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斯匿问说:「阿难!如来是否会行如是的身行,所谓此身行乃不会被沙门、梵志之有聪明智慧者,以及其余的世间的人所憎恶的吗?」尊者阿难回答说:「大王!如来必定是行如是的身行,所谓此种身行乃不会被沙门、梵志之有聪明智
慧的人,以及其余世间的众生所憎恶的。」
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说:「阿难!甚么身行呢?」尊者阿难回答说:「大王!所谓善的身行是。」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说:「阿难!甚么为善的身行呢?」尊者阿难回答说:「大王!所谓身所行的都是无罪的是。」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而说:「阿难!甚么为之身行无罪的呢?」尊者阿难回答说:「所谓所行的身行,乃为智者所不会憎恶的是。」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而说:「阿难!甚么为之智者所不憎恶的呢?」
尊者阿难回答说:「大王!所谓所行的身行,乃不自害,也不害他人,更不会自他俱害,为觉慧、不会有恶之相助,而能得涅槃,而趣于智,趣于觉,趣至于涅槃。他对于可行之法,乃知如真,不可行之法,也知如真。可行之法知如真,不可行之法也知如真后,则可受之法知如真,不可受之法也知如真。可受之法知如真,不可受之法也知如真后,可断之法乃知如真,不可断之法也知如真。可断之法知如真,不可断之法也知如真后,则可成就之法会知如真,不可成就之法也知如真。可成就之法知如真,不可成就之法也知如真后,则对于可行之法会去行,对于不可行之法便不会去行。可行之法去行,不可行之法便不会去行后,则可受之法乃会受,不可受之法便不会纳受。可受之法会纳受,不可受之法便不会纳受后,可断之法便会断,不可断之法便不会断。可断之法已断,不可断之法便不断后,可成就之法便会成就,不可成就之法便不会成就。可成就之法能成就,不可成就之法便不成就后,不善之法便会转减,善法便会转增,因此之故,如来必定会行此法。」
拘萨罗王波斯匿问而说:「阿难!如来为甚么缘故,必定会行此法呢?」尊者阿难回答说:「大王!如来乃离欲、欲已尽,离恚、恚已尽,离痴、痴已尽,如来乃成就一切善法,已断除一切不善之法。为教师、妙师、善顺师,将御、顺御,善语、妙语、善顺语,因此之故,如来必定会行此法。」
拘萨罗王波斯匿称叹而说:「善哉!善哉!阿难!如来对于可行之法,必定会行。为甚么呢?因为是如来、无所著、正尽觉之故。阿难!你乃为其师的弟子,学道而欲得无上安隐的涅槃,你尚且行此法,何况又是如来,怎么不会行此法呢?阿难!你乃为善说。我现在非常的欢喜。阿难!你乃快说,使我极为欢喜。如果村里的输租(税金),阿难!为法应受的话,我会将村里的输租,为了法而布施。阿难!如果象、马、牛、羊,为法所应受的话,阿难!我会将象、马、牛、羊,为法而布施。阿难!如果妇女,以及童女们,乃为法所应受的话,阿难!我会将妇女,以及童女,为法而布施。
阿难!如果生色宝(黄金),乃为法所应受的话,阿难!我会将生色宝为法而布施。阿难!如此之事,阿难你都不应纳受。我的拘萨罗家,有一领衣服,名叫鞞诃提(外国的制品,舶来品),此物为最好的,是王(南传乃明指为摩揭陀王、韦提希之子,阿阇世王)盛装在于伞柄之筒里面,送来为信物(赠送品)的。阿难!如拘萨罗家有劫贝(绵衣)等诸衣物的话,则此婢诃提之衣,乃在于诸衣当中,最为第一的。为甚么呢?因为此鞞诃提衣,其长有十六肘,其广为八肘之故。我的此鞞诃提衣,现在要为了法之故,要布施给阿难你。阿难!你可以做为三衣,持之使那拘萨罗家,能够长夜增益而得福。」
尊者阿难回答说:「止!止!大王!但心静,则为足够了,我自有三衣,谓我所受的。」拘萨罗王波斯匿自阿难说:「阿难!且听我说喻,有智慧的人听喻,就能了解其义的。犹如大雨之时,此阿夷罗婆提河,则为雨水盈满,两岸因溢,就会流出,阿难你看见吗?」尊者阿难回答说:「看见!」
拘萨罗王波斯匿自阿难说:「像如是的,阿难!如有三衣,应当给与比丘、比丘尼。渐学舍罗(沙弥)、舍罗磨尼离(沙弥尼)之法。阿难!用此鞞诃提衣,作为三衣而受持,使那拘萨罗家,能够长夜得增益福。」尊者阿难,为拘萨罗王波斯匿,默
然纳受。
于是,拘萨罗王波斯匿,知道尊者阿难默然纳受后,将鞞诃提衣,为了法而布施给尊者阿难。然后就从座起,绕尊者阿难三匝后离去。
大王去后不久,尊者阿难就持鞞诃提衣,往诣于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说:「世尊!此鞞诃提衣,乃今天拘萨罗王波斯匿,为了法而布施给与我,愿世尊您,用两足踏着在鞞诃提衣之上,使拘萨罗家长夜(常常)能得增益福德。」于是,世尊乃用其两足放着于鞞诃提衣的上面,告诉阿难说:「阿难!如你和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的,现在统统把它向我广说出来。」
于是,尊者阿难,就将和拘萨罗波斯匿所共论过之事,尽向佛陀说,他叉手白佛说:「我像如是之说,是否会诬谤世尊吗?是否为真说如法,为说法次之法,不会对于如法有甚么过失吗?」
世尊回答说:「你作如是之说,并不会诬谤于我,乃为如法而真说,为说法次之法,也不会对于如法有甚么过失的。阿难!如果拘萨罗王波斯匿,用这些义,用这些句,用这些文(都是提示大王如提出这些问题)来问我的话,我也会为拘萨罗王波斯匿,而用此义、用此句、用此文去回答他的。阿难!此义乃如你所说的,你当如是的受持。为甚么呢?因为此说即是其义之故。」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一五、第一得经第四(第五后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一切均为是爱易有异之法,从人,乃至于十「一切处」.多闻的圣弟子均不欲之,何况是下贱之法呢?唯应广布八正道耳。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侯,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拘萨罗王波斯匿所有的境界,其教令所及的,在于其中,乃以拘萨罗王波斯匿最为第一的。然而拘萨罗王波斯匿其人,乃为会变易而有异的(尚且会变易无常)。多闻的圣弟子,像如是而观察的话,就会厌他(讨厌而不欣慕其如何的有势力),嫌厌他之后,对于其第一有势力之事尚且不会欲求,更何况又为那些下贱的呢?
所谓日月的境界,光明所照之处,所照的诸方,则谓一个千的世界。此千世界里,有一千个日,一千个月,一千个弗于逮洲(东胜身洲,毘提诃洲),有千个阎浮洲(南瞻部洲,阎浮提洲),有一千个拘陀尼洲(西牛货洲,俱耶尼洲),有一千个郁单越洲(北俱卢洲,郁单曰),有一千个须弥山(妙高山,为构成世界的中心),有一千个四天王天(东为持国,南为增长,西为广目,北为多闻,为第一层天),有一千个三十三天(忉利天,第二层天),有一千个释天因陀罗(因陀罗译为天珠,珠就是珠网,因帝释殿珠网覆上,于每一明珠内,万象俱现),有一千个焰摩天(善时分,第三层天),有一千位的须焰摩天子,有一千个兜率哆天(知足天,第四层天),有一千位的兜率哆天子,有一千个化乐天(第五层天),有一千位的善化乐天子,有一千个他化乐天(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有一千位的自在天子,有一千个梵天的世界(以大梵天为主,初禅天),以及一千位的别梵天。在其里面,有一位梵天的大梵天,为富佑而作化之尊,为造众生之父,已有,而当会有。那位大梵天,虽然为非常的伟大,然而也会变易而迁异,多闻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观察,则会厌嫌他,厌嫌他后,尚不欲作为大梵天那样之第一,何况又更为下贱的人呢?到了后来之时,此世界会败坏,此世界败坏之时,众生都会生在于晃昱天中(色界二禅
天)。其中有色乘,为意生(能如意而生),为具足一切,支节都不减,诸根都不坏,都以喜为食,其形色为清净,自身中有光明照耀,飞乘于虚空,住在于那个地方为久远的。晃昱天虽然为伟大,然而会变易而迁异,多闻的圣弟子,乃作如是的观察,则会厌嫌于他,既厌嫌其天后,尚不欲此天那样之第一,何况又更为下贱的呢?
又次,有四种之想,有比丘之想、小想、大想、无量想。无所有的众生,有如是的乐想,而意解的,然而也是有变易而迁异,多闻的圣弟子,作如是的观察他,就会厌嫌他,厌嫌他后,尚且不欲他那样的第一伟大,何况又更为是下贱的呢?
又次,有八除处(除为自在差遣之义。新译为八胜处。胜处为胜于所缘之境,以及烦恼之义。)那八种呢?比丘!(1)内有色想,而外观色(内身有色想,而观察外色之少,为了制伏所缘的外境,使烦恼不起之故,而修此法,以下同)。对于外界之善色、恶色,都观察而为少,对于其色相,都已除(自由差遣)已知,除已而见,而作如是之想(对于有如此之想,都已胜于诸色,而了知,已看见其真面目),就叫做其第一之除处。
(2)又次,比丘!内有色想,外观色(内身有色想,而观擦外色为多。也就是内身有色想之贪,为除此贪,而观察外境之少色或多色,作青瘀之
想),对于无量的善色或恶色,观察其色已除而已知,除已而知见,而作如是之想,就叫做第二之除处。
(3)又次,比丘!内无色想,外观色(内身没有色想之贪,而观外色为少),对于外境之少的善色与恶色,都已除,已知,除后,已见其真面目,而作如是之想,这就是所谓第三除处。
(4)又次,比丘!内无色想,外观色(此于内身没有色想之贪,唯为使其坚牢,而观外之少色或多色,而作青瘀等想,而使其不起贪。)对于外界的无量的善色与恶色,他都已除已知,除后已见其真面目,而作如是之想,这就叫做第四除处。
(5)又次,比丘!内无色想,外观色(内无色想之贪,而观外色为青色),而为…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