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从一村到另一村,从一巷到另一巷,所游行之处,不会有所侵犯的。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被截牛角的牛那样,已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世尊!如果无身的身念(对于自身不反省)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之念(自己善于反省自己),我怎么会去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旃陀罗(贱民)之子,被截断其两手,其心意很卑下,从一村到另一村,从一邑到另一邑,所游行之处,都不会有所侵犯。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被截断两手的旃陀罗之子,已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地。世尊!若无身的身念(如无反省自己)的话,这一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都反省自己)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大地(地大,性坚,能支持万物)那样,不管是清净,或不清净,不论是大便,小便,涕唾等物,都能容受,地大并不会以此而有了一些的憎与爱,也不羞不惭,也不愧耻。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那地大,已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游止于其中。世尊!如果无身的身念的人,他便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大水(水大,性湿,能收摄万法)那样,不管是清净,或不清净,或者是大便、小便,是涕、是唾等物,都均能洗去,而水却不以此而憎爱,也不羞不惭,也不愧耻。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那水大那样,已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间。世尊!如无身的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修习梵行的人,而游行于人间。然而,世尊!我乃善于有身之念,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大火(火大,性暖,能调熟万物)那样,不管是清净,或者是不清净,不论是大便、小便,是涕、是唾等,都会同样的燃烧,而火乃不以此而有憎爱,不羞不惭,也不愧耻的。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那火大那样,已无结无怨,无恚无译,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世尊!如果无身的身念的人,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大风(风大,性动,能生长万物。以上地水火风为构造万物的四大种性)。大风不管是清净,或不清净,是大便、小便,是涕是唾,都会同样的吹动,而风大并不以此而有甚么憎爱,也不羞不惭,也不愧耻。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那风大,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
止于其间。世尊!如果没有身的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然而,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扫帚那样,不管是清净,或者是不清净,不论是大便、小便,涕、唾,都同样的会清扫,而扫帚却不以此而有憎爱,也不羞不惭,也不愧耻。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如扫帚,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世尊!如果没有身的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晡旃尼(抹布,所谓拭抹不净之物的桌布)那样,不管是清净,或不清净,或者是大便、小便,是涕、是唾等物,都同样的会拭抹,而晡旃尼却不以此之故而有憎爱,为不羞不惭,也不愧耻的。世尊!我也是如是,我的心有如晡旃尼,乃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中。世尊!如果没有身的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所持的膏瓶,处处裂破,将膏油盛满后,放着在于日中,其漏乃遍漏而流出津液,乃遍处都是其津。如果有目的人,来往于一面,看见此膏瓶,乃处处裂坡,盛满膏后,放着在于日中,而其漏,乃遍漏,而流出津液,乃遍处都是其津。世尊!我也是如是。我乃常观此身,都由九孔(两目、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之孔),其漏都遍满,会流出其津,而遍处都是其津。世尊!如果没有身的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世尊!我乃善于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世尊!犹如有一位自喜的年轻的人。他沐浴澡洗。用涂香熏其身,然后穿着洁白的衣服,以璎珞而自庄严,也剃须治发,头戴华鬘。如果对这种人用三种死尸,所谓死蛇、死狗,以及死人,乃青瘀而膖胀,极臭而烂坏,不净之物漫流,将这些死物系放在其咽颈的话,他便会怀着羞惭,会极为恶秽的。世尊!我也是如是,我乃常观此身为臭处不净之物,都心怀羞惭,极为恶秽此身。世尊!如果没有身之身念的话,则这种人便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然而,世尊!我乃善为有身的身念的人,我怎么会轻慢于一位修习梵行的人,而去游行于人间呢?」
于是,那位比丘(那位修习梵行的比丘),即从他的座位站起,然后稽首佛足,而白世尊说:「我要悔过!世尊!我要自首!善逝!我乃如愚如痴,如没有定力,如没有善心的人。为甚么呢?因为我曾经以虚妄的言语(无实据),去诬谤真正清净梵行的舍梨子比丘之故。世尊!我现在要忏悔我的罪过,愿纳受我的忏悔(原谅弟子之罪)。我现在已把它发露出来,嗣后绝对不会再犯此恶罪。」
世尊告诉他说:「如是!比丘!你实在是如愚如痴,如没有定力,如没有善心的人。为甚么呢?因为你以虚妄,空无实据的言语,诬谤已清净梵行的舍梨子比丘。不过你现在已把它发露出来,嗣后已誓不再作的了。如果有悔过其业,现在已发露其罪,嗣后又誓不再作,像如是的长养圣法与戒律的话,就永恒不会衰退的了。」
于是,佛陀乃告诉尊者舍梨子说:「你赶快去纳受那位愚痴之人的忏悔罪过。不可使那位比丘即在于你的面前,因罪而头破为七分才好!」
尊者舍利弗就为了哀愍那位比丘之故,便接受那位比丘的悔过。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舍梨子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而奉行!
二十五、水喻经第五(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舍利子告诉诸比丘,有关于五除恼法。所谓对于他人的身口意之净与不净.慧者见之,皆莫生烦恼。就以粪扫衣、草覆之深水池、牛迹水、旷野病人,及好池水之五,以譬喻。
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如是之事: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告诉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我现在将为你们阐说五种除去烦恼之法(制止瞋念的五种方法),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之(好好的思念其真理)。」诸比丘们就受其教言,而愿听其开示。
尊者舍梨子说:「那五种呢?诸位贤者们!(1)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而口却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如此的情形时,假如会生恚恼的话,也应当除去(不可以看到这种人就起瞋)。
(2)又次,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口乃为不净行,而身为清净之行。如有智慧的人看见如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当除去。
(3)又次,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也不净行,然而其心有些清净,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之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当除去。
(4)又次。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与意也为不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之时,假如生恚恼的话,也应当把它除去。
(5)又次,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此情形时,假如也生恚恼的话,也应当把它除去!
(1)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为净行,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如何除去呢?诸位贤者们!犹如阿练若比丘(都住于森林内,而不住于精舍内的头陀行者),乃持粪扫衣(人家废弃于粪尘中的布片,把它拾来缝成为衣的法衣)那样,他看见粪堆中被人所遗弃的弊衣,或者有大便之污,或者有小便、涕、唾,以及被其余的不净之物所染污,看过此情形后,就伸左手去执持它,用右手去把它舒张(展开)。如果有不被大便、小便、涕、唾,以及其它不净之物所污的部份,或不会穿孔的部份,使把它裂取之(污损不堪为衣的,就废弃,可作材料的就取用)。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而口却为净行,那么,你就不可以念他的身为不净行,你只要念他的口之净行就可以。如果有智慧的人,假如生恚的话,就应如是的去除弃其恚恼(用这种方法去制止其瞋念)。
(2)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口为不净行,身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应当要如何去除弃其恚恼(制止瞋念)呢?诸位贤者们!犹如在林外不远之处,有很深的水池,被藁草所覆。如有人到这里来,此人正因极热而烦闷。也因饥渴而顿觉乏力,同时被风热所逼。就到池边,将衣服脱弃而放在于岸边,便进入池中,以两手拨开藁草,就放情恣意的在池中快浴,而念去其热,其烦闷,其饥渴,其顿乏。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口为不净行,而身为净行,则不可以念他的口不净行,你只要念他的身之净行就好。如有智慧的人看见其情形时(口不净行),假如会生恚恼时,就应该像如是的去除弃其瞋念!
(3)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身为不净行,口也为不净行,而心则有些清净。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时,假如生恚恼时,当如何把它除掉呢?诸位贤者们!犹如在四衢道里,有牛迹之水。如有人到这里来。此人正因极热而烦闷,也因饥渴而顿觉乏力。同时被风热所逼,看到有牛迹之水(牛趾踏过而成凹处,而积雨水),就作此念:在这四衢道里,有牛迹的少水,我如果用手用叶去取水时,就会把水扰得浑浊,不得除去我的热极烦闷、饥渴顿乏之苦。我宁可跪在地上,手与膝拍在地面,用嘴去饮水。他就因此。而得以除去其热极烦闷、饥渴顿乏。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也是不净行,而心却有少些的清净,则不可以念他的身之不净行,以及他的口之不净行,你只要念他的心有少些的净行就可以。诸位贤者们!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他的此情形,而生恚恼(瞋念)的话。就应该要这样的去除灭它。
(4)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与意也为不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应当要如何去除灭它呢?诸位贤者们!犹如有人,远涉长途,在中途时罹患疾病,极困委顿,而独自一人,并没有伴侣的人。回顾后村,则已转远,而前村却还未到来。这时如有人来,住在于他的旁边,看见此过路的行人,远涉长途,在中途罹患疾病,极困委顿,独自一人,并没有伴侣,后村已经转远,而前村却还未到来。他如得有侍者的话,就会从回野(辽远的原野)中,带他到村邑中去给与妙汤药,以及补养的美食,也有好的瞻视者(看病、照顾等人)。像如是的话,此人的疾病,必定会得以差愈。所谓那个人,对于这位病人,极为有哀愍慈念之心。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与意也为不净行。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便作此念:这位贤者(习惯的称人耳),其身不净行,口与意也不净行,但是不可使此贤者因为身不净行,以及口与意都不净行,就因此而身坏命终之后,趣至于恶处,转生于地狱之中。如果这位贤者能得善知识的话,就能舍身之不净行,能修身之净行,能舍口与意之不净行,而修口与意之净行。像如是的,这位贤者,由于身的净行,与口及意的净行,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善处,乃会转生于天上。所谓那位贤者,为了这位贤者,极为有了哀愍慈念之心。如有智能的人看见时,假若欲生恚恼的话,就应用这种方法去除灭其瞋念。
诸位贤者!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是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应当要如何去把它除灭呢?诸位贤者!犹如林外不远之处,有好的池水。其水清而又美。其渊源为平满,有青翠的草被在岸边,四周都为开华的树木。如有人到此处来,被极热而烦闷,又饥渴而顿觉缺乏,又被风热所逼,就到了水池之边,脱掉衣服而放在岸上,便进入池中。在池内恣意的快浴,而除弃了极热的烦闷,以及由于饥渴而顿乏的事。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为净行,而恒常的当念他的身之净行,他的口与意之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假若生恚恼的话,就应如是的除去他的瞋念。诸位贤者们!我刚才所说的,就是五种除灭烦恼的方法,因此之故,在此阐说。」
尊者舍梨子所说的就是如是,诸位比丘们听后,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五完
《中阿含经卷第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