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史大宝藏论▪P70

  ..续本文上一页从东门出行,由感召力天神等变现出所有老苦的形相,太子见此情景,问道:“御者此人形色衰,血肉枯瘦筋皮缩,头白齿脱身枯槁,倚杖歪行是何人?”驾车者答道:“殿下!此人被老所迫害,诸报衰残精力弱,亲眷欺侮无怙主,不能作事如朽木。”太子吩咐道:“快探询这“老”者之法,是宗族种姓法?抑是众生都有此一法?照我话快去问来,我听得回答后,对所说的意义,当如法思考之。”驾车者回答道:“殿下!老非宗法非国法,众人至壮被老残,王之父母亲眷等,定皆老去无他途。”太子菩萨道:“驾车童子智浅薄,年轻狂妄未见老,今欲返宫速回车,我为老至何可乐!”于是驱车返宫。继后,太子复出南门,见一病人而问道:“御者:此人形色恶,诸根衰弱气息喘,肢枯腹隆容颜痿,二便遗地此何人?”驾车者答道:“殿下!此人已被病缠身,病卮常在将近死,永健不存神形衰,此世难寻救怙友。”太子道:“梦想无病等儿戏,病之煎熬极难忍,智者今见此病状,如何能生游览乐。”此后,太子复出西门见死者而问道:“御者此人在辇中,发残头上散黄土,杂声呼号捶胸泣,人众绕辇是何人?”驾车者答道:“殿下!赡洲此是已死人,以后难见儿孙悲,舍离资财与亲属,转趣他世不见亲。”太子说道:“何能变老为青春,转诸病害为无病,变不长存为常活,贪者转为善巧士。老病死苦纵成无,执此五蕴仍大苦,老病死随何须说,应思善遣谋解脱。”太子复出北门遇见比丘而问道:“御者此士心安静,目视路行一轭量,身著缁衣持戒行,持钵无骄此何人?”驾车者答道:“殿下此名比丘僧,断除欲乐调柔行,自寻安静已出家,远离贪瞋行乞食。”太子说道:“此谓善业我亦求,是诸智者所常赞,此行利已又利他,安养将成无死果。”

  于是太子菩萨返回宫内住下,国王得知太子所见所闻,为了监视太子,增修围墙、沟渠、门栅,在城中十字街头设置守护队,井命宫妃等作一切嬉戏以娱乐太子。那时,出现了太子菩萨发心出家的各种征兆:如众鸟不鸣、莲花萎谢、树不开花、琵琶断弦、击鼓无声等。国王对此等征兆,有所惊觉,王妃俱夷也在梦中梦见大地震动等相。而太子菩萨于梦中,则梦见以手足搅翻大海,大地变为卧褥,须弥山压伏枕下,光明普照,除尽黑暗,从地面涌出一伞,覆盖三界。现出黑白四兽,和四色飞鸟,一时都变为一色。登吐污山,而身不沾秽。取来清泉,治愈诸病。梦坐在须弥山上的狮子座上,受一切天神恭敬礼拜等。这时太子菩萨认为得不到父王许可出家,是不好的。于是去到父王座前禀求道:“我出离的时辰已到,愿父王不必作障和不悦。”国王说:“你无论希求作何胜施,郁必须在家。”太子道:“请父王赐我以不老、不病、不死和不衰败。”父王说:“这种希求,正是我所无,无能赐与你。请求其他吧。”太子道:“父王,老病死衰等不变,四胜施等若难赐,请王赐我一胜施,即是赐断生死流。”于是国王只好应允说:“我愿圆满你所愿。”太子菩萨便回到自己的住处。但是国王仍然为了此事,命释姓人等严加监视防守,并同释姓人众共商后,就在四门,每门各安置五百释姓青年,每五百人配备五百车辆,每五百车辆配备五百少年军。释姓长辈等都安置在十字路口和三岔路上巡逻。国王也亲自巡查。那时,一切药叉和五百遍入天神子[63]也为太子菩萨将在今晚出离俗家,而辛勤地作一切供事;四大天王[64]也在考虑抬托乘骑;三十三天界诸神也在作供事。于是太子菩萨就能以实践自己的四大宏愿。法行天子以神变之力使宫妃等变为各种不净相。太子生起此地为尸林的想象,而说偈道:“噫嘻!徒众已极苦,妖魔群中有何乐,贪欲非法执为法,痴暗紧缠智慧劣。如同飞鸟入网中,何时能出不可得。”说偈毕,便观察三十二相修不净观[65]。于是太子菩萨登上美妙宫的宫顶,向一切诸佛恭敬顶礼,而仔细观察,见帝释[66]和四大天王及日、月神等也都在向他礼拜。同时一见“胜星”[67]出现,便对驾车者说:“此吉象征成诸义,今宵成义定无疑,御者迅速牵胜马,备装鞍具供我骑。”驾车者禀道:“请示有何趣向?”太子道:“我当实现出离。”驾车者多次劝太子回心转意。而太子向驾车者说了许多贪欲的过患,而自己心愿坚决,毫无转意。静慧天子、悲严天子等众神,以神力使迦毗罗皤圣地人众都昏睡不醒,声音不响。太子遂命驾车者将马牵来。那时,帝释、四大天王来到迦毗罗皤圣地。驾车者又恳求道:“没有到出离时候。”太子说偈道:“为求利益众生义,愿证菩提无老死,解救众生我久愿。于今成熟时已至。”同时诸天神也作偈劝请道:“由缘圣者已速起,解救一切苦难众,迄今出离时已至。”于是由帝释开了吉祥门,驾车者备好宝马“堪赞”(旧译为“犍陟”),侍奉太子起身上马,四大天王托着马足向空中飞腾而出,梵天帝释作前导指路,顿时光明照耀,消除夜间的黑暗。在一切供养和各种乐声中,太子菩萨离开王城越过“力士城”(古印度一城名),而到了清净塔前。太子将宝马和自身上的一切饰具赐给驾车者,命他返宫。后来在此处建塔,名为车匿还宫塔。于是太子菩萨在清净塔前剪下头发,诸天神当即请发造塔供养,以此命名“下发塔”。太子菩萨认为“迦尸迦”装(珍贵俗家衣装),与出家装不合,想求一件出家装时,净居天神知道后变成猎人相,将出家缁衣供与太子菩萨,太子也将迦尸迦装送给猎人,猎人捧置头上,为了供奉将衣装迎到了净居天界。车匿见此情景后,即在当地建塔,取名叫“受缁衣塔”。那时,传出“萨婆悉达”(释迦牟尼少时名讳,意为:“一切成义”)出家了的声音,响彻色究竞天界。车匿遂将宝马和饰具带回宫中,用以解除国王和妃眷等的忧苦。   (七)行苦行事业:太子菩萨下发毕,身穿缁衣出家之后,往婆罗门“具种”的住处走去,来到了“毗舍离”城[68],去到“通艺子”名为“远飞”有门徒三百人的“无所有处”[69]师的座前,获得允诺作为弟子而修学,真实生起了“无所有”之心。菩萨问远飞道:“你内心所领会的,仅此一法么?”远飞答:“仅此一法”。菩萨说:“仅此一法,我也能通达了。”远飞说:“我所知的,你既知道,你所知的我也知道,我二人可一起开导徒众吧!”菩萨认为仅以此种法门,是不能获得出离的。故求一种更为优越之法,渐次来到“摩揭陀”[70],在“灰白山”中安住。次由“温泉门”来到“王舍城”中住下。那时,城内市民和“影胜王”[71]对菩萨十分敬信,以一半江山供于菩萨,未被纳受。继后,菩萨见“喜乐子余行”(外道师名)给其七百门徒,宣说“有顶心识”(外道修定法)。菩萨自念:“我今开始修此禁戒苦行,当生起殊胜超越的想念,并可破除有漏禅定。”菩萨得到“余行”允许收作弟子,不久,菩萨也就通达了“有顶心识”。他如过去问远飞那样,并说以此种法门是不能获得解脱涅槃的。菩萨作破斥后而他去。那时,憍陈如等五人仍追随着菩萨,菩萨修行境界渐次登峰造极,昔日未知的三喻也已通达,而来到尼连河畔,菩萨心想:“五浊恶世众生,念行卑劣,勤修恶劣的禁行,而执为清净。我为破除邪谬,解度众生,当修禁行和苦行。”于是在“周遍虚空三摩地”(一种禅定名)住了六年,只食一粒芝麻或一颗柏实或一粒米。这样苦行了六年,连呼吸运行都已停止。那时,有部分天神之子对已住天界的摩耶夫人说:“太子死了。”摩耶夫人来到释迦静坐处,只见菩萨的身体干如朽木,真象死去一般。因此,悲叹地说道:“你刚诞生说,这是我最后发的誓言,也未完成;黑仙人的记别也成虚妄。”菩萨作偈答道:“日月星群可堕地,虽非圣者我未逝,但愿母亲勿忧苦,不久即见我成佛。”摩耶夫人听说后,心生欢喜而返回原处。当菩萨对其母说话时,那村庄的牧牛人等也故作擤鼻涕、塞耳孔等各种讥笑姿态,以表示自己不愿听信;恶魔等也故意花言巧语,说“请你爱护自己的生命吧!”说着想寻机扰害,但未得逞。

  (八)誓得大菩提事业:于是菩萨为了破除行苦行可以得解脱的谬见,心念我当受食,遂走向菩提树下。憍陈如等五人,听得菩萨说要受食,认为菩萨修心不坚,而对其失去信心,都离开菩萨而到了“鹿野苑”[72]。菩萨接受了“善供母”的女仆“仰玛”用洁巾包盖的食品后,入于“天掘池”中,帝释所置大石板上作沐浴,浴后疲乏,想从池中登岸时,恶魔故意变化高岸,使菩萨不得出池。天女等为菩萨捺低树枝,使其攀着树枝出池,继之走到“梵王树”前,穿好粪扫僧衣,这时净居天神也供上黄色法衣,菩萨接受下来,即安住于行境中。“善供母”得到天神的告知后,她用千头母牛的乳汁提炼七次取出乳中的精华和以米及鲜谷熬成乳糜,她见糜中现出吉祥八结等相,心生欢喜!当初相师们也曾说过获得甘露的预言。于是敬请菩萨赴宴受食,以金器满盛加蜜的乳糜供于菩萨,菩萨接受乳糜去到尼连河畔,安置食品和法衣后,而作沐浴。此时天众也向菩萨礼供,并将浴水取去,剃下胡须为“善供母”取得。菩萨安住在龙女所供的狮座上,而受用乳糜。盛糜金器坠入水中,为“海龙王”获得,帝释复取此器到三十三天,每年都作“糜器胜会”。菩萨沐浴受食后,体力充沛。为了降伏魔军,菩萨运用大士之气力而来到菩提树下。那时,和风细雨自然地清扫地面,弄净了菩萨走的道路,一切山峰和树梢以及初生婴儿的头部也都朝着菩萨走的方向,这时三界主大梵天王向所属神眷发出号令说:“菩萨今日去到菩提树下,你等速作一切供事。”作供天众遂化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庄严供物。于是菩萨放大光明,止息一切烦恼和痛苦,净治了器世间。黑色龙王也向菩萨作了赞颂。当时,道路的右边有一卖草人正在割吉祥草,菩萨向他说道:“快给我吉祥草,草今于我…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