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n>第二类是执取仪式,例如:祭祀、祈祷,经咒等等。就好像婆罗门教,婆罗门教非常注重祭祀。因为在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里面就讲到了:第一婆罗门至上,第二吠陀天启,第三祭祀万能。他们认为任何的东西都可以透过祭祀来达成,来完成。所以作为一个婆罗门,他们应该要读诵吠陀。吠陀经典很多就是讲到如何执行祭祀的,例如:梨俱吠陀rgveda(梵),它主要是讲如何去邀请那些神来,例如:雷神、风神、电神等等;通过赞颂他们,然后再希望达成他们的愿望。在吠陀经典里面,夜柔吠陀Yajur-veda(梵)和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梵)里面也是,里面讲到很多经咒,例如:请一些神,请一些鬼来,通过这些来从事各种各样的祭祀。他们认为透过这些祭祀可以达到升天,可以达到解脱。
在古印度,作为一个婆罗门,他们应当学的就是Veda——吠陀经典。而作为一个婆罗门,在古印度他们所承担的社会的角色就是祭司。当然也有学者,也有祭司,他们就是为了国家、乃至平民百姓要组织各种各样的仪式。他们为人祈福,为人消病,为人消灾;而且有那些小孩子出生,他们为他们起名,有命名的祭祀,结婚有结婚的祭祀,生孩子有生孩子的祭祀,死了之后的祭祀等等,他们都有很多。而且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导向最终升天,但是佛陀很肯定地否定了祭祀,认为祭祀并不是解脱之道。
还有另外一类的戒禁取见,就是修定解脱论。也就是有一类的外道认为禅定即是最终的解脱,即是最上的涅槃。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婆罗门和一部分的苦行僧,他们拥有很强的定力,他们在入定的时候体验到非常微妙殊胜的快乐,然后他们认为那个就是定境,那个就是最上的解脱。乃至现在,在印度有一些苦行僧都可以一座坐很长的时间。在印度教的六大正统的派别当中就有一个派别叫做瑜伽派,瑜伽派当时有一个瑜伽大师叫做巴坦加里,他写了一部《瑜伽经》。在这部《瑜伽经》里面,他总结了一两千年来的印度教和古代婆罗门教的修定的方法。例如:他讲到在修定之前先要持戒、要净身、要净心、要自制,要节制饮食,在修定的时候如何调姿势、调呼吸呀,如何入定,最后如何证得解脱。他们也认为禅定就是解脱,禅定就是涅槃。
这一类错误的修行方法,无论是执着于苦行,执着于仪式,执着于修定,这类都称为戒禁取见。他们执着于苦行、执着于仪式等可以带来解脱的这一类的方法,称为错误的修行方法。
到底邪见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坚定地执取于断灭见,例如认为没有三世,没有因果,拨无因果。当这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这种邪见,那他的下一生已经决定了必定是恶道,乃至地狱。犹如佛陀在经典里说到的:“我说邪见者只有两种趣的其中一种,即地狱和畜生。”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因为邪见而偏离正道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95年年底,大概就是1995到1996年期间,当时缅甸帕奥禅林来了一个以色列的犹太人。其实在西方世界里面,犹太人是很早接触佛教的一个民族,例如:三界智、向智尊者,他们都是属于犹太人。这个犹太人去了帕奥禅林,他的巴拉密真的很好,在几乎一个星期之内他就已经证得禅那,他的巴拉密真的非常好。然后他又很精进地修行,不久他就修完了名色法,进入了修缘起的阶段。然后他就观照他的过去世。当他观照他的过去世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过去世既是很令人震憾的,又很令人叹息的。他观照他的过去的前五世,那个时候他投生在印度,而且正好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在那一世当中他出家成为了比库,而且他的巴拉密也很好,在那一世他拥有了四种禅那,四种无色界定,也修得了五神通,同时他的观智也修到了行舍智sa kh a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很谨慎,正如在十种造功德善业当中,其中最后一种叫做什么?“正直己见。”就是要让我们的知见,要让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正确,我们要依照佛陀的说法。也就是我们要避开常见、断见、我见、戒禁取见等等,我们应该对佛法僧三宝,对因果要有信心。
这是种种的邪见,我们就讲到这里。
如果要完全地断除邪见,惟有一个人证得了初果。为什么初果… 《阿毗达摩 第二十一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和慢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