以通达二无我之理来进行教诲。道理,是说,任何粗分如所说的事物和任何细分的所说的苗芽,这个能生实执的基就是有法。

  所破,就是在彼有法上若观察,除了抉择为现分和假有的两种所破外,一时的显现则不应破除,因为就象杂有翳障的眼,乃至未离眼病前髮缕和重月等的现象都不退去一样,什么时候不断除非染污的无明,这种六聚[50]的如幻显现就什么时候都不退转,所以,不能以正理破除彼。也不是所应破除的,因为系缚非由显现而生,是从耽著彼而产生的,就像魔术师不贪爱自己所变的少年一样,虽有现分,若不贪著就不会束缚,因为就像诸孩童对变幻的少年产生贪爱一样,是由贪著增长了烦恼。

  特意破除亦成过失,因为若破除显现,空性就成为无实的事境,而且修习空性的瑜伽行者也会作意于全无所有的所破,从而堕入断边。所以,是指唯破除遍计所执,因为那除了是由心将盘绳耽著为蛇而外,并不进入事境,所以能破除。

  《释量论》中讲道:

  “此境若无集,

  非能破除彼。”

  如此所讲,由于不破除对境,有境[51]就不能破除是事物的法性,所以,不破除分别心,其有境的贪著也不能破除,同时不破除它(贪著),烦恼就不退转。

  因为它是烦恼的根本。所以,中观派所破的唯是分别心。此中又有两种:一是破除唯名言有;二是破除事境有。第一破除唯名言有。是指凡被自他的宗论师遍计为我和法的那些,此等于世俗谛中亦无。第二破除事境有。仅仅是世界有名的名言这个缘起缘,此亦为世界所共许。“去吧!”、“坐吧!”等虽不正式共许,但是,堪能共许的名言“因果”、“地道”、“断治”等则是佛经中所共许的。

  世界公许为名言的彼等,于名言中非是所破,同时所立亦有义理成立和名言成立二类,这里是讲其中的义理成立。这有两种:由心想的欲悟是各异的,所以是破除无事物自性的无;唯自性,就是破除无彼所破的无。此中又对只破除了有法自性有和谛实有的无而破除,就是此中的所立,比如除了如说:“此显现于清净自性中非有。”或如说:“如何分别,如是皆无。”的无遮否定——这个远离戏论的唯部分所破外,无任何肯定的所立。

  由于无此,对方也就无诤论,即如《回诤论》中所讲:

  “若我少有宗,

  则我有彼过,

  因我既无宗,

  故我唯无过。”

  简言破立之义,就是所作若成立声无常,那增益声为常的心识就是正所破;不增益声为常的心识就是正所立。由此意趣,大圣龙树大士讲道:“是了知无自性,非是破除生。”

  关于能立因,总之,中现正理的因理有列举破除和列举能立两种,第一种,由观察因而破除,是金刚屑:观察果,破除有无、生灭;观察因果二者,破除四句生[52];观察体性,是离一异[53]即有四项正理。其中第一项是《佛说稻杆经》,最后一项是《楞伽经》中所讲,中间两项是各种经中所讲。此四项正理,由于能破实事师增益自性有,所以是断除有边。

  复次,依次观察因,就是苗芽若生,便观察所谓从自他二因和无因何者而生,由于在正理前不成立从任何亦生,所以就成立无生。观察果,就是苗芽能生,便分析所谓在种子分位时是已有生或本无生。在种子分位时若是已有而生,苗芽就不从种子生,就成立了不观待于因,所以因就无必要;若是本无而生,便如兔角,因就不起任何作用。由此正理破灭了从二者生,且由于不可是非二,所以,实际上就成立苗芽为无生。

  观察因果二者,就是在错乱的心前所谓一粒种子生一苗芽、所谓三缘[54]生一眼识、一父生多子和诸多种子水肥生多果等虽不相违,但是,在正理前四句生中的一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多因生一果和多因生多果等则不合理。因为在正理前唯一是不合理的,同时此又破灭了诸多实有,所以成立无生。观察体性,就是如苗芽,由无实一和实多的因(理由)成立其为无实有。这种离一异的正理,就是破除所破实有的正理之本。

  所以,《中观论》中将破除生灭、常断、去来、事境一异等八边戏论讲成了论典的概论。前六种取决于破除是一是异,而破除一异者,就是这种离一异的正理。对因(理由)理列举成立,就是观察唯显现或观察一切的大缘起的正论。这是《阿耨达龙王请问经》所讲的。它是以缘起的因成立苗芽为无实的正理王。将此安立为能立因,是根据明文记载的。实际上由于此能破除实事,所以成为所破因[55],同时此是中观师成立谛实的正理王,因为能破除常断二边。

  由于又是缘起,所以在名言中非无,故能破除断边,由于自身取决于因与他缘和由于本质已成无自性,所以能破除常边。如是亦如《阿耨达龙王请问经)中所讲:

  “智悟缘起法,

  边见终不依。”

  ②讲说此二派的差别。总之,应成自续二派都安立二谛,而对安立胜义谛则不一致,因为若有,事物的本性就无许多,所以,任一事非中道,便成过分。对于安世俗谛二派也有不同,也就是诸自续派者认为世俗的安立不随世人的名言,因为诸世人是唯在未以正理观察中随便随名言而转,所以会有错误。

  于是他们便随顺唯识派和经部派等知正理者而安立世俗,并且承认唯识派等虽然违犯胜义谛,但不违犯世俗谛。应成派则说,就像一切不善于攀树者,由于欲愿更上层,于是抛出下面的树枝,想达到上面,然而不达却随入中间的悬崖,一切实事师亦由于寻求真实性的意乐超出了世俗名言又不通达真实义而于彼中间堕入常断二边,所以违犯了二谛。云云。

  因为《入行论》中讲了:

  “违圣龙树道,

  外道无寂便,

  彼违俗真谛,

  故非有解脱。”

  所以,其意思在说,应成派的诸论师不随其他宗论师而行,由随世界所共许来安立世俗。就像在胜义谛上唯诸圣人是正量一样,在安立世俗谛上唯世人是正量。

  总之,世人是全然不分析不观察诸事物由自或他而生等,只知道所谓由因生果。应成派也是如此安立世俗的。在名言上承认之情二派又不相同:诸自续派师在名言上承认世俗谛为自宗,而诸应成派师则于胜义和名言任何上都无少许安立为自宗,但是,由于某种特殊需要,除了承认世俗唯为对方世界外,仅在名言上也不承认是自宗,

  因为在《入行论》中讲了:

  “如汝依他起,

  我不许世俗,

  果故此虽无,

  我依世说有。”

  此外,在诤论时诸自续派论师主张说:由于不立自宗却唯破他宗是倒兴驳斥,故不合理。

  因为你自己的主张空性和无自性等不为正量所成立而仅以对对方的诸事物过分地承认有生有自性是不能破除的。因为在名言上虽然承认了无生自宗的宗(承许)——能立的因和一些譬喻等正量所成立的自宗,但是那个自宗的宗,对方不能以所许的因来成立。应成派师则说:若有自宗,就不以指出对方过失的不解来安立自宗,而且如果以由于憎恶他宗之心而出现的失当来破除,虽然成为倒兴驳斥的狡诈者,但是,自己如果毫无所立之品,就无需付出寻求其能立的辛劳,同时,实际上也不在破除对方。

  如果得有少许所破之法,破它当然应理,但是,所破事若连劈髮端为百分之一的量也不得,对彼谁能说破除?!

  即如《入般若论》中所讲:

  “破立唯是破,

  实事无破立。”

  诸著者中那些由列举他人的主张来进行众多正理的分析,并非因为憎恶他宗或热衷于诤论,而是为了回遮被分别网所缚的这些士夫的耽著才仅仅作为另一方的,因为《入行论》中讲了:

  “著论不为贪诤辨,

  是为解脱宣真实,

  设因分析真实性,

  成坏余典亦无过。”

  因为诸中观论著中所做的所有一切的正理分析唯是遮除对方增损的分别的果,而破除增损后,唯通达实相的义理就不是要分析的对境。《入行论》中讲道:

  “异生分别心所缚,

  无分别师得解脱。”

  等。此外还讲了此二派各有的少许差别,即有承认不承认基位时世俗亦有颠倒或真假的差别、又在道位中闻思时破除所破后成立不成立所立和承认不承认见等有些自续派师承认于如来所转依的智慧如幻后,说尔时世俗虽现为如幻,但不成错乱,因为无实执,佛有不净业相[56]。应成派师则主张由于从非染污的无明习气所生,所以是错乱,而由于如来无余断除了错乱,所以相的流转便永息,因此根本无业相等。

  ③讲说此二派各自的立论。

  此中分二:子、讲说自续派的立论;丑、讲说应成派的立论。

  子、讲说自续派的立论。

  此中分二:(子)讲说具体的区分; (丑)略述此派的立论。

  (子)讲说具体的区分。

  此中分二:子经部行中观派;丑瑜伽行中观派。

  子经部行中观派。

  总之,在大圣龙树的《中观根本智论》的注释方法中主要分成了应成自续二派。在讲解该释中所讲的这个

  “非自非从他,

  非俱非无因,

  诸法任于何,

  其生终非有。”

  的义理上,佛护论师以…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