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十二
六十三、鞞婆陵耆经第六(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阿难谈说昔日在迦叶佛座下,发心修行之事。往昔之时,佛陀为大长者之子,名叫优多罗摩纳,他有一善友,名叫难提波罗陶师,在家修梵行,而行十善业。优多罗从友人的劝化,去见迦叶佛,自求于佛座下出家。后来,迦叶佛教化迦私国王频鞞时,王欲设大供养,佛再三不允,并称叹难提波罗陶师之梵行。王始知国内有比自己更具供养心的殊胜善人。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拘萨罗国。
那时,世尊和大比丘众,俱行在道路上。到了中路(中途)时,欣然而笑。尊者阿难看见世尊之微笑,就叉手(合掌)向佛,白佛而说:「世尊!为甚么因缘而笑呢?据我所知,诸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如果没有因缘的话,终不妄笑的,愿闻其中之意。」
这时,世尊告诉他说:「阿难!在此处之中。往昔之时,曾有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坐在于这里,为诸弟子们说法。」
于是,尊者阿难,就在于那个地方,很快的敷一座,叉手向佛,白佛而说:「世尊!唯愿世尊也在这里坐下来,为弟子说法!这样,则这个地方乃为二位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所行佛教之处的了。」
那时,世尊便在于那个地方,坐在尊者阿难所敷之座。世尊坐后,垂告而说:「阿难!在此处里面,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有讲堂,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其讲堂中坐后,为诸弟子们说法。阿难!在此处所当中,往昔之时有村邑,名叫鞞婆陵耆(在拘萨罗国),极大实乐,有很多的民众。阿难!鞞婆陵耆村邑之中,有一梵志大长者,名叫无恚,为非常富乐的人。有无量的资财,其畜牧产业,不可能计算得出之多。封户食邑(国王所封赐的土地),种种都具足。阿难!这位梵志大长者无恚,有子,名叫优多罗摩纳(护明学童),为父母所举出(喜爱)的人物,受生时非常的清净,乃至七世的父母,也不绝种族(都能保持家业,可说是出身清白的人)。生生都不作恶业,博闻而能总持,读诵过四典经(四吠陀。梨呗、夜柔、沙摩、阿闼鲁瓦),深达于因缘、正文、戏(字源)、五句说(所谓诵诸经典、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阿难!优多罗童子有一位善朋友,名叫做杂提波罗陶师(护喜),都常被优多罗童子之所爱念,所喜见而无厌的人。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为一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众的信者,不疑三尊(佛法僧三为最尊者),不迷惑于苦、集、灭、道(见四谛的真理),得正信,而持戒,博闻而惠施,而成就智慧。是一位离开杀生,断灭杀生,弃舍刀杖,而有惭有愧,具有了慈悲之心,饶益一切众生,乃至于蜫虫,他可说就是一位净除杀生之心的人。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也是已经离开不与取(不偷盗),而断除不与取。与他,乃取,喜乐于与取,也常好布施,喜欢布施而无悋,而不望其回
报,他是这样肯施舍而达到了不与取,以净除其心的人。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也已离开非梵行,已断除非梵行。勤修于梵行,精勤于妙行,清净而无秽,而离欲断淫。他对于非梵行已净除其心了。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也已离开妄言,已断除妄言,都讲真谛之言,都乐于真谛,住于真谛,而不移动。他的一切,都可以信任,不会欺诳世间,他对于妄言已净除其心了。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两舌,已断除两舌,都行不两舌,不会破坏他人。不会听此去对彼说谎,去欲破坏此;不会听彼而语此,而欲去破坏彼。如遇有离的人,就欲把他们和合起来,合者欲使他们欢喜;不作群党,不乐于群党,不称群党。他对于两舌,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粗言,已断除粗言。倘若遇有所言的为辞气粗扩,恶声逆耳,是众人所不喜,众人所不爱,使他人会苦恼,使他人不得定的,他都断像如是之言;如果有所说的为清和柔润,为顺耳入心,令人可喜可爱,使他人安乐,言声都具了,不使人畏惧,使他人得定之语的话,他就是说如是之言,他对于粗言,可说是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乃离开绮语,断除绮语。都是说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顺时得宜之说,善教而善诃,他对于绮语,可说是已净除其心。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治生(商务),已断除治生,已弃舍称量,以及斗斛,已弃舍受货,不缚束他,不望折斗量,不因小利而去侵欺他人,他对于治生,已经净除其心的了。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纳受寡妇、童女,已断除纳受寡妇、童女,他对于纳受寡妇、童女,已经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经离开纳受奴婢,已断除受奴婢,他对于受奴婢,已经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经离开受象、马、牛、羊,已经断除受象、马、牛、羊。他对于受象、马、牛、羊,已经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经离开受鸡、猪,已经断除受鸡、猪。他对于受鸡、猪,己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经离开受田业、店肆(商店),已经断除田业、店肆。他对于受田业、店肆,已经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经离开受生稻、麦、豆,已断受生稻、麦、豆。他对于受生稻、麦、豆,已净除其心。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酒、断酒。他对于饮酒,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高广的大床,已断离高广的大床。他对于高广的大床,己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华鬘、璎珞、涂香、脂粉。已断除华鬘、璎珞、涂香、脂粉。他对于华鬘、璎珞、涂香、脂粉,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歌舞、倡妓,以及去观听,已断除歌舞、倡妓,以及去观听。他对于歌舞、倡妓,以及去观听,都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受生色像宝(金银),已断除受生色像宝。他对于生色像宝,已净除其心。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离开过中食(过午不食。古时出家人规定于正午之后。仅可饮用八种浆水,其它食物均不食),已断离过中食,常保持日中一食,不夜食,不学时食(夜间绝不食,不按俗人之时食)。他对于过中食,已净除其心。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已尽形寿手离铧锹,不自己掘地,也不教他人掘地。如果水岸崩土,以及被鼠伤土时。就取用作器,举着(封固)于一面,对买谷类之人说:『你们看看如有了需要的碗豆、稻、麦、大小麻豆、豍豆、芥子的话,你们就把泻剩余的放下后,持需要的器物带回去,随你们之意所欲的!』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乃尽形寿供侍其父母,因为父母无目(失明),唯仰赖于人,因此之故,都供侍。
阿难!难提波罗陶师,经过其夜,到了翌日的朝晨,往诣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处,倒后,作礼,退坐在一边。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就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默然而住。阿难!于是,难提波罗陶师,听迦叶如来、无所著、正等觉,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站起,礼拜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双足后,绕佛之身边三匝而去。
那时,优多罗童子骑乘白马车,和五百名的童子俱,经过夜间,到了翌日的平旦,从鞞婆陵耆村邑出发,到了一无事处(闲静处),欲教导由若干国家而来的诸弟子们,使他们读诵梵志书。于是(在此时,因此机会),优多罗童子乃遥见难提波罗陶师之到来,看见后,便问他而说:『难提波罗!你从甚么地方来的呢?』难提波罗回答说:『我今乃从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处,去供养礼事后,而来的。优多罗!你可和我一同去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处,去供养礼事吧!』于是(因此),优多罗童子乃回答说:『难提波罗!我不欲见秃头的沙门,秃头的沙门不应得道,因为道乃难得之故。』于是(因为太无礼),难提波罗陶师就捉住优多罗童子的头髻(将头发束在头上,如髻形),以强有力的把他牵令下车来。于是(由于此情形),优多罗童子便作如是之念:这位难提波罗陶师,平时并不曾调戏,是一位不狂惑不迷惑人的好友,现在如此这般的捉住我的头髻,必当有甚么要紧之事(以,原因)。他作此念后,就开口说:『难提波罗!难提波罗!我跟你去!我跟你去就是了。』难提波罗乃非常的欢喜,就又对他说:『去者甚善!』(同往诣是非常好的事)。
于是,难提婆罗陶师和优多罗童子,就一同往诣迦叶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之处,到后,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难提波罗陶师仰白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世尊!这位优多罗童子是我的朋友。他常见爱(蒙他的爱护),常喜见我,并不会厌足。然而对于世尊您(指迦叶佛),却并没有信敬之心,唯愿世尊您,善为他说法,使他欢喜,而得信敬之心!』于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乃为难提波罗陶师,以及优多罗童子说法,劝发他的渴仰,成就其欢喜心。用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心,使其成就欢喜后,则默然而住。于是(这样的),难提波罗陶师,以及优多罗童子,蒙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为他们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后,就从座位站起,礼拜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双足,绕佛之身边三匝后离去。
于是(在),优多罗童子回去不远之处时,就问难提说:『难提波罗!你从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处,听得如是微妙之法,为甚么还在家庭住下来呢?为甚么不能舍离家庭,去学圣道呢?』于是,难提波罗陶师回答说:『优多罗!你自知我乃尽形寿供养父母的人。父母无目(失明),唯须仰赖于人,我因此,供养侍奉父母之故,不能出家去。』于是,优多罗童子,问难提波罗说:『我是否可得从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处,去出家学道,去受于具足(具足戎。比丘所受之大戒,从解脱、别解脱,南传为二百二十七戒,北传为…
《中阿含经卷第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