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晡利多品第十七:(有十经)(第五后诵)

  持斋晡利多罗摩五下分心秽箭毛二鞞摩那修学

  法乐比丘尼拘絺罗在后

  (持斋经、晡利多经、罗摩经、五下分结经、心秽经、箭毛经有二经、鞞摩那修〔学〕经、法乐比丘尼经、大拘絺罗经排在最后)。

  二○二、持斋经第一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毘舍佉说放牛儿斋、尼揵斋、圣八支斋等三种斋法,而以圣八支斋为最胜解脱之道。并说应当更修五念:(1)念佛,如沐首,(2)念法,如沐身,(3)念僧,如浣衣,(4)念戒,如磨镜,(5)念天,如炼金。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东园鹿子母堂。

  那时,鹿子母毘舍佉(曾建鹿子母讲堂,以献佛。为布施第一的清信女),在于平旦时,沐浴其身,然后穿白净衣,被子妇等眷属们围绕,而率他们往诣于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世尊问她说:「居士妇(女居士)!妳现在沐浴过吗?」回答说:「世尊!我现在持斋(持八斋戒,一日一夜,保持其清净)!善逝!我现在持斋。」

  世尊问她说:「居士妇!妳现在持甚么斋呢?所谓斋,乃有三种的。那三种呢?第一就是放牛儿斋,第二为尼揵斋,第三为圣八支斋。居士妇!甚么叫做放牛儿斋呢?如放牛的儿郎,在于朝晨放牛于泽中(近于水草之处),在于晡时(申时,夕时),收其牛,而还回村中,他还回村中时,曾作如是之念:我今天在这里放牛,明天就应当在于那个地方(另一处)放牛;我今天在这里饮牛(饲牛),明天应当要在那里饮牛(饲牛);我的牛今天在这里宿止,明天应当要在于那个地方宿止。居

  士妇!像如是的,如有人持斋时,而作如是的思惟:我今天食如此之食,明天应当要如彼之食;我今天饮如此之饮,明天就应当饮如彼之饮的。我今天含消(食)如此的含消(食物),明天当应含消如彼的含消。其人在于此,昼与夜,都乐着于欲之罪过,这叫做放牛儿斋。如果像如是的持放牛儿斋的话,就不能获得大利,不能得大果,并没有大功德,不得广布的。

  居士扫!甚么叫做尼揵斋呢?如有人出家,而学尼揵(裸形外道)的话,他就会劝人而说:「你在于东方,经过百由延(由旬,驿,几哩路)之外,有众生的话,就由于拥护于他之故,弃舍刀杖;像如是的,对于南方、西方、北方,经过百由廷之外,有众生的话,就拥护彼之故,弃舍刀杖。」这叫做他之劝进别人的法。或者有想,而拥护众生,或者无想,而不拥护众生。你应当在于月之十五日,说从解脱(别解脱,戒律)之时,要脱衣而裸形,向东而住立,而作如是之说:『我无父母,非父母而有。我无妻子,非妻子而有。我无奴婢,非奴婢之主人。』居士妇!他欲劝进于真谛之语,却反而劝进于虚妄之言。因为那个人每日都看见其父母,便作如是之念:这是我的父母。父母每日都见其儿子,也作如是之念:这是我的儿子。他看见其妻子,而作此念:这是我的妻子。妻子看见他,也

  作此念:这是我的尊长。他看见奴婢,又作此念:这是我的奴婢。奴婢看见他,也作此念:这是我的大家(主人)。他用此,而欲不与而用,非是而与用(他用此方法,想不与,而欲用。与此方法,并不是实用),这叫做尼揵之斋。假若如是的持尼揵之斋的话,就不能获大利,不能得大果,并没有大功德,不得广布的。

  居士妇!甚么叫做圣八支斋呢?多闻的圣弟子如果持斋之时,就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阿罗汉)的真人,都是尽形寿离开杀生,断除杀生,弃舍刀杖,有惭有愧,而有慈悲之心,去饶益一切,乃至于蜫虫,他们对于杀生,乃净除其心。我也应该尽形寿离开杀生,断除杀生,弃舍刀杖,有惭而有愧,而有慈悲之心,去饶益一切,乃至于蜫虫。我现在对于杀生,也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对于阿罗诃来说,也是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都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都尽形寿离开不与取,断除不与取,人家与他,然后他才肯取,都乐于人与而取,也常好布施,心乐于放舍,欢喜而无悋惜,布施后不望其报,不由于盗心而隐覆自己的心,能够自己克制自己,他对于不与而取(盗偷)一事,已净除其心。我也应该尽形寿离开不与取,断除不与取,人家给与之后,才肯取,乐于与而

  取。也应常好布施,心乐于放舍,欢喜而无悋惜,布施后不希望其回报,也不以盗心而覆藏其心,能够自己克制自己,我对于不与取,已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果持斋之时,曾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尽形寿都离开非梵行(都不淫),都断除非梵行,而修行梵行,都是至诚而心净,行无臭秽,是离欲而断淫,他们对于非梵行,已净除其心。我在于此日此夜,离开非梵行,断除非梵行,修行梵行,至诚而心净,行无臭秽,离欲而断淫,我对于非梵行,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为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乃尽形寿离开妄言,断除妄言,都说真谛之言,乐于真谛,住于真谛,都被人所崇信,不会欺诳世间,他们对于妄言,都已净除其心。我也应该尽形寿离开妄言,断除妄言,说真谛之言,乐于真谛,住于真谛,被人所崇信,不欺惑世间,我对于妄言,应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乃尽形寿离开饮酒之放逸,断除饮酒的放逸,他们对于饮酒放逸,已净除其心。我也应该尽形寿离开饮酒的放逸,我对于饮酒的放逸,已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都尽形寿离开高广的大床,都断除高广的大床,乐于低下的坐卧,或者在床,或者敷草,他们对于高广的大床,已净除其心。我在于此日此夜,应离开高广的大床,断除高广的大床,乐于低下的坐卧,或床,或敷草,我对于高广的大床,已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都尽形寿离开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都断离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他们对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之事,都已净除其心。我在于此日此夜,也离开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我已断除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我对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以及前往观听,都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作如是的思惟:阿罗诃的真人,乃尽形寿离开非时之食,断离非时之食,每日一食,而不夜食(过午不食),乐于应时而食,他们对于非时之食,已净除其心。我在于此日此夜,离开非时之食,断除非时之食,只吃一食,不夜食(过午不食),乐于应时而食,我对于非时而食,已净除其心,我以此支,和阿罗诃等同无异,因此之故,叫做斋。

  他住于此圣八支斋后,对于更上,当又修习五法。那五法呢?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果持斋之时,应忆念如来。那位世尊,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他作如是的忆念如来后,如果有恶伺(恶念)的话,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缘于如来之故,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

  譬如有人,其头有垢腻,然而由于用膏泽、暖汤、人力、洗沐之故,他便会得以清净。像如是的,多闻的圣弟子,如果持斋之时,就应忆念如来,那位世尊为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为佛,为众佑。他作如是的忆念如来后,如有恶伺,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缘于如来之故,其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这叫做多闻的圣弟子之持梵斋,梵共会,由于梵之故,其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的话,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

  又次,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忆念于法。此法为世尊之善说,为究竟,为永恒的不变易,为正智之所知,正智之所见,正智之所觉。他作如是之忆念法后,如有恶伺,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乃缘于法之故,其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的话,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

  犹如有人,其身有垢腻而不净,乃由于用麸、澡豆、暖汤、人力,而极洗浴之故,其身便会得以清净。像如是的,多闻的圣弟子,如持斋之时,应忆念于法,此法乃为世尊之善说,为究竟,为永恒的不变易,为正智之所知,正智之所见,正智之所觉。他作如是之忆念法后,如有恶伺,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

  灭。居士妇!多闻的圣弟子,乃缘于法之故,其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的话,他便会得以消灭,所有的秽污恶不善之法,他也会得以消灭。居士妇!这叫做多闻的圣弟子之持法斋,法共会,由于念法之故,其心静而得喜,如有恶伺的话,他…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