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史大宝藏论▪P138

  ..续本文上一页有比自己更善巧精通“声明”的了,因而生起骄慢之心,“帝释”从大海中取了一瓶水,以“吉祥草”尖端沾出瓶中的一滴水来,对“朴布”说道:“总的说来,“声明学”如大海,我所知道的,只不过如这一瓶水,而你所知道的,只仅是这草尖的一滴水。”“朴布”听说后,十分失意,不想再讲授“声明”。“帝释”继续吩咐说:“虽是如此,你仍应当就你所知的传授。”他为了不违抗“帝释”的命令,应允除了“四吉日”不传授外,其余时间继续传授。因此,至今一切婆罗门仍然严守此旧规。即是说初八日定毁阿阇黎;十四日定毁门弟子;三十日定毁明智;初一日对一切都犯毁。守“四吉日”即是此四日。这一《声明论》原来传到赡部洲曾盛行一时,后来衰没了。此时婆罗门“波腻尼”已出世,他很想学“声明”,请来相师看他的手纹。相师说:“以你的手纹看来,学不会“声明””。于是用利刃在他掌中刮出好的手纹之后,他立即去寻访教“声明”的老师,但是没有寻到。从此,他修《摩诃提婆成就法》,而得到亲见“摩诃提婆”。“摩诃提婆”问他要求什么?他说:“我请求能通晓“声明””。摩诃提婆对他作了加持后,传说他在诵读阿、咿、邬时,顿然通达了一切“声明”。佛教一般人士都说,修“观者法”可以得加持而懂得“声明”。这种说法和记别是相合的。如《文殊根本续》中有颂句说:“婆罗门子波腻尼,定获声闻菩提果,此为我所示记别,彼复顶礼观自在,并修本尊大明咒。”这位阿阇黎著作了一部有二千颂的《声明论》名为《波腻跋迦惹罗》。对于这一论著,又有一龙王著了一部有十万颂的论释,名《摩诃跋喀》,是十分盛行的一部论著。后来“能乐王”有一个略懂“声明”的妃子,她和国王同沐的时候,国王向她洒水,这位妃子用“桑支达语”(古梵语)对国王说道:“麻谟达迦舍遮(意为不要对我洒水)。”而国王对此突然发出的语音没听清,听成是叫取芝麻食品来,即命仆人献给妃子以芝麻做的“欢喜团”。妃子一时懊恼难当,心想我和这牛一般的人作伴侣,不如死了还要好些,当她正想寻短见时,国王问她为何这样作?她说出了羞愤的真情。此时,国王的舅父名“娑坝哇玛”,对国王说:“我修昂宿童子(二十八寂之一),获得赐我以“语自在成就”。国王如能照办,也将通晓“声明”。王妃!今后你千万不要这样作。”国王依照舅父所说作了,取得王妃的欢心。娑坝哇玛修“昂宿童子”获得亲见本尊,昂宿问他有何请求?他请求加持学会“声明”。昂宿对他从“悉帝哇呐娑芒罗耶”讲起,讲到十五品时,他对所讲学处,自认为已通达并广博便生起了骄慢。他启请昂宿道:“现在可以了。”昂宿听后,对他生厌,忿而乘骑返驾,当他的坐骑——孔雀转尾回返时,娑坝哇玛急忙请求道:“迦罗波谅恕!”所谓“迦罗波”,是请求留下片刻的话。传说昂宿未同意也就沉入孔雀的翎眼中消失了。于是舅父娑坝哇玛传授了国王,国王学会了“声明”,并获得妃子的美满欢心。在尚未齐全的“声明”(十五品)上面,娑坝哇玛和婆罗门“胜欲”二人再加以增补,最后著了一部有四百颂二十四品的《声明论》。对于这部论著经班智达“难行狮子”作了注释。继由班智达“满称”著作了《迦罗波经释利益后学论》。继后著作了《旃陀罗雅迦尼记论》(即《集分派声明论》)。对于这一记论,月居士的舅父“法民”又著作了一部有六千颂的释论。又由阿阇黎仁清洛卓(宝慧)作了一部有关此一释论的一万二千颂的解说。对于这部解说,又由班智达“月满”作了一部有三万六千颂的详解。此后,班智达“罗遮喜”复作了一部名《迦罗波与旃陀罗二经要义摄论》,又名为《罗遮喜记论》。到后来班智达“弥底”(阿底峡之一上师)著作出一部对西藏有益的声明著述,名为《言说门如锋论》。这样的声明论著,及诗词、歌午、医药等学术的详细史料,详阅其他著作即可了知。特别是此类记别有情,由“说”,“修”之门住持效法。其所作著述事业,迄今仅有部分存在,没有完善的典籍。如《论议正理释论》中有颂句说:“正净摄事已衰残,所以应知非全豹。”又如《苦蕴经》、《能现所问经》、《尊长经》、《阿难经》、《迦叶经》等许多经典,在世亲菩萨住世时,就已毁没。此外,如《宝积经》本来有十万品,现存仅有四十九品;《大方等大集经》本来有十万品,现存仅有《宝顶》等八十九品;《大方广经》本来有十万品,现存仅有四十多品;《楞伽经》本来有三万六千颂,现存仅有三千六百颂;《大乘密严经》本来有一万二千颂;现存仅有一千三百颂;《大云经》本来有十万颂,现在仅存少数几品;《三摩地王经》仅存十五卷,而且其中有一卷还是残缺的,一卷从一到一百颂中尚有残缺,一卷仅有一品到十品;《涅槃经》及《正法念处经》末篇未译完;《勇行禅定指示经》(又名《首楞严三昧经》)本来有十万品,现仅存一品;《如来顶髻经》、《大证悟经》、《月藏所问经》等原来有很多品,如今每部仅译出一品,此类旧译也遭到相当的毁没。此外梵本的一切广释论著中,所引的许多经教,现在也见不到了。还有《大瑜伽行地经》等经典,存在于天界中;原有一百俱胝颂的广本《佛母般若经》存于乾闼婆王尊胜刹中;原有一百亿颂的中本《佛母般若经》存于帝释天居中;原有十万颂(普遍传称为十万般若)的略本《佛母般若经》全部存于龙宫中。(言龙树从龙宫取出的并非全部)

  关丁密宗的经典:有四千种《智慧金刚集续》(密经称“续”),有八千种《行续部密续》,有四千种《分别续》,有六千种《二俱续》(内外二者俱备),有一万二千种《大瑜伽续》,有一万四千种《大瑜伽无上续》等说续和释续,每一种密续,又有许多《本续》和《释续》等。在此动摇不定的世界中,有五十万种《欢喜金刚续》,有二万五千种《密集续》,有十万品的《胜乐广续》(存于天界),有十万颂的《胜乐后续》,有一万二千种《时轮续》(存于香跋拉),有三万六千种《瑜伽随明续》,有一万六千种《幻化网续》(存于喀什米尔的坝苏达惹龙王处),有一万八千种《摩诃摩雅密续》,有三十万种《红色阎曼德迦密续》,有七百品的《救度母现生密续》,有七百品的《马头金刚续》,有七十万种《不空绢索续》等密续经典。相传它们都分散地存在于天界中,及香跋拉和邬仗那等处。此外据说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黎域(即现在和阗一带)、汉地、跋尼什、藏巴迦、赭鸟、金目(意译)、那汝迦玛、让玛、赤铜洲(意译)、桑迦罗洲(或说即锡兰)、支央古洲、雅莫那洲、金洲、月洲、玛喀、喀侠、季江、象雄、住侠(勃律)、阿夏(吐谷浑)、松巴(苏毗)、萨霍尔、木雅、将玉、约古、妥嘎、邬仗那、飞翔地(意译)、盲地(意译)、卓那、迦陵迦(印度一城名)等广大地区,及西藏各地区的佛陀教法,在初建的情况下时兴时衰,还存在着全与不全的三乘教法。据说有很多佛经仍存在于龙宫海窟中。月居士著的《寄弟于书》中有颂说:“教法如胜宝,妙好未残缺,何为清净相,应作如龙冠,诸王顶髻宝,敬仰而忆念,并为诸众生,消除诸翳障。”

  己三 住法[128]之末衰毁的情况。《月藏所问经》中说:“薄伽梵:最后正法将如何毁没?由何因缘而衰没?是谁将留此世间而未逝?”佛说:我涅槃后,五百年时,将有众多行我教法的清净解脱有情出世。继后五百年,将出现众多修禅定者。国王和一切有情大都对佛法信仰而依行,退信失修者很少。此后五百年,将有众多宣说正法,引导众生能得解脱的阿阇黎出现于世。彼时声闻阿罗汉将希如晨星;国王和众人大都仅能闻法,不能精勤修行,将退减信念;守护正法的诸护法神将对不信正法诸有情产生憎恨,显示往昔誓愿的威力,而诛灭彼等;赡部洲诸国王将彼此交兵,发生战乱。于此五百年中的最初三百年间,行持正法的天龙神众也不住此土;诸有情将不信教法;诸行持教法者也将不依正法教典而行事;由于缺乏精勤之力,成就者也将稀少;四显色(青、黄、赤、白)将成为四色互混而不清;香、味等也将减淡;瘟疫流行,灾荒大起,人畜遭损。最后二百年间,诸比丘将不如法而行事,于世间争名夺利;悲心减退;戒律废弛;诽谤如法正行;劫夺财物;依仗世间国王以执掌国政;为国王作信使并寻求差事;离间国王和人民;寻求从商图利之方;正法行者也仅作想修而不能实行;大都口头空谈,诡诈万端。那时,一切欢喜正法的天龙神众皆舍离此间,如是行非法的比丘所在处所,彼诸魔类,毁法诸障,将降临此间,而生起魔害灾祸;国王和臣僚信心减退;不分善恶;对法寻过;盗劫三宝及僧伽财物;不畏罪过;捣毁一切佛象及佛塔;诸供养资具也将减少。那时,只依少数如法正行的比丘,及在家善信大众的福力,使疆域中普降及时雨雪,禾稼丰收,人疾畜瘟也渐减少,疆土安宁。但善信未住处所,产生一切痛苦和不安。那时,印度及印度以外的地域,将出现名叫“耶婆那”、“钵罗坝”、“西姑那”等三王,此三王不依正法行事,领兵作战,西北两方疆域,多遭毁灭,所有塔庙,亦遭毁灭,所供养资具和三宝财物,互相掠夺。三王彼此残杀,以此三国的国政不得安宁。曾有一时期,彼三王媾和,政治统一,集中众多兵力,强占印度恒河北岸的梗达罗及玛哈德侠等地区。那时,恒河南岸“果乌香毗”地区,有王名“摩因陀罗西那”,生子名“都遮娑哈”,眉间有黑痣,手腕以下色如涂血。同时,五百大臣亦生有子,手腕以下色亦如涂血。与此同时,彼王的马厩中,生有一能言小驹,当天晚上降下血雨,国王以此种象徵问于仙人相师(具有五种神通的),相师说:“王今生子,将于此阎浮提多杀生灵,流血遍野。此后即作阎浮提王(即统一此世界)”记别之后,王子年事渐长,至十二岁…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