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于无生命的贪呢?就是贪自己的钱财、财物、贪自己的房子、贪自己的车子、贪珠宝、戒指、项链、贪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对食物也贪,这些都是属于贪。
还有另外一种是对纯粹概念的贪。例如说:权利的贪。权利其实无形无相,但是你会认为:很多人捧你的场,你呼风唤雨,你自己觉得很满足。或者对于名声的贪,或者爱慕虚荣,这些都是属于贪。虚荣其实很多,甚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你就是很喜欢这些东西。被人稍微一赞赞你,你就飘飘然。因为贪,我们的心就黏着这些所缘,于是我们的心就给这些所缘套住了。其实,这是我们的心自己跳下这个陷阱里面去的。
不要说是从“阿毗达摩”的角度上来说,即使是从世俗的角度上来说,贪着自己的身体、贪着漂亮、喜欢别人赞你、贪吃、贪睡、贪名、贪利、贪色,这些哪一样大家没有?我们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执着的是什么?取着的是什么?我们就知道贪对于人、对于生命来说,是多么的根深蒂固!而且贪欲是个无底洞,当我们得到了之后会想要更多。当我们得到了之后,我们还不想失去,我们还想要占有。当我们占有了之后,我们还想要永恒的占有。所以,只要一个人有贪爱,他就会有追求。因为有了追求,他就会患得患失,因为有了患得患失,痛苦就生起。
所以佛陀在《中部·大苦蕴经》里面和《小苦蕴经》里面讲到了贪欲的种种过患。
他讲到了人们通过技术去谋生、为了生计,寒热不避,风雨无阻,风吹日晒、忍饥挨饿,辛辛苦苦的劳动。因为有了欲,以欲为因,欲为缘,以诸欲为因,这个是在我们今生就可以看到的,由于贪所带来的痛苦。
当一个人通过辛勤的劳作,他如果得不到钱财。例如说:你很辛勤的工作,结果因为你工作上犯了一些小错误,或者你的上司根本是一个无赖,他扣你工资,你就会感到很痛苦。这也是在今生可以看到的由贪带来的痛苦。
或者说,当我们很辛苦的经营自己的一项事业、自己的生意的时候,结果不仅仅赚不到钱,反而亏了大本,血本无归,这时候产生了很大的痛苦。
或者像买股票,很多人买股票,最近听说前段时间股票大跌,很多人就为此要生要死,甚至跳楼,这个就是由于贪欲带来的过患。
虽然通过辛勤的劳作,获得了钱财,为了要保护这些钱财,我们会很担心、很忧愁。例如:如果现在你拿着几万块出门,你会提心吊胆。如果你身无分文,你去到哪里都不怕,是不是?但是即使你用尽办法保护你的钱财,但还是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意外。例如:被王、被贼、被水、火、被不孝的子孙等等所损耗。当你精心想要保护、守护的钱财,遭到损失的时候,你会感到很痛苦。这就是由于以欲因、欲缘,以欲为因所带来的今生可见的痛苦。
「欲因、欲缘、欲由,乃诸欲因,王与王争(就是国家跟国家之间争斗)。剎帝利与剎帝利争(就是那些武士们,那些王臣们互相争斗),婆罗门与婆罗门争,居士与居士争(就是在家人跟在家人争),母与子争,子与母争,父与子争,子与父争,兄弟与兄弟争,兄弟与姐妹争,姐妹与姐妹争,朋友与朋友争。也就是说为了利而大家在争斗,争名夺利,勾心斗角。他们在那里因为不合,争执、争斗、互相以手攻击、以土块攻击、以棍棒攻击、以刀枪攻击。因为攻击,他们在那里经受死或者相当于死的痛苦。」
例如说:如果兄弟两人本来是很好的,本来是情同手足的,但是因为分财产,可能大家会反脸为仇,为什么呢?还不是由于想贪着那些财产,想贪、想占有那些遗产。这就是兄弟与兄弟争,兄弟与姐妹争,姐妹与姐妹争。即使是父子之间也好,例如:父与子之间大家共同做一个生意。即使父子共同做起个生意,不久之后,只要有经济上的利益,只要有利益上的冲突,慢慢的父和子有可能都会反脸成仇。
为什么会这个样呢?亲子之间都会反目为仇,就是因为欲乐、因为贪欲。因为这么样,所以,情同手足的一家的人都会争斗,朋友和朋友之间也是。即使他们之间,本来是很友好的,但是只要有了利益,他们就会争斗,甚至会反目为仇,法庭上见。
还有因为贪欲引发战争,兵戎相见,遭受剑刺、枪刺、刀砍等种种的痛苦。我们看所有的战争,为了掠夺土地、掠夺资源、掠夺财富、掠夺人口,于是战争就爆发了。有多少的战争不是因为掠夺而引起的呢?多少的战争不是因为贪欲而引起的呢?而什么样的战争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战争只有把人民拖向痛苦。就是因为有了贪欲、有了占有欲,所以民族跟民族之间会战争,国家跟国家之间会有战争。会有弱肉强食,会有大国、会有帝国,会有霸权国家。所以种种的战争,也是由于贪欲而带来的。
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所以佛陀也说过:适合精进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和平。我们现在是属于和平时代,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现在这种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的时机好好地修行。假如我们是生活在中东或者是那些战火连连的国家,我们不要说想要禅修,可能连生命都没有保障,所以战争的根源还是由于贪欲。
因为贪欲而抢劫、而偷窃、而通奸,被抓获后遭受鞭打、砍手砍脚、剥皮、投进监狱里面,受到种种的刑罚,所有这些,都是以贪欲为因导致的、现世可见的痛苦,就是今生我们就可以看到的由于贪欲所带来的过患。
如果没有贪欲,我们的社会就会很安稳。但是现在的社会治安太平吗?太平吗?不太平!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呢?我们会害怕我们离开的时候会有小偷小摸,会进我们的房间。当我们带了钱之后,我们会很警惕。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有贪,因为有了贪欲,于是在社会上有种种的罪犯,有种种的犯罪行为。
绝大部分的犯罪行为是由于贪,还有一些是由于嗔,例如:报仇等等这些,但是很大部分的例如:偷窃、抢劫、诈骗、强奸、通奸这些都是由于贪而造成的。一旦这些罪犯被抓到了,他们遭受各种各样的刑罚,这个也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这是由于贪欲带来的痛苦。
「由于欲因、欲缘、欲由,乃诸欲因,以身行恶行,以语行恶行,以意行恶行,身坏死后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这是以贪欲为因导致的后世的痛苦。」
也就是说由于贪欲,我们会通过身体去造恶行,会通过语言去造恶行,会通过意去造恶行。在身坏死后(就在生命终结了之后),将会由于这些恶行,这些以贪为根的恶行,导致投生到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这是以贪欲为因,而带来后世的痛苦。后世的痛苦是更加的痛苦。有时候,我们不要以为有些很小的贪微不足道。有时候很小的贪,它都有可能造成我们堕落到恶趣。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位比库,他有一天得到了一件上等的布料,他准备拿这块布料来做袈裟。于是他就把这块布料交给他的姐姐,让他的姐姐,重新把这块布料再进行加工,然后再纺织,织成更好、更细腻,当他得到了这块布料之后,他就把它晾在了竹竿上面,他很喜欢这块布料。结果在那天晚上他死掉了,也许我们现在来说,可能是由于心肌梗塞或者种种原因,那天晚上他去世了。
当他去世之后,按照戒律来说,僧团会分他的财产。于是,当时的那些比库们就准备分他挂在竹竿上的那件袈裟,这个时候佛陀出现了,佛陀说:“你们不要动这件衣服,先放在一边,不要去分它,过了七天之后你们才能分它。”结果过了七天之后,佛陀说:“你们可以分这块布了。”为什么会这么样?你们知道吗?
因为当时佛陀,他知道那些比库们、僧团们想要分他的袈裟的时候,那个时候,由于这位比库在他临死之前,他还想着他的袈裟。于是他死了之后,就投生为他袈裟里面的一只臭虫。当那些僧众,要分他的袈裟的时候,它就在那边挣扎,它在那边声嘶力竭地说:“你不要动、不要动。”但是那些比库听不见。佛陀知道了。佛陀知道如果那些僧众不理会,继续分它的袈裟的话,它会仇恨这些僧众。因为仇恨,它下一世会堕落到地狱。于是佛陀为了悲悯它,因此制止了分袈裟,结果,等这只臭虫心安理得的在它的袈裟里面、在它的衣里面,过完了七天的寿命之后死掉了,它由于过去的善业成熟投生到天界。所以哪怕是这么一点点的贪欲,都可以使一个人投生到恶道。
如果我们看很多因缘故事,例如:有些人,他就是因为贪着,所以他投生到恶趣的。
我们再讲一个缘起轮回的故事。有一位禅修者在修缘起的时候,他发现在他几世之前,他是一个住在家里的家神,住在阁楼里面的家神。后来当他死了之后,他就投生为一个小女孩,那时候她就很喜欢她家里的一只猫(小猫)。后来等这个小女孩在死的时候,在死之前她突然想起了那只猫。于是下一生她就投生为猫。因为她在死之前贪着于那只猫,所以她投生为猫。当她投生为猫的时候,然后在她做猫的那一生,有一次它去偷吃在佛坛上面的贡品,它一边偷吃一边望着佛像,它看到佛像很庄严很喜欢。之后就因为它看着佛像那种业,在它死的时候、在这只猫死的时候成熟,结果它今生就投生为一个人。当它投生为人,由于它是偷吃,所以他今生投生在很贫穷的家庭,是一个缅甸人。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如果是生起了贪欲,在生起贪欲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死去的话,我们将会投生到恶趣。如果我们生起的是善心的话,将能够投生到善趣、天界。这些其实都是属于因果、业的关系的,所以大家喜欢贪吗?喜欢贪这个、贪那个吗?如果你们喜欢贪,那么你就可以不计较你的后果,不计较你的来生,所以如果我们要讲贪欲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今天讲贪欲就先讲到这里。
《阿毗达摩 第十九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通一切不善心所(无明、无惭、无愧、掉举)及贪心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