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八▪P5

  ..续本文上一页达人上之法,而有差降安乐住止的了。」

  于是,世尊便作如是之念:诸位族姓子之所游行的境地,乃为安隐快乐,我现在宁可为他说法。世尊作此念后,就为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毘罗们说法,而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更起渴仰,成就究竟的欢喜后,就从座位起而回去。于是,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们,就奉送世尊,随着其近远之处,然后便还回住处。

  尊者难提、尊者金毘罗称叹尊者阿那律陀说:「善哉!善哉!尊者阿那律陀!我们始终并不听过尊者阿那律陀您说过如是之义。说我们有如是的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之事。然而尊者阿那律陀您,乃尽向世尊,极为称誉我们的成就。」

  尊者阿那律陀也赞叹尊者难提、金毘罗而说:「善哉!善哉!尊者们!我也是同样的,在初始之时,未曾从诸位贤者们之处听过:尊者们有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之事。然而我乃长夜以心而知道尊者们之心(积我久来的灵感,而知道的)。知道尊者们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因此之故,我乃向世尊作如是如是的报告的。」

  于是(在于此时,有一位),长鬼天(长药叉),其形体极为妙好,光明巍巍,在于夜将向于旦晨之时,往诣于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住在一边,祂白世尊说:「大仙人!诸跋耆族的人,能获得大善利了,所谓现在有世尊,以及三位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难提、尊者金毘罗,在于此地啊!」地神(地居天)从长鬼天听到其所说,也放高大的音声而说:「大仙人!诸跋耆人能得大善利了,所谓现在有世尊,以及三位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住在于此之故。」从地神听到其声音,则虚空天(空居天)、四王天(第一层天)、三十三天(忉利天,第二层天)、焰摩天(时分天,第三层天)、兜率哆天(知足天,第四层天)、化乐天(第五层天)、他化乐天(第六层天)等诸天也同样的发出音声,在须臾之顷,其声乃彻至于梵天(色界天),都这样的说:「大仙人!诸跋耆人能得大善利了,所谓现在有世尊,以及三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在于此处之故!」

  世尊垂告说:「如是!如是!长鬼天!诸跋耆人已得大善利了,所谓现在有世尊及三位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在于此处。长鬼天!地神们听到你的声音后,便放出高大的音声而说:『大仙人!诸跋耆人已得大善利,所谓现在有世尊及三位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在此之故。』从地神处听其声音后,继之而虚空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哆天、化乐天、他化乐天等天也同样的放出同样之声,在须臾之间,其声响彻而至于梵天,都为这样之声:『大仙人!诸跋耆人,能得大善利,所谓现在有世尊,及三位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难提、金毘罗在此之故。』长鬼天!如果其三族家,对于此三位族姓子之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去出家学道,而其三族家,能忆此三族姓子之所因、所行的话,他们也就能于长夜得大善利,安隐快乐的(对此三位族姓子生起净信而忆念不忘的话,就能由于此,而永远得到大善利,而安隐快乐。)

  如果那些村邑,以及天、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于天,能忆此三族姓子之所因、所行的话,他们也同样的长夜能得大利侥益,安隐快乐。长鬼天!此三位族姓子,乃有如是的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此三位族姓子,以及长鬼天,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八六、求解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应当要以眼知色、耳闻声之二事,去求解于如来,正知于如来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拘楼瘦的剑摩瑟昙,拘楼国的都邑。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缘于其意,而不知他心如真(不如实而知他心)的话,则他对于世尊的正尽觉,乃不始知(不能知)。这怎么能求解于如来之法呢?」(怎么能了解佛法呢?)

  这时,诸比丘白世尊说:「世尊为法之本,世尊为法之主,法乃由世尊而证的,唯愿世尊解说!我们听后,得以广知其义。」佛陀便告诉他们说:「比丘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作详细分别解说。」这时,诸比丘们,乃受教而听。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缘于其意,而不能了知他心如真的话,应当要以二事去求解如来。第一就是眼知色,第二就是耳闻声(所谓由眼睛和耳朵来识别了知如来之法)。如有秽污之法,而被眼与耳所知之法,这是那位尊者所有,或者为无的呢?如寻求时,就会知道所有的秽污之法,被眼与耳所知之此法,乃为那尊者所没有的。如果没有此法的话,当应再寻求。如有杂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这是那位尊者所有的呢?或者为没有的呢?如果寻求时,就会知道所有的杂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此法乃那位尊者所没有的。如果没有此法的话,就应当更寻求。如果有白净之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这法为那尊者所有呢?或者为无呢?如寻求时,就会知道所有的白净之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这种法,乃为那位尊者保有之法。如有此法的话,当应一再的寻求。那位尊者为长夜行持此法,或者是暂行此法呢?如寻求时,就会知道那位尊者都长行此法,并不是暂行此法。如为常行的话,当应一再的更求。那位尊者是否为了名誉而作的呢?或者是为了利义而入于此禅的呢?或者不是为了名誉,不是为了利义而入于此禅的呢?如寻求时,就会知道那位尊者非为灾患之故,而入于此禅的(其意为:这位尊者比丘,有好的名誉,然而是否会有其灾患吗?是不会存有任何的灾患的。经文过于咯,而致其义有些不同)。

  如果有作如是之说:『那位尊者乐于行,而非恐怖,离欲而不行欲,欲已灭尽的了。』便应该问他而说:『贤者!您到底有甚么行?有甚么力?有甚么智?能使贤者您自己正观而作如是之说呢?所

  谓:那位尊者乐于行,而非恐怖,离欲而不行欲,其欲已灭尽了呢?』他如果作如是之答:『贤者!我并不知道其心,也不知其余之事的。然而那位尊者或者独住之时,或者在大众当中,或者在集会时,或者有善逝,或者为善逝所化,而为宗主,由于食,而可以见到那位贤者。我乃不是自己知道的,我乃从那位尊者所闻,而在于其面前谘受这样的:我乃乐于行,而非恐怖,离欲,而不行欲,欲都已灭尽了。贤者!我有这种行,有这种力,有这种智,使我自己能正观而作如是之说:那位尊者乃乐于行,而不是恐怖,离欲,而不行欲,其欲都已灭尽了。』如果这样说的话,就中,就应当再问其有关于如来之法,所谓:

  如有秽污法,而被眼与耳所知之法,有彼处(在于如来之处),对于此法,是否灭尽而无余了吗?如有杂法,而被眼与耳所知之法,有彼处(在于如来之处),此法是否灭尽无余了吗?如有白净之法,有彼处(在于如来处),此法是否灭尽而无余吗?如来为他回答而说:『如有秽污之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有彼处(在于如来处),对于此法,已灭尽无余了;如有杂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有彼处(在于如来处),此法乃灭尽而无余;如有秽污之法,为眼与耳所知之法,如来对于此法已灭断,而拔绝其根本,终究不会再复生;如有杂法,

  被眼与耳所知之法,如来对于此法,已灭断而拔绝其根本,终究不会再复生;如有白净之法,而被知之法,像如是之法,正为我白净之法(我就是如是的白净的),像如是就是我的境界,像如是为之沙门,我乃如是而成就此正法与律。』

  有信心的弟子,往见如来,奉侍如来,从如来而闻法。如来乃为他说法,为上又上之法,妙而又妙之法,善除黑白之法(南传为黑白兼备之法)。如来为他说法,说上而又上之法,妙而又妙之法,善除黑白之法的话,则如是如是的听其法后,就知断一法,对于诸法能得究竟,而净信世尊,会信那位世尊为正尽觉的。

  又应问他而说:『贤者!到底有甚么行,有甚么力,有甚么智,而使贤者知断一法,对于诸法得证究竟,净信世尊,信那位世尊为正尽觉呢?』他乃作如是之回答而说:『贤者!我乃不知世尊之心,也非由余事而知的,我乃由于对于世尊有如是之净信,世尊曾为我说法,说那上而又上,妙而又妙,善除黑白之法。贤者!如是如是的,世尊为我说法之故,我乃如是如是而听闻其法,如来为我所说之法,乃为上而又上,妙而又妙,善除黑白之法。像如是如是的,我听闻其法后,知断一法,对于诸法乃得究竟,而净信世尊,信那位世尊为正尽觉的。贤者!我乃有如是之行,有如是之力,有如是之智,使我知断一法,对于诸法得证究竟,净信世尊,信那世尊为正尽觉的。』如果有此行,有此力,深着于如来(抓住如来而不放),信根已建立的话,就是所谓的信见本不坏,与智相应(坚固的信,以见为本的信)。所有的沙门、梵志、天,以及魔、梵,和其余世间,都不能取夺。像如是的求解如来,像如是的正知如来。」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完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