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P6

  ..续本文上一页青的,而为青色,青的观见为青之光,犹如青水之华,青而为青色,青的观见,而有青之光。犹如成就波罗捺衣那样(波罗捺为迦尸国之首都,鹿野苑即在其境内,衣为其国人所制成之衣),熟持而磨碾,而有光色悦泽,青而为青色,青的观见,而为有青之光。像如是的,比丘!内身没有色想之贪,而观外之色,为青,为青之色,青的观见而有青光,为无量无边,而能净意,而能润意,使人乐而不憎恶。然后其色相已被除灭,已知道,除灭后而实见,而作如是之想,这就是第五除处。

  (6)又次,比丘!内身无色想之贪,而观察外色,而为黄的,而为黄色,看见为黄而有黄之光,犹如频头歌罗华(金色华),为黄,为黄色,看见为黄,而有黄的光,犹如成就波罗捺衣,熟持而磨碾,为光色悦泽,为黄的,为黄之色,看见为黄,而有黄光。像如是的!比丘!内身没有色想,而观察外之色,为黄,为黄之色,看见为黄,而为黄之光,为无量无边,而净意,而润意,而乐而不憎恶,其色已除,已知,除灭后,已见其真象,作如是之想,这就叫做第六除处。

  (7)又次,比丘!内身没有色想之贪,而观察外色,而为赤的,而为赤色的,看见为赤,而有赤之光,犹如加尼歌罗华(香树名,春天开花,色香,果肉可作为镇静剂),赤而为赤色,赤的观见而有赤色之光,犹如成就的波罗捺衣,经过熟持磨碾,其光色很悦泽,为赤的,而为赤色的,观见为赤而有赤光。像如是的,比丘!内身没有色想,而观察外色,为赤的,为赤色的,观见赤的有赤的光,为无量的无量光(算不尽的赤光),能净意,能润意,能令人乐而不憎恶,然而将其色除灭,而已知其实事,除灭后,已彻见真象,作如是之想,就叫做第七种之除处。

  (8)又次,比丘!内身没有色想之贪,而观察外色,为白的,为白色的,白的观见为有白之光,犹如太白金星之白色,白而观见而为白的光,犹如成就的波罗捺衣,经过熟持磨碾,而为光色悦泽,而为白,为白色,观见为白而有白光。像如是的,比丘!内身没有色想之贪,而观察外色,为白,为白色,观见为白而有白光,为无量的无量,能净人之意,能润人之意,能令人乐而不憎恶,然后将其色除灭,除灭后,已实知,除灭后,已实见,作如是之想,这叫做第八种的除处。

  众生都像如是的乐于这八种之除处(八胜处),而做到意解的。可是这乃为有变易而会迁异之法,多闻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观察后,就会讨厌他,嫌厌后,尚且不欲于这种第一好之境,更何况又是下贱之法,怎么会去欲求呢?

  又次,有十种的一切处(十遍处。取六大,及四显色,一一都观察而遍满于一切处之观想法)。那十种呢?有比丘,将无量地处(地大),修而为一,而思惟上下诸方,为不二。将无量水处(水大)、无量火处(火大)、无量风处(风大)、无量青处(青色)、无量黄处(黄色)、无量赤处(赤色)、无量白处(白色)、无量空处(空大),修而为一,无量识处(识大)为第十,也修而为一,都思惟上下诸方,为不二。众生如是的乐于一切处,而意解的,然而这些境界仍然为有变易,有迁异的。多闻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观察,则

  为厌嫌他,厌嫌他后,尚且不会欲望此第一的境界,更何况又是那些下贱的境界呢?这叫做第一清净之说,而施设为最第一,所谓我无(没有我,无我)、我不有(无我所,没有我所有的),以及为了其证悟之故,而施设于道。这叫做第一之外依见处、最依见处,所谓度过一切的色之想,乃至得非有想非无想处,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就叫做在于现法当中的第一求趣而至于涅槃,在于现法当中,最为施设涅槃。所谓对于六更乐处(六触处)之生、灭、味、离,都能以智慧而实见其如真(看透其实际),以及为其证之故,而施设于道。

  又次,有四种断。那四种呢?(1)有所乐迟,(2)有断乐速,(3)有断苦迟,(4)有断苦速。在于其中,如果有(1)断除乐欲之迟的话,就因为是断乐之迟之故,说为是下贱的。就中,如有断除乐欲的人,如有人习于此法的话,就从开始起,并不会有厌足。如果又有人习于饮酒的话,就从初始后,并不会厌足。如又有人,修习睡眠的话,就一开始,就不会厌足的。这叫做比丘!如果有人,习于此三法的话,就从初始起,都没有厌足,也是再也不能至于灭尽之处的。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恒常的舍离此三法,不可以亲近他。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第二断乐速,第三断苦迟,第四断苦速,都补记于经后)。

  那时,诸比丘,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供养三善根三痛三覆露相法三不觉爱敬无厌足

  (供养,也就是培养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施、慈、慧,此三法均为生无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三痛,也就是由于贪瞋痴之业,而造成地狱、饿鬼、畜生之三痛苦之道,都因三覆而显露无遗〔三覆为正月、五月、九月之各一日,四天王之善神覆奏人中的善恶于天王,而校格是非之义〕。众生都喜乐于相法〔表于外,而想象于心之法,所谓事物的相状〕,都爱敬于此相法之三不觉〔欲觉、恚觉、害觉,都会侵害人们之知觉,故为不善之觉,如不了五尘过患,对于顺情之境,种种贪求,而生贪欲恶觉或对于违情之境,起种种的忿怒而生瞋恚恶觉。或常被觉观怨贼之所侵害,而起愚痴的害觉〕,都不会有厌足的一天。)(此偈和本文的关连,有点牵强,或者为他经之偈,混入于此的?)

  又:下面还有经文的记载,其内容为:本文的末尾,说明四断之中,只示第一之断乐迟而已,故为补缺其它之三断,而有下文的记载。

  如果有(2)断除欲乐之速的话,则由于此断乐之速之故,此断,也说为是下贱。(3)在其中,如果有断苦迟的话,由于此断苦之迟之故,也说为是下贱。(4)在其里面,如果有断苦速的话,也由于此断苦速之故,此断,则不是广布,并不流布,乃至天人,也不称赞它是广布。

  我所说之断,乃为广布,乃为流布,乃至天人,也称赞为是广布的。甚么为之我所说之断,乃为广布,乃为流布,乃至天人,也称赞为是广布呢?所谓八支正道,正见,乃至于正定之八,就是所谓我所说之断,乃为广布,乃为流布,乃至于天人,也称赞为是广布的。我乃如是的。诸沙门、梵志,乃为虚伪妄言,乃为不善不真,实为诬谤于我。他们确实有众施设断坏而说:沙门瞿昙并没有施设。他们确实有众生施设断坏而说:如果此为没有我的话,就不能如是而说:其如来在于现法当中断知一切,而得息、得止、得灭、得涅槃啊!(谤佛所说的无我的话,以甚么去得涅槃?以甚么去承受涅槃?)

  佛陀所说的为如是,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