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附录C 巴利文索引▪P2

  ..续本文上一页nu-poss”-uh-na-sah”-tee-pah-tahn”-uh)——身念处。

  kicca-nana(kee”-chu-nah”-nuh)——(作智)第二智阶。

  khanda(kon”-duh)——1.任何五个因缘和合(蕴聚)而生的有情或个体。2.Pancakkhandha(ben-jah-kon-duh)五蕴;存在的五种组合:色(色身)、受、想、行、识。

  kilesa(key-lay”-suh)——(烦恼)不善根;烦恼;贪、瞋和痴。

  kiriyacitta(kee”-ree-yah-chee”-tuh)——无作识(如阿罗汉)。

  kusula(koo”-suh-lah)——善;纯熟。akusula:不善;不纯熟。

  lobha(low”-pah)——(贪)贪婪;贪求。

  lokiya(low”-key-uh——世间。

  lokuttura(low-koo”-tur-ah)——出世间。

  lokuttura-vipaka(lohkoo”-too-rah-wee-pahk”-uh)——出世间果

  magga-citta(moh”-kuh-chee”-tuh)——道识;以涅槃为所缘的心,在第十四阶智时生起灭除烦恼。

  maggamagga-nanadassana visuddhi(mok”-uh-mok”-uh-non-uh-toss”-uh-nuh-wee-soo”-tee)——七清净的第三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

  magga-sacca(mok”-uh-sahtch”-uh)——(道谛)第四圣谛:八正道。

  maggavitthi(mok”-uh-wi-tee)——心通往道智(第十四阶智)之道。

  moha(moh”-hah)——我的邪见(我见);(痴)无明。

  majjhima-patipada(mach”-eemah-pah-tee-pah-tah”)——中道;八正道。

  nama(nah”-muh)——1.心。2.心王‑心所。

  nataparinna(nah”-tuh”-bah-reen”-yah)——第一遍知:知遍知

  nekkhama(nay-kah”-muh)——(无执)自我否定。

  nibbana(nee-bahn”-uh)——(涅槃)烦恼和苦痛的熄灭。

  nibbida(nee”-pee-tah)——厌离(如第八阶智)

  nicca-vipallasa(nee”-cha-wee-puh-lah”-suh)——(常颠倒想)妄执身心是常的邪见。

  nidana(nee-dah”-nuh)——1.因。2.(因缘法)任何十二缘起中的一环。

  nikanti(ni-gahn”-tee)——(欲)欢喜(十种观的染最后一个染)。

  nimitta(nee-mee”-tah)——(幻境)影像,如尸体、佛像,由于偏定所造成的。(对于修禅定,是适当、可用的所缘)。

  nirodha-sacca(nee-roh”-duh-sahtch”-uh)——(灭谛)苦的止息或熄灭。

  nivarana(nee-war”-nuh)——五盖:1.贪欲。2.瞋恚。3.昏沈。4.掉举。5.疑。

  nupassana(nu-poss”-uh-na)——冥想,如Kayanupassana,色身的冥想。

  obhasa(oh-bah”-suh)——光明,如亮光(十种观的染第一种染)。

  paccaya(bah-chye”-uh)——助缘。

  paccupanadhamma(botch”-ooh-bahn-uh-tom”-uh)——(现在法)自然的真实状态,即使我们不了解它仍然如此存在(我们认知之后,它即是当下)。

  pahanaparinna(bah-hah”-nuh-bah-reen”-uh)——(厌离)舍弃,放弃;弃绝(烦恼)。

  pakkaha(bah-kah”-ha)——(策励)超过(太过精进,十种观的染第七种染)。

  Pali(bah-lee”)——(巴利)用于书写佛教经典的印度北方方言,已经不再通行了。

  panna(bahn”-yuh)——(般若)智慧。

  Suttapanna(闻慧):从听闻或书上启发的智慧。

  Cintapanna(思慧):修行的智慧。

  Vipassanapanna(修慧):(实相般若)体会身心三法印的智慧。

  pannatti(bahn-yah”-tee)——(假法)传统的实相(一般认为实际的状态)。

  papa(bah”-bah)——罪;恶。

  paramatthadhamma(bah-ruh-mah”-tuh-tom”-muh)——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实相是:1.身。2.心(心王、心所)。3.涅槃(涅槃是出世间的心法)。

  paramitas(bar-uh-mee”-tuhs)——(波罗蜜)完成:佛陀过去世行菩萨道所完成的事业。

  parikama(bah-ree-gahm”-uh)——(遍行)随顺智(第十二阶智)的第一智。

  parinibbana——(般涅槃)死后最后和圆满的涅槃。

  pariyatti(bah”-ree-yah”-tee)——理论;教理。

  passaddhi(bah”-sah-tee)——轻安(太偏定导致十种观的染第四种染)。

  paticcasamuppada(bah”-tee-cha-sah”-moo-bah”-duh)——因缘。

  patisandhi-vinnana(bah”-tee-sahn”-tee-win-yah”-nuh)——再生识。

  pattipata(bah”-tee-bah”-tuh)——修法;道。

  phala-citta(pah-lu-chee”-tuh)——(果心)主宰道果并且以涅槃为所缘的心(第十五阶智)。

  piti(bee”-tee)——喜(十种观的第三种染),也是七觉支之一(名相相同)。

  phassa(pah”s-sah)——(触)接触;碰触。

  pubbekatapunn~ata(boo-pay”-gu-tah-boon-yah”-tuh)——(宿作)前世所修之功德。

  punna(boon”-uh)——功德。apunna:无功德。

  puthujjana(boo”-too-chon”-uh)——(补特伽罗);凡夫。

  raga(rock”-ah”)——淫欲;情欲。

  raga-carita(rock”-ah-cah-ree”-tuh):淫欲心重的人。

  rupa(roop”-uh)——1.物质或形体。2.修行上是指色身。

  rupakhanda(roo”-puh-kon”-tuh)——五蕴中的色蕴。

  rupa-loka(roo”-puh-loh”-kuh)——色界。

  rusuthua(roo-soo-too-ah)——(身觉)具足正精进--正念--正知的觉照力。

  sabahva-dhamma(sah-pow”-uh-tom”-uh)——(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

  sabbha dhamma anatta(sah”-paytom”-mahah”-na-tah)——(一切法无我)自然法则: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无自性。

  sabbha sankhara anicca(sah”-paysahn-kah”-rahah-nee”-chah)——(一切因缘法无常)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不永恒的。

  sabbha sankhara dukkha(sah”-pay-sahn”-kah”-rah-took”-ah)——(诸行是苦)自然法则: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是苦。

  sacca(sah-chuh)——(谛)真理。

  sacca-nana(sah”-chuh-nah”-nuh)——第一智阶。

  saddha(sah”-tah)——信。(五力的第一项)

  sakadagami(sah”-gu-tah-kom”-mee)——(斯陀洹)第二个果位:一来果。

  sakadagami-magga(sah”-gu-tah-kom”-mee-mahk”-uh)——(斯陀洹道)一来道。

  sakkaya-ditthi(sah-kye”-uh-tit”-tee)——我见。

  samadhi(sum-ah”-tee)——(三摩地)定。

  samapatti(sam”-uh-bah-tee”)——(三摩钵提)八种成就定的阶位(禅定)。

  samattha(sahm”-uh-tah)——(奢摩他)镇定、平静。

  samattha-bhavana:修习禅定。

  sammaditthi(sah”-muh-tit”-tee)——正见。

  sammapadhana(sah”-muh-pah-tah”-nuh)——四正勤。

  sampajanna(sahm”-pah-chahn”-yuh)——(正知)清楚认知。

  samsara-vata(sang”-sara-wah”-tuh)——再生之环,亦作samsara-cakka,字面之意是生轮回,亦作samsara。

  samuchednirodha(sah”-muh-chednear-rode”-ha)——完全熄灭烦恼。

  samuda…

《附录C 巴利文索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