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度的贪。从很强程度的执著、贪婪或者叫做欲火中烧,到很微细的喜爱、贪著,都属于贪。由于所有的这些心里面都有一种称为贪的心所,所以这一类的心称为贪根心。贪根心有8种,是哪8种呢?即:
悦俱邪见相应无行一心;
悦俱邪见相应有行一心;
悦俱邪见不相应无行一心;
悦俱邪见不相应有行一心;
舍俱邪见相应无行一心;
舍俱邪见相应有行一心;
舍俱邪见不相应无行一心;
舍俱邪见不相应有行一心。
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心好像有8种,但它们其实是很好来理解的。
虽然贪根心可分为8种,但是我们只要抓到它们的规律,我们就很好理解。例如,在这8种贪根心里面,如果是依照受、依照它们的感受来分,可以分为悦俱的,是不是?悦俱巴利叫做somanassasahagata。还有另外一种是舍俱的,舍俱的就是upekkhàsahagata;还有另外一种是邪见相应的,有邪见相应的和邪见不相应的;还有另外有行和无行。依这样来分,那么心就可以分为8种。它们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抓到它们的规律,就不用死记硬背,我们都好理解这些心。
所以贪根心的分别,可以用三项原则来分别:第一就是有些心是悦俱的,有些心是舍俱的。悦俱就是当你贪著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是很欢喜的贪欲。你的感受是欢喜的,还是你感受平平的?如果很欢喜的、很喜爱的这种称为悦俱。悦俱就是伴随着喜欢的;舍俱,就是感觉平平的。悦巴利叫做somanassa,俱就是sahagata,如果从它的直接意思来说,somanassa就是su manas,心感到很好的。manas是心意,感到很好的,sahagata是一起、俱行的,就是伴随着。我们可以说,悦俱就是伴随着那种很舒服的感觉的,这么样来理解。在心的规律当中,任何的心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受。因为受是属于遍一切心的心所,所以换而言之,只要有心的生起必定伴随着一定的感受。
感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愉悦的感受,一类是中舍的感受,一类是不好的感受。愉悦的感受、好的感受,我们称为悦俱,或者称为乐受;感受平平的我们称为不苦不乐受或者称为舍受;而不好的感受我们称为忧受。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法是邪见相应和邪见不相应。邪见相应是di higatasampayutta higata-vippayutta hi
如果我们在贪著的时候,认为实在有个东西可以贪著或者有个我在贪著,我可以贪著,这样的话就是属于邪见相应。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喜欢,但是他并没有认为有个我、或者我可以贪著,也就是没有夹杂着我、我所的这样的心、这样的贪心,称为邪见不相应心;
或者如果是认为对象是永恒的、是常的,认定了,那么这种心就是属于邪见相应心。或者认为对象是快乐的,认为可以得到永恒的快乐,这个也是属于邪见相应心;但假如在贪著的时候纯粹只是贪著,但是他并没有认定对象是常的、是乐的、是我的、是净的,那在这一种贪心里面,并没有邪见这种心所生起,称为邪见不相应心。在贪这种心里面如果有邪见的心所生起,你会认为有个什么实体,例如:有灵魂。那么这样的话,你所生起的心就会有邪见。
还有另外一种分法是有行和无行。这里的行sankhàrika本身是造作。在这里,它的意思就是怂恿、受鼓动的、被煽动的。例如:我们在贪著一样事情的时候,是被他人说服的、有人在旁边煽动的,或者自己逼自己“你要这么样,要这样”,一定要强迫自己去生起贪爱的,这样的心称为有行的心。但如果是很主动的生起,一看到它你就很喜欢,这样的心由于是主动的生起贪,称为无行心。
这8种贪根心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呢?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这8种贪根心。
例如在《阿毗达摩要义》里面举了八个假设的例子,讲到了:如果一个人不去思维果报的、不去思维业报的去享受食物、贪著食物,这个称为悦俱邪见相应的无行心;
而有一个人被他的同伴说服了之后也不思维果报的、很愉快地去看电影或者是去看戏、去看表演,这个称为邪见相应的有行心。因为他是经过说服的,由于他没有思维果报的,这个称为邪见相应。
第三种心,就是有一个女士很欢喜地穿上新衣服,但是她也知道执著新衣服会令人生起贪,所以她只是很欢喜地穿衣服,这称为悦俱邪见不相应的无行心。因为她是很欢喜的自己主动的穿衣服,所以这个是无行的,但她也知道贪著是不好的,这种称为悦俱邪见不相应一心。
第四种,悦俱邪见不相应有行一心,就是有一个女孩也知道业果法则,但是在她的同伴邀请之下,她很欢喜地去听流行歌曲,这个就是第四种心。
第五种心,就是有个男孩,他稍微有执著地去吃只是加了盐的白饭,但是他并没有感到欢喜,也没有去想想业果法则,这个称… 《阿毗达摩 第二十八讲 心及不善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