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玛觉
洛卓扎,系藏语,汉译为“智称”。
88、色扎哇
索朗绛称,系藏语,汉译为“福幢”。此师修建麦隆寺。
89、绒巴
却让,系藏语,汉译为“法贤”。
90、裕嘉
多杰旺秋,系藏语,汉译为“金刚自在”。
91、芒峨
绛秋协饶,系藏语,汉译为“菩提智”。
92、扎弥
桑杰扎,系藏语,汉译为“佛称”。
93、切乌格巴
柯洛扎,系藏语,汉译为“轮称”。
94、邦学
色哇扎,系藏语,汉译为“显称”。
95、顶日
却扎,系藏语,汉译为“法称”。
96、居
麦朗扎,系藏语,汉译为“愿称”。
97、巴操
利玛扎,系藏语,汉译为“日称”。
98、坝日
仁清扎,系藏语,汉译为“宝称”。
99、卓
协饶扎,系藏语,汉译为“智称”。
100、惹
多杰扎,系藏语,汉译为“金刚称”。
101、哲窝
协饶伯,系藏语,汉译为“智吉祥”。
102、扎喜绛称,系藏语,汉译为“吉祥幢”。
103、坝热
妥巴嘎,系藏语,汉译为“闻喜”。
104、玛本
却坝,系藏语,汉译为“法焰”。
105、楚
伊根绛称,系藏语,汉译为”宝幢”。
106、楚
旺额,系藏语,汉译为“根定”。
107、嘉
恭嘎多杰,系藏语,汉译为“庆喜金刚”。
108、嘉
嘎哇扎,系藏语,汉译为“喜称”。
109、玛垛
却季旺秋,系藏语,汉译为“法自在”。
110、却季领波,系藏语,汉译为“法藏”。
111、岗
却季耶喜,系藏语,汉译为“法智”。
112、秋昌
旺秋绛措,系藏语,汉译为“自在海”。
113、楚称云敦,系藏语,汉译为“戒能”。
114、切乌格巴
云敦伯,系藏语,汉译为“德吉祥”。
115、索朗让波,系藏语,汉译为“福贤”。
116、松巴
伯却多杰,系藏语,汉译为“吉祥金刚”。
117、利玛多杰,系藏语,汉译为“日金刚”。
118、库
格业勒措,系藏语,汉译为“鹦鹉居土”。
119、洛嘉
迅鲁坝,系藏语,汉译为“童焰”。
120、拉
耶喜绛称,系藏语,汉译为“智幢”。
121、绛秋迥勒,系藏语,汉译为“菩提生”。
122、伦
却季洛卓,系藏语,汉译为“法智”。
123、觉珠
顶额正让波,系藏语,汉译为“定贤”。
124、协饶耶喜,系藏语,汉译为“智慧”。
125、日巴迅鲁,系藏语,汉译为“智童”。
126、迅楚,系藏语,汉译为“童戒”。
127、库
垛德坝,系藏语,汉译为“经焰”。
128、协饶准珠,系藏语,汉译为“智精进”。
129、雍仲峨,系藏语,汉译为“自在光”。
130、索朗嘉哇,系藏语,汉译为“福胜”。
131、觉珠
协饶喇嘛,系藏语,汉译为“智慧师”。
132、觉珠
梁思麦比伯,系藏语,汉译为“无忧德”。
133、那青
云敦坝,系藏语,汉译为“功德焰”。
134、索朗谟巴,系藏语,汉译为“福念”。
135、格楚穹扎,系藏语,汉译为“沙弥鹏称”。
136、楚称哲,系藏语,汉译为“戒枳”。
137、拉淮巴,系藏语,汉译为“大德王僧”。
138、拉真波
牟尼慧乍。
139、垛
补达巴那。
140、嘉诺扎,系藏语,汉译为“嘉译师”。
141、坝
多杰嘉补,系藏语,汉译为“金刚王”。
142、拉仁波伽,系藏语,汉译为“大宝师”。
143、拉却季仁清,系藏语,汉译为“法宝”。
144、居惹
楚称峨热,系藏语,汉译为“戒光”。
145、格通嘉伊冻金,系藏语,汉译为“比丘鸡面”。
146、惹集
诺扎,系藏语,汉译为“惹集译师”。
147、朴布峨,系藏语,汉译为“金刚撅光”。
148、巴操
楚嘉,系藏语,汉译为“戒胜”。
149、协饶勒,系藏语,汉译为“智善”。
150、纳措
达玛扎,系藏语,汉译为“盛称”。
151、玛巴
洛卓让波,系藏语,汉译为“智贤”。
152、色
诺扎,系藏语,汉译为“色译师”。
153、达哇扎巴,系藏语,汉译为“月称”。
154、业弥
耶喜却,系藏语,汉译为“智胜”。
155、却季达哇,系戴语,汉译为“法月”。
156、格通协饶交,系藏语,汉译为“比丘智护”。
157、纳措
协饶绛称,系藏语,汉译为“智幢”。
158、阿夏
嘉嘎哲,系藏语,汉译为“印积”。
159、领
索朗达,系藏语,汉译为“福盛”。
160、坝日
却扎,系藏语,汉译为“法称”。
161、旺波诺扎,系藏语,汉译为“旺波译师”。
162、迅鲁协饶,系藏语,汉译为“童智”。
163、嘎
协饶迥勒,系藏语,汉译为“智生”。
164、绛伯迅鲁,系藏语,汉译为“文殊童子”。
165、协饶峨色,系藏语,汉译为“智光”。
166、杰
嘎哇伯,系藏语,汉译为“喜吉祥”。
167、耶喜迥勒,系藏语,汉译为“智生”。
168、释迦准珠,系藏语,汉译为“释迦精进”。
169、惹
却饶,系藏语,汉译为“法深”。
170、诺准穹
多杰绛称,系藏语,汉译为“金刚幢”。
171、夏玛
格业生嘉,系藏语,汉译为“居士狮王”。
172、杰
扎喜,系藏语,汉译为“吉祥师”。
173、冾
扎迥,系藏语,汉译为“罗汉师”。
174、嘉
却让,系藏语,汉译为“法贤”。
175、鲁
绛比伯,系藏语,汉译为“慈吉祥”。
176、萨迦班智达,萨迦教祖之一,名“恭嘎绛称”,汉译为“庆喜幢”。
177、冾
却杰伯,系藏语,汉译为“吉祥法王”。
178、嘉
协饶峨,系藏语,汉译为“智光”。
179、香
珠巴伯,系藏语,汉译为“成就吉祥”。
180、洛窝
协饶仁清,系藏语,汉译为“智宝”。
181、妥扎巴
达生,系藏语,汉译为“盛狮子”。
182、弥梁让波,系藏语,汉译为“无等贤”。
183、熊
多杰绛称,系藏语,汉译为“金刚幢”。
184、熊
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85、康巴
洛卓嘉补,系藏语,汉译为“智王”。
186、邓玛
楚生,系藏语,汉译为“戒狮子”。
187、惹萨
迅准,系藏语,汉译为“童精进”。
188、须杰
扎巴绛称,系藏语,汉译为“名称幢”。
189、利玛绛称,系藏语,汉译为“日幢”。即布顿之师。
190、邦
洛卓敦巴,系藏语,汉译为“智坚”。
191、扎泽巴
仁嘉,系藏语,汉译为“宝王”。
192、勒比洛卓,系藏语,汉译为“善智”等人。
以上各译师所翻译的教典,将在下面详细列举。凡此处遗漏的一些有恩德的班智达和译师,有待搜集资料后,再作补遗。
《佛教史大宝藏论》第三卷正法传到西藏的情况讲述完了。
注释
[1]前弘法期:自唐代藏王松赞干布至惹巴瑾卒年间的西藏佛教,称作前弘期。
[2]后弘时期:指藏王郎达玛死后,佛教死灰复燃逐渐兴起,直到以后的佛教,称作后弘期。
[3]罗刹:死鬼的总名。
[4]夜叉:佛书所说一类鬼神和财神名。
[5]赞塘阁西:西藏“业赤赞波王”最初聚会诸部落酋长之地。
[6]本教:一种西藏古代原始宗教。
[7]蛇心旃檀:檀香木中最佳之一种。
[8]罗刹土:佛书所说一种凶恶女鬼。
[9]小昭寺: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内,系藏王松赞干布时,文成公主所建。
[10]玛哈菩提:即佛成道处大菩提树道场。
[11]希那烂陀:古代印度一寺名,此寺出有许多佛教大师。
[12]菩提萨埵:为唐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大师。藏王赤松德赞时,迎请到藏。
[13]马鸣:佛灭度后六百年,在印度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名。
[14]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
[15]善趣:即三善道——人、天、阿修罗。
[16]恶趣:即三恶道,指地狱、恶鬼、畜牲。
[17]无缘:言无系属的关系,无心识的攀缘。
[18]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为大乘菩萨十地。
[19]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配于西方阿弥陀佛之智德。
[20]清净慧:即断离一切烦恼垢染之智慧。
[21]出世间智:即出世圣道(非凡夫道)所有的智慧。
[22]无分别:即无分别智,是证得真实空性之智。由于“真实性”离一切相而不可分别,故名“无分别”。
[23]一切法无自性:意即一切法(所有事物)无自能成立的实有本性,都是依于种种缘起而生。
[24]一切智:即佛智,言能通达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智慧。
[25]初地:指大乘菩萨所证得的“初地”,即“欢喜地”。
[26]三慧:即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27]十法行:即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演说、默念、思维和修习。
[28]忍位:加行位中,四善根位(暖、顶、忍、世第一法)中之一位。
[29]四根本戒:即杀、盗、淫、诳。
[30]沙弥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三十六戒者,即受“沙弥戒”。
[31]比丘戒:佛教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者,即受“比丘戒”。
[32]四续部: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33]瑜伽部:又名瑜伽怛特罗。四续部之一,以修内瑜伽为主的佛教密宗。
[34]甘丹派:也写作“伽当派”。是以全部佛语作为修行要诀的教派。是阿底侠的首要弟子仲敦巴所创。
[35]仲敦巴:名甲哇迥勒,生于前藏堆…
《佛教史大宝藏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