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经颂》、《草药龙须根炮治法》、《珍宝药物次第》、《水银炼治法·宝鬘论》、《疗毒四瘟疗法》等著述。及门弟子圣天等多如日光之尘。遍建塔寺于五印度,为圣地金刚座起网状围墙,为南印米积寺设计结构等。世称其享年六百岁,旧译密乘有说其寿逾千岁者。
[46]甦省——赡部洲六严之一。佛教广行派开宗大师。四世纪生于北印度一婆罗门家族。相传其往鸡足山修行,亲见弥勒。向人间传播解说大乘经中隐义现观次第之《慈氏五论》,著有注释其密意之《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集论》和《摄大乘论》等多种论著,有宏扬对法学之弟子世亲等。
[47]扎巴坚赞——(1147——1216)宋代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之第三祖。相传为吐蕃贵族后裔,衮噶宁波第三子。十一岁时便能讲说“喜金刚怛特罗”,且深得其要领,使听众为之惊讶。自十二岁起,从父亲学法。十三岁接替二哥索南孜摩主持萨迦寺。曾从绛森达瓦坚赞大师受梵行勤策戒,不沾酒肉,以严守戒律著称。在主持萨迦寺的五十七年间,广收僧徒,讲经传法,著述甚丰,曾用黄金水缮写大宝积经及续部等甘珠尔经。
[48]萨迦班达智——(1182——1251)全名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萨钦之孙,是萨迦五祖之第四祖。幼从其伯父扎巴坚赞广学显密教法。二十三岁起从迦湿弥罗班禅等遍学大小五明,成为西藏获得班智达称号的第一人。有《三律仪论》、《正理藏论》、《智者入门》、《格言宝藏》等多种著作。在1244年应窝阔台次子阔端之请,携侄八思巴和恰那相见于凉州,于124年商定在西藏设官征收贡赋等条件,先后两次致书卫藏僧俗首领,说服卫藏归顺蒙古,为西藏归入元朝及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杰出的贡献。并结束了藏族地区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使萨迦派取得了在卫藏地区的政治、宗教领袖地位。
[49]宗喀巴——(1357——1419)宗喀巴·洛桑扎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丁酉、生于青海湟中县、今塔尔寺所在地。其父伦本格元末达鲁花赤。元至正十九年(1359),从噶玛噶举黑帽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受近士戒,得名贡噶宁波。六岁时由父母送至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学经,受沙弥戒,取名罗桑扎巴贝。精研藏文、密法、显教经论等。十六岁入藏,继续深造,到各教派寺院访师求道。十九岁时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量释论》,1381年返回前藏,先后到止贡、桑仆、孜唐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学问精进、博通显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对当时西藏显宗密乘大加改革。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教派的一些内容,创建格鲁派,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俗称黄教。1409年,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办大祈愿法会,俗称传昭大法会。同年,在拉萨东南倡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庙——噶丹寺。1419年,遣弟子释迦也失赴北京朝明永乐帝。宗喀巴旋又倡建德庆桑昴喀寺、命弟子倡建哲蚌寺和色拉寺,成立上下密宗院。著有《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等文集行世。弟子有第一代噶丹赤巴杰擦杰、被尊为第一世DL的根敦珠和第一世班禅的克珠格勒白桑等。
[50]根顿珠——(1391——1474)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宗喀巴四虚空弟子之一。藏族,后藏萨迦附近霞堆人。永乐三年(1405)入纳塘寺出家,拜团柱凯珠为师、从楚巴喜绕受沙弥戒。1410年受比丘戒。后云游卫藏各名寺圣地,以昌珠寺高 僧贡桑巴为师,学“因明”与“中论”,参加辨场。后永乐十三年(1415)赴扎喜多喀地方所宗喀巴讲经说法,拜宗喀巴为师。正统十二年(1447)在日喀则倡建扎什伦布寺,任该寺池巴(住持)达二十八年,广泛研习哲学和佛教经典。精通显密教法,是当时西藏著名的佛教学者,称之为“大班智达根敦珠”,著有《戒经疏》、《正理庄严论》等,成化十年(1474)圆寂于此寺。后被格鲁派僧人追认为DL喇嘛一世。
[51]松赞干布——(617
——650)译言正直严明智慧深远之君主。《唐书》作弃宗弄赞或弃苏农。系囊日松赞之子,在吐蕃王朝世系中为第三十三代。其父为属下叛离的族人毒死后,嗣拉,平定内乱,尽杀投毒者。经数据年征伐,兼并诸部、统一西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后创立文字,开始译经。制定六大法规、以及出世十善法,世间道德规范十六条。先与尼尔尺尊公主联姻,后(641年)又与唐文成公主联姻,修建大昭寺、小昭寺。遗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又从汉地引进医药,数术、工艺等知识。对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及兄弟民族之间的联系,均有重大贡献。
[52]莲花生八号——宁玛派对莲花生常用的八种别号,即释迦狮子、莲花生、日光、狮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和爱慧等八各名号,其前均冠有梵音谷如,义译上师。
[53]三赤——分为三大赤和三小赤。三大赤即:作明佛母、毗那夜迦、欲帝明王。三小赤即:金色虔诚作明佛母、财流佛母和底奴玛天女。
[54]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执绞索及宝塔;北方多闻天王,身黄色,执宝幢及犹鼬。四大天王侄须弥山腰,是镇守四方的神将,有摧邪辅正。护法安僧的作用。
[55]固始汗——(1582——1655)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据《青海史》载,明万厉二十二年(1594)年仅十三岁,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一说指头缠白布信仰伊斯兰教的部众的城市)之四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国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有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授以“大国师”称号。自万厉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1606——1636),率所部与杜尔拍特首领DL台吉游牧于恩巴河和喀拉库木河一带,后转至额尔齐斯河支流托波河流域。崇祯七年(1634)冬,与巴图尔珲台吉发动对哈萨克远征,获胜。九年(1636)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应西藏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第巴索南饶丹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从塔尔巴哈台经伊犁和塔里木盆地、于翌年抵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他。十一年(1638)至拉萨会见DL五世和班禅四世,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佛教护法王”尊号。十三年(1640)击败康区白利土司顿悦多吉。同年出度蒙古领主大会,参加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翌年,兴兵入后藏,十五年(1642)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驻守拉萨。扶持格鲁派(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DL五世DL作为寺院费用。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里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其任命,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严厉镇压藏巴汗拥护者的反抗,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后病故于拉萨。
[56]洛桑却给坚赞——(1567——1662)即四世班禅、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藏族。后藏西部兰周甲人。差巴本仓策忍之子,初名曲结巴丹桑布。五岁即能诵多种经卷,十三岁到安贡寺出家为僧,拜克珠桑结益西为师,受沙弥戒、法名洛桑给坚赞、并受灌顶。十四岁任安贡寺赤巴。明万历十六年(1588)拜大堪布班青当秋亚白等为师,受比丘戒。次年赴拉萨朝拜释迦佛,并与诸大德辩论,得大慧名。从上师青饶汪修等受时轮、长寿佛大灌顶等。二十九年(1601)回扎什伦布寺坐床,就任第十六任大法台,阐扬黄教,整饬僧纪,扩建扎什伦布寺等。到拉萨哲蚌寺为四世DL传授诸大灌顶及比丘戒。四十四年(1616)四世DL卒,复至拉萨,兼色拉、哲蚌两大寺寺主,周游各寺,访诸大德。主持写甘珠尔大藏三部,剃度僧侣,塑像造寺。受藏巴汗之请,寻认五世DL灵童。迎至哲蚌寺为其剃度,授法戒。倡议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并与五世DL、固始汗共同遣使朝清。清顺至二年(1645)固始汗授予“班禅博克多”尊号,是为班禅名号之始。四年(1647)与DL遣使贡于清,清帝封之为“金刚大师”。康熙元年(1662)圆寂于扎什伦布寺。
[57]克——西藏的容量和重量单位名称。前者为如克,即藏斗、分二十藏升,重约28斤;后者为德克,即藏斤、分二十藏两(即涅嘎),重约7市斤。
[58]洛桑江措——(1617——1682)即五世DL。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西藏山南琼结地方。系日喀则宗本都杜饶登之子。明天启二年(1622),六岁由三大寺迎请拉萨哲蚌寺,认定为四世大赖喇嘛云丹嘉措之转世灵童。五年(1625),从四世班禅出家、受沙弥戒、僧名阿旺罗桑嘉措。崇祯九年(1636),与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共商消灭黄教之敌对势力。十年,从班禅四世受比丘戒,就任哲蚌、色拉两寺座主,尽学诸多佛典。为对抗噶玛派对黄教的压迫,于十四年(1641),与四世班禅遣人赴青海密招固始汗率兵入藏。次年,固始汗击败噶玛派登松旺波及白利土司,征服前后藏,擒杀藏巴汗,以所得赋税献五世DL。同年,与四世班禅遣伊拉古克三等到盛京。清顺治元年(1644),清帝遣使…
《萨迦世系史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