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P33

  ..續本文上一頁方法的區別而講說。由于注釋諸大乘契經宗旨的方法或風規稍有不同,所以類定爲無自性論中觀派和瑜伽行中觀派二類。有的人對此二派又安立了主次中觀二類之名,而清辯論師等則對前者命名叫粗略中觀,對後者命名叫細微中觀。在藏地則形成了所謂自空見[45]和他空見[46]的名稱。無自性論中觀派亦追隨清辯論師,將名言中一切法無生和空性等承許爲自宗後,主要將因叁相,即由事勢[47]有的自續因[48]列舉爲能立[49],所以稱做自續派。

  由于吉祥月的追隨者將無生和空性等承認爲唯是破除對方邪分別的他方面,而且既然無有叁支比量即由事勢有的自續因、所以主要對實事師列舉了指出其相違的唯應成,所以稱做應成派,即有兩個根本宗派。醜略說彼等的立論。此中分叁:

  ①講說應成自續二派共通的宗規;

  ②講說此二派的差別;

  ③講說此二派各自的宗規。

  ①講說應成自續二派共通的宗規。是指這個中觀應成自續二派共以諸多不同的經教和道理來破除一切見地和染汙之源我見——人我和貪著一切內外諸法爲我一法我二者後,以通達二無我之理來進行教誨。道理,是說,任何粗分如所說的事物和任何細分的所說的苗芽,這個能生實執的基就是有法。

  所破,就是在彼有法上若觀察,除了抉擇爲現分和假有的兩種所破外,一時的顯現則不應破除,因爲就象雜有翳障的眼,乃至未離眼病前髮縷和重月等的現象都不退去一樣,什麼時候不斷除非染汙的無明,這種六聚[50]的如幻顯現就什麼時候都不退轉,所以,不能以正理破除彼。也不是所應破除的,因爲系縛非由顯現而生,是從耽著彼而産生的,就像魔術師不貪愛自己所變的少年一樣,雖有現分,若不貪著就不會束縛,因爲就像諸孩童對變幻的少年産生貪愛一樣,是由貪著增長了煩惱。

  特意破除亦成過失,因爲若破除顯現,空性就成爲無實的事境,而且修習空性的瑜伽行者也會作意于全無所有的所破,從而墮入斷邊。所以,是指唯破除遍計所執,因爲那除了是由心將盤繩耽著爲蛇而外,並不進入事境,所以能破除。

  《釋量論》中講道:

  “此境若無集,

  非能破除彼。”

  如此所講,由于不破除對境,有境[51]就不能破除是事物的法性,所以,不破除分別心,其有境的貪著也不能破除,同時不破除它(貪著),煩惱就不退轉。

  因爲它是煩惱的根本。所以,中觀派所破的唯是分別心。此中又有兩種:一是破除唯名言有;二是破除事境有。第一破除唯名言有。是指凡被自他的宗論師遍計爲我和法的那些,此等于世俗谛中亦無。第二破除事境有。僅僅是世界有名的名言這個緣起緣,此亦爲世界所共許。“去吧!”、“坐吧!”等雖不正式共許,但是,堪能共許的名言“因果”、“地道”、“斷治”等則是佛經中所共許的。

  世界公許爲名言的彼等,于名言中非是所破,同時所立亦有義理成立和名言成立二類,這裏是講其中的義理成立。這有兩種:由心想的欲悟是各異的,所以是破除無事物自性的無;唯自性,就是破除無彼所破的無。此中又對只破除了有法自性有和谛實有的無而破除,就是此中的所立,比如除了如說:“此顯現于清淨自性中非有。”或如說:“如何分別,如是皆無。”的無遮否定——這個遠離戲論的唯部分所破外,無任何肯定的所立。

  由于無此,對方也就無诤論,即如《回诤論》中所講:

  “若我少有宗,

  則我有彼過,

  因我既無宗,

  故我唯無過。”

  簡言破立之義,就是所作若成立聲無常,那增益聲爲常的心識就是正所破;不增益聲爲常的心識就是正所立。由此意趣,大聖龍樹大士講道:“是了知無自性,非是破除生。”

  關于能立因,總之,中現正理的因理有列舉破除和列舉能立兩種,第一種,由觀察因而破除,是金剛屑:觀察果,破除有無、生滅;觀察因果二者,破除四句生[52];觀察體性,是離一異[53]即有四項正理。其中第一項是《佛說稻杆經》,最後一項是《楞伽經》中所講,中間兩項是各種經中所講。此四項正理,由于能破實事師增益自性有,所以是斷除有邊。

  複次,依次觀察因,就是苗芽若生,便觀察所謂從自他二因和無因何者而生,由于在正理前不成立從任何亦生,所以就成立無生。觀察果,就是苗芽能生,便分析所謂在種子分位時是已有生或本無生。在種子分位時若是已有而生,苗芽就不從種子生,就成立了不觀待于因,所以因就無必要;若是本無而生,便如兔角,因就不起任何作用。由此正理破滅了從二者生,且由于不可是非二,所以,實際上就成立苗芽爲無生。

  觀察因果二者,就是在錯亂的心前所謂一粒種子生一苗芽、所謂叁緣[54]生一眼識、一父生多子和諸多種子水肥生多果等雖不相違,但是,在正理前四句生中的一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多因生一果和多因生多果等則不合理。因爲在正理前唯一是不合理的,同時此又破滅了諸多實有,所以成立無生。觀察體性,就是如苗芽,由無實一和實多的因(理由)成立其爲無實有。這種離一異的正理,就是破除所破實有的正理之本。

  所以,《中觀論》中將破除生滅、常斷、去來、事境一異等八邊戲論講成了論典的概論。前六種取決于破除是一是異,而破除一異者,就是這種離一異的正理。對因(理由)理列舉成立,就是觀察唯顯現或觀察一切的大緣起的正論。這是《阿耨達龍王請問經》所講的。它是以緣起的因成立苗芽爲無實的正理王。將此安立爲能立因,是根據明文記載的。實際上由于此能破除實事,所以成爲所破因[55],同時此是中觀師成立谛實的正理王,因爲能破除常斷二邊。

  由于又是緣起,所以在名言中非無,故能破除斷邊,由于自身取決于因與他緣和由于本質已成無自性,所以能破除常邊。如是亦如《阿耨達龍王請問經)中所講:

  “智悟緣起法,

  邊見終不依。”

  ②講說此二派的差別。總之,應成自續二派都安立二谛,而對安立勝義谛則不一致,因爲若有,事物的本性就無許多,所以,任一事非中道,便成過分。對于安世俗谛二派也有不同,也就是諸自續派者認爲世俗的安立不隨世人的名言,因爲諸世人是唯在未以正理觀察中隨便隨名言而轉,所以會有錯誤。

  于是他們便隨順唯識派和經部派等知正理者而安立世俗,並且承認唯識派等雖然違犯勝義谛,但不違犯世俗谛。應成派則說,就像一切不善于攀樹者,由于欲願更上層,于是抛出下面的樹枝,想達到上面,然而不達卻隨入中間的懸崖,一切實事師亦由于尋求真實性的意樂超出了世俗名言又不通達真實義而于彼中間墮入常斷二邊,所以違犯了二谛。雲雲。

  因爲《入行論》中講了:

  “違聖龍樹道,

  外道無寂便,

  彼違俗真谛,

  故非有解脫。”

  所以,其意思在說,應成派的諸論師不隨其他宗論師而行,由隨世界所共許來安立世俗。就像在勝義谛上唯諸聖人是正量一樣,在安立世俗谛上唯世人是正量。

  總之,世人是全然不分析不觀察諸事物由自或他而生等,只知道所謂由因生果。應成派也是如此安立世俗的。在名言上承認之情二派又不相同:諸自續派師在名言上承認世俗谛爲自宗,而諸應成派師則于勝義和名言任何上都無少許安立爲自宗,但是,由于某種特殊需要,除了承認世俗唯爲對方世界外,僅在名言上也不承認是自宗,

  因爲在《入行論》中講了:

  “如汝依他起,

  我不許世俗,

  果故此雖無,

  我依世說有。”

  此外,在诤論時諸自續派論師主張說:由于不立自宗卻唯破他宗是倒興駁斥,故不合理。

  因爲你自己的主張空性和無自性等不爲正量所成立而僅以對對方的諸事物過分地承認有生有自性是不能破除的。因爲在名言上雖然承認了無生自宗的宗(承許)——能立的因和一些譬喻等正量所成立的自宗,但是那個自宗的宗,對方不能以所許的因來成立。應成派師則說:若有自宗,就不以指出對方過失的不解來安立自宗,而且如果以由于憎惡他宗之心而出現的失當來破除,雖然成爲倒興駁斥的狡詐者,但是,自己如果毫無所立之品,就無需付出尋求其能立的辛勞,同時,實際上也不在破除對方。

  如果得有少許所破之法,破它當然應理,但是,所破事若連劈髮端爲百分之一的量也不得,對彼誰能說破除?!

  即如《入般若論》中所講:

  “破立唯是破,

  實事無破立。”

  諸著者中那些由列舉他人的主張來進行衆多正理的分析,並非因爲憎惡他宗或熱衷于诤論,而是爲了回遮被分別網所縛的這些士夫的耽著才僅僅作爲另一方的,因爲《入行論》中講了:

  “著論不爲貪诤辨,

  是爲解脫宣真實,

  設因分析真實性,

  成壞余典亦無過。”

  因爲諸中觀論著中所做的所有一切的正理分析唯是遮除對方增損的分別的果,而破除增損後,唯通達實相的義理就不是要分析的對境。《入行論》中講道:

  “異生分別心所縛,

  無分別師得解脫。”

  等。此外還講了此二派各有的少許差別,即有承認不承認基位時世俗亦有顛倒或真假的差別、又在道位中聞思時破除所破後成立不成立所立和承認不承認見等有些自續派師承認于如來所轉依的智慧如幻後,說爾時世俗雖現爲如幻,但不成錯亂,因爲無實執,佛有不淨業相[56]。應成派師則主張由于從非染汙的無明習氣所生,所以是錯亂,而由于如來無余斷除了錯亂,所以相的流轉便永息,因此根本無業相等。

  ③講說此二派各自的立論。

  此中分二:子、講說自續派的立論;醜、講說應成派的立論。

  子、講說自續派的立論。

  此中分二:(子)講說具體的區分; (醜)略述此派的立論。

  (子)講說具體的區分。

  此中分二:子經部行中觀派;醜瑜伽行中觀派。

  子經部行中觀派。

  總之,在大聖龍樹的《中觀根本智論》的注釋方法中主要分成了應成自續二派。在講解該釋中所講的這個

  “非自非從他,

  非俱非無因,

  諸法任于何,

  其生終非有。”

  的義理上,佛護論師以…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