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雨渍的滋润的话,便会迅速而生长。
那位树神即作如是之念:为甚么缘故,那些边傍的种子村神,以及村里的百谷的药木等亲亲朋友的树神,对于种子见到当来会有甚么恐怖,会有甚么灾患,而来慰劳我而说:『树神!不可以起恐怖!树神!不可以起恐怖!此葛藤的种子,或者会被鹿所食,或者会被孔雀所食,或者会被风吹去,或者会被村火所烧,或者会被野火所烧,或者会败坏而不能成为种子,会像如是的,树神!你就可以得安隐的。』如果此葛藤的种子,不被鹿食,不被孔雀所食,不被风吹去,不被村火所烧,不被野火所烧,也不会败坏而不成为种子的话,则此种子乃会不缺不穿,也不会剖坼,不会被风、雨、日等所中伤(伤害),而得大雨渍的滋润的话,便会迅速的生长起来,而成茎典枝叶,而为柔软而成节,而触注喜悦。此茎与枝叶,柔软而成节,触体而喜悦,而为乐更乐(乐触)之触。
此种子缘于树而成为大枝节叶后,就缠裹那株沙罗树,而覆盖在其上。覆盖在其树上后,那位树神方作如是之念:那些边傍的种子村神、村百谷的药木的亲亲朋友等树神,对于葛藤的种子,见到有如此的当来之恐怖,而见到此会有此灾患之故,才来慰劳我而说:『树神!不可以恐怖!树神!不可以恐怖!此葛藤的种子,或者会被鹿所食,或者会被孔雀所食,或者会被风所吹而.到别处去,或者会被村火所烧,或者会被野火所烧,或者会败坏而不能成为种子,会像如是的,树神!你可以得安心了。』然而如果此葛藤的种子,不被鹿所食,不被孔雀所食,不被风所吹而去,不被村火所烧,不被野火所烧,也不败坏,而非不能成为种子,则这种子乃不缺不穿,也不剖坼,也不被风、雨、日之所中伤,而得大雨渍的滋润的话,便会迅速的生长的。我就是因于此葛藤的种子,缘于此葛藤的种子之故,才会受此极苦,受此非常的痛苦的。
(1)像如是的,或者有沙门、梵志,和庄严美好的女人共相娱乐,而作如是之说:『此沙门、梵志,对于淫欲,预见到当来会有甚么恐怖?有甚么灾患?而应断于淫欲,而施设所欲呢?对于此美丽庄严的女人的身体,会有乐更乐(乐触)之触的。」他就和这位女人共相娱乐,而游戏于其中。他受此法,而成就具足后,在其身坏命终之后,趣至于恶处,转生在于地狱之中。这时才作如是之念:那些沙门、梵志,对于淫欲,预见到有这种当
来的恐怖,预见这种灾患之故,而断于淫欲,施设断欲的。我们就是因于欲,诤于欲,缘于欲之故,而受如是之极苦,甚为重的痛苦的。这叫做受法现乐,当来受苦报(现在虽享受快乐,但是未来定会受苦报)。
(2)甚么叫做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呢(现在受苦,而未来会受快乐之报)?或者有一人,有自然的重浊之欲,重浊之志,重浊之痴(天性有强烈的贪瞋痴)。他数随(常随)欲心,而受苦忧戚,数随恚心、痴心,而受苦忧戚。他由于此苦,由于此忧之故,就尽其形寿去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堕泪(伤悲而掉泪)。他受此法,成就而具足后,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升上善处,而生于天中,这叫做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3)甚么叫做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现在所受的为苦,未来也会同样的受苦报)呢?或者有一位沙门、梵志,全身都裸形而不穿衣,或者用手作为衣,或者用树叶为衣,或者用珠为衣;或者不用瓶去取水,或者不用櫆(如北斗七星之形的取水之器)去取水;或者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之食;或者不自往,不遣信,不来尊,不善尊,不住尊;如有二人在食时,就不在其中而食;不在怀妊之家而食,不在畜狗之家而食;其家有粪蝇飞来,则不食;不噉鱼,不食肉,不饮酒;不饮恶水。或者都不饮,而学无饮之行;或者噉一口,以一口而为足,或者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为足,或者食.得,或者以一得为足,或者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为足;或者一日一食,以一食为足,或者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一月以一食为足;或者食菜茹(素菜),或者食稗子,或者食穄米,或者食杂面,或者食头头逻(米的一种)之食,或者食粗食;或者至于无事处,而依于无事;或者食根,或者食果,或者食自落之果;或者持连合之衣,或者持毛衣,或者持头舍衣(白布衣),或者持毛头舍衣,或者持全皮,或者持穿皮(有空洞的皮),或者持全穿的皮(整个都是破烂烂的);或者持散发,或者持编发,或者持散编之发;或者有剃发,或者有剃须,或者剃须发;或者有拔发,或者有拔须,或者有拔须发的;或者住立而断坐(都站立,而不坐下),或者修蹲之行;或者有卧剌的,或者以剌为床;或者有卧草的,而以草为床的;或者有事水,昼夜都以手柕(以手汲出水);或者有事火的,竟宿(正日正夜)都燃火;或者事日、月为尊佑大德,而叉手向祂们。像如此的比类,乃受无量的苦,学烦热之行。他受此法,而成就具足后,在其身坏命终之时,必定会至于恶处,而生在于地狱之中。这叫做受法现苦,当来亦受苦报(现在行持苦行,未来也同样的为苦报。由于不是正确的求乐之行之故。)
(4)甚么叫做受法现乐,当来也受乐报(现世所修而完成快乐的果,故未来也当会受安乐的果报)呢?或者有一人,自然的不为重浊之欲,不为重浊之恚,不为重浊之痴(天性并不有重大的贪瞋痴)。他不会数随欲心(不会常起欲念),而不会受苦忧戚;不数随于恚心(不常起恚念),不数随于痴心(不常起痴念),而不受苦忧戚。他以乐以喜,而尽其形寿去修行梵行,乃至有欢悦之心。他受持此法,而成就具足后,其五下分结(贪、瞋、身见、戒禁取见、疑等欲界的五种烦恼。所谓色界、无色界为上二界,欲界为下界,故名)已尽,化生于彼(色界天),在那里般涅槃(得涅槃而解脱三界之苦),而得不退法,而不还于此世间,这就是所谓受法现乐,当来亦受乐报。世间真正实在有此四种的受法的,因此之故,而说此道理。」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七五、受法经(下)第四(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世间的痴法虽
求喜、爱、可之法,然而却会产生不喜、不爱、不可之法。佛教之不痴法虽难见难觉,但是能生喜、爱、可法。并说世间确实有四种受法。所谓1.感喜乐而犯十恶的,现在乐,而未来会苦。2.感苦忧而行十善的,现在苦,而未来会乐。3.感苦忧而犯十恶的,现在未来都会苦。4.感喜乐而行十善的,现在与未来俱乐。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拘楼瘦(拘楼国)的剑磨瑟昙,为拘楼的都邑。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此世间里,都有如是之欲,如是之望,如是之爱,如是之乐,如是之意,都欲使不喜、不爱、不可之法之能够消灭,而希望那些喜、爱、可意等法之能够产生。他们都作如是之欲,如是之望,如是之爱,如是之乐,如是之意,然而那些不喜、不爱、不可之法,却反而会生起,那些可喜、可爱、可意之法,却会灭无。这就是所谓痴法。我法乃非常的深妙,为难见、难觉、难达之法。像如是的,我法为甚深、难见、难觉、难达,然而那些不喜、不爱、不可之法,会由于学佛而得以消灭,喜、爱、可之法,会
由之而生,是不痴之法。
世间真实有四种的受法。那四种呢?(1)或者有一种受法,现在快乐,而当来会受苦报,(2)或者有受法,现在为苦,而当来会受乐报,(3)或者有受法,现在为苦,当来也会受苦报,(4)或者有受法,现在为乐,当来也会受乐报。
(1)甚么叫做有一种受法,现在为乐,而当来会受苦报呢?或者有一种人,自乐自喜而杀生(喜欢于杀生之业),因于杀生,而为生乐生喜。他也会自乐自喜于不与取、邪淫、妄言(喜欢偷盗、邪淫、妄语),乃至邪见,因于偷盗乃至邪见,而生乐生喜。像如是的身乐、心乐、而不善从(不从于善),而不善生(不生善),而不起于智,不起于觉,不起于涅槃,这叫做受法现乐,而当来会受苦报。
(2)甚么叫做受法现苦,当来会受乐报呢?或者有一种人,自苦自忧,而断杀生,由于断除杀生,而生苦生忧(戒杀为克制自己,故不是快乐轻爽之事)。他也自苦自受而断除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邪见(克制自己的欲心,而戒偷,乃至戒邪见),由于努力认真的断除偷盗,乃至邪见之故,而会生苦生忧。像如是的身苦、心苦,而善从(从于善),而善生(而生善),而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槃,这叫做受法现苦,当来受乐报。
(3)甚么叫做受法现苦,当来也会受苦报呢?或者有一种人,自苦自忧而杀生,由于杀生之业,而生苦生忧。他也自苦自忧而不与取(偷盗)、邪淫、妄言,乃至邪见,由于偷盗,乃至邪见而生苦、生忧。像如是的身苦、心苦,而不善从(不从于善)、不善生(生不善之业),而不趣于智,不趣于觉,不趣于涅槃,这叫做受法现苦,当来也会受苦报。
(4)甚么叫做受法现乐,当来也会受乐报呢?或者有一人,自乐自喜,而断杀生,由于断除杀生,而生乐生喜。他也自乐自喜,而断除不与取、邪淫、妄言,乃至断除邪见(戒偷乃至戒邪见),由于断除偷盗,乃至断除邪见,而生乐生喜。像如是的,身乐、心乐,而善从(从于善),而善生(生善),而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槃,这叫做受法现乐,当来也会受乐报。
(1)如有人,受法现乐(现在受快乐之法),当来会受苦报之事,然而那些痴人却不知如真(不能如实而知有此法)。对于这种受法现乐,而当来会受苦报之事,不知如真后,便会习行而不断。由于习行不断之故,便会有不喜、不爱、不可等法之产生,喜与爱与可之法,会消灭。犹如阿摩尼药(水药)那样,有一分的好色香味,然而混杂有毒物。或者有人,由于疾…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