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五▪P3

  ..續本文上一頁雨漬的滋潤的話,便會迅速而生長。

  那位樹神即作如是之念:爲甚麼緣故,那些邊傍的種子村神,以及村裏的百谷的藥木等親親朋友的樹神,對于種子見到當來會有甚麼恐怖,會有甚麼災患,而來慰勞我而說:『樹神!不可以起恐怖!樹神!不可以起恐怖!此葛藤的種子,或者會被鹿所食,或者會被孔雀所食,或者會被風吹去,或者會被村火所燒,或者會被野火所燒,或者會敗壞而不能成爲種子,會像如是的,樹神!你就可以得安隱的。』如果此葛藤的種子,不被鹿食,不被孔雀所食,不被風吹去,不被村火所燒,不被野火所燒,也不會敗壞而不成爲種子的話,則此種子乃會不缺不穿,也不會剖坼,不會被風、雨、日等所中傷(傷害),而得大雨漬的滋潤的話,便會迅速的生長起來,而成莖典枝葉,而爲柔軟而成節,而觸注喜悅。此莖與枝葉,柔軟而成節,觸體而喜悅,而爲樂更樂(樂觸)之觸。

  此種子緣于樹而成爲大枝節葉後,就纏裹那株沙羅樹,而覆蓋在其上。覆蓋在其樹上後,那位樹神方作如是之念:那些邊傍的種子村神、村百谷的藥木的親親朋友等樹神,對于葛藤的種子,見到有如此的當來之恐怖,而見到此會有此災患之故,才來慰勞我而說:『樹神!不可以恐怖!樹神!不可以恐怖!此葛藤的種子,或者會被鹿所食,或者會被孔雀所食,或者會被風所吹而.到別處去,或者會被村火所燒,或者會被野火所燒,或者會敗壞而不能成爲種子,會像如是的,樹神!你可以得安心了。』然而如果此葛藤的種子,不被鹿所食,不被孔雀所食,不被風所吹而去,不被村火所燒,不被野火所燒,也不敗壞,而非不能成爲種子,則這種子乃不缺不穿,也不剖坼,也不被風、雨、日之所中傷,而得大雨漬的滋潤的話,便會迅速的生長的。我就是因于此葛藤的種子,緣于此葛藤的種子之故,才會受此極苦,受此非常的痛苦的。

  (1)像如是的,或者有沙門、梵志,和莊嚴美好的女人共相娛樂,而作如是之說:『此沙門、梵志,對于淫欲,預見到當來會有甚麼恐怖?有甚麼災患?而應斷于淫欲,而施設所欲呢?對于此美麗莊嚴的女人的身體,會有樂更樂(樂觸)之觸的。」他就和這位女人共相娛樂,而遊戲于其中。他受此法,而成就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趣至于惡處,轉生在于地獄之中。這時才作如是之念:那些沙門、梵志,對于淫欲,預見到有這種當

  來的恐怖,預見這種災患之故,而斷于淫欲,施設斷欲的。我們就是因于欲,诤于欲,緣于欲之故,而受如是之極苦,甚爲重的痛苦的。這叫做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現在雖享受快樂,但是未來定會受苦報)。

  (2)甚麼叫做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呢(現在受苦,而未來會受快樂之報)?或者有一人,有自然的重濁之欲,重濁之志,重濁之癡(天性有強烈的貪瞋癡)。他數隨(常隨)欲心,而受苦憂戚,數隨恚心、癡心,而受苦憂戚。他由于此苦,由于此憂之故,就盡其形壽去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墮淚(傷悲而掉淚)。他受此法,成就而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上善處,而生于天中,這叫做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3)甚麼叫做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現在所受的爲苦,未來也會同樣的受苦報)呢?或者有一位沙門、梵志,全身都裸形而不穿衣,或者用手作爲衣,或者用樹葉爲衣,或者用珠爲衣;或者不用瓶去取水,或者不用櫆(如北鬥七星之形的取水之器)去取水;或者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之食;或者不自往,不遣信,不來尊,不善尊,不住尊;如有二人在食時,就不在其中而食;不在懷妊之家而食,不在畜狗之家而食;其家有糞蠅飛來,則不食;不噉魚,不食肉,不飲酒;不飲惡水。或者都不飲,而學無飲之行;或者噉一口,以一口而爲足,或者二、叁、四,乃至七口,以七口爲足,或者食.得,或者以一得爲足,或者二、叁、四,乃至七得,以七得爲足;或者一日一食,以一食爲足,或者二、叁、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一月以一食爲足;或者食菜茹(素菜),或者食稗子,或者食穄米,或者食雜面,或者食頭頭邏(米的一種)之食,或者食粗食;或者至于無事處,而依于無事;或者食根,或者食果,或者食自落之果;或者持連合之衣,或者持毛衣,或者持頭舍衣(白布衣),或者持毛頭舍衣,或者持全皮,或者持穿皮(有空洞的皮),或者持全穿的皮(整個都是破爛爛的);或者持散發,或者持編發,或者持散編之發;或者有剃發,或者有剃須,或者剃須發;或者有拔發,或者有拔須,或者有拔須發的;或者住立而斷坐(都站立,而不坐下),或者修蹲之行;或者有臥剌的,或者以剌爲床;或者有臥草的,而以草爲床的;或者有事水,晝夜都以手柕(以手汲出水);或者有事火的,竟宿(正日正夜)都燃火;或者事日、月爲尊佑大德,而叉手向祂們。像如此的比類,乃受無量的苦,學煩熱之行。他受此法,而成就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至于惡處,而生在于地獄之中。這叫做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現在行持苦行,未來也同樣的爲苦報。由于不是正確的求樂之行之故。)

  (4)甚麼叫做受法現樂,當來也受樂報(現世所修而完成快樂的果,故未來也當會受安樂的果報)呢?或者有一人,自然的不爲重濁之欲,不爲重濁之恚,不爲重濁之癡(天性並不有重大的貪瞋癡)。他不會數隨欲心(不會常起欲念),而不會受苦憂戚;不數隨于恚心(不常起恚念),不數隨于癡心(不常起癡念),而不受苦憂戚。他以樂以喜,而盡其形壽去修行梵行,乃至有歡悅之心。他受持此法,而成就具足後,其五下分結(貪、瞋、身見、戒禁取見、疑等欲界的五種煩惱。所謂色界、無色界爲上二界,欲界爲下界,故名)已盡,化生于彼(色界天),在那裏般涅槃(得涅槃而解脫叁界之苦),而得不退法,而不還于此世間,這就是所謂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世間真正實在有此四種的受法的,因此之故,而說此道理。」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七五、受法經(下)第四(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世間的癡法雖

  求喜、愛、可之法,然而卻會産生不喜、不愛、不可之法。佛教之不癡法雖難見難覺,但是能生喜、愛、可法。並說世間確實有四種受法。所謂1.感喜樂而犯十惡的,現在樂,而未來會苦。2.感苦憂而行十善的,現在苦,而未來會樂。3.感苦憂而犯十惡的,現在未來都會苦。4.感喜樂而行十善的,現在與未來俱樂。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拘樓瘦(拘樓國)的劍磨瑟昙,爲拘樓的都邑。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在此世間裏,都有如是之欲,如是之望,如是之愛,如是之樂,如是之意,都欲使不喜、不愛、不可之法之能夠消滅,而希望那些喜、愛、可意等法之能夠産生。他們都作如是之欲,如是之望,如是之愛,如是之樂,如是之意,然而那些不喜、不愛、不可之法,卻反而會生起,那些可喜、可愛、可意之法,卻會滅無。這就是所謂癡法。我法乃非常的深妙,爲難見、難覺、難達之法。像如是的,我法爲甚深、難見、難覺、難達,然而那些不喜、不愛、不可之法,會由于學佛而得以消滅,喜、愛、可之法,會

  由之而生,是不癡之法。

  世間真實有四種的受法。那四種呢?(1)或者有一種受法,現在快樂,而當來會受苦報,(2)或者有受法,現在爲苦,而當來會受樂報,(3)或者有受法,現在爲苦,當來也會受苦報,(4)或者有受法,現在爲樂,當來也會受樂報。

  (1)甚麼叫做有一種受法,現在爲樂,而當來會受苦報呢?或者有一種人,自樂自喜而殺生(喜歡于殺生之業),因于殺生,而爲生樂生喜。他也會自樂自喜于不與取、邪淫、妄言(喜歡偷盜、邪淫、妄語),乃至邪見,因于偷盜乃至邪見,而生樂生喜。像如是的身樂、心樂、而不善從(不從于善),而不善生(不生善),而不起于智,不起于覺,不起于涅槃,這叫做受法現樂,而當來會受苦報。

  (2)甚麼叫做受法現苦,當來會受樂報呢?或者有一種人,自苦自憂,而斷殺生,由于斷除殺生,而生苦生憂(戒殺爲克製自己,故不是快樂輕爽之事)。他也自苦自受而斷除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斷邪見(克製自己的欲心,而戒偷,乃至戒邪見),由于努力認真的斷除偷盜,乃至邪見之故,而會生苦生憂。像如是的身苦、心苦,而善從(從于善),而善生(而生善),而趣于智、趣于覺,趣于涅槃,這叫做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3)甚麼叫做受法現苦,當來也會受苦報呢?或者有一種人,自苦自憂而殺生,由于殺生之業,而生苦生憂。他也自苦自憂而不與取(偷盜)、邪淫、妄言,乃至邪見,由于偷盜,乃至邪見而生苦、生憂。像如是的身苦、心苦,而不善從(不從于善)、不善生(生不善之業),而不趣于智,不趣于覺,不趣于涅槃,這叫做受法現苦,當來也會受苦報。

  (4)甚麼叫做受法現樂,當來也會受樂報呢?或者有一人,自樂自喜,而斷殺生,由于斷除殺生,而生樂生喜。他也自樂自喜,而斷除不與取、邪淫、妄言,乃至斷除邪見(戒偷乃至戒邪見),由于斷除偷盜,乃至斷除邪見,而生樂生喜。像如是的,身樂、心樂,而善從(從于善),而善生(生善),而趣于智,趣于覺,趣于涅槃,這叫做受法現樂,當來也會受樂報。

  (1)如有人,受法現樂(現在受快樂之法),當來會受苦報之事,然而那些癡人卻不知如真(不能如實而知有此法)。對于這種受法現樂,而當來會受苦報之事,不知如真後,便會習行而不斷。由于習行不斷之故,便會有不喜、不愛、不可等法之産生,喜與愛與可之法,會消滅。猶如阿摩尼藥(水藥)那樣,有一分的好色香味,然而混雜有毒物。或者有人,由于疾…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