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六

  中阿含经卷第六

  二十六、瞿尼师经第六(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瞿尼师比丘在无事室调笑憍慢,心如猕猴。尊者舍利弗告诉诸比丘:无事(住森林,闲静处)的比丘,应学(1)敬重而随顺观。(2)不调笑及不躁扰。(3)不谈卑劣的言论。回不憍傲而少言说。(5)护持诸根。(6)食知止足而不贪。(7)精进而不懈怠。(8)学正念及正智。(9)知时而行乞食。(10)善择坐位。(11)共论律阿毘昙。(12)共论寂静解脱,离色至无色定。(13)共论漏尽智通。不但学住森林寂静行的比丘应如是而学,就是人间聚落的行者更应像如是的学习。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竹林精舍。迦兰陀译为栗鼠饲养所)。

  那时,瞿尼师比丘,也游行于王舍城,而在于无事室里调笑、憍傲、躁扰,致于喜而忘掉自己的身份,其心有如猕猴之不定。瞿尼师比丘为了少缘之故,到了王舍城。这时,尊者舍梨子,和诸比丘们俱在,大家吃中食后,由于小事故,都集在于讲堂。瞿尼师比丘在王舍城所应作的都作完后,也往诣讲堂。

  尊者舍梨子遥见瞿尼师来后,由于瞿尼师所引起的事缘,而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住于闲林中,和游行于人间的比丘不同),行于无事(修行寂静法)时,应当要学习敬重于修习梵行之人,而观察于随顺。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行于无事,而多不敬重于修习梵行的人,不观察于随顺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虽为无事的比丘,怎么不行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所谓欲行于无事,然而却多不敬重,不观察于随顺!』如到了大众当中,也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就应当学习敬重修习梵行的人,应观察而随顺。

  (2)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就应当学习不调笑,不躁扰。诸位贤者们!如果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而多行调笑,而躁扰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于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反而会多行调笑,以及多行躁扰。』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们所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应当要学习不调笑,能令不躁扰。

  (3)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应当要学习不是畜生之论(不耽于如畜生类的谈话)。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而却多耽于畜生论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甚么叫做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多谈畜生论。』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应当要学不谈有关于畜生之论。

  (4)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不憍

  傲,以及少言说。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而多行憍傲,多言说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为之行无事的人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多行憍傲,以及多言说。』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应当要学习不憍傲,以及少言说。

  (5)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应当要学习防护诸根。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但是却多不防护诸根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叫做行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多不防护诸根。』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就应当学习防护诸根。

  (6)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食知止足(对于饮食物应摄持而知足)。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而贪余多之食,而不知足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叫做行于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会贪余多之食,而不知止足。』如到了大众当中,也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之时,应当要学习食知止足(节制饮食,只为肉体不衰。不为贪求饮食)。

  (7)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时。应当要学习精进,而不懈怠。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而却多不精进而懈怠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于无事的人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无事,却多不精进,反而是懈怠。』如到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们诃数诘责。

  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应当要学习精进,而不懈怠。

  (8)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就应当要学习正念,以及正智。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并不多于正念,也无正智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无事的人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时,多无正念,以及没有正智』。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就应当要学习正念,以及正智。

  (9)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知时,以及善时。如不过于早进入村内去行乞食,也不过于太晚而出去。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如太早入于村邑去行乞食,又晚出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甚么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太早入村邑去行乞食,而又很晚出来。』如到了大众当中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时,应当学习知时,以及善时。

  (10)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知坐,以及善择坐位。不要逼走长老的坐位(十夏以上的比丘,不可以侵犯其座位),不要诃责小比丘(不逐出小比丘)。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如果逼走长老之坐,或诃责小比丘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而逼走长老之坐,或者会诃责小比丘。』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比丘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知坐,以

  及取于善坐。

  (11)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之时,应当要学习共同谈论律仪,以及阿毘昙(指哲学的之法)。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或者有人会来问律,问阿毘昙等事。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如果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昙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无事呢?为甚么呢?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时,却不知回答律,以及阿毘昙。』如到了大众当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共论律戒与阿毘昙。

  (12)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而共论息解脱(寂静解脱),而离开色界定,以及无色界之定。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时,或者会有人来问起息解脱,问起离开色界,至于无色界之定。诸位贤者们!如果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而不知回答息解脱,回答离开色界定,至于无色界定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者无事,那里是行无事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欲行于无事,却不知回答息解脱,回答离开色界之定,至于无色界之定。」如到了大众当中,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而共论息解脱,共论离色界之定,乃至无色界之定。

  (13)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而共论漏尽智通。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无事的比丘,行于无事时,或者会有人来问漏尽智通之法。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而不知回答漏尽智通的话,就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这位贤

  者无事,那里是行无事的人呢?为甚么呢?因为这位贤者无事,行于无事时,却不知回答漏尽智通。』如到了众中时,也会致于被比丘诃数诘责的。因此之故,诸位贤者们!如无事的比丘,欲行无事的话,就应学习而共论漏尽智通。」

  这时,尊者大目揵连,也在于大众当中,尊者大目揵连白舍梨子说:「尊者舍梨子!你所说的,唯为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时,应当要学习如是之法,而不是说人间的比丘吧?」(此法适于无事,也就是住在于森林之行者,而在于人间,也就是在村里往来居住的比丘,就不一定要学习吗?)

  尊者舍梨子回答说:「尊者大目揵连!无事的比丘,欲行于无事的话,尚且应学如是之法,何况又是人间比丘呢?」(当然更应学习如是之法)。

  像如是的,二位尊者,更相称说后,都赞叹善哉!听闻所说之法后,从座起而去。

  摄颂如下:

  敬重无调笑不畜生论傲护根食知足精进正念智

  知时亦善坐论律阿毘昙及说息解脱漏尽通亦然

  ((1)应敬重而随顺,(2)无调笑,以及不躁扰,(3)不谈论卑劣如畜生之论,(4)不憍傲而少言说,(5)护持诸根,(6)食知止足,而不贪,(7)精进而不懈怠,(8)学正念及正智,(9)知时而乞食,(10)善择坐位,(11)共论律、阿毘昙,以及(12)共论息解脱〔寂静解脱〕,离色至无色定,(13)共论漏尽通也是同…

《中阿含经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中阿含经卷第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