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P5

  ..续本文上一页如消灭的话,则识就会消灭,识消灭的话,名色也会消灭,名色消灭的话,则六处(六入)也会消灭,六处(六入)消灭的话,则更乐(触)也会消灭,更乐(触)消灭的话,则觉(受,感情)也会消灭,觉消灭的话,则爱也会消灭,爱如消灭的话,则受(取)也就自会消灭,受(取)如消灭的话,则有自会消灭,有如消灭的话,则生自会消灭,生如消灭的话,则老死自会消灭,那些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也可得而消灭,像如是的,此淳大的苦阴自会消灭。」

  世尊称叹而说:「善哉!善哉!比丘!难得你们能作如是之说。为甚么呢?因为我也是作如是之说:所谓无明如果消灭的话,则(业)行自然会得消灭,行如消灭的话,则识自会消灭,识如消灭的话,则名色自会消灭,名色如果消灭的话,则六处(六入)也就会消灭,六处消灭的话,则更乐(触)自会消灭,更乐(触)如消灭的话,则觉(受)自会消灭,觉(受)如果消灭的话,则爱自会消灭,爱如果消灭的话,则受(取)自会消灭,受(取)如果消灭的话,则有也会消灭,有如果消灭的话,则生自会消灭,生如果消灭的话,则老死自会消灭,那些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都可得而消灭,像如是,此淳大的苦阴自会消灭。」

  世尊又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而你们是否对于过去,曾作如是之念:我过去之时为有,我过去之时为无,为甚么过去时为有?由于甚么原因过去之时为有呢?」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而你们是否对于未来,曾作如是之念:我的未来,当然会为有,我的未来,当会为没有。为甚么未来会为有?由于甚么因由,未来为有呢?」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对于内有疑惑?这为云何?这是何等?此众生到底是从甚么地方而来的?以后会趣于甚么地方?甚么因缘而已为有?何因当会为有呢?」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故意杀父与母,杀害佛的弟子阿罗诃(阿罗汉),破坏圣众(破和合僧),恶意的向佛,而出如来之血吗?(以上为五逆罪,也是五无间地狱之果)」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故意犯戒,而舍戒,而罢道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舍弃此道,而去更求外道,去求福田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作为沙门、梵志,而作如是之说:诸位贤者!可以知道的,就知道,可以见的,就得见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以吉祥(祭典、祝祷等)为清净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为诸沙门、梵志,与吉祥(祭典)相应之诸见之杂苦、杂毒,杂烦热,这些为真实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身生疹患,致生非常的痛苦,乃至命之欲断(生病致于生命将死之剧苦),因此,而舍弃此道(放弃学佛、求佛),更求于外道。是否听其沙门、梵志持一句咒,或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向,而持此咒,就能令我脱离病苦,叫做求苦习、苦得、苦尽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而你们是否受八有吗?(七次往返于人天,不受八次之有,故八有为八次受生)」比

  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能作如是之知,如是之见。而你们是否作如是之说:『我们恭敬沙门、敬重沙门,沙门瞿昙,是我们的尊师』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果你们自知、白见、自觉,而得最正觉的话,你们是否能随所问答吗?」比丘回答说:「如是!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我正调御你们,对于毕究竟,而没有烦,没有热,永恒的不变易之法,正智所知,正智所见,正智所觉,因此之故,我向来之所说。我都为你们说法,都是毕究竟而不烦热,永恒的不变易之法,为正智所知,正智所见,正智所觉。

  又次,由于三事之合会,而入于母胎,父母聚集于一处,母满精而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而入于母胎,母胎或持至于九个月,或十个月,便会生。生后,乃以血而长养,血就是在圣法当中所谓的母乳是。他在于后来之时,诸根转而渐渐的大起来,诸根转大而成就,就食粗饭,也以酥油涂身。

  他长大后,其眼根看见色境,就乐着于好色,而憎恶于恶色,并不立身,不念少心,不知心解脱、慧解脱,不知如真(不能如实而知)。所生之恶不善之法,并不灭尽无余,不把它败坏无余。像如是的,对于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其意根知道法境,而乐着于好(适意)之法,憎恶于恶法(不适意之法,不是善恶之恶),不立身,不念于少心,不知心解脱、慧解脱,不知如真(不能如实而知),所生的恶不善之法,都不灭尽无余,不把它败坏无余。他像如是的随着憎、不憎所受之觉,或者为乐,或者为苦,或者为不苦不乐,他乐于其觉(感受),求着而受于其觉(感受)。他乐于其觉受,求着而受于其觉受后,如果为乐觉(乐受)的话,就会去接受它,而为之受,缘于此受而有了有(转生之根,众生之根),缘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可得而生,像如是的,此淳大的苦阴会产生。比丘!这不是具足被爱所系而相续,有如那位嗏帝比丘鸡和哆子(本为渔夫之子)吗?」比丘回答说:「如是!世尊!这是具足被爱所系而相续,有如嗏帝比丘杂和哆子(本为渔夫之子的嗏帝比丘)的。」

  佛陀又说:「如有时如来出世,为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其眼根看见色境时,对于好色(美色),而不会乐着,对于恶色,而不起憎恶,能立身,念无量之心,而心解脱、慧解脱,知如真,所生的恶不善之法,都灭尽无余,都把它败坏无余。像如是的,其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意根知道法境时,并不着于好法(适意之法),也不厌恶恶法(不适意之法),能立身,而念无量心,而心解脱、慧解脱,知如真。所生的恶不善之法,都灭尽无余,都败坏无余。他像如是的灭除憎与不憎所受之觉,或者是乐,或者是苦,或者为不苦不乐,他都不乐执于其觉(受),不求不着,不受于觉。他不乐于其觉,不求、不着、不受其觉后,如果为乐觉(乐受)的话,他便会消灭,乐消灭,则受会消灭,受消灭,则有会消灭,有灭,则生自会消灭,生灭,则老死会消灭,那些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都可得而消灭,像如是的,此淳大的苦阴就会消灭。比丘!这不是具足爱尽,而解脱吗?」比丘回答说:「如是!世尊!为具足爱尽,而解脱的了。」

  佛陀说此法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乃作三反的震动,动而尽动,战而尽战,震而尽震,因此之故,此经叫做爱尽解脱。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