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P4

  ..续本文上一页而说:「善哉!善哉!如果你们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而说我的此见,乃如是的清净,而着于它,惜于它,守于它,不欲使其舍弃的话,则你们虽知我长夜说栰之喻之法,知道后,是否所塞的会流开吗?」比丘回答说:「弗也!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你们如是而知,如是而见,说我此见乃如是的清净,而不着它,不惜于它,不守于它,而欲使其舍弃的话,则你们知我长夜说栰之喻之法,知道后,所塞的,能流开吗?」比丘回答说:「唯然!世尊!」

  世尊称叹说:「善哉!善哉!如果有异学之人来问你们而说:『贤者!你们如有如是的清净之见,则彼为有何义、有何为、有何功德?』你们听后,会作如何之回答呢?」比丘回答说:「世尊!如果有异学来问我们:『贤者!你们如有如是的清净之见,那么,这是有甚么义?有甚么作为?有甚么功德?』的话,我们当会作如是之回答的:『诸位贤

  者!这是为厌离之义,为无欲之义,为了正见正知如真之义之故。』世尊!如有异学来问我们的话,我们当会作如是之回答。」

  世尊称叹而说:「善哉!善哉!如果有异学来问你们时,你们应作如是的回答。为甚么呢?因为此所说之观,第一为抟食粗细(段食),第二叫做更乐(触食),第三为之意念(思食),第四叫做识(识食)。此四种食,到底是由于甚么因?由甚么而习(集)?从何而生?由于何而有的呢?此四种食,乃由于爱,习于爱(爱而集),从爱而生,由于爱而有的。爱乃由于何因、何习?从何而生?由于甚么而有的呢?爱乃由于觉(受),习于觉,从觉而生,从觉而有的(觉为受,也就是感情)。觉乃由于何因?以何为习?从何而生?由于何而有的呢?觉乃由于更乐(触),习于更乐,从更乐而生,由于更乐而有的。更乐乃由于何因?由何而习?从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更乐乃由于六处,习于六处(六入),从六处而生,由于六处而有的。六处乃由于何因?何习?从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六处乃由于名色(名为心,色为物质),习于名色,从名色而生,由于名色而有的。名色为何因?何习?从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名色乃由于识,习于识,从识而生,由于识而有的。识乃由于何因?习于甚么?从甚么而生?由于甚么而有的

  呢?识乃由于行(业行),习于行,从行而生,由于行而有的。行乃由于甚么因?以何为习?从何而生?由何而有的呢?行乃由于无明,习于无明,从无明而生,由于无明而有的。

  这叫做缘于无明,而有了行,缘于行,而有了识,缘于识,而有了名色,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处,缘于六处,而有了更乐(触),缘于更乐,而有了觉(受),缘于觉,而有了爱,缘于爱,而有了受(取),缘于受(取),而有了有,缘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愁戚、啼哭、忧苦、懊恼,像如是的,有了此淳(纯)大的苦阴之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此为说:缘于生,而有了老死,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

  比丘们回答说:「世尊!缘生,而有了老死,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生,确实有老死之故。」

  佛陀说:「缘于有,而有了生,此说乃为缘于有,而有了生,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有,而有了生,我们的意见就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有,确实为有生之故。」

  佛陀说:「缘于受(取),而有了有,此说乃为缘于受(取),而有了有,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受(取),而有了有,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受(取),确实为有了有之故。」

  佛陀说:「缘于爱,而有了受(取),此说缘于爱,而有了受(取),在你们的意见为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爱,而有了受(取),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爱,确实为有受(取)之故。」

  佛陀说:「缘于觉(受,感情),而有了爱,此说缘于觉(受)而有了爱,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觉(受),而有了爱,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的。为甚么呢?因为缘于觉(受),确实为有爱之故。」

  佛陀说:「缘于更乐(触);而有了觉(受),此说缘于更乐(触),而有了觉(受),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更乐(触),而有了觉,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更乐(触),确实为有觉(受)之故。」

  佛陀说:「缘于六处,而有了更乐(触),此说缘六处而有了更乐(触),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六处,而有了更乐(触),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六处,确实有更乐之故。」

  佛陀说:「缘于名色(物与心)而有了六处(六入),此说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处,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处,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名色,确实有六处之故的。」

  佛陀说:「缘于识,而有了名色,此说缘于识,而有了名色,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识,而有了名色,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识,确实为有名色之故。」

  佛陀说:「缘于行,而有了识,此说缘于行而有了识,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行,而有了识,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行,确实为有识之故。」

  佛陀说:「缘于无明,而有了行,此说缘于无明而有了行,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缘于无明,而有了行,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缘于无明,确实为有行(业作)之故。这就是世尊您所说的,也是我们所了解的:缘于无明,而为有行(业作),缘于行,而有了识,缘于识,而有了名色,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处,缘于六处(六入),而有了更乐(触),缘于更乐,而有了觉(受),缘于觉,而有了爱,缘于爱,而有了受(取),缘于受(取),而有了有,缘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可得而生。像如是的,有了此淳大苦阴之生。」

  世尊称叹而说:「善哉!善哉!比丘们!你们的如是之说!为甚么呢?因为我也如是而说:缘于无明,而有了行,缘于行,而有了识,缘于识,而有了名色,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处,缘于六处,而有了更乐(触),缘于更乐(触),而有了觉(受),缘于觉,而有了爱,缘于爱,而有了受(取),缘于受(取),而有了有,缘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愁戚、啼哭、忧苦、懊恼等,可得而生,像如是的,此淳大苦阴之生。

  而生如灭,则老死会灭,此说生若灭,则老死会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生如果消灭,则老死就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生灭,则老死也会灭之故。」

  佛陀说:「有灭,则生会灭,此说有灭,则生会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有如消灭的话,则生也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有灭,则生会灭之故。」

  佛陀说:「受(取)灭,则有会消灭,此说受(取)灭,则有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受(取)如果消灭的话,则有也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

  为受如灭无时,则有也会灭无之故。」

  佛陀说:「爱灭,则受(取)也会灭,此说爱灭,则受(取)也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爱如果消灭的话,则受(取)也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爱灭,则受(取)会灭之故。」

  佛陀说:「觉(受,感情)灭,则爱也会消灭,此说觉(受,感情)灭,则爱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如果觉(受,感情)消灭的话,则爱也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觉(受,感情)如灭无的话,则爱自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更乐(触)如消灭的话,则觉(受)也会消灭,此说更乐(触)消灭,则觉(受)也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为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更乐(触)如果消灭的话,则觉(受,感情)也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更乐(触)如灭无的话,则觉(受,感情)自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六处(六入)如消灭的话,则更乐(触)就会消灭,此说六处(六入)如果消灭的话,则更乐(触)也就自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为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六处(六入)如果消灭的话,则更乐(触)也就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六处如消灭的话,则更乐(触)也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名色(物、心)如消灭的话,则六处也就会消灭,此说名色如消灭,则六处自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名色(物、心)如果消灭的话,则六处自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名色如消灭的话,则六处也就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识如果消灭的话,则名色也就会消灭,此说识灭,则名色自会灭,在你们的意见为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识如果消灭的话,则名色自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识如果消灭的话,则名色自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行(业作)如果消灭的话,则识也会消灭,此说行灭,则识会消灭,在你们的意见为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行灭,则识会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行如消灭的话,则识也会消灭之故。」

  佛陀说:「无明灭,则行会灭,此说无明灭,则行也会灭,你们的意见如何呢?」比丘回答说:「世尊!无明如灭,则行会消灭,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是。为甚么呢?因为无明如消灭的话,则行(业行)也会消灭之故。这叫做无明消灭时,行就会消灭,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