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根据有一些西亚多,例如:雷迪西亚多,他们说:“如果是人类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是三因结生的。”当然这个只是概率,至于他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并不太清楚,其实按照概率来说应该还没有百分之二十。
不过,我们知道了能够遇到法,特别是我们大家还是遇到正法,因为上座部佛教相信现在还是正法时期。因为现在是正法时期,那证明正法还存在。如果我们有机会遇到正法的话,那么我们根本没必要去过度地自暴自弃,我们更需要的就是很好地把握。
还有另外一点,如果我们今生真的是很倒霉、很不幸是二因结生的话,那这个也只是果报。我们更需要的是什么?是造三因的,而且是殊胜的三因的善业,这个是更重要。因为即使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禅那,我们今生没机会证得圣道圣果,但是我们今生持续地禅修,将会使我们的下一生投生为三因结生者。
最怕就是你现在都还不确定自己是三因或者二因结生,你就放弃,你就放逸。当你放逸的时候,你造的善心多还是不善心多?不善心多还是善心多?如果你经常造的是不善心,它有可能是你的惯行业,有可能是你的已作业——因为你如果没有极重业的话,也有可能它会是你的近死业。那你下一生堕落到哪里多?堕落到哪里去?哪个趣多?你希不希望堕落到恶趣里面去?
如果今生你经常地禅修、经常地持戒、经常地布施,那你所造的这些善业养成了习惯,例如:你有禅修的习惯,那这种善业将会是你的惯行业。如果你所造的这些已经很习惯的话,那么到了你临终的时候,你很自然而然闭上眼睛,你就会专注你的业处,是不是?例如:你今生,你经常修慈爱、培养慈爱的话,你在练习、在睡眠的时候你也散播慈爱,禅坐的时候也在散播慈爱,乃至到你在一切时只要你正念提起,你就散播慈爱。那么在临终的时候,你的心怎么样?很自然而然地也会在散播慈爱。即使你没有达到禅那,但是散播慈爱的心就是殊胜的三因心。
就好像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Tusita,古音译兜率天)投生到人间的时候,他投生到人间是他的最后一生。我们的菩萨在从都西答天投生到人间进入Mahàmàyà(摩耶夫人)的母胎的时候,他是以什么心进入的?他在临死的时候,他是用什么心的呢?知道吗?我们可以很肯定他是欲界的三因善心,要不然他不可能成佛。他也不可能是色界的心,因为(如果)是色界的心,他将会投生到色界天。当时我们的菩萨在前一世临终的时候,他对一切众生散播慈爱,他就是以慈爱的心,但是还没有达到禅那,以慈爱的近行定的心投生到母胎里面去的。所以,如果我们习惯散播慈爱的话,那么很自然而然我们下一生的结生心将会是什么心?将会是三因的果报心。
而如果我们习惯于专注呼吸、专注于我们的业处,那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自然而然你闭上眼睛,你也可以很快就专注呼吸,你可以在你专注呼吸当中安详地去世。这个时候由于你在临终的时候,造的是三因的善业,或者你所造的这些三因的善业成为你的惯行业、或者你的近死业、或者你的已作业。那下一生你的结生心是什么心?是三因的善心。而且是什么样的心?是修行的心,是禅修的心。因为你的有分心,就是你的下一辈子整一辈子你的果报心,都是属于一种倾向于修行的心,那下一辈子你修行或者你证得禅那,那是小菜一碟。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现在要多点去造三因的善心,而不要去怀疑、去追究。我现在发现有些禅修者,在听了《阿毗达摩》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到底我是不是二因的?为什么我修行那么难?为什么修行那么多障碍?”不一定。有些人他们修了一辈子都还没有证得禅那,但是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机会。
例如: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位比库,他修了大半辈子都没有任何的成就,但是他就是三因者,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并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却在佛陀去世之后,入般涅槃之后才证得的。谁?不是(阿难)。阿难是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vassa,第一个雨安居就证得初果。还有另外一位,谁知道吗?佛陀在临终的时候特别叮嘱说,要对他进行brahmada
óa(默摈)、梵罚的,是谁?就是Channa阐陀。因为他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是个调皮捣蛋的人。恶口,他的嘴巴特别臭,经常喜欢骂人、喜欢指责、喜欢批评。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一直都没有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但是他也修行。直到最后僧团对他完全隔绝之后,进行梵罚的时候,他才警醒自己,然后他才禅修。结果他在不久之后就证得了圣道、圣果,断尽了一切烦恼。
这也是一个例子,即使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一些人修行,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成果。但是并不等于说他修行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成果,就可以说他自己是二因的,是不是?我们也是。如果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例如:我们用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付出了精进,我们仍然没有成效,才可以说我们自己是二因结生的。如果不是的话,你怎么可以轻易下结论呢?
例如:在帕奥禅林有位长老,他已经奋斗了十几年了,最后他才证得了禅那。如果他很早自暴自弃的话,那么连这个机会他都会失去。他锲而不舍,对于禅修有很强的信心。这样的话慢慢的他过去所造的那些善业、他的巴拉密,也许就要通过他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证得。
我们的菩萨在过去世,据说有一世,因为我没有直接看到圣典,我只是听一位缅甸的尊者这样说过。他说他前世是一个梵天人,他投生为一个人,但是他还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他才证得了禅那。他修行了十二年,他才证得禅那。
所以即使一个梵天人投生为人,如果他没有精进,他是放逸的话,那么仍然不可能证得禅那。更何况我们,我们前一世的来处还不清楚,有可能有些人是人、有些人是动物、有些人是猪、有些人是狗,是不是?我们都不清楚。可能有些人是鬼。但是,我们很肯定的是今生我们能够投生为人,那我们必然不是三因就是二因,不是二因就是三因。但至于如何去确定呢?惟有我们在修到缘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确定。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可以给大家鼓舞的就是,对于二因结生者,即使他不能证得禅那,但是他可以证得欲界的近行定。即使他今生不能够修观直到证得圣道圣果,但是他仍然有能力修到很高的观智,甚至极个别还有可能修到行舍智。所以对于这些二因结生者,他仍然有机会去修四界,见到究竟色法、见到究竟名法,他也有能力去修到缘起。是不是?所以不应该轻言放弃,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这个是对于欲界二因和无因结生者的投生法则。
我们再看对于圣者的投生法则。如果一个禅修者已经证得了初果,初果就是入流圣者。那么,他将最多只有七次投生到人、天善趣。因为一个禅修者,如果他在禅修的时候已经证得了初果,在他证得了初道(入流道sotàpatti-magga)的时候,已经断除了邪见、断除了戒禁取见和断除了疑。这三种最粗的、最低劣的烦恼已经被断除了,因此,他的未来的轮回不会有很强的动力。特别是他已经把有身见(sakkàya-di
hi萨迦耶见),或者说邪见已经断除了,所以这种可以使一个众生、一个有情堕落到恶趣里的元凶,它的根本已经给断除了。因此,一个初果圣者即使在他没证得初果之前,哪怕他造了很强的恶业,比如说他曾经杀过人,他仍然不会堕落到恶趣里面去。除非他之前曾经造了五逆罪,造了五逆罪他就不可能证得入流,不可能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
在《宝经Ratana Suttaü》里面,佛陀曾经这样说过:作为一个入流的圣者,他绝对不会再受第八次有(他不会有第八次的生命),他只会有第七次。而且,在这第七次当中,他只会在人、天善趣里面。这里的天界也包括梵天界,如果他证得了色界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的梵天。如果他证得了无色界的禅那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界。
当然,如果是一个凡夫投生到无色界梵天的,那他不可能在无色界梵天里面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无色界梵天人,他们没有眼、没有耳,所以他们不能够听闻佛法,他们不能够亲近善友,不能够听闻佛法,所以他们不能够在无色界梵天界证得任何的圣道、圣果。
而假如一个初果圣者,已经拥有了圣道、圣果,他已经是初果圣者了,他投生到无色界梵天,他有没有可能证得更高的果位?有可能。换而言之,一个初果圣者即使没有导师,他都有可能证得更高的果位。因为所观照的东西还是那些名色法而已,因为一个入流圣者已经“见道”了,已经见到了出离之道了。
而对于二果(一来圣者sakadàgàmin),他只会来此世间一次。而且他也只会投生到人、天善趣。这里说到的只来一次,就是他有可能再投生到人间,或者他有可能再投生到欲界天里面去。当然如果他成就了色界的定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色界天。如果他成就无色界的定力的话,他也有可能投生到无色界的梵天。这里所说到的只来此世间一次是最多。例如:一个初果圣者,他最多只是七次,这是指最多的。但是,如果一个禅修者证得了初果的话,普遍上都是他只有二次或者三次的再生,然后他会在他的未来第三世或者第四世,他将能够断尽一切的烦恼而证入般涅槃。
对于三果的圣者来说,三果是不来圣者。为什么称为不来呢?因为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的天里面或者投生到欲界的人界。一个三果圣者死了之后,他必然会投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的梵天。因为一位三果圣者已经完全地断除了对欲的贪爱(我们称为欲欲或者称为欲贪)以及嗔恚,也就是说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欲界的所有的烦恼已经被断除了,这种使一个众生投生到欲界的业称为下分结。下分就是欲界的,结就是捆绑的意思,这里是比喻烦恼有五种,即:有身见、戒禁取见、疑、欲贪和嗔恚,对于不来圣者已经断除了,所以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而只会根据他们的定力或者他们的这种投生的法则,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的梵天。
多数的不来圣者将会投生到净居天,而且净居天只是三果圣者投生的地方。在净居天里面只有哪些圣者呢?只有三果圣者和阿拉汉圣者。为什么还有阿拉汉圣者呢?难道他会投生吗?他们是在那里证得的。因此,不来圣者在证悟涅槃的时候有五种方式:
一种称为中般,就是antaràparinibbàna。中般就是这一类的三果圣者在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的时候,在他的生命不到中寿的时候就已经证悟般涅槃,这个称为中般涅槃。
还有第二种是生般。就是这一类的三果圣者在他过了中寿之后,他才证悟般涅槃,这称为生般。
第三种是有行般。有行般就是有一类的三果圣者,他在投生到梵天界成为梵天人的时候,他还必须得再精进努力,他才能够证悟般涅槃,这个称为有行般。
而有一类的三果圣者在投生到梵天界之后,他们不用再努力都可能证悟般涅槃了,这个称为无行般。
还有第五种三果圣者,当他投生到梵天界的时候,例如:他们投生到无烦天,在无烦天过完了天寿之后,他们再投生无热天,然后再投生到善现天、善见天,然后再投生到色究竟天,这就称为上流般涅槃。就是从低等的色界天一直往上流、流、流,流到最上的色界天界。
就有如在缅甸有一种说法叫做崩行桑(相似读音),例如:有一类的圣者,好像帝释天王(Sakka天帝)一样,据说他就是属于一种很喜欢生命的人,很执着生命的人。这一类的圣者,现在他们是初果圣者,他们在欲界的天界;等他们在欲界天界寿命终了之后,他们会投生到更高的天界;然后,他们会投生到色界天;等他证得了三果之后投生到净居天。然后,他们在净居天里面一个天、一个天不断地投生、投生、投生。投生到最后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寿已经全部过完了,就在他的色究竟天的天寿完结的同时,他进入般涅槃。这种称为什么?称为等首的阿拉汉。就是他的生命的终结,他的死心的生起和他证得般涅槃是同时生起的,这种称为等首的阿拉汉。有一类的三果圣者是这样,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不会再投生到欲界里面去。
对于最后一种阿拉汉圣者,他会投生到哪里?如果他会投生,那么佛陀会说妄语了或者阿拉汉也会说妄语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会再继续遭受象现在这样的未来的生命。”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时候,他也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些阿拉汉圣者在证得阿拉汉果的时候,他也会发现到他的生存因素已经剿灭了,他们的烦恼已经断尽了,所以他们不会再有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投生。
这样的话,有些人,例如: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些人,有些比库就怕了,他说:“哎呀!那如果我现在修行,我奋斗,等我证得了漏尽,证得了阿拉汉果之后,我将会成为没有,将会完全地剿灭了我。那个时候我将会变成走向毁灭。”他们会生起这样的恶见。
但是一个圣者证悟般涅槃,他并不是等于完全走向毁灭。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会像有些印度教,他们在诅咒佛陀一样,他们说:佛陀是他们的叫作Krishna(克里希那,意译黑天)的化身。因为Krishna看到了在有一个时期,很多的恶人他们否定吠陀经典,否定婆罗门的权威。于是Krishna就化身为佛陀,教导那些恶人走向毁灭。他们就会认为这么样。所以,这个其实是一种误解。
一个证悟了涅槃的人,他会知道其实涅槃不能够说是一种生命、一种存在,但是我们也不能够说没有。如果涅槃可以用语言形容的话,那么佛陀就不会有十四种无记里面的:如来死后是有吗?如来死后是非有(没有)吗?如来死后是既有又没有吗?如来死后是既非有又非没有吗?这四种方式佛陀不予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说如来(这里如来是指圣者,一个漏尽的圣者)死了之后他到底是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呢?这是两种边见。是即存在又不存在呢?这还是一种见,或者既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呢?这还是堕于边见。因为涅槃不是一般的凡夫或者没有体证者可以想象出来的,因此,佛陀都不予回答。
然而正是因为佛陀不予回答,所以留给后来的那些弟子很多的猜测,很多的想象。是不是?所以,后来那些部派佛教发展出很多,他们对涅槃都充满了想象。
其实,真正的涅槃的境界连佛陀都不去说。只能够说涅槃没有贪嗔痴,涅槃没有任何的名色法,涅槃不能够说是生,因为没有生,所以自然也没有灭。因此阿拉汉圣者,他就不会再有作为一种苦的这种生命、这种名色法。但至于你说不是名色法,那是什么?连佛陀都不回答。因为法惟有寻觅者才能够证悟。我们今天讲到投生的法则,就讲到这里。我们明天晚上将一起来学习缘起。
《阿毗达摩 第四十五讲 众生投生的法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