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边无生的四宗,对邪品做了驳斥,但对正品却未列举成立。
此后,清辩论师对佛护论师讲说驳斥之理指出了过失,并将根本理由安立为自续和将差别也以自续之门做了成立。此后,吉祥月大士不将清辩论师对佛护所指出的诸过失加于佛护,其情形是觉贤在观察义理,讲说正理时提出了承认自续的论式有过失后,广开了应成的大车风规。
尔时承许自续宗的论师有觉贤、祥隐、智藏、静命、莲花戒、解脱军和狮子贤等甚多,但若归类,就总归为经部行中观派和瑜伽行中观派两类。清辩论师说:“龙树的论典中有就对力承认外境唯于名言中有的粗分外中观派和承认除唯名言中有识而外,无外境的细分内中观派两类。”
前者经部行中观派就是粗分外中观派;其范例是清辩等。他们应允以正量来成立自己的主张空性和无生后,为了以正量成立此二者,就列举了三相即由事势所成的能立论式和承认了唯名言中有外境,并使此等的立论亦与经部相符。丑后者瑜伽行中观派就是细分内中观派,其范例是静命等。他们安立自续宗的情形虽与前者无别,但是承认唯名言中有一种识,不承认外境,并使其立论亦与瑜伽行唯识派相符。
(丑) 略述此派的立论。总之,中观师所知之诸法归总为二谛。所知是总体,二谛是门类。此中自续派理的世俗于有错乱的心识前有,事相如瓶。胜义非于无错乱的观察中有,事相如瓶实无。真实就是于各个错与不错的心境中不谬不误的事境。任何法皆无自性,即自性实空,是唯真实的性相。任何法经不起正理观察,即能破除,是世俗谛的性相;经得起正理观察,即不能破除,是胜义谛的性相。
对于如是二谛,总的有承认唯性相的反体亦无各别,是不同的名称,亦不可诠说为体性不同和此事与余事,是唯破除了是一的各别和体同面异者。经中说,此规理中承认后者的为多。若区分世俗,自续派是以显现又有功用和显现而无功用来建立所谓正世俗和倒世俗的。此复,具有随顺显现而有功用、由因而生、无分别和现为与自类随顺等四性相的色等之法者是正世俗。永不起功用如髮缕和月亮重影等是倒世俗,即是以各自能起作用和不能起作用来细分的。
在彼等所知之上,能成立破除了真实感受的非有限制[57]之无遮的胜义中又除了唯正破生等而外,未脱离无生戏论的是差别胜义,生与无生等的一切戏论永息的是究竟胜义。分成两种无差别的胜义,这是《二谛论》中所讲的。又说,此等的大多数论师不承认阿赖耶而主张识归总为六聚。也有某些瑜伽行中观师承认阿赖耶等八聚。道达究竟的果——身与智的显现,自续派主张为如幻。
丑、讲说中观应成派的立论。
此中分三:(子)略说吉祥月的主张;(丑)宜说原论中的中观解说之情;(寅)归摄宗论的义理。
(子)略说吉祥月的主张。大圣龙树大士的论典由佛护作了解释。阐明此解释的宗旨者吉祥月称的道理,对于断绝有相戏论来讲,特别优异而殊胜,是中观应成派的范例。由于既未列举能立的论式三相即由事势成立的自续派,又为了破除对方的邪分别,故就对方而承认了无生和空性等,而且除了只有对实事师指出其相违的应成而外,全无自宗所立,所以是无承许。
因此,自宗中虽然未以无遮和非遮[58]二者来进行破立,但就对方则以世界共许的现量、比量、比喻量[59]和对方承许的比量、诠说相违的应成、理由相同的推比、能立与所立等同的四不成立,即四量和四因而进行破立。应成派主张将此四种正理亦结合到破除四边生的每一项上,而且这又是诸正理的核心,故当略讲。首先,数论师承认自生。所谓由自而生的意思,就是主张说:诸事物唯因中有者才生,无者则不生,就像芝麻,由于原来就有麻油的缘故,所以不生一样。
破除此说的有四项正理:第一,是说有法诸事物,生应是无意义的,因为在因位时已成故。这是指出相违的应成。第二,是说若说此周遍不定[60],生应是无阻,因为虽已成就亦当生故。这是理由相同的推比。第三,若说彼二者不相同,因为泥团分位时的瓶能生,而明显的瓶则不生,所以,彼二者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故。这种所谓泥团分位时有不明显之瓶的说法,即是说与根本所立等同,这就是能立与所立相同的不成立。
所以说,有法内外诸事物不从自生,因为已有。这就是对方称许的比量。第四,我方对于诸实事师承认从他生,是说种子和苗芽二者应是自性非余;因为苗芽从种子而生。这是指出相违的应成。又说,若是周遍不定,那么,应成火亦生厚暗,因为自性虽是别的,但也能生。这是理由等同的推比。若说,此中存在有无生的能力的差别。则说,此与根本所立等同。
这是能力与所立等同的不成立。因此就说,苗芽不从种子生,因为种子和苗芽二者自性是余。这是对方称许的比量。离系外道派承认从自他二者生,说什么彼陶器,从泥的本体而生是自生,从陶匠、画线和水等而生是他生。破除此的正理,就是由那些破除从每一自他而生的正理来破除,因为《入行论》中讲了“何故从二生亦非正理?以是落于已说的彼等过上之故。”顺世派承认此世界无因而生。
他们说,红日高升、河水下流、豆子形圆、荆棘尖坚和孔雀翎毛光彩灿烂等一切,谁也未造作,是从自体而生。对此破除,是说有法世界应成于现量所取中无,因为无因。这是指出相违。若说彼不周遍,便说,虚空的青莲花亦应成于现量所取中有,因为虽然无因亦有所取。这是理由等同的推比。若说,此二者存在有无本体的差别。则说,此与根本所立等同。这是能立与所立等同的不成立。
因此说有法此世界不从无因生,因为是偶尔生。这是对方承许的比量。即以此四种正理破除无因而生。又此规理承认错觉周遍于理解名言者的心中,即如《菩提心释》中所讲:“于梦醒分位时,作用无差别。”梦中的马牛与真马牛或画出的母牛和真母牛等于错乱心前作用相同,于正理前不起作用相同。世界世俗和瑜伽世俗二者之事虽有正错,但此非自宗,由于自宗瑜伽世俗无正错,所以,许为近似。
虽能安立二谛,但是,世俗的体相于有错乱的心前是假现,胜义的体相显现于无错乱的心前,即由假见所得的事境是前者的性相。总的无明,特别是实执,尤其是异生相续的无明,就是其事相。由正见所得的事境就是后者的性相。现证了成为无明的对立者的无实智,就是其事相,
即如《入行论》中所讲:
“诸事真实见为假,
便执得事为二性,
真实眼界皆真性,
许假见为世俗谛。”
此外,《入行论》中所讲的
“凡由翳力妄分别,
髮缕等之倒体相,
净眼何处见本体,
当知即彼真如此。”
的意思是说,由无明的势力现为种种缘起者是世俗谛的性相,彼现分不为圣智视为任何的那种境界,就是胜义谛的性相。比如于有翳障者所现的髮缕是世俗喻,无翳障的眼不将此见为任何,就是胜义喻。
(丑)宣说原论中的中观解说之情。若要讲说如来一切*轮的心要、甚深空性之语、无颠倒的事、所有中观理论的原本——诸圣者师徒之规理,经中说了“是结合不思择不观察的分际、以智慧少许观察的分际和以远离言诠而彻底观察的分际等三个阶段而讲说,并易于修习。”中期*轮,特别是龙树师徒的论典中所讲的基——蕴界处、道——行与方便、果——身与功业等是于不思择不观察前所共许,是按照世界世俗的一切名言而结合的。此复,大多为世界所共许或是堪为共许之理的世界世俗和根本与后得位[61]的情景等也有一些是按照瑜伽世俗的。
由破除所破二我而安立的无生空性和胜义谛的诸法类,是于少许观察的智慧前所建立的。如《般若波罗密多经》中的一般直叙和如经中所讲的有无、常无常和空不空等何处亦无,且不堪为任何所取,以及如《中观根本智论》中也多讲的
“谓空亦不说,
不空亦不说,
不言二非二,
诠为假立义。”
中的第一第三偈句等,是结合了彻底观察的分际而讲说的,所以,彼此毫不成为相违。
《入中论》中所讲的
“于此本无性,
无所破所立,
涅槃不涅槃,
无生中无别,
亦非唯无生,
以生无实故。”
是最极观察的分际,即是中观应成派的究竟主张。
需要结合此三个分际的理由,经中也讲了“是因为依次以不思择不观察的取舍首破非福[62]后,善趣道能达究竟;以少许观察的实修中破二我见后,解脱能达究竟;以彻底观察的实修后破一切见的戏论后,一切智道能达究竟故。”
(寅)归摄宗论的义理。归摄中观的所宣义,就是归摄一切如是中观宗规的全部所宣,即由于不谤损世俗如何显现,所以脱离断边和由于胜义的实理脱离了一切戏论,所以脱离常边,这就是基位中观二谛双运。由于不以智慧将任何法执为相,所以脱离常边和由于以慧心为利他而广积资粮,所以脱离断边,这就是道位中观二资双运。
由于证得了一切戏论相悉皆永息的法身,所以脱离常边和由于以二色身乃至轮回未尽都在成办所化三种姓之利,所以脱离断边,这就是果位二身双运。中观论典中所宣说的一切义理全部包括在此三项之中。
注释:
[1] 三种姓:三种不同器根:声闻种姓、独觉种姓、大乘种姓。
[2] 罗睺罗:释迦牟尼在俗时之子。释迦成道归乡时,罗睺罗随其出家作沙弥,为佛教有沙弥之始,后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佛教说小乘之根本说一切有部为其首创。
[3] 五事:说一切有部承认能包括一切所知界的五部事物。即: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和无为法。
[4] 法救:印度佛教小乘分别说部一阿阇黎名。
[5] 世友:毗婆沙师。印度犍陀说一切有部僧人。
[6] 妙音:说一切有部之论师。
[7] 有为法:因缘和合所生诸法,无常法。
[8] 五蕴:色蕴,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蕴,指随感官生起的苦、乐、忧、喜等感情;想蕴;指想象作用;行蕴…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