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够断邪见呢?因为一个初果圣者在修名色识别智的时候,他已经透彻地看到了究竟名法和色法,他还会不会认为五蕴有个实在的我呢?不可能了。他已经能够见到过去世跟今世的因果关系,见到今世与未来世的关系,他还会不会怀疑因果呢?他不可能怀疑。而且他确实透过修习戒定慧的道路而证得了圣道、圣果,他还会不会相信那些,例如:苦行、祭祀等等能够导向解脱?他也不会了。由于他通过实践而证明了、断除了疑,断除了邪见,那么我们可以说初果圣者断除了三种最粗的(最粗糙的)烦恼,即:第一有身见,第二戒禁取见,第三是疑。因此要断除所有这些邪见,惟有在初果的时候才能够连根的拔除。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种心所:慢màna。这里的慢不是快慢的慢,这里的慢是傲慢的慢。也就是骄傲,自大,自满,自负。慢的特点是骄傲;作用是高举自己或者抬高自己;表现为自负,自以为是。慢就好比是发了疯,它属于贪根心。一个人拥有了傲慢心,他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过度地夸大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长处。透过抬高自己而看不起别人,轻视他人,看低他人。慢往往是在跟他人对比的时候,由于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或者认为自己拥有长处,或者看到别人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不是,然后慢心就生起了。慢通常是透过对比而生,有时候也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感到骄傲,这也是属于慢。
慢依对象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对出身感到骄傲。这一种特别是在古代的印度,古印度分为四种种姓,叫做Va a a a
再下来就是刹帝利Khattiya,这一类就是国王、武士阶层;再下来叫做Vessa,就是吠舍;最下一层叫做Sudda首陀罗,首陀罗是最低等的。一般在古印度高等的种族看不起低等的种族,出身高贵的看不起出身低贱的。对自己的出身、对自己的家庭背景、对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对自己的族姓感到骄傲。在现在,这种傲慢、这种骄傲在我们身边还是很普遍。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并没有种族、种姓的,但是我们仍然会有这种骄傲。如果你的家很有钱,你就会看不起没有钱的人;出生在城市里的人、大都市里的人就看不起乡巴佬;如果你的家出生于书香门第,你的家有教养,就看不起那些没有教养的,他们的家庭如果是农民、是工人等等,那么你就看不起。乃至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会对比:“我的爸爸开着名牌的汽车来接我,你的家人开着没有牌子的车或者你的家连汽车都没有。”这样的话变成由于出身他们感到骄傲。
第二是对财富感到骄傲。自己有了钱就感到了不起,看不起那些贫穷的人。而对于那些没有钱的人来说,他也感到自卑,感到没钱就没有势,说话都不敢说大声。那些有钱的人就感觉到特别了不起,呼风唤雨。
第三就是对容貌感到骄傲。漂亮的人往往自以为自己的容貌很漂亮,他们会看不起那些丑陋的人。例如:长得白的人看不起长得黑的人,长得高的人看不起矮的人,长得漂亮的人看不起丑陋的人,乃至那些年轻的人看不起那些比较老的人。这类是对容貌感到骄傲。
还有对学识感到骄傲。例如:那些读过书的人看不起没读书的人,有才华的人看不起没才华的人。甚至只要你读了书,你会这个也看不顺眼,那个也看不顺眼,是不是?有句话叫做“同行多妒忌”,然后呢?“文人常相轻”。读多书的人往往就是这个爱批评,那个爱批评,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因为自以为自己很有学识,所以他爱批评这个,爱批评那个。
傲慢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傲慢往往会使一个人变得很下贱,甚至有时候会堕入恶道。在这里我们就讲一个因为傲慢而堕落的故事1。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去佛的时代,咖沙巴佛(Kassapa)的教法时期,那个时候Kassapa(迦世佛)已经入般涅槃。后来有两个青年,他们是两兄弟,两兄弟出家,做哥哥的叫做Sodhana,做弟弟的叫做Kapila,这两个兄弟一起出家,依靠一位长老而出家,后来又受了具足戒。由于他们受了具足戒成为比库之后,他们就必须履行两种义务,一种叫做Gantha- dhura,一种叫做Vipassanà-dhura。也就是作为出家人,要么就应该学习三藏,要么就要修行、就要禅修。当时,做哥哥的Sodhana,他就想到自己的年龄比较大了,于是他就选择禅修,从那位长老那里学到了业处,然后他就很精进地依那位长老学习,证得了禅那。后来又修Vipassanà、修观,最后他在那一生当中断尽了一切烦恼,证得了阿拉汉果。
做弟弟的叫做Kapila,他就认为现在我还年轻,等我老了我再修行,于是他选择了学习。他就从导师那里、从长老那里学习三藏、背诵三藏。由于他很聪明也很有才华,很快就学得很好,成绩很优越,很快就把三藏都背会了。然而当他有了学识、有了才华之后,他并不是用在修行上,他喜欢经常给人说法,于是就引得很多人的恭敬、供养。结果由于他太有名气了,很快他就被名闻利养所淹没了。由于他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受到很多人的供养、礼敬,他看不起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默默无闻的禅修的那些僧人们、那些比库们),由于他有了名闻利养,有了名气,就开始勾结朋党,然后就党同伐异,而且经常爱指责、爱批评、爱看不起其他那些修行的人,这样,其他的那些僧人,那些僧众,由于知道他的坏脾气,知道他很傲慢、很了不起,很多人、那些想要修行的人、如法的人都不想跟他在一起,也敬而远之。有一天,轮到僧团选到他去诵戒、诵巴帝摩卡(pàtimokkha)。当他坐上了座,拿了扇子之后,他就问那些僧众们,诵了戒之后,他问说:“你们有问题吗?”当时那些僧众都不理他,他们都保持沉默。这个时候他看到了那些僧众们不理他,然后他火又来了。他就说:“你们又不懂得法,不懂得律,我问你们法和律,问跟没问有什么区别呢?”他就这么样的当着僧众指责了、呵责了之后,他忿忿不平地离开了。他不仅仅是这样,他经常也是看不起那些修行的人,他认为自己精通三藏,自己有学识,自己很有名,他看不起那些修行的人,甚至很多那些圣者们他都看不起。
结果他的哥哥在那一世临终,就证得了般涅槃。但是这个Kapila由于他的傲慢造了口业,死了之后掉入到地狱里去。又一直在地狱里面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到了我们佛陀出世的时代,就是我们Gotama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代,他投生为一条鱼,他投生为金鱼。由于他过去的善业,他投生的这条鱼非常漂亮,金光闪闪。结果这条鱼后来在河中被一群人捞到了、抓到了,由于这条鱼太过漂亮了,于是这… 《阿毗达摩 第二十一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和慢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