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位比丘听佛所说,善受善持,就从座起,礼拜佛足,绕佛身边三匝后,而去。
那位比丘受佛的教化后,就独住在于远离闹集之处,专心一意的不放逸,精勤修行后,就和族姓子之所为那样,如: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学道者,唯修无上的梵行后,在于现法当中自知自觉,自作证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实而知
道)。像如是的,那位比丘知法后,乃至证得阿罗诃(阿罗汉,无生,解脱生死)。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六十二、频鞞娑逻王迎佛经第五(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摩竭陀国频鞞娑逻王闻佛的声名,而往诣佛所。看见佛的身边,有极受人崇敬的郁毘逻迦叶也在座,疑二人之师徒的关系(不知何人为师)。佛陀乃教迦叶说明其皈依佛的因缘。王始知道佛陀的威德为如此。佛陀并说五阴之生灭无常法,王闻后,即得清净的法眼(看透真理的眼光),终于皈依佛而为优婆塞。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摩竭陀国,和大比丘众都俱在。比丘有一千名,都是无着,至真(已知真谛的证道者)。
本来都是编发的外道。大众都跟佛陀往诣王舍城,摩竭陀国的都邑。于是,摩竭陀王频鞞娑逻,听闻世尊游行在于摩竭陀国,和大比丘众俱在。其比丘弟子一千名,都是得证无着、至真,本来均为是编发的外道。他们都和佛陀来此王舍城,摩竭陀的国邑。摩竭陀王频鞞娑逻听此消息后,就召集四种军队-象军、马军、车军、步军。召集四种军队后,和算不尽的大众同俱,其长排有一由延(一由旬,人山
人海沿途有好几里),往诣佛所。于是,世尊遥见摩竭陀王频鞞娑逻之到来,就便避道,而到了善住尼拘类树王的树下。敷尼师檀(坐具),结跏趺而坐在那里,以及比丘众也是同样的坐在那个地方。
摩竭陀王频鞞娑逻遥见世尊在林树间,非常的端正姝好,有如众星当中之月亮,光耀暐晔,晃若金山,相好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并没有半点的蔽碍。已成就调御,而息心静默。王看见此奇相后,就下其所乘之车。
大王这时,如同诸王剎帝利。用水去洒其头顶,而得成为人主,而整御大地,有五种仪式(五饰),第一就是剑,第二就是盖,第三就是天冠,第四就是珠柄拂。第五就是严饰屣,这些严饰物品统统除却(舍去),以及四种军队也解除。就步进去见佛,到后作礼,自称自己的姓名三次而说:「世尊!我是摩竭陀王洗尼(胜军),频鞞娑逻。」像如是的至于三次。
于是,世尊告诉大王说:「大王!如是!如是!你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
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再三的自称其名姓后,为佛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诸位摩竭陀的人民,有的礼拜佛足后,退坐在一边;有的乃问讯佛陀后,退坐在一边;有的则叉手(合掌)向佛,然后退坐在一边;有的只遥见佛陀后,就默然而坐在一处。
那时,尊者郁毘逻迦叶,也在众坐里面。这位尊者郁毘罗迦叶,是一位摩竭陀国人心中所系的大人物,所谓众人的大尊师,是被称为无着的真人。于是,摩竭陀人都作如是之念:到底是沙门昙跟从郁毘罗迦叶学习梵行呢?或者是郁毘罗迦叶跟从沙门瞿昙学习梵行呢?
那时,世尊即知摩竭陀人的人心所念之事,便对尊者郁毘罗迦叶,说颂而说:
郁毘见何等断火来就此迦叶为我说所由不事火
饮食种种味为欲故事火生中见如此是故不乐事
迦叶意不乐饮食种种味何不乐天人迦叶为我说
见寂静灭尽无为不欲有更无有尊天是故不事火
世尊为最胜世尊不邪思了解觉诸法我受最胜法
(郁毘罗迦叶〔佛弟子中有好多同姓迦叶的上座,故指郁毘罗村的迦叶〕!你是见到何等事,而将你从前所事火之教断弃,而来就于此的呢?迦叶!你应为我说,应说出已不事火的因由来。)
(第二颂为迦叶之语)
(为了饮食的种种之味,也就是为欲之故,而事火之教。在此生中已见到如此为垢秽不得净之事,因此之故,已不乐于奉事火了〔已不供牺去祭祀,已不染着此事了〕。)
(第三颂是佛问)
(迦叶!你的意念已不乐于饮食的种种味。那么,你为甚么不乐于天人之乐呢?迦叶!你快为我说出其理由来!)
(第四颂为迦叶之回答语)
(我已觅见寂静灭尽之法,是无为,而不是欲有,更没有甚么尊天之可贵,因此之故,我已不事火。我以世尊为最胜,因为世尊不邪思,世尊乃了解而觉悟诸法,我就是受世尊所启悟,而纳受这种最胜之法啊!)
于是,世尊就告诉迦叶说:「迦叶!你现在应该现如意足(神通),使此会的人们,都能得到信乐。」
于是,尊者郁毘罗迦叶就以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神通妙用),便在坐处隐没,从东方出来,飞腾在虚空,现出四种的威仪,第一为行,第二为住,第三为坐,第四为卧(在空中行住坐卧都自由自
在)。又次,入于火定(火光三昧)。尊者郁毘罗迦叶进入火定后,身中便放出种种的火焰。所谓青、黄、赤、白等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放出火。上身放出水;上身出火,而下身则出水。像如是的在于南、西、北方出现,都飞腾于虚空,在空中现出四种威仪,所谓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又次,又入于火定(指在南西北方)。尊者郁毘罗迦叶入火定后,身中便出种种的火焰,青、黄、赤、白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
于是,尊者郁毘罗迦叶现如意足后,就为佛作礼,白佛而说:「世尊!佛陀您是我的师父,我是佛的弟子,佛陀您具有了一切智,我并没有一切智。」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有一切智,你没有一切智。」
那时,尊者郁毘罗迦叶,由于自己之故,而说颂说:
昔无所知时为解脱事火虽老犹生盲邪不见真际
我今见上迹无上龙所说无为尽脱苦见已生死尽
(我在从前,不知真理之时,为了解脱之故,而奉事于火。犹如已老,而又生盲那样〔年老眼花〕,是邪见而不能见到真际。我现在已得见上迹,为无上之龙所说的〔指佛说的无上之道〕。是无为,是灭尽而脱离苦恼之法,得见后。生死就能消灭造尽。)
诸位摩竭陀的人,见此情形后,便作如是之念:沙门瞿昙并不是从郁毘罗迦叶处去学梵行的,是郁毘罗迦叶从沙门瞿昙之处修学梵行的。
世尊知道诸位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为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去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如诸佛之法。首先说端正法,使听到的人都
欢悦。所谓说施、说戒、说生天之法,毁呰欲贪就是灾患,生死为之垢秽,称叹无欲就是妙道的品类,是白净之法。
世尊为那位大王说这些法后,世尊已知道他已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已经有能、有力堪以纳受正法。所谓如诸佛所说的正要,世尊就为他而说苦、集、灭、道。世尊说:「大王!色为有生灭之法,你应该知道色为生灭之法。大王!觉(受)、想、行、识为生灭之法,你应当知道识等为生灭之法。大王!犹如大雨之时,水上之泡或者会生,或者则灭那样,大王!色阴会生灭的情形也是如是的,你应当要知道色为有生灭之法。大王!觉(受)、想、行、识之生灭的情形也是同样的,你应知道识等为有生灭之法。
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色为生灭法的话,便会知道不再会生当来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觉(受)、想、行、识为生灭之法的话,便会知道不会再生当来之识。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色如真(如实而知道色的真相)的话,便不会着于色,不计较,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会再乐色是我的了。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着于色,不计较色,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乐色是我的话,便不会再受当来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着于觉(受)、想、行、识,不计较识,不染于识,不住于识,不乐识为我的话,便不会再受当来之识。大王!这位族姓子乃为无量、不可计数、不可限际,而得息寂(寂灭)的了。倘若舍此五阴身后(临终后),就不会再更受五阴的了。」
于是(听佛之此一席话后),诸位摩竭陀人都曾作如是之念:倘使色为无常,觉(受)、想、行、识为无常的话,则到底谁在活?谁在受苦乐的呢?
世孳即知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告诉比丘们说:「愚痴的凡夫,并没有所闻(不知道真理),见我的假体,便认为是我,而着于我。但是确实是无我、无我所有,是空的我,空的我所有啊!由于法若产生就会生,法若消灭就会灭,一切的一切,均由因缘之合会而生苦的。假如没有因缘的话,则诸苦便会消灭。众生由于因缘相会连续而生诸法,如来则看见此众生相连续生后,便作如是之说:有生、有死。我用清净的天眼超出过于人之眼,去看此众生之死时、生时、好色、恶色等生活状态,或者为妙,或者为不妙,或者往来于善处,以及不善之处等事,都随着这些众生之所作之业而成,都见其如真(如实而知见)。
假如此众生成就身的恶行,口、意的恶行,诽谤圣人,邪见,而成就邪见之业的话,则他便会由于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恶处,会生在于地狱之中。倘若这位众生成就身的善行,口、意的善行,不诽谤圣人,正见,而成就正见之业的话,则他会由于此因缘,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升上善处,乃至会往生于天上。
我知道他们的一切就是如是,然而并不对他说起。这事情,乃是我为了能觉、能语、作教、作起、教起(能以真理觉悟他人,告诉他人,教人去学习,教人去习作,使人知觉!)因此,而说会到彼彼处,去受善恶的业报。在此里面方或者有人会作如是之念:这并不是相应之法,这并不能站得住(此不是真理,此理是讲不通的,不是真理的)。但是要知道,其所运行的一切,都如法而行的。所谓:由于此因,而生于彼处,如没有此因,便不会生在那个地方。由于有了此,而有了彼,如果此灭的话,彼便会消灭。也就是说:缘于无明,而有了行,……乃至缘于生,而有了老死。假如无明消灭的话。则行便会消灭,……乃至生若灭,则老死也会灭。大王!你的意见如何
呢?色为有常呢?为无常呢?」回答说:「是无常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苦的吗?是非苦的吗?」回答说:「是苦的,是有变易的,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为苦,为变易法的话,则多闻的圣弟子,是否会纳受为『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问说:「大王!你的意见如何呢?觉(受)、想、行、识为有常呢?为无常呢?」回答说:「是无常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的话,是苦呢?是非苦呢?」回答说:「是苦,是变易法啊,世尊!」
又问说:「如果为无常,为苦,为变易法的话,则多闻的圣弟子们,是否纳受『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的吗?』回答说:「弗也!世尊!」
佛陀又说:「大王!因此之故,你应当要如是而学:若有色,或者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这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应当要以智慧去观察,应当要知如真(如实而知)。大王!若有觉(受)、想、行、识,或者是过去,或者是未来,或者是现在,或者是内、是外,或者是粗、是细,或者是好、是恶,或者是近、是远,这些一切的一切,均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应当要以智慧去观察,而知如真(如实而知)。大王!如果多闻的圣弟子,能如是而观的话,他便会厌离色,会厌离觉(受)、想、行、识。厌离后便没有欲,没有欲之后,便会得解脱,解脱后,便会知道已解脱。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实而知)。」
佛陀说此法时,摩竭陀王洗尼(胜军)频鞞娑逻,便远尘离垢,生诸法之法眼,以及其它如八万的天神、摩竭陀人一万二千,都远尘离垢,都生诸法的法眼(看透事物的睿利之眼)。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见法而得法,而觉悟白净之法。断疑度惑,更没有其它尊贵之他,不再跟从其它人,已没有犹豫,已住于果证,对于世尊之法,已得无所畏。就从其座起,稽首佛足,仰白佛而说:「世尊!我现在要自归依于佛与法,以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身自皈依三宝,乃至命尽。」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摩竭陀王洗尼频鞞娑逻,以及八万的天神,摩竭陀国的民众一万二千,及千名的比丘,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完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