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物,这种人是否为有很大的苦恼吗?」诸比丘们回答说:「尔也(是的)!世尊!」
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欲之人,因为贫穷而举贷他家的财物(向人借用财物),在世当中,都举贷他家的财物,这种人是否为大苦吗?」诸比丘们白佛说:「尔也!世尊!」
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欲之人,向人
举贷财物,而不能按约定的时间还给人,而白日长息(一天一天的增加利息的数目),此世间中的长息,是否为大苦恼吗?」诸比丘们白佛说:「尔也!世尊!」
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欲的人,欠人的长息不按时还给人家,财主就来责索(呵责索取利息),在世间中,被财主责索,为大苦恼吗?」诸比丘们回答说:「尔也!世尊!」
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假如有欲的人,被财主责索,而不能得以偿还,财主就屡次到他之家,去求索(追求索取利息),在世间中,被财主数往至彼求索(被财主屡次的到其家去追求索取长息),这种人是否为大苦吗?」诸比丘们回答说:「尔也!世尊!」
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有欲的人,被财主数往至彼求索,他仍然故我,而不能还给人家的财物,便会被财主之所收缚,在世间中,被财主所收缚,这种人是否为大苦恼吗?」诸比丘们回答说「尔也!世尊!」
世尊说:「这就是世间中的有欲之人,而贫穷,就是一大苦恼,世间中的有欲之人,向人举贷财物,是一大苦恼,世间中有欲之人,向人举贷而付长息,是一大苦恼,世间中有欲之人,被财主责索,是大苦恼,世间中有欲的人,被财主数往至彼
求索,是大苦恼,世间中有欲的人,被财主收缚,就是一大苦恼。
像如是的,如果有人在于此圣法之中,对于善法,并没有信(不信就会不作),没有禁戒(不持戒),没有博闻(不多闻就不会有智慧),没有布施(不肯布施),没有智慧去了解善法(不知作善有善的果报)的话,则这种人虽然有好多的金、银、琉璃、水精、摩尼(如意珠)、自珂、螺璧、珊瑚、琥珀、玛瑙、瑇瑁(龟类动物,甲煮热则甚柔,可制饰物)、砗磲(海中大贝,可制饰物)、碧玉、赤石、琁珠等宝物,然而他仍旧为贫穷,并没有力势(无功德法力),这就是在我的圣法中,可说就是不善的贫穷的人。
这种人由于有了身的恶行,口、意的恶行,就是在我的圣法中,所谓不善的举贷。他欲覆藏其身的恶行,并不自己发露出来,不欲道说(不愿说出其罪而忏悔),不欲使人诃责他(怕人骂他),不顺求哀忏罪。欲覆藏其口、意的恶行,而不自发露(不坦白告诉人家),不欲道说,不欲使人诃责他,不顺求哀忏罪,这就是在我的圣法中,所说的不善的长息。他或者行是在于村邑,以及在于村邑之外时,诸修梵行的人,看见之后,便作如是之说:『诸位贤者!此人如是而作,如是之行,如是之恶,如是的不净,可说是村邑之刺!』那个人便
作如是之说:『诸位贤者!我并不如是而作,不作如是之恶,不如是的不净,也不是村邑中之剌。』这就是在我的圣法当中,说为是不善的责索。
那个人或者在于无事处,或者在于山林树下,或者在于空闲的居处,而念三不善之念,所谓欲念、恚念、害念,这就是在我的圣法当中,所说的不善的数往求索。那个人作身的恶行,口、意的恶行,他作身的恶行,作口、意的恶行后,就因于此,缘于此,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恶处,会转生于地狱中,这就是在我的圣法当中所说的不善的被收缚。我并不看见过收缚更有如是之苦、如是之重、如是之粗、如是之不可乐,如地狱、畜生、饿鬼之缚的。此三种的苦缚,漏尽的阿罗诃(阿罗汉)比丘,已经如实而知,而灭尽,已经拔除其根本,永远没有来生的了!」
于是。世尊说此颂而说:
世间贫穷苦举贷他钱财举贷钱财已他责为苦恼
财主往求索因此收系缚此缚甚重苦世间乐于欲
于圣法亦然苦无有正信无惭及无愧作恶不善行
身作不善行口意俱亦然覆藏不欲说不乐正教诃
若有数数行意念则为苦或村或静处因是必有悔
身口习诸行及意之所念恶业转增多数数作复作
彼恶业无慧多作不善已随所生毕讫必往地狱缚
此缚最甚苦雄猛之所离如法得财利不负得安隐
施与得欢喜二俱皆获利如是诸居士因施福增多
如是圣法中若有好诚信具足成惭愧庶几无悭贪
已舍离五盖常乐行精进成就诸禅定满具常弃乐
已得无食乐犹如水浴净不动心解脱一切有结尽
无病为涅槃谓之无上灯无忧无尘安是说不移动
(世间之人,如贫穷的话,就是一大苦恼,如贫穷而向人举贷其钱财,举贷他人的钱财后,被他人所逼债,就是一大苦恼。财主到了其家去求索债务,由于不能还给人家。因此而被收系缚着,此收缚乃是非常的苦恼之事,然而世间的人却乐于欲,就会有如此之苦的。)
(在于圣法当中,也是同样之理,如果没有正信的话,就没有惭,以及没有愧,而会作恶作不善之行。身作不善之行,口与意也都同样的作不善之行。作恶而覆藏其恶,不欲说出来,不乐于正信之人之教诃。如果有数数而行〔常行恶业〕的话,意念则会为苦。或者行于村,或者在静处,因此之故,必定会有后悔的。)
(身口都习诸恶行,以及意之所念,其恶业会转增愈多,会数数〔常常〕去作,而会一再的去作。他乃作恶业,而没有智慧,而多作不善后,就会随着其所生的完毕之后〔死亡之后〕,必定会转往而被地狱之所缚。此缚乃最为苦痛的,为那些有雄猛而坚定信心的人,之所离弃的。)
(如果如法而得财利,不负于人的话,就会得安隐的。布施与人,就会得欢喜之心,施与受施的二人,俱能获善利,像如是的,诸居士们,都是由于布施而其福德才会转增而多起来的。像如是的,在于圣法当中,假若有爱好诚信的话,就会具足而成就惭愧,就会庶几〔几乎,等于〕没有悭贪。)
(己经舍离五盖〔贪、瞋、掉悔、惛眠、疑〕,都常乐行精进,都成就诸禅定,满具而常弃除欲乐。已经得达无食之乐,有如水浴而清净那样。是不动心解脱,一切的有结都灭尽。无病为之涅槃,谓之无上之灯。没有忧悲,没有尘垢〔离开尘劳〕,而安隐,这叫做不移动。)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完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