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昨天晚上,我们开始学习了不善心所,已经学完了四种通一切不善心的心所:即无明、无惭、无愧和掉举,之后我们又学习了贪心所,由于有了贪,众生轮回;由于有了贪,我们会遭受种种痛苦。我们不用去把经验往过去、往未来拉,即使在今生(现世),只要我们拥有贪,就会有烦恼、有恐惧、有痛苦,这是显而易见的。讲完了贪之后,今天晚上我们将继续来学习另外一种心所——邪见心所。
邪见的巴利语是micchà-di hi hi hi hi hi hi hi
无明和邪见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两个很相像,但是在程度方面不同,在这两者当中它们的区别是:如果只是认为对象是“永恒的”、是“乐的”、是“我的”、是“净的”,这称为无明;如果是进一步相信、坚信它,认定对象就是“常的”、“乐的”、“我的”、“净的”,认为世间法有“常、乐、我、净”,这种坚信、相信是邪见。同时,无明和邪见也分别在不同的出世间道当中被断除。
一切的凡夫都有邪见,也都有无明,一切的圣者都没有邪见,但惟有漏尽者(阿拉汉圣者)才没有无明。它们对于众生在轮回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只要一个有情、一个众生还拥有邪见,他必定有可能堕落到四恶道;而如果一个众生只要还有无明、还没有断除无明,那他必定还会轮回。因为一切圣者已经断除了邪见,所以圣者不可能再堕落恶趣,叫做avinipàta-dhamma,vinipàta就是堕落的,avinipàta就是不可能、不会堕落的,dhamma就是定法、定则、定律。一个圣者因为已经断除了邪见,所以他不可能再堕落恶趣,有时候也把初果和初果以上的圣者叫作具见者,就是拥有正见的人。
但是初果圣者、二果圣者、三果圣者都还没有断除无明,所以他们还要轮回。即使是一位三果(不来圣者),己经没有任何的欲贪和嗔恚了,也就是说,他对一切的欲乐已经不会再有贪着、贪染,对男女的、饮食的、睡眠的这些欲乐,他都不会有贪着,而且他也不会有任何的嗔恚,乃至一丝的忧伤也不会,但是由于他还有无明,所以还是要轮回,他死了之后还是会投生到色界或者无色界梵天去。
惟有一位漏尽者(阿拉汉圣者),由于他断除了无明,所以不会再轮回。
因此,邪见是使有情堕落恶趣、堕落四恶道的根本、元凶;而无明是使有情轮回的元凶、根本,这是它们的区别。
也就是说,一个众生造了不善业,这种不善业惟有在邪见的支助之下,才有可能使他堕落到恶趣。如果一个人造了很重的不善业,但后来由于断除了邪见,这种不善业再重、再强,由于没有邪见的支助,仍然不可能使他堕落到恶趣,只能够在他生命当中成熟,比如遭到身体的痛苦,甚至被打死等等。
如果一个人造了很重的不善业,例如杀人等等,但只要他己经断除了无明,即使是很重的不善业,因为没有了滋长的温床,所以仍然不可能导致轮回。就好像a gulim
邪见有很多种、许许多多的邪见,涉及到各种方面,所以佛陀用什么比喻来形容邪见呢?用林、用网,林就好像树林、好像森林一样那么多的邪见,或者好像网一样,那么密密麻麻的邪见。在《长部》D ghanik
现在我们先来探讨第一种邪见:有身见,是指执着有我的邪见。kàya是“身”,加sa就是“有”,加di hi
有身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执取五蕴为我”的邪见。即使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会认定这个身心是我。例如,这个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脚、我的眼睛、我的心;这个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儿女、我的妻子、我的丈夫等等,已经认定的,这些称为我见。如果已经变成一种执着,又称为我执,这是一般普通的人都拥有的邪见,即使连动物也会认为这是我的身体等等。
《阿毗达摩 第二十讲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邪见心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