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P2

  ..续本文上一页,则他们虽然是作愿行,而行邪梵行,就必定不会得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行求正果,就是所谓无道啊!(没有这道理的)。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正定),则他们发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不发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行而求正果,就是所谓有道(有道理的)。浮弥!犹如有人,欲得乳的话,就给饲牛以饱饮,而去毂牛乳,则他必定能得乳的。不管是为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乳时,则给饲牛以饱饮,而去毂牛乳的话,他就必定能得乳。为甚么呢?因为以正确之法去求乳,就是所谓毂牛乳是。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正定),则他们如作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或者是无愿(并不发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都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行求正果,乃所谓有道的。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则他们如作愿行,而行邪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梵行的话,就必定不能得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行而求正果,则所谓是无道。浮弥!犹如有人,欲得酥时,却以器盛水,以抨(张弓)去抨(弹击)它的话,必定不能得酥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如欲得酥,而以器盛水,而以抨去抨它的话,必定不能得到酥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法(不正确的方式)去求酥,所谓抨水,而欲得酥之故。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则他们虽作愿行,而却行邪梵行的话,就必定不能得正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的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正果。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行而求正果,则所谓无道是。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则他们作愿行,而行正的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则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而求果的话,就是所谓有道。浮弥!犹如有人,欲得酥的话,则以器盛酪,以抨抨之,他就必定能得酥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如果人欲得酥的话,则以器盛酪,以抨去抨它的话,则他必定能得酥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法去求酥,就是所谓抨酥是也。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则他们曾发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而如果并不发愿,或者有愿无愿,或者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也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法去求果之故,所谓有道是。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则他们曾经发愿行而行邪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

  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见的梵行的话,他们必定不能得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行而求果,则所谓无道是。浮弥!犹如有人,欲得油时,乃以笮具(压榨之器物)盛沙,用冷水渍它,而将它压榨,则必定不能得到油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如欲得油,而用笮具去盛沙,用冷水去渍,而取之而压榨的话,必定不能得油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法(不正确的方法)去求油之故,所谓压沙是。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则他们虽然作愿,而行邪梵行,就必定不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的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而求果之故,所谓无道是。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则他曾经发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必定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他们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而求果,则所谓有道之故。犹如有人,欲得油时,以笮具去盛麻子,以暖汤去渍,而执取而压榨的话,必定能得油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时,用笮其去盛麻子,用暖汤去渍,而取之而压榨的话,他必定能得油。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油,而以笮其盛麻子,以暖汤去渍,而取之而压榨它,则他必定能得油。为甚么呢?因为以正法而求油,所谓压麻子是。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的话,则他曾经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必定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则他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法而求果,则所谓有道之故。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则他曾经发愿行,而行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正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梵行的话,必定不能得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而求果,则所谓无道之故。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时,却用湿木作为火母,而用湿的钻,去钻它,则必定不能得火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而用湿木作为火母,用湿的钻去钻它的话,必定不能得火的。为甚么呢?因为以邪法(不正确之法)去求火,别所谓钻湿木之故。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邪见,乃至邪见之定的话,则他虽作愿行,而行邪梵行,就必定不能得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邪梵行的话,则必定不能得正果的。

  为甚么呢?因为以邪而求果,则所谓无道之故。

  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则曾经发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必定能得正果的。不管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而求果,则所谓有道是。浮弥!犹如有人,欲得火时,以燥的木作为火母,以燥的钻去钻它,则必定能得火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人欲得火时,乃用燥的木去作为火母,用燥的钻去钻它,则他必定能得火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确之法去求火,则所谓钻火而用燥木之故。像如是的,浮弥!如有沙门、梵志,具有了正见,乃至正见之定,他曾发愿行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必定能得正果的。或者是无愿,或者是愿无愿,或者是非有愿非无愿,而行正梵行的话,他就必定能得正果的。为甚么呢?因为以正行而求果,则所谓有道之故。浮弥!如果你为王童子说此四种喻的话,王童子听后,必定会大欢喜,会供养于你,会尽其形寿去作,所谓供养你的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以及其余的种种诸生活之具的。」

  尊者浮弥白佛说:「世尊!我本来未曾听过此四喻,怎么能得说出呢?唯今天始从世尊听到啊!」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浮弥,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七四、受法经(上)第三(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世间真实有四种的受法,所谓(1)现乐当来受苦报,(2)现苦当来受乐报,(3)现苦当来受苦报,(4)现乐当来受乐报。如行淫欲,就是现乐后苦。硬制烦恼,则现苦后乐。外道苦行,则现苦后苦。欢喜修行梵行,化生于彼,而般涅槃,而得不退法,不还于此世间,就是现乐后也乐。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世间乃真正实在有四种的受法的。那四种呢?或者有一种受法,为现在受乐,而当来会受苦报,或者有一种受法,乃现在受苦而当来会受乐报,或者有一种受法,乃现在受苦,而当来也是受苦报的;或者有一种受法,乃现在受乐,当来也会受乐报的。

  (1)甚么受法叫做现在受乐,而当来会受苦报呢?或者有沙门、梵志,和庄严的美好的女人共相娱乐,而作如是之说:『此沙门、梵志,对于淫欲之事,当来会遇见到有甚么恐怖?有甚么灾患?而必须断于欲,而施设所欲之事呢?对于此美好而庄严的女人的身体,而触摩的话,会有乐的更乐(快乐的感触)啊!』他就这样的和此美女共相娱乐,而在于其中游戏。他受此法,成就具足后,在其身坏命终之时,会趣至于恶处,会转生于地狱之中。那时才作如是之念:那沙门、梵志,对于淫欲,会见到这种当来的恐怖,会见此(遇到这种)灾患之故,才应断于淫欲,才施设断欲的。我们因为由于欲,而诤欲,而缘于欲之故,才会受如是的极苦,如是的非常重之苦啊!

  (2)犹如春后之月,日中(白天)乃极为炎热,有葛藤的种子,被日炙得拆迸,而堕在于一娑罗树下。那时,娑罗树神,乃由于此之故,而生恐怖。于是,那位树神,如其有边傍的种子的村神,村里的百谷的药木的有其亲亲的朋友树神(所谓沙罗树之神的朋友、亲戚,以及住于药草等木的诸神),对于种子而见有当来之恐怖、灾患之会生起之故,便往至于那树神之处,而慰劳说:『树神!不可以起恐怖!树神!不可以起恐怖!现在此葛藤的种子或者会被鹿食,或者会被孔雀所食,或者会被风吹而去,或者会被村火所烧,或者会被野火所烧,或

  者会败坏,而不成为种子的。像如是的,树神!你乃会得安隐的。』如果此种子不被鹿所食,不被孔雀所食,不被风吹去,不被村火所烧,不被野火所烧,也不会败坏,而不会不成为种子的话,则此种子乃不缺不穿,也不会剖坼,不被风、雨、日等所伤害,而得大…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